《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时间:2022-07-26 15:09:4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精选19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于材人远矣 贤:________________

  ②不宜劳思于此 劳思: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文:

  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参考答案:

  1、①胜过、超过 ②劳神,费心思

  2、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这才开始重视绘画。

  3、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2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总共 )

  ⑵先主遂诣亮。( 拜访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⑷昔武王伐纣。(讨伐,征讨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三顾茅庐(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百里奚。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3

  A

  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籧篨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卒舍船市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不复疑。自送过浙江,寄山阴魏家,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适其所愿。卒曰:出自厮下,不愿名器。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馀年,毕矣。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市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 《世说新语》

  B

  刘真道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流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其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世说新语》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属所在搜检甚急 ( ) ②适其所愿 ( )

  ③少苦执鞭 ( ) ④于是赍牛酒诣道真 ( )

  18、选出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

  使其酒足馀年妪见其不饱 冰为起大舍后为吏部郎

  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 不赂者以赂者丧

  A、其的解释一样 为的解释一样 以的解释一样

  B、其的解释不一样 为的解释一样 以的解释一样

  C、其的解释不一样 为的解释不一样 以的解释一样

  D、其的解释一样 为的解释一样 以的解释不一样

  E、其的解释一样 为的解释不一样 以的解释不一样

  F、其的解释不一样 为的解释不一样 以的解释不一样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自送过浙江,寄山阴魏家,得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A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中的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达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用成语概括上面两文中的庾冰和刘真道所共有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17、通嘱;符合、适合(满足);以_______为苦,苦于;送(携带)(4分)

  18、F(3分)

  19、①(差役)亲自把(庾冰)送过浙江,寄居在山阴魏家,(庾冰)才得以脱险。(得分点:自和三处省略(3分) ②有一个老太,看出他不是一般人,很喜欢他啸咏。(得分点:老妪、非常、乐)(3分)

  20、机智掩护庾冰;索求只是快饮酒(2分)

  21、知恩图报(2分)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4

  阅读分析。

  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①友人语巨伯曰(语: )

  ②吾今死矣,子可去(子: )

  ③败义以求生(败: )

  ④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_________________,特定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4、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

  1、

  ①对……说

  ②您,对对方的尊称

  ③正义

  ④放弃

  2、

  ①为了活命而不顾道义,难道是我荀巨伯应当做的吗?

  ②你是什么汉子,竟敢独自留下?

  ③我们这些不懂仁义道德的人,不该侵犯文明的礼义之邦!

  3、探病访友;胡人入侵

  4、不肯“败义而求生”

  5、遂班军而还。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值孙恩②贼出吴郡,袁府君③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④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①铛(chēng):一种平底锅。焦饭:锅巴。②孙恩:字灵秀。③袁府君:即袁山松。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④未展:来不及。⑤沪渎:水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①值孙恩贼出吴郡 ②母好食铛底焦饭

  ③恒装一囊④逃走山泽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其中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归以遗母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以丛草为林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①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1分)

  ②遗独以焦饭得活。(1分)

  【小题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适逢、正赶上②吃③经常④跑

  【小题2】B

  【小题3】

  ①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把(它)送给母亲。

  ②唯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

  【小题4】围绕孝道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值”是多义词,另的一义“价值”,“食”也是多义词,有“食物”“吃”“饲养”的意义。“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中是“跑”,很少有“行走”的意思。

  【小题1】试题分析:“意义”指的是字词的意思,古文中有的字词意义有变化,这种变化就叫“用法”。B句中“以”是“认为”的意思,其它三项都是“把”的意思。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句中“以”字后省略了“之”,代“焦饭”,翻译时要补充出来。“遗”读wèi,意为“送”。两句中的两个“遗”意思是不同的,两个“以”的意思也是不同的,第一句中“以”意为“把”,第二句中“以”意为“因”。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简单明白,如答案中所示,围绕文章的中心“孝道”谈谈什么是“孝道”或如何尽孝道或宣传“孝道”对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6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 ) (2)再遣信令还( ▲ )

  (3)而太傅留之( ▲ ) (4)谢公语同坐曰( ▲ )

  23、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2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参考答案:

  22、⑴才 ⑵派 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

  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日:“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东阳时始总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遣信令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太傅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谢公语同坐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才

  (2)派

  (3)他,代东阳(或谢朗)

  (4)告诉(或:对……说)

  2、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

  ①新病起

  ②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8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①候:拜访、问候②称:称赞、赞许③履行:实践、做④绥:安抚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⑥法:效法⑦师:学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⑵尊君在不不:

  ⑶元方入门不顾顾:⑷下车引之引: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驱之别院。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邑八景之一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4】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3分)

  【小题5】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B

  【小题3】略

  【小题4】借用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小题5】

  (1)机智、聪明,头脑灵活、能言善辩

  (2)守信、明礼、为人处世得体(意近即可)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9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 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止得襦(同只) 两股战战(大腿)

  B、 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胡不见我于王(看见)

  C、 寻作复裈(不久) 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

  D、 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母殷夫人自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 母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

  C、 乃答曰 乃重修岳阳楼

  D、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潭西南而望

  9、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2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2分)

  参考答案:

  7、B(2分)

  8、C(2分)

  9、B(2分)

  10、(1)示例:

  ①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或:立刻完成)。

  ②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写好)。(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示例:

  ①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须要)再做夹裤哇。

  ②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的,所以不须要(或:不需要)了。(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注)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世说新语》)

  (注)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1)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_____________

  (2)元帝异之 异_____________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___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热水;(2)对……感到惊奇

  2、C

  3、(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4、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聪慧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1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①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②,加有昏③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注释:①构兵:出兵交战。②允:确实。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③昏:通“婚”

  【小题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⑴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 )

  ⑵遂构兵相图( )

  ⑶群小谗于长沙( )⑷徐答曰( )

  【小题2】请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

  【小题3】结合原文说说尚书令乐广是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嫁给⑵图谋⑶说坏话⑷从容

  【小题2】王兄长沙王 / 执权于洛 / 遂构兵相图

  【小题3】从他神态自若的回答长沙王的查问,可看出他的从容镇定;从他的答话“岂以五男易一女?”,可看出他机智善辩;从“乐令既允朝望”,可看出他有威望。(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一般遵循结构以及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尚书令乐广”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2

  魏武①尝过曹娥②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③”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④’。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⑤三十里。”

  【注】①魏武:即魏武帝曹操。②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最后也投江而死。当地县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写碑文,这就是曹娥碑。汉末蔡邕又在碑背上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③齑臼:捣制细末状腌菜的器具。④辤:“辤”字是“辞”的异体字。⑤觉:通“较”,相差,相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魏武尝过曹娥碑下_________

  ②题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魏武谓修曰_______________

  ④待我思之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此短文后,你觉得曹操和杨修两人,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短文写出你对其中一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曾经

  ②写

  ③告诉

  ④它,代碑背所题的八个字的意思

  2、我的才华比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3、示例:杨修能立刻明白碑背八个字的意思,并干脆有力地回答曹操:“解。”可见杨修才思敏捷,但锋芒毕露;曹操不明白字义,便问杨修,但让杨修暂不说明,后又感叹自己才不如他,可见曹操能够赏识人才,承认差距,但也带有嫉妒之意。

  (意对即可)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3

  【甲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心乐之(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凄神寒骨(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比较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请结合两篇文章的第二段内容,说说各自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景物特点的。(4分)

  小题4:两篇文章都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片段,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请说说两篇文章各侧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7分)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咸不解此意 ②值积雪始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小题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全、都②遇到,碰上……的时候 (2分)

  小题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阻碍。(2分)

  小题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小题1:

  试题分析:认真识记课文的注解。① “咸”的意义较单一。②“值”这有“遇到”和“价值”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所以”,前者的意思是“……的原因”,后者的意思是“用来”; B项中“为”,前者的意思是“做”,后者的意思是“向”。C项中“其”,前者的意思是“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后者的意思是“柴草堆”。 D项中“以”的意思都是“因为”。

  小题3:

  试题分析:这个文言句子是一个省略句,“都无所妨”的主语与前句的主语不一致,要注意分辨清楚。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5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1)称赞,赞许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6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王恭的族叔。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因语恭( )

  ②即举所坐者送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品德。

  参考答案:

  1.①对……说;②拿

  2.事后,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

  3.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

  (意思对即可)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7

  阅读分析。

  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①友人语巨伯曰(语: )

  ②吾今死矣,子可去(子: )

  ③败义以求生(败: )

  ④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_________________,特定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4、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

  1、①对……说②您,对对方的尊称③正义④放弃

  2、①为了活命而不顾道义,难道是我荀巨伯应当做的吗?

  ②你是什么汉子,竟敢独自留下?

  ③我们这些不懂仁义道德的人,不该侵犯文明的礼义之邦!

  3、探病访友;胡人入侵

  4、不肯“败义而求生”

  5、遂班军而还。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8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乙】兴尽而返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①,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②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

  【注释】①眠觉:睡觉醒来。②宿(xiǔ):一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 )

  (3)强饮三大白( ) (4)夜大雪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是日更定矣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且焉置土石C.①及下船②徐公何能及君也D.①人问其故②故外户而不闭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2)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译文:

  小题4:甲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 的高洁情怀和 的生活态度。乙文则从语言和动作两方面刻画了王子猷 、 的性格。(4分)参考答案:

  小题1:(4分,每处1分)(1)消失;(2)完了,结束;(3)尽力;(4)下雪

  小题2:B

  小题3: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想您一样痴的人呢!。(2)(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

  小题4:(4分,意思对即可,各1分)特立独行,不随流俗;豪爽率真、潇洒超脱。

  试题分析:

  小题1:(1)“绝”是“消失”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断绝”等意思;(2)“定”在此意思较为特殊,意思为“结束”;(3)“强”在此意思为“尽力”,不能理解为“强壮、强迫”等意思;(4)“雪”在此为“动词”,意思为“下大雪”。

  小题2:A.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重新 C等到;比得上 D原因;所以。B项的意思都是“哪里”。

  小题3:(1)“莫”是“不” 意思,“似”是“像”的意思;(2)“方”是“才”的意思,“至”是“到达”的意思,“造”是“到”的意思。翻译这两句时,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与准确性。

  小题4:甲文中作者喜欢一人独自去湖心亭看雪,表明其是一个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人;已文中对王子猷的语言、动作进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其是一个豪爽率真、潇洒超脱的人。

  点评: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 篇19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告诉。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 )

  ⑵家人咸以惊骇( )

  ⑶云是变怪( )

  ⑷果如之( )

  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A、何陋之有

  B、录毕,走送之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

  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

  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及答案11-03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03-12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01-21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04-01

《世说新语》的阅读答案11-05

《世说新语》节选的阅读及答案07-10

《世说新语》的阅读训练及答案03-04

世说新语阅读练习及答案07-05

《世说新语》阅读理解及答案05-27

《世说新语》阅读训练及答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