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1-06 08:54: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说课稿 篇1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一、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试教时我从玩具入手,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说说你最喜爱的玩具吧。”然后出示图片认识柜台,了解售货员,从图片上找到小男孩,以此来切题。当时课堂气氛热烈,但由于学生比较兴奋,所以在引题上花了较多的时间。经过大家的讨论后第二次上课时导课就直接从“柜台”入手,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柜台,然后在了解柜台后直接切入课文的学习,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利于教师较好的把握时间,紧凑又有效。

  二、抓住中心问题,把课文连成一条线。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希望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学中我抓住“小男孩的哪些做法令你出乎意料?”这一主线问题,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并理清文章脉络:小男孩如此喜欢小汽车,但因为他懂得体谅妈妈没有买,当售货员阿姨要送他时他又坚决不要。同时把主要的`词进行适时板书,就把课文内容连成一条线。

  三: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第一次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落实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情感时,让学生自读、品读、赛读等方式,力求把读放首位,使学生喜欢读书。如:教学第一节时,我引导学生: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小男孩特别喜欢小汽车?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第一节中的句子。然后我组织学生自读其中的句子,说说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深入研读课文后,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从读中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联系小男孩“不仅不要妈妈买,连别人送他也不要。”的懂事,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

  本篇课文虽已结束,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便呈现出来。细细反思课堂,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所以我会更加努力,在平时教学空闲时间充实自己,力求把语文课上课更有味一点。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个单元只要讲解对艺术的感悟,对亲情、对爱情本质的诠释,让人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而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但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作者没有采用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诠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目的。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因此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和有关作者的生平著作。

  2、能力目标,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情感目标,品味重点段落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启示,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进行适当的青春期教育。

  由于本文的篇幅较长,段落较多,而且文章阐述的道理较抽象。因此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写法的好处。

  2、 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某些含义深刻的段落和语句。

  3、 理解爱情的含义和本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 、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初三学生的知识有限,加上自学能力较差,我将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对一些意义较生涩,较抽象的语句和段落,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

  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讲解,并将问题细化。

  2、 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爱情本质的理解

  会有所困难。

  三 、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

  把。”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教法(讲授法和提问法)和学法(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将导语设计为如下: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这时我再抓住时机播放同学们熟知的歌曲“泰坦尼克号”,让大家对本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再顺利的过渡到“环节2、自读感知 落实基础”

  环节(二)、自读感知 落实基础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因此,我设计了 “自读感知,落实基础”这一环节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 我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中提出的以下字词读音及意义问题: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黄土póu 无与伦比lún

  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一幢zhuàng 麦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然后我再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抔)。这就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接下来,我再适时对作者作出以下介绍: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最后,我将请学生默读一遍文章,以便同学了解文章内容。自然也就解决了教学重点, 环节(三)、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自然的就过渡到“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这个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文中的故事。

  再让同学分成小组分析和讨论如下问题:

  1、上帝在创造了人后,三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

  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

  2、浏览课文,在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少年是所听到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出以上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讨论中,深入浅出,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对文章有所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四)、拓展延伸 解读推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展示苏霍姆林斯基在写给他女儿的另一封信中这样的一段话语:人的爱情应当是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年龄差不多和同学们一样大,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这样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根据文章中提到的爱情的本质,再结合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谈谈你们的看法。

  最后,我再做简单的总结:爱情很美,可中学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像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时我再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

  环节(五)、课后作业 巩固知识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因此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请同学们就自己所知道的爱情故事,如:牛郎织女、天仙配等。谈谈自己对爱情的感受,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感悟。

语文说课稿 篇3

  我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第12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构造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课教学,我采用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导入后,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自主学习要求,我就让学生通过点击“背景资料”,了解埃及的有关情况及金字塔的作用,名字的由来等。在讲解完胡夫金字塔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金字塔建造方法及建造过程,并用交流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文教学中,这两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协作学习,完全可以解决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知识面,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课后,我又设计了“围绕各自的不解之谜”查找电子教材及专题站,“办手抄小报”的作业,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前拓后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并没有放弃语文课应有的任务,体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因此,我在教学胡夫金字塔这一段时,没有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而是借助传统语文课的讲读方法,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在整个教学中,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电子教材是一个坚实的平台,设计教学时,我只是充分利用了电子教材现有的资源,资源丰富的,语言文字浅显易懂的,我就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文章的难点部分,利用传统讲读法突破。以上是我设计《埃及金字塔》时的一些思路,目标在于探索电子教材平台下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读的有机整合,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专家、领导见谅,多提宝贵意见。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这篇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从文字上去懂得海边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观赏为主,运用为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赏海边美景,激起他们对大海的憧憬之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五、说教法。

  1、观赏法: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2、提问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带出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希望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

  3、练习法:本课纵然是观赏为主,运用为辅,但也不能疏忽运用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仿写练习。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七、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借助相关图片,教师简单介绍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引领学生对教材独立探究。通过合作交流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三)范读课文,质疑明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标出不懂的内容。听之后用简单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四)学习第一至三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时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乃教学之宗旨也。作为授课者,应在读上下功夫,以读代讲,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读中升华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

  在这部分课文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引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学完这部分课文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读,找地点,标景物;读,抓特点,体会美;读,有感情,读出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习第四至六段。

  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感受小城的美丽、整洁,领略作者地点转换的写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就会带上感情色彩。同时,我还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六)作业练习,丰富知识。

  1、课件循环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是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2、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断。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具体,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采用对应式的板书,便于体现出海滨小城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说课稿 篇5

  《两小儿辩日》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

  (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

  由于学生学古文,较难理解,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明白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五)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讨论学法,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出我们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也正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故事,排课本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整堂课最终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六、说板书

  从字数上看板书有些繁琐,但我认为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从题眼“辩”字为主线到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理由最后结果,让学生观其则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内容。

  我的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据课堂反馈定论),但是,我最终能较好地体

  现了我此次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要学的有收获,而我教的要扎实,也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让学生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引导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对周总理生平知之甚少,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本课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本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认真读,认真体会,感受字里行间里饱含的作者的真情实感。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为此,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教材选编的意图,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2、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阅读感受。

  四、说教法学法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感导读法,辅以听、思、说、写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听中揣摩,在说和写中发展思维,深化阅读感受,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五、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信息交流,丰富对总理的感知,积淀情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丰富对周总理的感知。使学生认识到周总理,一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伟大,他的伟大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而为学习课文铺垫情感基调。

  (二)质疑导向,初读感知。

  阅读教学应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本课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方面展开。教学时,我首先质疑: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默读,或小声朗读,或大声诵读。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所谈适时点拨,从整体感知的层面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精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勾画出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反复诵读,细细体会,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作批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质疑、解疑,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只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合作的愉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创设情景,发展思维。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地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课件,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里话,这时学生已深深地被总理伟大的人格所感动,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五)读中悟情,深化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最后两自然段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用心聆听中去揣摩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再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一读,在读中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然后抓住重点词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读,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感情,已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拓展延伸。

  课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为了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受到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的熏陶。我让学生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周总理生平的文章、影片,然后以《我心中的周总理》为题写一篇评论。这样不仅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课外阅读积累,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推荐】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8-30

《语文》说课稿05-10

语文说课稿语文说课稿范文05-04

语文《荷花》说课稿06-13

语文《母鸡》说课稿07-16

语文说课稿06-22

语文《画》说课稿11-30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综合说课稿12-20

语文上册说课稿03-06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推荐】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说课稿 篇1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一、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试教时我从玩具入手,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说说你最喜爱的玩具吧。”然后出示图片认识柜台,了解售货员,从图片上找到小男孩,以此来切题。当时课堂气氛热烈,但由于学生比较兴奋,所以在引题上花了较多的时间。经过大家的讨论后第二次上课时导课就直接从“柜台”入手,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柜台,然后在了解柜台后直接切入课文的学习,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利于教师较好的把握时间,紧凑又有效。

  二、抓住中心问题,把课文连成一条线。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希望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学中我抓住“小男孩的哪些做法令你出乎意料?”这一主线问题,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并理清文章脉络:小男孩如此喜欢小汽车,但因为他懂得体谅妈妈没有买,当售货员阿姨要送他时他又坚决不要。同时把主要的`词进行适时板书,就把课文内容连成一条线。

  三: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第一次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落实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情感时,让学生自读、品读、赛读等方式,力求把读放首位,使学生喜欢读书。如:教学第一节时,我引导学生: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小男孩特别喜欢小汽车?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第一节中的句子。然后我组织学生自读其中的句子,说说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深入研读课文后,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从读中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联系小男孩“不仅不要妈妈买,连别人送他也不要。”的懂事,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

  本篇课文虽已结束,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便呈现出来。细细反思课堂,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所以我会更加努力,在平时教学空闲时间充实自己,力求把语文课上课更有味一点。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个单元只要讲解对艺术的感悟,对亲情、对爱情本质的诠释,让人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而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但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作者没有采用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诠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目的。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因此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和有关作者的生平著作。

  2、能力目标,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情感目标,品味重点段落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启示,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进行适当的青春期教育。

  由于本文的篇幅较长,段落较多,而且文章阐述的道理较抽象。因此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写法的好处。

  2、 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某些含义深刻的段落和语句。

  3、 理解爱情的含义和本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 、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初三学生的知识有限,加上自学能力较差,我将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对一些意义较生涩,较抽象的语句和段落,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

  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讲解,并将问题细化。

  2、 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爱情本质的理解

  会有所困难。

  三 、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

  把。”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教法(讲授法和提问法)和学法(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将导语设计为如下: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这时我再抓住时机播放同学们熟知的歌曲“泰坦尼克号”,让大家对本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再顺利的过渡到“环节2、自读感知 落实基础”

  环节(二)、自读感知 落实基础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因此,我设计了 “自读感知,落实基础”这一环节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 我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中提出的以下字词读音及意义问题: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黄土póu 无与伦比lún

  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一幢zhuàng 麦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然后我再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抔)。这就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接下来,我再适时对作者作出以下介绍: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最后,我将请学生默读一遍文章,以便同学了解文章内容。自然也就解决了教学重点, 环节(三)、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自然的就过渡到“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这个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文中的故事。

  再让同学分成小组分析和讨论如下问题:

  1、上帝在创造了人后,三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

  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

  2、浏览课文,在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少年是所听到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出以上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讨论中,深入浅出,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对文章有所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四)、拓展延伸 解读推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展示苏霍姆林斯基在写给他女儿的另一封信中这样的一段话语:人的爱情应当是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年龄差不多和同学们一样大,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这样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根据文章中提到的爱情的本质,再结合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谈谈你们的看法。

  最后,我再做简单的总结:爱情很美,可中学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像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时我再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

  环节(五)、课后作业 巩固知识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因此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请同学们就自己所知道的爱情故事,如:牛郎织女、天仙配等。谈谈自己对爱情的感受,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感悟。

语文说课稿 篇3

  我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第12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构造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课教学,我采用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导入后,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自主学习要求,我就让学生通过点击“背景资料”,了解埃及的有关情况及金字塔的作用,名字的由来等。在讲解完胡夫金字塔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金字塔建造方法及建造过程,并用交流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文教学中,这两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协作学习,完全可以解决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知识面,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课后,我又设计了“围绕各自的不解之谜”查找电子教材及专题站,“办手抄小报”的作业,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前拓后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并没有放弃语文课应有的任务,体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因此,我在教学胡夫金字塔这一段时,没有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而是借助传统语文课的讲读方法,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在整个教学中,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电子教材是一个坚实的平台,设计教学时,我只是充分利用了电子教材现有的资源,资源丰富的,语言文字浅显易懂的,我就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文章的难点部分,利用传统讲读法突破。以上是我设计《埃及金字塔》时的一些思路,目标在于探索电子教材平台下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读的有机整合,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专家、领导见谅,多提宝贵意见。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这篇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从文字上去懂得海边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观赏为主,运用为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赏海边美景,激起他们对大海的憧憬之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五、说教法。

  1、观赏法: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2、提问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带出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希望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

  3、练习法:本课纵然是观赏为主,运用为辅,但也不能疏忽运用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仿写练习。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七、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借助相关图片,教师简单介绍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引领学生对教材独立探究。通过合作交流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三)范读课文,质疑明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标出不懂的内容。听之后用简单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四)学习第一至三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时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乃教学之宗旨也。作为授课者,应在读上下功夫,以读代讲,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读中升华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

  在这部分课文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引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学完这部分课文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读,找地点,标景物;读,抓特点,体会美;读,有感情,读出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习第四至六段。

  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感受小城的美丽、整洁,领略作者地点转换的写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就会带上感情色彩。同时,我还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六)作业练习,丰富知识。

  1、课件循环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是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2、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断。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具体,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采用对应式的板书,便于体现出海滨小城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说课稿 篇5

  《两小儿辩日》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

  (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

  由于学生学古文,较难理解,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明白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五)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讨论学法,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出我们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也正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故事,排课本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整堂课最终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六、说板书

  从字数上看板书有些繁琐,但我认为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从题眼“辩”字为主线到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理由最后结果,让学生观其则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内容。

  我的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据课堂反馈定论),但是,我最终能较好地体

  现了我此次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要学的有收获,而我教的要扎实,也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让学生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引导领悟课文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对周总理生平知之甚少,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本课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本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认真读,认真体会,感受字里行间里饱含的作者的真情实感。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为此,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教材选编的意图,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2、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阅读感受。

  四、说教法学法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古人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为此,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感导读法,辅以听、思、说、写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听中揣摩,在说和写中发展思维,深化阅读感受,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五、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信息交流,丰富对总理的感知,积淀情感。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丰富对周总理的感知。使学生认识到周总理,一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伟大,他的伟大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而为学习课文铺垫情感基调。

  (二)质疑导向,初读感知。

  阅读教学应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本课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方面展开。教学时,我首先质疑: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默读,或小声朗读,或大声诵读。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所谈适时点拨,从整体感知的层面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精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勾画出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反复诵读,细细体会,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作批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质疑、解疑,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只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合作的愉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创设情景,发展思维。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地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课件,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里话,这时学生已深深地被总理伟大的人格所感动,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五)读中悟情,深化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最后两自然段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用心聆听中去揣摩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再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一读,在读中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然后抓住重点词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读,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感情,已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拓展延伸。

  课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为了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受到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的熏陶。我让学生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周总理生平的文章、影片,然后以《我心中的周总理》为题写一篇评论。这样不仅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课外阅读积累,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