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助我成长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识助我成长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识助我成长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六课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新课程改革中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理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六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助我成长》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的第一个框题。这一框题主要依据“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内容而设计的。这一框题对整个教材的连贯性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识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列举“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人帮助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培养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自觉性。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案例。使学生正确认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3、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使学生理解教育、受教育权、义务教育的含义,通过分析“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事例,明确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掌握义务教育的特征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设计理念: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学生只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学会学习,才能更好的迎接时代的挑战。 2、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
设计理念: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但因为年纪小,对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认识不足。他们只有明确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责任,这样他们才能学会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的三大特征是对义务教育的进一步丰富,它可以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理解义务教育。
二、说学情
八年级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但他们对义务教育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甚至在对义务教育的理解上存在很多误区。其次,从心理发展阶段看,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使他们难以正确的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学模式
依据新课程提出的“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本回归现实生活学习、掌握知识,从而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这节课是新授课,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我采用生本的教学模式。而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于是我采用以下下教学方法: (一)、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课标》要求,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讨论教学法突破教学重点,以教学内容与时代热点话题作为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情境法: 设计理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从而掌握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设计
采用【视频导入】 视频预计用时3分钟
(设计意图:引用时政材料导课,体现思品课的思想性与时代性,引出课题,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本课共设计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预计用时6分钟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阅读 教材对所学的知识有初步了解,为后面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感悟教育的力量 预计用时10分钟 1、领会教育的作用(个人) 活动二: 通过苏明娟等人今夕对比和让学生讲述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人士的故事及自己的切身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他人及系学生的切身体会,加强学生对教育作用的理解。突破教学重点)
2、领会教育的作用(国家,民族)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从感性认识中国的发展壮大,通过教师点拨进一步从理性层面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破教学重点。) 第三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受教育权预计用时10分钟
1、列举图片及出示父女对薄公堂的案例让学生明确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2、出示教育法及赤峰收费标准的图片让学生体会义务教育的特征 活动三 : 小组合作完成父女对薄公堂的案例后四个问题.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图片及举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2分钟
引领学生概括本节课教学内容。 (目的回归目标,自我检测) 播放视频《中国梦 我的梦》 (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五 、板书设计
知 识 助 我 成 长
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1、教育的含义 2、教育的作用
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 3、受教育权的含义
4、义务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一目了然、画龙点睛。
六、说课堂评价
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而在评价方式我采用个别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个别学生的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小组评价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合作的团队。
知识助我成长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知识助我成长》,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阐述本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助我成长》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内容而设计。本框题由“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两目组成,是第二框题的铺垫,对整个教材的连贯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本框题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的涵义和作用,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等知识点,明确“作为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受教育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二、我与他人关系”中:“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目标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
(2)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即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2)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3、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教育的涵义和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
(2)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确立依据: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学生只有对教育的重要作用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更好的丰富和完善自己,学会学习,打造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更好的迎接时代的挑战。
2、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
确立依据:初二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年龄小,对义务教育的法律意义认识不足。他们只有明确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责任,才能学会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更好的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的三大特征是对义务教育涵义的进一步丰富,它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义务教育,并让学生将义务教育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地理解受教育权的意义。
二、说学情
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但他们对义务教育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甚至在对义务教育的理解上存在很多误区。其次,从心理发展阶段看,初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使他们难以正确的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据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讨论教学法
设计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初二学生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讨论教学突破教学重点,以教育的现象和时代热点话题作为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探究课本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
设计依据:初二学生在心理上有好奇、求异、感性的特点,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创设情境。视频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从而掌握知识。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同时在对时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探究式学习法。
(一)自主学习
1、理论依据:自主学习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
2、实际做法:在突破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时,我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知识改变命运”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收集、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过程,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材料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学到了新的知识。
(二)探究学习
1、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只有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才能掌握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才能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2、实际做法:在突破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时,我运用精彩的视频资料和一个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分析、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程序
本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关注省情的设计理念。这是本课的主要特色。
(一)新课导入:
展示希望工程宣传照片《我要读书》和苏明娟的近照。讲述苏明娟的故事。苏明娟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从安徽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请学生回答问题:是什么改变了苏明娟的命运,使她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设计依据:学生对希望工程宣传照片《我要读书》中大“大眼睛”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大眼睛”
苏明娟的现状不了解。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学生不熟悉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这样的设置可以直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我运用讨论教学法突破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承接苏明娟的故事,提问:“教育的涵义是什么?”直接引出教育的涵义这一知识点。
设计依据:在导入中,学生已经点出教育这一主题,教育的涵义在课本中有明确的表述,因此,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其次,请学生上台来讲述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知识改变命运”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再次,教师展示关于“日本重视教育,极大的促进其发展”的材料。最后,组织学生依据材料分组讨论:“这些材料分别反映了教育的什么作用?”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贡献社会。
设计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依据这一理念,我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材料。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为他们要对材料进行阅读、思考和理解。而上台展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材料,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一个提高,同时这也符合了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我运用讨论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60页小余的故事,思考回答问题:“王老师倾全力维护了小余的什么权利?”
设计依据: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这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结合材料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答题技巧。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依据材料、阅读课本寻找受教育权的概念。
其次,播放公益广告《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请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如下问题:公益广告宣传了什么?义务教育指的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普及义务教育?
再次,播放《经济半小时》小丫访问省委书记卫留成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材料体现了义务教育哪些特征?
最后,进行“海南教育大家谈”的活动。创设一个“省长在线”的情境,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对更好的发展海南教育有什么建议?第二步同学们模拟通过电话、网络、信件把他们的建议告诉省长。由于这一环节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考和语言组织,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
设计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是新课程的要求。依据这一要求,我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这一环节。首先以公益广告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然后用《经济半小时》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义务教育的特征。最后,进行“海南教育大家谈”的活动。视频的选择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和地区特色,几个问题的设置,也是逐步启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视频联系课本知识,再从课本知识联系实际。而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然后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又符合
“关注省情”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谈学习感悟。
2、教师提出希望:宪法规定受教育权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国家已经给予我们充分的条件,希望大家能珍惜受教育的的机会,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更好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设计依据:这是一个总结反馈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不仅是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教师的希望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下一节《珍惜学习机会》作铺垫。
(四)板书设计:
知识助我成长
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1、教育的涵义
2、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的涵义
2、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画龙点睛。
(五)课外作业:请设计一个广告词,宣传义务教育。
设计依据: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参与国家的普法教育,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知识助我成长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知识助我成长》,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阐述本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助我成长》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内容而设计。本框题由“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两目组成,是第二框题的铺垫,对整个教材的连贯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本框题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的涵义和作用,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等知识点,明确“作为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受教育权” 。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二、我与他人关系”中:“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目标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2)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即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2)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教育的涵义和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2)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确立依据: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学生只有对教育的重要作用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更好的丰富和完善自己,学会学习,打造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更好的迎接时代的挑战。
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
确立依据:初二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年龄小,对义务教育的法律意义认识不足。他们只有明确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责任,才能学会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更好的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的三大特征是对义务教育涵义的进一步丰富,它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义务教育,并让学生将义务教育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地理解受教育权的意义。
二、说学情
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但他们对义务教育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甚至在对义务教育的理解上存在很多误区。其次,从心理发展阶段看,初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使他们难以正确的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据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讨论教学法设计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初二学生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讨论教学突破教学重点,以教育的现象和时代热点话题作为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探究课本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
设计依据:初二学生在心理上有好奇、求异、感性的特点,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创设情境。视频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从而掌握知识。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同时在对时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探究式学习法(一)自主学习1、理论依据:自主学习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2、实际做法:在突破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时,我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知识改变命运”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收集、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过程,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材料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学到了新的知识。(二)探究学习、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只有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才能掌握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才能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2、实际做法:在突破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时,我运用精彩的视频资料和一个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分析、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程序
本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关注省情的设计理念。这是本课的主要特色。
(一)新课导入:展示希望工程宣传照片《我要读书》和苏明娟的近照。讲述苏明娟的故事。苏明娟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从安徽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请学生回答问题:是什么改变了苏明娟的命运,使她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设计依据:学生对希望工程宣传照片《我要读书》中大“大眼睛”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大眼睛”苏明娟的现状不了解。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学生不熟悉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这样的设置可以直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1、我运用讨论教学法突破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承接苏明娟的故事,提问:“教育的涵义是什么?”直接引出教育的涵义这一知识点。设计依据:在导入中,学生已经点出教育这一主题,教育的涵义在课本中有明确的表述,因此,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其次,请学生上台来讲述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知识改变命运”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再次,教师展示关于“日本重视教育,极大的促进其发展”的材料。最后,组织学生依据材料分组讨论:“这些材料分别反映了教育的什么作用?”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贡献社会。设计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依据这一理念,我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材料。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为他们要对材料进行阅读、思考和理解。而上台展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材料,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一个提高,同时这也符合了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我运用讨论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首先,学生阅读教材60页小余的故事,思考回答问题:“王老师倾全力维护了小余的什么权利?”设计依据: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这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结合材料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答题技巧。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依据材料、阅读课本寻找受教育权的概念。其次,播放公益广告《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请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如下问题:公益广告宣传了什么?义务教育指的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普及义务教育?再次,播放《经济半小时》小丫访问省委书记卫留成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材料体现了义务教育哪些特征?最后,进行“海南教育大家谈”的活动。创设一个“省长在线”的情境,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对更好的发展海南教育有什么建议?第二步同学们模拟通过电话、网络、信件把他们的建议告诉省长。由于这一环节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考和语言组织,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设计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依据这一要求,我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这一环节。首先以公益广告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然后用《经济半小时》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义务教育的特征。最后,进行“海南教育大家谈”的活动。视频的选择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和地区特色,几个问题的设置,也是逐步启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视频联系课本知识,再从课本知识联系实际。而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然后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又符合“关注省情”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三)课堂小结:1、学生谈学习感悟。2、教师提出希望:宪法规定受教育权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国家已经给予我们充分的条件,希望大家能珍惜受教育的的机会,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更好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设计依据:这是一个总结反馈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不仅是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教师的希望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下一节《珍惜学习机会》作铺垫。
(四)板书设计: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1、教育的涵义
2、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1、受教育权的涵义2、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画龙点睛。
(五)课外作业:请设计一个广告词,宣传义务教育。
设计依据: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参与国家的普法教育,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知识助我成长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在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式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掌握知识本领,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对于现实中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还存在着许多与受教育权实施相背的现象:家长不让孩子上学,学生厌学,学校随意劝退学生,教育场地被非法占有等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势在必行。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设计了本课内容。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是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设计本课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的涵义、义务教育的涵义、地位和特征,让学生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接受教育是自己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知道受教育权利是有条件的,即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有义务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2、能力目标:
通过事例分析,理解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有关受教育权的典型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为以后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作好铺垫,并由此增强我们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识。
三、说教法
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先后运用七个情景材料,启用了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联想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逐步实现教学三维。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由对话材料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讨论,引出新课。
教育的涵义是一个理论性概念,对学生而言,只要求了解而已。因此,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材料2进行分析,置疑教育的内涵,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老师适当的点拨。
为突出本课的重点,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课堂上先后运用3段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学习。首先,让学生针对迪福的信件,为其孩子的生活状态进行想象和预测:是否接受教育导致的人生道路迥然不同。然后,引导学生了解“阿韦龙野人”,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运用材料5,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讲述作用之二:教育传授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可以改写人生,教育更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但这不是本课的内容,因此,课堂上教师一言带过。
第二目“我们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是本课的难点,在讲解受教育的涵义时,以“材料6”作辅助,在了解受教育权的涵义后,组织齐读材料,回答提问,加深对受教育权的理解,体会受教育权的来之不易。
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课堂上让学生抽读“材料7”,组织学生对家长不送子女读书的想象进行分析,并对其他一些不履行受教育权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掌握义务教育的涵义及其法律办证,并增进认识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