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4-08-01 13:23: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锦集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说课稿模板锦集4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主要意义是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一条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名字的故事》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辽海版《品德与生活》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节课所处的单元是“我们的新家”,包括两个主题,这是其中的一个主题“我”。在授课时重点从学生看到过的、感受过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对名字来历的疑问与思考。结合本课特点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名字的来历,感受父母家人的爱和美好祝愿;

  2.情感目标:通过为班级起名字的过程感受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与同学的关系;

  3.行为目标: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教学难点:为班级起名字,感受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与同学的关系。

  (四)课前;隹备

  1、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现代品德教学研究证明: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因而,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景法:从学生熟悉的街道、店面的名字引出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名字的来历(谁起的、名字的意义,感受家人的爱与希望),由此产生表达的欲望、探究的兴趣。

  3.倾听欣赏法:请学生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引导孩子尊重别人,学会倾听欣赏别人的讲话。在讲述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孩子。保护孩子的积极主动性。

  4.对比法:对比、感受家长为自己起名字和自己为班级起名字的心情是怎样的。由此感受父母的爱、关心、和对自己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给班级起名.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知道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产生热爱自己班级的情感体验。

  5.活动延伸法:讨论确定班级的名字,说出充足的'理由和可行的方案。除了课堂,还可以延伸至课后,最终达成活动的目标,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选择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引发儿童的探索欲望。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倾听、欣赏和对比。使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街道、店面的名字引出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老师导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走过的每条街道,路边的每个店面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或许只有两三个字.却包含着深深的祝愿、美好的祈盼。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享关于名字的故事。(配着舒缓的音乐教师娓娓道来)

  板书课题:名字的故事

  (从学生看到过的、感受过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对名字来历的疑问与思考,从儿童的兴趣和童心出发,为后面开展讲名字、起名字的活动做好了心理铺垫。)

  (二)全班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

  1.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向自己的父母打听了自己名字的来历。比比看,谁能把自己名字的故事清楚地讲给小组的同学听!讲得好的,由小组推荐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分成六人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言。

  (品德培养不能只局限于课堂40分钟,而是延伸到学生生活的任何时间与空间,时时提醒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事和物;同时家长的参与与配合,正是教育所要求的、期望的,为教育一致性的达成所努力追求的。我把教育搬到了家里,把父母、长辈、家庭对孩子的爱也充分调动起来,让爱成为最好的教育。)

  2.师:看到同学讲的这样好,我也来讲讲我的名字的故事,好吗?(老师讲自己名字的来历,同时表达了对父母的热爱。因为这是刚入学不久,学校、老师一切都那样陌生,而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那样神圣、威严。老师通过向大家告白自己,消除了学生对自己的畏惧和紧张,为和同学友好、坦诚、朋友似的相处打开了心灵之门。这也是新课程、新理念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

  (三)学生讲述名字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请小组推荐的同学来讲,相信大家讲的会比我好。

  (请学生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鼓励敢于发言的孩子,每个孩子讲述完后,教师做简短精辟的鼓励引导之语。帮助学生分析出取名的几种方式1.根据季节取名。2.根据出生地取名。3.根据家谱取名。4.根据家人的期盼和祝愿起名字。)

  这个活动,目的一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使全班同学在讲述人的叙述中共同感受长辈的爱与期望。

  (四)评选最佳听众

  师问:同学们听了这么多名字的故事.现在评选最佳听众。谁记住了另一个同学名字的故事?(新入学的孩子在课上、课下会倾听别人说话,即影响学习,又影同学之间的交往。倾听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表现。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会给他人带来温暖,也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成长和学习。)

  (五)给班级起名字

  师问:我们自己都有寓意深刻的名字。那我们生活的一年级一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还没有名字呢?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带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给我们的班级起个名字吧1

  1.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动脑起名字。

  2.交流汇报各小组的情况。师先起个名字“清华班”“快乐天使班”(备课时,我担心学生起不出名字就给学生做个示范。)

  前面的活动学生感受到的是爱,心中充满爱。而为自己班级起名,除了进一步体会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实践爱。爱自己的班级,爱自己的新家。真正体会到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生活,使这次活动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孩子们在为自己班起名的过程中。带着希望、祝福、带着对班级的热爱.也带着对家长爱的体验.亲身感受爱.家人的爱.自己的爱。

  (活动上到这里。已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热爱自己的班级.显现出自己对班级的关心。充满了对班级的希望与祝福。)

  (六)教师总结、学生谈感受

  1.师:说说你给班级起名字时,心情怎样?

  2.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

  3.师小结:是啊!你给班级起名字时的心情和爸爸妈妈给你起名字的心情是一样的。你的名字包含着父母的希望.和对你生命的祝愿。

  (七)活动延伸

  师:为了我们班级有一个响亮的、代表大家共同心声的名字.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讨论.选出大家赞同的名字,我们下一次活动时,表决、挂牌,好不好?

  (学生的感受,教师的总结,并不是活动的结束,而是美好生活的开始。家长对学生的爱,已经延伸到学生对班级的爱。下一节课的最终选定班级名字和挂牌仪式更会让学生期待)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具有以上特点:简明扼要、占题固情,使学生对起名的方式一目了然。留下深刻的印象。

  附:名字的故事

  季节

  出生地

  家谱

  意义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四单元的内容。

  2、 教材简析:分数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新内容,它又是学生对分数理解的关键,本课的学习还为以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才能相加、相减的道理。使学生通过操作明白算理,在“动”中思、在“动”中悟。

  3、 教学目标:经过我对教材的分析与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4、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与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 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 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与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 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 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 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自己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同时,自己尝试对分数加法的计算,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分数加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条思路。

  3、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

  4、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的角色,自己出题,学生自己解答。

  四、 说教学过程:

  1、 为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复习中,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计算回答的同时,也将分数的含义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加深,为新课内容打下基础。

  2、 在新课以前,我出示一个探索实验的动画图,让学生直接根据演示列出算式,然后告诉学生知道为什么:+=,接着就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样可以使课题很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

  3、 在例1的教学中,我决定采取让学生读懂题目以后,自己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再试着进行计算,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自己的小伙伴。我想通过这种方法,一定可以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体现出自主探索学习的优越性。

  4、 就课标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在具体的生活情意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由于有例1的基础,我让一个学生直接列出算式,算出结果以后,再特别指出:“”这个分数有何特点,然后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白实际就是一个单位:“1”可以直接等于“1”,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等于1的分数,请学生举例,同时使学生明白等于1的分数有无限多个。

  5、 在分数减法的教学中,由于有了加法的基础,所以我决定大胆的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探索、推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将分数减法的算理记在心中。尤其在例4的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明白为什么要把“1”看作“”,而不看作其他分母的分数的原因。

  6、 在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完成后,我准备引导学生完整的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

  7、 课堂练习是一堂课的关键部份,所以我在学生完成了课本相应的做一做以后,鼓励学生自己上黑板出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再请其他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我想学生一定具有极强的课堂兴趣。

  8、 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在欢快的气氛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刻入学生大脑。

  五、 板书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我特将板书设计如下: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兴奋的氛围中自然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并让学习内容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为后面的学习分数打下基础。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肯定会出现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们批评指正,欢迎多提宝贵意见。非常感谢!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动人事迹,赞扬了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献身精神。文章线索清楚,围绕“炸暗堡”这一事件,按照为什么要炸暗堡,怎样炸暗堡和结果如何的顺序展开记叙。在记叙的过程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正面描写和环境反衬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董存瑞为革命事业“舍身”的精神。文章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适宜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第九册教材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是概括段落大意。第五单元多要学习的方法是“串连自然段段意法”。本篇是这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将进一步落实此项训练,初步形成技能。

  此课教学,按计划需三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事情顺序发展学习课文,能用串连自然段段意的方法概括课文第三段的段意。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战斗英雄董存瑞为人民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用自然段段意串连法概括段落大意。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董存瑞的舍身精神。

  二、设计理念

  合作

  自主:学生永远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纯粹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正确地指引、点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本课教学中,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如:在第四段的学习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话,从而从各个层面来透析“如何炸暗堡”这块核心部分的内容,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尊重孩子。让学生自由提问、自由解决,更好体现学生自主性。

  三、说教法

  这篇课文思想性很强,在教学时我将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抓住关键词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声传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谈话讨论、合作探究、朗读体会、口头练习、书面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画面,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

  四、说学法

  本堂课教学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用串连法概括意义段段意。这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

  自由运用以所学的各种学习方法,尝试灵活应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温故而知新。

  本堂课还通过感情朗读、自主合作、激发想象等训练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我还采用了下列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中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

  2、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激趣。

  3、通过对董存瑞牺牲纪念日的怀念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联系实际,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五、教学思路及程序

  1、复习检查

  回顾段意:遇上暗堡、请求炸暗堡;

  有感情朗读。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有感情朗读,主要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2、学习新课

  (一)、结构安排,错落有致,体现自主合作精神

  在新课的教学中,我把和进行有机的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

  三大段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得出。

  第四大段的内容更放,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可以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主体意识。

  第五大段主要通过教师导读来感受战士们胜利的喜悦。

  这样在安排上错落有致,

  (二)、注重朗读,形式多样,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朗读

  提问:印象中的、录像后的说

  汇报中的说

  (三)、直观形象,以情激趣,充分感受思想感情

  录像

  3、总结全文、引申拓展

  通过问、想、写、说、读

  六、板书设计

  2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遇上暗堡——请求炸暗堡——逼近暗堡——舍身炸暗堡——解放隆化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事情发展的顺序一目了然。

小学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营造了创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将儿童引向创新学习之路。

  一、运用媒体 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媒体演示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我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利用媒体 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评析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并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分析这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课: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习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习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以及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与资源的技术观。

  整合的课堂,学生需注重读书、注重发现、注重质疑、注重探究、注重辩论、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触和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才有希望达到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改善的目的。只要我们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足球》说课稿06-06

小学音乐说课稿08-26

小学英语说课稿08-10

小学体育说课稿06-17

小学跳高说课稿10-04

小学音乐说课稿10-14

小学说课稿08-24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7-20

小学英语说课稿06-10

小学体育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