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宽容序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宽容序言》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序言”文体知识,理解本篇序言的独创特点;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并对文中的一些形象进行分析;
3、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理解文章主旨;
4、通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二、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指导学生自读,采用讨论评价的方法理解文中几个形象的象征意义及其本身蕴涵的哲理,结合学习,巩固所学,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三、教学媒体:
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器或多媒体。
四、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一)导入新课
林则徐曾说过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说的是宽容,人的胸怀之所以宽广,也正因为有了宽容。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那么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房龙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宽容〉序言》。
(二)背景、作者
参看注释①
(三)听录音选读,整体感知
1、本篇序言与前面学过的序言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不同与一般的序言,很像一个寓言故事,但叙述的笔法又像散文诗。所以本文在形式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散文诗的形式讲述寓言故事;二是各部分之间都用“*”隔开,而各部分之间又都有内在联系。
2、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四)形象分析
1、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讨论、明确: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里,漫游者的命运可想而知。
2、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讨论、明确: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利的象征。
3、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明确:是无知山谷里死守着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后来天灾到来之后,沿着漫游者的足迹找到了新生活,感谢“勇敢的先驱者”,尊奉他为“智慧老人”,无数的“后代”前来“感思朝礼”。
4、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明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五)讨论、挖掘故事所蕴涵的意义(主旨探讨)
讨论、明确:提倡思想解放,宽容异见,这正是《宽容》一书中所阐释的精髓。
(六)延伸扩展、借鉴吸收
讨论:你从故事中受到那些启示,就身边的事谈一谈。
五、教学心得
结语:“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法雨果,愿同学们都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能正确的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或事。
《宽容序言》说课稿2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宽容>序言》,它选自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纲规定,职高阶段要继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把握文意”。《<宽容>序言》是房龙为他的《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却更像一篇散文诗式的寓言故事。本文集趣味性、审美性、思想性于一身,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通过学习本文既可以训练学生把握文意,提高阅读能力,又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现代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狭隘、自私不乏其人。他们缺少对人生、社会的独立深刻地思考。因而我确立的情感目标是:用 “宽容”思想引导学生走出狭隘的个人世界,唤醒他们的“博爱”意识。再有现在的职高生学习根本不认真。学习基础差,态度不端正,对于课文的阅读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所以我确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是:①把握文意,充分理解“宽容”的深刻内涵。②培养学生正确、全面、透彻、辨证地阅读分析的能力。那么深入理解“宽容”的精神实质应作为重点。挖掘文中深刻的哲理,帮助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①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在默读的基础上深入感悟;在速读的基础上精确筛选;在精读的基础上分析理解。②提问法: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让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语言的表达。③讨论法: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欢快热烈地讨论之后,学生就有话可说,也就乐于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所以我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预习、质疑、讨论、分析、总结、归纳等。我把学生分为六组,组长各一名。课余,组长监督每人必须大声朗读课文,尽量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组内讨论解决。通过学生自读、解疑,初步把握文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所以,预习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它能通过鲜活的画面,深邃的意境,表达更深层的内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拓展他们思维的空间,起到辅助教学目标的落实的作用。
授课过程中我将(展示课件第1张)用《沉思曲》作为背景音乐,用翱翔夜空,向往蓝天的白鸽作为背景画面。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暗示学生人们对宽容、和平、自由的渴望。在此基础上,我将用唐太宗对人生感悟的一段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引出课题(展示课件第2张)(板书:课题、作者)教师指出本课与其他序言的不同,及本课的学习重点。
然后我结合大屏幕介绍作者及他的作品《宽容》的情况。把教学引到下一个环节。(展示课件第5张)我请同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在音乐声中复述课文,并欣赏作者亲手为该篇画的插图,及教师搜集的相关图片。我通过这一环节,既可检查学生在预习时对基本文意的把握,又可使学生透过画面发挥想象,走进作者的精神空间和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博大、深邃。
复述之后,我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鼓励学生要坚持预习,养成习惯。设置疑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请同学回答后,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即: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无知山谷里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事。下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衔接的:那么无知山谷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1节,其他同学找出对无知山谷进行描写的词句,学生筛选出关键信息后,大家自由发言,教师点拨明确答案:“无知山谷”是封闭守旧,贫穷落后,没有生气,没有希望。然后我将用我国通过改革开放终于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以及我校实行联合办学再次焕发青春与活力的事例启发学生:要改变这种生活状况,必须走出封闭的大门,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可是这种变革往往是需要昂贵的代价的!如课文中那个悲剧性的英雄人物——“漫游者”。
接着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节,找出对“漫游者”的言行、神态进行描写的语句,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小组讨论归纳,教师点拨明确:“漫游者”是敢于怀疑,冲破禁锢,探索新知,从容赴死,新思想的探索者传播者。
然后我继续引导:他历尽千辛万苦想引领人们投奔幸福的新天地,却被“守旧老人”和“村民们”杀死了!我们看看“守旧老人”“村民们”在文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呢?同学们速读课文之后,三组讨论“守旧老人”,另三组讨论“村民们”。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巡回指导,达成共实后,学生自己归纳:“守旧老人”是愚昧守旧,顽固专制,残忍镇压,旧思想的维护者统治者。“村民们”是愚昧无知,安于现状,麻木不仁,盲从,帮凶。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在“创新”与“守旧”斗争中,“漫游者”实际上是被守旧老人所代表的旧思想、旧律法逼死的!而守旧老人却幸福的生活着。要想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找六个同学分角色朗读第8节,教师以“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为切入点,鼓励同学补充省略掉的内容。同学们可以补充 “不杀他了”“宽容他了”等等。符合文意即可。有同学会问:作者为什么不把话说明白呢?教师讲解:平时我们总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由于人们受认识的局限,破除旧观念,旧思想,接受新思想总要有一个过程,再加上顽固旧势力的镇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人们可能一时不能接受,但只后悔、内疚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学生自然感悟到应该“宽容!”。然后我将通过(展示课件第11、12张)展示布鲁诺、商鞅、达尔文、谭嗣同等照片,及美军近几年来攻打伊拉克的惨照。使学生明确:要使真理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提倡宽容。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人们追求真理的脚步,要保证真理得以发展,就要保证思想自由,采取宽容政策,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以此唤醒学生们的“博爱”意识,理解“宽容”的伟大意义,引起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至此本课的学习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到突破。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
接着请同学齐读文章结尾,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确: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所以,作者用“我们希望”来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这也是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也需要宽容。我将(展示课件第14张)让同学们欣赏群口相声《让一让,生活真美好》,使他们在欢乐之余体会人生的真谛!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最后让我们(展示课件第15张)在一曲《爱的奉献》中再次体会什么是宽容。
为了检验本文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我设置了三道练习题。(见课件)
教师小结留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把握文意的基本方法,下面通过作业巩固一下:我们提倡宽容,但现实中一味地“宽容”行吗?课下按原小组进行辩论,每人形成一篇书面议论文。
谢谢大家!
《宽容序言》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属性及课文的特点
《〈宽容〉序言》选自华东师大出版社高中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表现人类的精神的力量,多篇文章意在表现正确的思想和顽强的精神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改造世界的力量。《〈宽容〉序言》是房龙的代表作《宽容》的序言,这则序言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浓缩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无数事实,强调了宽容精神对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篇序言既是一篇散文诗,也是一则意味厚重的寓言,既饱含诗情,又寓于深刻的寓意,极具思维和审美的张力。对学生和老师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既有可教性又有可学性,是不可多得的优秀选材。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突破口的选择
1)教学目标:
a、理解“宽容”的精神实质及其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
b、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2)教学重点:透彻理解宽容的精神实质及其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
3)教学难点:清晰透彻地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目标的设立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的,但是思维的思辩性很差,因而在教学重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使其能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人类文明前行的轨迹。《〈宽容〉序言》讲述了一个先驱者因发现了真理并用敢说出真相而被处死,但最终得到认可的故事,故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宽容》一书的精髓,怎么样从故事中读出《宽容》这本书的思维内涵是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的确立可以培养学生从充满诗意的含蓄文本中解读出文本的深层意蕴和内涵。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从大鱼纹的观念出发,以文学的方式来关照哲学命题,使学生能用准确、全面、透彻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问题,避免个人的偏执和疏漏,培养思维的缜密和深刻。同时这篇序言的教学也承载着发展学生情感的任务。对个体世界过度关注,导致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狭窄,对人类历史、思想、文明的发展是所知甚少甚浅的,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想以漫游者的悲剧故事来唤醒学生的“大爱”——对人类前行中的苦难的悲悯,强化人文的精神,加强思维的底蕴。
4)突破口
教学中,我想以漫游者的结局作为切入点,以他的殉难为中轴,上承人们对无知的安之若素和漫游者惊奇地发现,下接人们的觉醒和悔悟,由举世群盲到卓尔不群的精神个体出现,再到有知和无知的痛苦交织,在这种痛苦中反思宽容的意义和内涵。这个切入点可以钩连起品味语言,感悟哲理和对宽容作用的思考。人类独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从中体悟,新的思想产生了,反动守旧的势力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权威、生活秩序是无法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新思想的,宽容是艰难的,但不宽容又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是以死亡和历史真理的缓慢、滞后发展为代价的。因而对漫游者的宽容也就意味着给他们自由、民主,这对思想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手段、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使用媒体教学,我一直是很拥护的,但也很谨慎。运用得好,媒体可以起到帮助教学的作用,运用不好,媒体就成了教学的障碍,对教学是一种牵制和限制。这是一则寓言故事,用媒体来创设情景有助于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迅速进入故事的情境。媒体的运用过程中,精心选取了房龙亲手为《〈宽容〉序言》所绘的插图,还有人类历史上和漫游者有共同命运的先驱者的照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沉浸于房龙的哲理世界,也可以穿透故事进入人类历史现实,各种情境的创设能更好的辅助教学目标的落实。
2)方法
a 、朗读法: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这篇序言更是集趣味性、思想性、审美性于一身,教学中适当设置朗读可以从感受包含的事情进入深刻的哲理的感悟。
b、讨论法: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次讨论,目的在于互相补充,彼此技法,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c、提问法:老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精心设计问题,以此和学生对话。这种方法很可能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寻找对话的平台是最重要的。
d、读写结合法:教学设想者,有这样一个环节,请学生为漫游者写墓志铭,当堂完成有效地检验学生的理解、感悟程度。同时也能检测文本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这一环节是我特别想尝试的,期待它能成为本课的亮点。
四、教学流程
1、导入:用宽容不同版本的封面作为媒介体会这本书的非凡魅力引出作者方龙以及他极具“人文主义”特点的作品和他独特的写作方法。用极其轻松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著作
2、认识这篇序言的与众不同。
3、问题设计
a、漫游者有哪些创新的举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b、他的结局如何?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讨论)
c、如果当时人们宽容了漫游者会有怎样不同的情况发生?
d、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感悟到了哪些哲理?
e、学习本文的语言,结合你的理解和感悟为漫游者写一则墓志铭,其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不够全面,概括不够到位,可以用一系列小问题进行铺垫和追问。
如:
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这些因素的特点是什么?
分析具体的语言来得出特点。
《宽容序言》说课稿4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宽容》序言,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宽容〉序言》是房龙为他的《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该序言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散文诗式的寓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该文被安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对课文的分析评价,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着重就某一个方面做出恰当的评价。该单元前三课要求分别为:对《黄鹂》的哲理作一点评价、分析评价《咬文嚼字》的观点、体会并借鉴《我与地坛》对生命的认识,而第四课则是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能力。
2、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继第一单元的“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和第二单元的“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之后的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缺少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立思考,因而课文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强调“创新”而否定传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使该课应该注意的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为: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本人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配乐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羽翼,领会宽容的要义,达到内化的目的。运用点评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创新”和“守旧”,“创新”和“传统”的关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词段点评、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宽容序言》说课稿5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宽容〉序言》是房龙为他的《宽容》一书所作的序言,该序言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散文诗式的寓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该文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序言这种文体。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但有自序和他序之分。内容比较广泛,形式也很自由,感情色彩比较浓厚,但却是紧扣写书的宗旨经过组材。本文是在学习前两课即《〈呐喊〉自序》、《胡同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序言这种文体,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序言的特点。
2、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继第三单元的演说词、第二单元的散文和第一单元的诗歌鉴赏之后的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缺少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立思考,因而课文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强调“创新”而否定传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使该课应该注意的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为: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本人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片断范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羽翼,领会宽容的要义,达到内化的目的。运用点评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创新”和“守旧”,“创新”和“传统”的关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自读、自由点评、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六、教学过程设计
见《〈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说课稿】相关文章:
《〈宽容〉序言》说课稿11-10
《〈宽容〉序言》说课稿01-04
《宽容序言》说课稿12-06
《宽容》序言说课稿11-04
《〈宽容〉序言》说课稿介绍06-12
高一《宽容序言》说课稿07-08
高一语文《宽容》序言说课稿08-30
《宽容》序言的教学设计10-30
《宽容》序言的课堂实录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