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专利权》是选自,主要介绍专利权主体、客体、以及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专利之后编排的,专利权说课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专利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专利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专利权、专利法的概念,能准确的说出专利权的主体,准确区分专利权的客体属于哪一类型,及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智力成果。
2、能力目标: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能把专利劝的内容能够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3、情感目标:通过专利权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以及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1、重点:专利权主体的确定和客体的类型
2、难点: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的区别和实用新型的确定,教案《专利权说课稿》。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是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更需要创造和有所实践,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并且结合板书、ppt直观教学等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呈现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这是我院20xx级计算机科技与技术专业周伟同学在校期间设计并提交的‘可拆卸式暖手袋加热器’的一项专利,同学就PPT展示的图片想想专利权包括那些内容”
2、新科讲授:
(1)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指出周伟是专利权的主体,“可拆卸式暖手袋加热器”这一项专利是专利权的客体,周伟享有的独占权和所有权是专利权的内容。
(2)学生对专利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接下来我会对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借口多个案例以及图片的展示,是同学们对内容了解得更加深刻。
4、布置作业: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中不断得以提高。
四、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本篇课文放在以“祟尚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坚持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而又有主体意识的人。
结合初二学生“独立意识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梦想却又容易忽略现实”的心理特征及“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的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三)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结合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无声的感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只设计了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眼睛给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耳朵则给了我们悠扬婉转的乐声,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耳朵也是,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性实验——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
现场模拟无声的情境3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教师通过课件和手势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无声的世界。这时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感受如何。还让他们和自己的同桌打招呼,无声之后,这些平常很简单的事情也将变得困难,学生一定感到很压抑,这时,先让学生们都随意发出声音,回到有声世界,再谈谈感受。
通过模拟实验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看声音画面,读声音文字的感受)
从大自然中常有却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声音引出课题,根据课题中的“你”理解课文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并让学生走进课文,同作者一同去发现、感受生活。
A、先是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运用朗读法学习,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语段讲述的内容及描绘的意境均可,教师只要适时运用点拨引导法在精彩段落的写作和朗读方法上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梳理课文内容,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小问题:“为什么作者称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都是想象的声音?”“这么细小的声音作者为什么能够感受得到并描写得这么优美呢?”“像这样只有用心灵才能感受到的声音你还知道有哪些?”“有些人不仅不会用心灵去感受,而且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作者称他们为什么?”“木头人的具体表现如何?”“用我们知道的一个成语就是……”(人云亦云)“那么聪明的人又会如何利用自己的听觉功能呢?”从而得出:我们不仅学会用心感受,还要有选择地听,听好听的、“有益”的、充满爱意的、能充实我们生活的声音。
然后让学生找找看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生活中充满爱意的声音?哪些大自然中充满爱意的声音?并说说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充满了爱意的声音呢?
c、接着回顾课文,再现课文部分精美的画面和声音,并朗读课文前三段,揣摩细微声音的美妙。
这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同时感悟到生活中美妙的声音无处不在。从而点拨得出:生活中一切都是如此,如果你能用心灵去感悟,就一定能感受得到。
(三)情境体验(抒写聆听美妙声音的感受)
然后放音乐《苗岭的早晨》,让学生留心去听,听听有什么内容,通过描述画面的形式用文字表现出来。并在交流后伴着音乐观看风景画册,看与自己想象的是否一致。
这是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聆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交流后让学生观看画面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四)成果交流(学生再现有特别感受的声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活动,让学生将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引起自己关注和喜爱的声音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中进行交流。
这时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课文感知、情境体验,对作者以及老师所设定的声音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再现自己寻找到的有特别感受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能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并缺乏美妙的声音,也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精神。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成果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五)课堂小结(感悟生活)
最后通过一连串的质问引起学生对自身实际的反思:
我们是否对周围美妙的声音已经麻木了呢?
我们是否已经充耳不闻身边充满爱意的声音了呢?
我们是否有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受呢?
从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对大自然对生活充满爱,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灵去聆听和感悟,你就一定能听见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声音。
(六)课后作业(深化体验)
好好体会课文中的几个小游戏,尝试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300字以上)
布置此项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已经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没有直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承上启下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在抽象出几何图形,让他们经历形成过程。学生再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我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一些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游乐场的画面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其实在这个游乐园里啊还藏着一个我们的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找到的一个角,它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角,然后问: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啊?学生回顾。最后提出问题:你还能找到“角”吗?
(复习旧知,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温旧导新,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了两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将找出的角分类,产生锐角和钝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同时,通过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提供了依据。再告诉学生,他们的分类方法与数学家想得完全一样,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其次,我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第二步骤是建立三种角的关系。
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运用活动角先摆锐角、直角,再摆钝角、直角,让学生得出三种角开口大小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三种角的认识。再通过闭上眼睛想特征,让学生建立三种角的模型。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层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在分类、交流、摆角、想特征几个环节中,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说、动”的机会。特别在做角、分类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产生,通过锐角、钝角的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项练习:1:画角2:展示角。3:找角。
1、让学生利用三角板或直尺在纸上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正确的画角的方法和验证各类角的方法。同时也讨论得出画锐角的多种方法。
2、角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在这项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通过讨论,各自运用不同的材料展示一个角,并让学生说说运用什么材料以怎样的方式展示了怎样一个角。这一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首先通过看图,找出生活实物中的角。再通过思维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角。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说出很多生活中各类角时,教师不立即给予回答,而让学生思考、说说解决的办法,使其懂得要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学有困难,学有疑问,学有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在这这堂课里学会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最后,我说一说我的板书
本堂课板书比较精简,首先板示直角,让学生可以联系旧知来探究新知。然后通过板示锐角和钝角,加深学生对锐角、钝角特征的认识,便于学生辨别。这样板书突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一路花香》,这课是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两只水罐的故事。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
1.挑水工用一好一破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结果
2.有裂缝的水罐因漏水而惭愧的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叫它回去时注意路旁的花。
3.破水罐看了花后,仍然为漏水而道歉,挑水工告诉他:是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了美丽的花。
说教法: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电化教学,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体会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课文,才会运用。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分不同角色读,帮助学生感受不同3.品析词句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刻了解故事寓意,用“读、找、品、画”的学习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水罐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说学法:本课是则寓言,教学寓言时,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寓意,这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寓言本身充满了兴趣,但对寓意的理解会存在很大难度。为此,教学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来感受不同水罐的表现,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寓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说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4)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一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说设计:本课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篇寓言的教学。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二、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课文,总结全文。在课前准备上,我准备了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本次着重说第二课时的内容,针对教材及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课程。
1.复习引入
思考:说说两只水罐的不同之处,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好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从哪个词看出挑水工的勤劳?
板书:完好水罐骄傲自大、破损水罐自卑自责
师:破水罐真的没有用吗?
过渡学习第二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画出好水罐骄傲自大的词语,读一读体会。
本段的重点在第一次对话,抓住“道歉、惭愧”体会破水罐的自卑。(同桌演读,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内化课文的语言。)在学习中,学生可能还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由挑水工为什么要破罐注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过渡学习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课文的重点,采用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那只破水罐……感到一丝快乐”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美好的景象。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对话是全文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出示挑水工的一段话,“难道你没有注意……主人那能欣赏到这美丽的花朵呢?”组织学生自读、集体演读、分角色读、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去读、指导再读。对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纠正。读中抓住“一丝、再一次”等词指导学生读懂破罐此时仍有自卑,(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感想)”画一画词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小组讨论:读了挑水工的话,你知道了什么?举例说说。
教师总结: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板书)
接下来设立谈话环节:两只水罐,你喜欢哪一只?正确引导:好水罐能圆满完成任务应肯定,至于骄傲当然不对,但如自己努力地去做一件事终于取得成就,感到自豪也未尝不可。破水罐对自己要求严格,但老是自卑自责是不行的,要尽早解脱,看到自身的价值。
作业设计:拓展活动:现在听了挑水工的一番话,你认为破水罐会怎样?
板书:
14一路花香
完好水罐骄傲自大
破损水罐自卑自责
教育:
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红笔写)
说课稿 篇5
一、说大纲(课程标准)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刚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语文学科的地位、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阐释:
1、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强化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按反映生活内容组织单元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3、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新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无疑是看中语文能力这块“基石”,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希望于学生的语文实践,希望于读的积累。在这里素质教育已不再是空泛的概念,“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厚积薄发式教育已体现于《课程标准》的 具体条目中。
我们虽然使用的是修订版教材,但本着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向《课程标准》靠拢的原则,我设计了这节语文阅读课。
二、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第二册第二单元的选文注重了与革命生活的联系。《小橘灯》一课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革命生活画卷。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着一种过渡与桥梁的作用,学好了本文对巩固第五课《纪念白求恩》,学习第七课《梅岭三章》有着重要的铺垫迁移作用。
2、教学重点:传统教学主要着眼于对小姑娘的人物性格的分析。这未免有失偏颇洪镇涛先生说: “语文教学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重点还应当侧重 课文的结构形式,为此,确定了三个重点:
(1)、理解、感悟小姑娘的性格特征。
(2)、理清课文的结构线索,进行思维训练。
(3)、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语文阅读能力来自于语文阅读实践。本篇文章文质兼美是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教学中要抓住“读”不放手,点拨前读,点拨后读,整体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交错运用,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等。
2、揣摩感悟法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探究。如“八九岁光景,吃了一惊,缩”等这些词语体现了小姑娘幼稚中不失沉稳, 成熟中含着不安的性格特征。
3、比较法
比较:①小姑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何相似点。
②小姑娘和小橘灯有何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理解课文间接烘托手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以我的行动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课文的结构线索:看朋友——等朋友——见朋友——想朋友。
2、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抓住课文一些重点段落,如描写小姑娘肖像、动作、语言的段落(第3段)
描写小姑娘安慰我的话(第6段)叙述小姑娘制作小橘等过程的段落(第7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感悟、探究、质疑,从而体会小姑娘乐观、坚定、勇敢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3、深层研读,强化训练
对以下两段(第十、十一段)进行深层细致研读: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体会两个“好”字的用意。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让学生体会“桔红的光”与小姑娘的精神是什么关系?黑暗的山路又象征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感悟本文的中心。
4、积累联想,拓展迁移。
(1)假如你是一位记者,受冰心奶奶委托,到重庆去看望小姑娘,想象小姑娘现在是什么样子,他家里又是什么样子?
(2)推荐阅读:冰心《腊八粥》
五、说板书:
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这个板书形象直观,富有艺术性。
①通过这个板书了解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②通过这个板书,把小姑娘的精神展现出来,寓意明显。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接待客人》: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接待客人》是重庆市涪陵区地方教材初中《礼仪教育》,第四单元社会礼仪第二课第二节,本单元是前两单元从学生的生活区域—家庭、学校、社会的顺序扩展开来,第四单元着重围绕社会活动几个方面的礼仪展开。从教学内容看,本单元是对前两个单元—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的延伸与拓展,也和第一单元总论华夏文明重礼仪和生活中处处有礼仪遥遥呼应。我说课的具体内容是社会礼仪里面第二课访友待客的第二节接待客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接待客人,接待客人的禁忌,教材从知—悟—说—行—明几个过程加以阐明,让学生由知内化到行。因此本节内容在礼仪教育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框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注意事项和接待客人的禁忌。学生了解更多的接待客人的要求,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接待客人的能力。能够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和理解他人,树立友好待客的意识,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感情与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注意事项和接待客人的禁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礼貌地待客。
依据:礼仪教育要注重“导行”,让学生在行为上这幺做,首先要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接待客人的要求。也只有让学生对礼仪知识从知到行的转化才能达到礼仪教育课的最终目的。
难点:要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在行为上让学生真正学会礼貌的接待客人。
依据:人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有不少家长只注重学生智力和学习的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不少学生也存在“热情待客在是家长们做的事情”的错误认识。所以让学生在行为上真正学会礼貌待客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①直观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模拟情景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③示范法 展示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产生践行愿望;④针对设置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努力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案列分析——内化践行。
1.情境导入新课:(2~3分钟)
视频引入:播放视频《张叔叔第一次到我家》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看视频之后对学生提问:①视频中的中学生是怎样接待客人的?②他这样做对吗?很自然地引出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客人来我家后如何接待客人的课题。并对学生提出问题:接待客人应该注意什幺问题?接待客人有哪些禁忌?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这一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情景,借助这一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让学生感悟到懂得接待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互动合作,探究学习
活动一:观看视频(蜡笔小新待客)——学生说不足,知道该怎幺做?
提问:①蜡笔小新接待客人中有没有可取的地方?在哪里?②蜡笔小新应该怎幺做才对?
各小组抢答……
<设计意图>通过个小组抢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寓教于乐。同时,在抢答的过程中学生又进一步掌握了接待客人的知识。通过学生说蜡笔小新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在生活中接待客人应该怎幺做。
活动二:情景表演(10分钟)——“我做文明小主人”
军军星期六下午在家津津有味的看着动画片,突然,他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站在幺的是妈妈的同事……这时,如果你是军军的话,你会怎幺做?(演一演)
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四大组,四个组分别表演、然后小组自评和小组间互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礼仪教育课,不仅是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礼仪知识从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只有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达到礼仪教育课的最终目的。人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学生表演就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同学的优势,知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热情待客的礼仪习惯。
3.课堂小结——学生说收获
教师寄语: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本节课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视频,架设生活和教材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互助学习突出重点,接着通过情景扮演,突破学习的难点,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7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是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这节课在总体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在课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1. 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把握住学生的质疑国际互联网的样子、工作、作用是怎样的。利用这一契机,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自觉主动的探究学习,接着按照三个部分进行交流。在课堂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交流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者以对诗进行导入,学生充满兴趣,教学中,我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教者与学生共同研读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品读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读、悟、听、说”中感受网络的神奇。这节课中,还注意架设教材与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不足的是,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太少(据我调查我班有电脑家庭46家只有六家,上网的仅两家,大多数学生是在学校了解电脑的知识的)当后来知识拓展时,有些冷场,其次,我在设计时,虽然在作业里设计一道题:把作业发到我的邮箱,老师在网上批阅作业,但这个设计是华而不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课后让我感到很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没能很好的利用网上资源,拿校长的话说,没让身边的资源舞起来。在讲到互联网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时,打开网页,让学生感受一下,查资料,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或逛逛网上商场的感受和乐趣,这对完成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看,作为教育者的我来说:一是缺乏教育机智;二是被教案牵着走,没有创新;三教育理念,还需更新。
说课稿 篇8
秋天的天空是碧蓝碧蓝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黄金黄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火红的,秋天的大雁是一排一排的。是呀,秋天在小朋友们的眼里是多么美丽!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布置了“找秋天”、“秋天的游戏”、“留住秋天”三个活动,共三个课时,我根据同学实际把教材进行了整合,把“找秋天”和“留住秋天”定为第一、二个课时,把“秋天的游戏”放置到本单元第三个主题“秋游去”一起开展。围绕主题,我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行为与习惯目标: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发明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同学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同学发现秋天,体验秋天;难点是描绘秋天,赞美秋天,让同学真正走进秋天,热爱大自然和生活。
4、活动准备
(1)带领同学在学校里找秋天,安排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在气候和植物的变化、动物活动、人们衣着与活动中寻找秋天,并画或写观察记录。
(2)秋景课件,两棵纸树模型,歌曲《秋天多么美》,剪刀,水彩笔,固体胶、卡纸。
二、教法学法
同学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我结合本地实际和同学生活,设计了“发现秋天”、“留住秋天”、“唱响秋天”三个活动,目的就在于引导同学在自身的真实生活中学会用各种方式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学会在描述、赞美秋天的活动中感受秋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会在观察、探究自然的活动中维护自然、更好地享受生活。
三、活动过程
本课的第一课时,我带领同学到学校中,去寻找秋天,并以画或者记录形式完成收集卡:你发现那些秋天的东西?假如可以带回的话,那请你把它装在塑料袋里。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发现秋天,指导他们去细细观察、发觉。师生一起实实在在走进秋天,感受秋天。并安排小朋友们课后到自身的生活中寻找秋天。这样便为我第二课时的课堂活动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论述我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一开始我就播放起轻柔的音乐,通过温馨、动人的秋天枫叶画面,将同学引领走进秋天的课堂,激发同学情感和高涨小朋友的交流的热情。板书课题:秋天在哪里
(二)、融情体验,发现秋天
本环节是在衔接第一课时而设计,也是本课时的重要组成部份,我让同学分小组,把自身收集的“秋天”先到小组里进行交流,达到知识的共享。然后小组派出代表在班上交流。
同学在第一课时收集了资料的基础上,一定会汇报出秋天的树叶变黄了,并落了下来;秋天里的果实幼稚了,有许多好吃的水果、秋天的天气转凉,人们都加厚了衣服,连动物们都忙着储藏粮食,准备要过冬了等许多秋天中的事物或景象。教师除了在用褒扬性的语言肯定这个小朋友观察的细仔,收集信息丰富的同时,还要总结小朋友们是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候、秋天的丰收几个方面真实的感知到秋天的。
这里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比方:从落叶、花儿中找到秋天,我就他们拿出收集到的叶子,比较它们的颜色,这里我利用了课件,展示秋天的落叶的迷人景色,让小朋友们陶醉于秋天美丽的色彩中。告诉小朋友们,也正是因为秋天的美,许多人都选择秋天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这位伟大的调色师!
比方:从丰收这方面找到秋天的,让他们拿出本地的农产品、水果等实物进行展示,真正的触摸到秋天;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要顾惜劳动效果和热爱劳动
比方:发现天气转凉的。我就随机采访几个同学,比较他们夏秋两季衣着的不同,引导同学感受秋天天气的凉爽,从气候方面来说明秋天来了。并告诫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着凉,不要被秋天伤着!
教师和时评价在本环节中教学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只要给同学对与错的判断,更要给予正确的导向,让每个小朋友学会收集信息。恰当的鼓励激发了同学更大的参与积极性。再借助多媒体手段和配以灵活、开放式的处置,真正的让小朋友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积累与技能培养。
紧接着我又播放课件,展示各地的秋天的美景,提问:看了祖国各地的秋天,你有什么感受?
有小朋友会说:我真想到这些地方去逛一逛。
有小朋友也许会说:秋天又美丽、又好吃、又好玩的季节。
师生一起总结秋天的发现和其特点。由于教师课前带领同学在学校里找秋天时,有机渗透了学法指导,进行了示范。因此同学在自身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秋天时,运用了多种方式收集信息,收集的信息也非常丰富。课堂上从生活中常见、同学感兴趣的身边的秋天入手,让同学交流所见所感,很容易发生参与与探究的热情和愿望,也正是在这种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他们才有体验、有感悟。全面了解到秋天的季节特征,充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热爱自然、关爱自然之情油然而生。
(三)、憧憬真情,留住秋天
这里我首先拿出日历,告诉小朋友们到了过了十一月七日冬天就会来临,秋天就会离我们远去,你们舍得让秋天走吗?(非常舍不得)你想用什么方式记住秋天的样子、留住秋天的影子呢?根据你们的生活需要和特长喜好想一想吧。
结合同学的特长,让同学分小组去商量自身怎么来留住秋天。并汇报你们留住秋天的方式。依照小朋友们汇报的意见,进行分组来描绘秋天。想用绘画来描述秋天的同学,我们就把黑板当作画纸,把粉笔和你们的双手当画笔,一起绘制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两棵纸树模型,示意同学可以把剪好的果实和树叶贴到树上)。其他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扮演组”、“饰品组”、“拼盘组”、“叶画组”。
播放轻音乐,同学分组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切一切、摆一摆、编一编。让他们以画画、制作叶画、编儿歌、扮演小动物的动作等方式来记住秋天。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会分工合作,提高操作效率。将叶画、干果项链手链和水果拼盘。然后组织同学分组进行展示交流,并让小朋友们尝一尝记住秋天的味道。
反思:把同学收集的秋天的资料和时用做资料来记住秋天、留住秋天,自然又巧妙。教师适时引导同学联系生活考虑问题,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同学的自主性、发明性得到很大体现。同时也协助同学建立了一种关注生活的态度,认识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考虑之源、发明之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相互分享,自主探究,相处十分融洽
(四)、升华情感,唱响秋天
在教师深情的话语中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让小朋友们一起拍手唱吧,跳吧!用舞蹈,用歌声来赞美秋天的美!
结束告诉小朋友们:多姿多彩、气候宜人的秋季,正是我们开心玩耍和大饱口福的好时候,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好好享受生活,尽情地欣赏秋天特有的美景,吃秋天特有的美食,做秋天特有的游戏活动,感受秋天带给我们的乐趣与美丽吧!
这样即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了本课时的教学!
结束语:总之,这节课,我以同学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充溢激情的话语字字入情,句句含意,使同学感受美的情感被激发,通过亲身体验让小朋友们与秋天对话,打开了小朋友们的心扉,爱美护美、关爱自然之情溢于言表,保护秋天、维护自然之行也一定会在延伸的活动中养成。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指正。谢谢大家!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