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0-29 02:34: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汇编十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女娲造人》,它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神话。

  一、新教材对童话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为童话、神话、科幻作品一类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的目标。即: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文学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

  课文是根据《风神通》有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时曾指出:“人和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明确写作的目的。

  2、比较阅读,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想象的作用。

  3、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手法,进行创作。教学重点是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吸收营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自读、复述、讨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活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知识积极主动参与。

  五、教学过程设计

  1、铺垫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那么请你们迅速开启记忆的大门分辨一下,这几幅图片分别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有了人类,才有一切,也才有神话的创作。那么你们知道人类从何而来吗?你们知道哪几种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追寻人类起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生命的起源,引出学习的内容《女娲造人》。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

  2、整体感悟,导读品学:

  ⑴ 自读课文: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自读课文。(此环节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为复述故事做准备。并且能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⑵ 复述故事:

  从不同的角度来复述课文。(这个环节锻炼学生上课专注的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复述,既是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创造力的培养。)

  ⑶ 写作目的:

  凭我们现有的知识就可以明白,神创造人是不可能的,难道作者如此孤陋寡闻?她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神话故事呢?(此环节一是为了让学生科学的认识人类的起源,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初步感受神话的魅力。)

  3、对比阅读,延伸运用:

  ⑴ 对比阅读:

  优美的风景,文人骚客会争相咏叹,丹青高手会争相描摹,而动人的故事也会被人们争相创作。课文后有《风俗通》中的两段短文,讲述的同样是女娲造人的故事。大家快速读一读,然后告诉我,课文和《风俗通》中的两段短文,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通过对比,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想象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⑵ 延伸运用:

  如果你就是女娲,你为什么造人?你又会用什么方法造人?(学习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只要想象合理都可以。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作用。)

  4、反馈练习:

  欣赏《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并充实故事。(说写结合,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5、推荐书目:

  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独特魅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

  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李煜其人其作

  2、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3、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教学重点:李煜其人其作;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说教法

  1、朗读法2、问答法3、情境法。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让学生体会到词的音韵美,又通过幽怨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初步领悟到本词的感情基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作者介绍:是为知人论世,对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作为对诗词理解的基础。

  3、词的介绍:因为对词的介绍一直我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归纳,这次就全方位的对词进行了介绍。

  4、了解虞美人。增加课外知识的含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朗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词的大体意思,为后文讲解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6、整体把握。主要是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明确文章的感情基调。

  7、逐句赏析。我所设计的每一个小问题,都是围绕体现全文感情基调的“愁”字展开的,这样就使词的讲解有了一定的整体性。

  8、挖掘愁的深层含义。实际上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9、讨论探究。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个人情感?学习了本课之后,进行课外延伸,达到学习与练习相结合的效果。

  10、小结。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其中《长相思》是第三首,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得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情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家乡”,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就是一是让学生能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能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本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背诵《长相思》。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感知诗词大意。

  3.能过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思乡之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能过哪些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由于它的体裁特点,所以我将

  三、说重难点

  品味诗情,体会作者的思乡怀乡之情。

  四、说理念

  1.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铺垫”与“延伸”这两种方式,构建了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机构。开课时用本课的前两首诗引出乡愁,而且两首诗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乡愁,从而引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课内知识的积淀走进文本。在拓展,解词心部分,我引用《菩萨蛮》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来读透词心。

  2.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从教师与学生共同运用教材的角度出发,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开始的初读正音到有节奏地读及带着词的味道读、入情入境的读再到最后的背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走进作者内心,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实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生成,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读词,懂词意部分,让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同桌互助来理解词的大概意思,既教给了他们该如何学,又让他们有自主、合作的意识。

  五、说设计思路

  1.还词的“完整性”。教学这节课,我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背景叙述,也没有过多地进行语言上的肢解分析,哪个词哪句话是什么意思,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悟诗情、解词心部分,从开始的两首诗不同的乡愁导课到最后的《菩萨蛮》,我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词的意境,一种边关将士浓浓的思乡的意境,我觉得这正是这首词的终极意义,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终极意义。

  2.把握一条情感脉络。《长相思》这首词,通过描写征途的艰难,在一个风雪之夜勾起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这一感情脉络,设置相应问题,如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是什么使作者如此的长相思?作者的心在哪里?纳兰性德的故园是怎样的一副情景等问题贯穿全课,让课堂始终是环节在变,方法在变,唯有这一情感脉络不变,整堂课都处于浓浓的乡愁之中。

  3.落实一个训练点。按照国家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说法:“诗活在诵读的当下,诵读保护了诗的存在,诗即诵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以读为主,有十几次要求学生诵读诗歌,但是,每次的诵读,学生所带得任务不同,要求不同,所获得的情感不同,意境也不相同,每一次的诵读,都向诗的本体意义更进了一步。如开始的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也就是课中讲到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到后边的带着词味读,带着身和心分离的感觉读、带着想象读等以及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从而发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将阐释的自由还给了学生,把想象留给了学生,这种想象,使诵读者完成了对作品“空白”的填充,也从而完成了诗歌作品的意义。

  4.培养两种学习习惯。培养“诵读、想象”和“主动搜集资料”的学习习惯。这两种习惯,既是学习的习惯又是学习的方法,它时刻体现在教学中。如在诵读中想象身在征途的情景及故园的情景,而在学生对作者的简介及作业的布置内容都是对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习惯体现。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好!

  下面我代表《机械制图》课程组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进行说课,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机械制图》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对象为一年级学生,共144个学时,9个学分。

  我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特色和展望。

  一、课程设置

  1、 设置依据

  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我们通过走访企业和开展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形式进行了专业调研,从而确定了数控专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有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程序员,数控工艺员等。 对这些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应该培养学生与本课程有关的绘图能力、读图能力以及查阅标准的能力,并由此形成了我们的课程体系。

  2、课程定位

  本课程主要研究图示方法,标注方法,制图标准,机械常识和制图技能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和看图的能力,以及查阅标准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是我们的工程语言。它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成,以及毕业后从事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和立体几何课程,后续的课程有计算机辅导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加工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专业课程,其知识的应用贯穿整个三年学习阶段,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3、课程目标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知识目标有掌握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和读图方法等;能力目标有掌握零件测绘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目标有培养

  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

  二、课程开发

  1、学情分析

  我们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1、学生是初涉专业知识的新生,读图能力和专业知识都很有限,对专业领域只停留在感兴趣和普遍的表面认识阶段。针对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适当的练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2、本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所设计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以前的学习方法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学生做适当的调整。 3、学生高中阶段有文科和理科之分,进校时对本课程认知能力差别较大。其中有部分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喜欢动手画图和动脑思考,具有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因此设计教学内容上我们重点考虑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接受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腰重视学法的指导。

  2、课程设计

  我们对课程进行调研。首先通过对以往的学生进行课程体系调研,发现在原有课程体系下,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理论性太强,内容比较难,实践和理论没有很好的结合。通过对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和整合,得出知识需求共性为各种零件的测绘和识读,以及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然后再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进行解构和重构,将课程内容从原来的三段式知识传授体系(画法几何—投影基础—机械制图)中解脱出来,以企业常用的实际零件为依据进行整合,重构了课程的训练项目和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则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从理论知识:各种零件的识读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操作技能:各种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图的绘制两个方面进行选择,符合岗位的需求。

  并由此确定了课程重点和课程难点。

  4、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我们将课程内容以零部件为载体,设计出若干学习项目,将知识点的学习溶入到项目中,具体为项目一:轴套类零件的绘制与识读,40学时;项目二:盘

  盖类零件的绘制与识读,38学时;项目三:叉架类零件的绘制与识读,20学时;项目四:箱体类零件的绘制与识读,12学时;项目五: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30学时。

  按照不同的学习项目分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主要分成绘制、识读和实践任务三个部分。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安排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5、课程教材的使用及建设

  考虑到高职教育特点,我校选用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我校教师参与编写的高职教材。该教材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体现了高职教学的新理念,适应课程改革的新情况,遵守并贯彻最新国标,较适合我院学生学习,与该套教材配套的习题册可供学生课后练习巩固。

  另外,我们选择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机械制图》及其《机械制图习题集》和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图样识读与测绘》及《机械图样识读与测绘习题集》作为我们的重要参考教材。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讨论交流法、激励教学法共同围绕“教、学、做”结合的原则进行组织教学,实现了职业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使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实体模型、多媒体课件、典型零件和动画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从空间到平面再到空间的思维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容量,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课程支撑

  根据本课程教学实施需要,我们选择了计算机房、机械零部件成列室和多媒体教室作为我们主要的学习场所,以满足我们绘制、测量和模型制作等任务的要求。

  另外,我们选择了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供上课使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

  识,帮助学生建立零件正确的'立体形象。

  我们通过课程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制定了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等教学文件 ,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课件,供教师、学生学习和参考,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习题和题库的练习进行技能的提升。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网络课堂。通过网络课堂,老师和学生能够实现网络互动。

  通过对课程团队的教师校内培训,团队学习等,提高了团队教师的素质,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学历结构合理,双师比例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本课程组除了本院专职教师以外,还聘请了企业兼职教师,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理论造诣,对职业教育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对课程建设规划给予了许多的指导和建设性意见。

  3、 考核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了新的考核方式。形成了60%过程考核+40%结果考核的评价体系;60%的过程考核由专业知识与技能占70%,方法与社会能力占30%共同构成评价内容;由笔试、口试、操作、作品展示、效果、报告等构成评价方法;学生自评10%、小组互评20%、教师评价70%构成评价方式。40%的结果考核则是由平常的项目考核以及最终的学期考核构成,最终形成本门学习领域课程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4、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学习项目来简单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项目一:轴套类零件的绘制与识读

  课时:40课时

  这个项目下面一共设置了8个学习任务,分别是光轴的绘制与识读、从动轴的绘制与识读、减速器输出轴零件的绘制与识读和齿轮油泵主动轴测绘和识读;3个实践任务:油泵拆装及零部件认知、三视图模型制作和齿轮油泵从动轴测绘。围绕知识点的实际情况,将学习任务和实践任务进行了整合,在每个项目的最后,我们设置了项目考试环节。

  根据学习任务,我们首先确定了学习目标,具体体现为终极目标和促成目标,

  在下发给学生的任务单上体现出来。然后确定了学习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的重点难点,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

  对于图形绘制、尺寸标注、表达方法应用等方面,我们结合多媒体、模型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做典型习题强化和巩固理论知识;

  对于加工方法的理解,我们采取动画、视频等手段进行教学,增加直观感知; 对于绘制技巧、空间想象等方面,通过抄绘练习、测绘零件、模型制作等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图技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布置任务,学习引导,任务实践、任务评价、项目考核和教学反馈六个步骤来完成。

  1)布置任务:课前教师将任务单和图纸下发给学生,任务单中有学习目标、任务描述、课堂练习、对学生要求和知识整理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针对其中的知识点展开学习,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对任务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在这个教学单元里面的任务是减速器从动轴的绘制。

  2)学习引导:布置完任务以后,教师针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在这个环节里,老师手头会有一份信息单,信息单里面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任务实施和相关理论知识。比如在这个部分我们会讲解零件图样绘制的基本规定,三视图的选择及表达、键销的绘制等等。对于其中较难想象的知识点,如键的加工,我们采用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阶段我们鼓励学生集体讨论,并积极提出问题。

  3)任务实践:任务实践阶段就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本教学单元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里面下发的图纸,重新抄绘一张。在训练中,可以采取小组模式进行研讨,重点强调方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老师辅导为次。抄绘的手段,根据零件的难度不同会有所调整,前期简单零件的时候会要求学生使用手绘的方式进行,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手绘功力后,我们就会将教学场所转换到机房,教学生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另外,根据知识点的需要,我们还会在这里设置其他的动手。比如在这里,由于三视图的知识点比较难以掌握,并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我们通过习题给学生设置了模型制作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布置任务的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会给出不同层次的题目,如空间想象能力偏弱的同学,我们直接给予立体图形,而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同学,则给出三视图,甚至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你有勇气说吗》。

  一、说教材

  本节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个活动内容。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我们都有发言权”。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生动的事例和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民主的重要;学习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在学习了《谁说了算》、《我们自己做主》两个活动主题之后,再来学习《勇于说和善于听》。这一主题分别从如何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如何维护他人的民主权利两个层面,鼓励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你有勇气说吗》是第一课时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

  2、说话时语言真诚、态度诚恳、讲究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导学案,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说话的胆量和勇气,提升学生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主人翁意识,懂得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下,自己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勇气说,敢于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表达个人意见的'方法和技巧。

  二、说学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五年级的学生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也有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他们渴望与他人——尤其是成人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毕竟只是十一二岁的孩子,遇到一些情况时,往往不敢说,不会说,他们缺乏信心,缺乏勇气,更缺少说的方法和技巧。

  本堂课给他们提供了一次交流与展示的机会,也是对他们智慧与能力的考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点拨者。在教学策略上,我认真揣摩课改精神,初步尝试使用“四环递进式”来展开教学。首先是铺设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接着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在活动中探究,全班交流提升,最后开放课堂,拓展应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法上,我以导学案为基础,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情境演绎等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讨论、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小组学习既充分展示自我,表达个人意见,又分工合作,协调有序,最后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四、说导学过程

  第一环:铺设情境,话题引入

  首先,我为学生设计了两个话题:一是我要当组长,并谈谈我的理由;二是我选XX当组长,理由是什么?让课代表组织同学们分组交流。学生根据课前导学案的提示畅所欲言。在肯定了他们“敢于说”的表现之后,自然就引人了课题《你有勇气说吗》。

  这两个话题的讨论,既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本堂课的开始创设了情境,奠定了基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环:自主探讨,自由地说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观察思考。出示三幅图,分别是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镜头。让每组同学在观察之后,选取其中的一幅在组内继续观看、思考该如何说,在导学案上写下想说的话。

  2、组内评说。两分钟后,组长请每一个组员大胆地说出自己如果是图中小主人时想说的话。组员评价,组长打分,我在各个小组倾听、指导、参与、点评,给表现优秀的小组奖分。

  3、展示讨论。先由各小组长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评价。接着我引导学生谈在生活中遇到难说但应该说的问题时,怎么办?让学生畅所欲言,肯定他们独特的见解。然后根据学生的话进行概括:因为我们有发言权,有要说的理由,所以在任何情况或环境下,我们都要有勇气说。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刺激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进行思辨。通过个人展示和小组评价,为学生铺设了说话的平台,锻炼了每个学生说话的胆量和勇气。为下面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第三环:交流提升,艺术地说

  这一环分四步走。

  1、辩一辩。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别代表为了顺利进入初中读书,现在就要你转学的家长,和不想转学的你。双方因各自的想法开始辩说。由课代表主持并给表现突出的小组加分。

  2、评一评。大家对两组的辩说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领悟:真诚的语言,能赢得他人真诚的心。

  3、演一演。分别让学生上台来即兴表演两个片段:广而告之维护权利、写信发表意见。

  4、说一说。看完刚才的短片表演,你发现什么了吗?学生各抒己见后,小结:表达个人意见时要讲方法,要有艺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突破学生不会说这一教学难点,我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他们进行辩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表演和讨论,锻炼了学生协作、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环:拓展应用,大胆地说

  为了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说的勇气和能力,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三个选答话题,分小组交流展示。

  1、你的同桌经常不完成作业,早晨到校后就找你借作业抄。你想对他说什么?

  2、楼上邻居总喜欢在楼梯间乱丢乱扔,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3、曾经有哪些话是你不敢说,或没机会说的,请赶快找到你要倾诉的对象,鼓足勇气,大声表达!

  让学生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最后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发挥导学案的作用,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表演、展示等多种学习方法,集思广益,突破了重难点。同时注重了小组内的个人评价和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四环递进式”教学,让学生经历了可说、敢说、会说的层层递进过程,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实际操作中,我会进一步完善,将更多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附板书设计:

  有 诚

  勇 真

  气 话

  (说)

  有

  艺

  术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二,读通读顺。

  请大家看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多练读几遍,还可以同位互读。(板书:簸bǒ)

  谁来读 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预设: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评:你第一个站起来朗读,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读正确,真了不起!不过,我想问一下,曲是多音字还读qǔ你为什么读qū

  师:对,你真会学习,根据字义来选择字音。谁还想读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哪个字音不正确

  师:你想再读读吗

  评:这一遍,进步真大,把字音都读准了,请坐!谁还想读

  评:你把平翘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读得正确。

  评:你读得很认真。字正腔圆,真好!还有谁想读 来,我们一起读。

  三,读懂诗意。

  1,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古诗的意思能读懂吗

  行,那就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自己说说诗意。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位交流。

  2,同学们,有哪些字词还不懂吗

  预设一:万里沙

  为什么理解沙多 你想想万里还形容什么 对,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水里夹带着大量泥沙,其实还告诉我们黄河河流漫长。

  预设二:浪淘风簸

  谁知道 形容浪怎样 为什么浪大 风大掀起巨浪,浪头很高,波涛汹涌。

  预设三:自天涯

  自什么意思,谁知道 自字典里有许多意思,其中有自己 也有 来自。你选择哪一个 自天涯的意思呢 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3,这些字义理解了,谁能说出诗意呢 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整首诗。

  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好像来自天涯。我想沿着黄河巨浪,直上银河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四,品读想象。

  (过渡)诗人站在黄河边,望着滚滚的波涛,他浮想联翩写下这千古佳作。(课件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别急同学们,自己再细细地读诗,想想你眼前会浮现哪些画面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在这些字词下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们,诗人用短短四行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你最欣赏其中哪一行诗所描绘的画面呢

  你想象到什么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预设: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 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

  师:再读读这一行,你还想象到什么 这个画面,有谁想补充吗

  九曲

  师:想读得更好吗 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

  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

  万里沙

  师: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 向东呢 再远一点呢 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

  评:真好一个万里你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

  九曲 万里沙

  师:你想象得真好,把这种想象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评:真好!你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了 还有谁想读

  评:你想象一下,黄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想象。

  师: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 (课件)解说 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范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来,齐读。

  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的远景图,你还欣赏黄河的哪一幅画面

  浪淘风簸自天涯

  要求:簸浪大浪高——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 一泻千里

  (听)奔腾咆哮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 (感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自天涯长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预设 想象简单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浪大。

  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次,你读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

  师: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

  再读读浪淘风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师:你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画面(情景)读出来吗

  预设一

  评:你的朗读把巨浪滔天的画面展现出来了,真棒!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

  预设二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

  师: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师: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还想象到什么

  师: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

  预设一

  评:你读出了黄河巨浪一泻千里 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

  预设二

  师:你浪淘风簸一词读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你再想象巨浪滚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你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课件)解说: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 劈开万刃山 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 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来,我们一起读,九曲——

  (过渡):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和咆哮图,你再读读三四行诗句,你还想象到什么画面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要求:直上——浪大,浪高 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

  师:想象得真丰富,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的感觉。能读出来吗

  评:朗读得真有感情。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评: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谁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

  请你简单地讲述一下(生述)

  师:谢谢你为我们讲述。同学们,我们不妨也随诗人的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述)

  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 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

  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想想怎么读 谁来试试 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评:你柔柔的声音把我们带进牛郎织女温馨甜蜜的家。还有谁想读

  评:同到牵牛织女家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生活画面!

  师:听你读牵牛织女家 读得很温和,很轻柔,我好像也感觉到牵牛织女家是那么安宁美好!

  师:来,我们一起读。

  五,赏读背诵

  (过渡)师: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师:还想读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吟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味。(练读)

  师:同学们,谁想吟诵 (指名读)

  师:好,试着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评:同学们,他吟诵得怎样

  预设

  师:谁能评一评 你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呢

  师:说得好。谁还想评或者有好的建议

  师:你评得很好,你能给他不足的地方做个示范吗

  评:你读得抑扬顿挫,颇有古人吟诗的风范,还有谁想读

  评:你读得荡气回肠,令人回味。

  师:谁来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还可以加上动作。

  师: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谁还想吟诵

  师:我们男女生合作读怎样 请男生读一二行,女生读三四行。

  师:我们一起来读。

  六,课外拓展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 同学们,用刚才的感觉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将进酒》

  谁来为大家朗读 我们一起来读。

  七 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说课稿 篇7

  课标解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彩虹的秘密》一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虹,就像一架彩桥,时常横亘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爱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本课是让学生在认识了有关光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本课通过揭示彩虹的秘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系列。

  学情分析:

  彩虹,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在雨后看到它,有时也会在喷泉旁边看到它;同时,学生对彩虹的形成原因也充满了猜测,对这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充满了期待。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在探究实验中发现彩虹形成的秘密,认识彩虹这种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在天空停留较短的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针对彩虹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知识: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

  知识目标分解:

  1.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彩虹;

  2.认识三棱镜;

  3.知道三棱镜能将阳光分解;

  4. 知道水和平面镜也能将阳光分解;

  5.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6.知道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7.知道彩虹形成的原因;

  8.知道怎样可以制造出彩虹。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

  3.会做彩虹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教学视频、课件等。

  分组实验材料:三棱镜、平面镜、水槽、纸屏、水、水彩笔、喷雾器等。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合作研究法、讨论交流法、知识讲解法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共设计五大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彩虹的视频和图片,认识彩虹的形状、颜色等基本特点,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彩虹秘密的,揭示课题——《彩虹的秘密》。

  二、实验探究,发现秘密。

  1.提出问题:

  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到彩虹?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条件有关系?

  引导学生对彩虹形成的条件进行有根据的猜测。

  2.实验探究

  包括两个实验。

  实验一: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光的色散)

  认识实验材料:三棱镜。

  讲解:三棱镜是一种透明的光学仪器,横截面是三角形,因此叫做三棱镜。它对阳光有一种特殊的作用。

  使用提示:将三棱镜对着阳光,慢慢转动三棱镜,让阳光穿过,调整三棱镜与纸屏的距离,观察在纸屏上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要求:仔细观察纸屏上出现哪几种颜色,分别是按照它们的排列顺序用水彩笔画下来,把你看到的和彩虹的颜色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实验二:利用水和平面镜将阳光分解。

  实验材料:平面镜、水槽、水、纸屏、水彩笔

  学生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实验指导:

  (1)平面镜怎样放在水中? A全部 B大于二分之一 C小于二分之一

  (2)平面镜与水面的角度是多少? A竖直90° B倾斜 30° 45° 60° C水平180°

  实验提示:保持水面平静,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在纸屏上看到清晰的单色光。

  3.交流发现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他们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生1:在纸屏上会看到七种颜色。按顺序排列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生2:这七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

  生3:彩虹的形成需要有阳光和水两个条件。

  4.深入揭秘:

  (1)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2)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天空中没有三棱镜,怎么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彩虹呢?

  (3)彩虹能长时间出现在空中吗?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解释现象

  瀑布前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喷泉上空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四、知识巩固,总结提升

  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彩虹的哪些秘密?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进行课堂小结。

  五、拓展实践,制造彩虹

  同学们对彩虹的秘密掌握得非常好,通过制造彩虹的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彩虹的理解。

  板书设计:

  12.彩虹的秘密

  三棱镜

  平面镜、水 红、橙、黄、绿、蓝、靛、紫

  小水珠

说课稿 篇8

  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依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思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作用下,营造良好学练环境,使学生身心愉快,气氛和谐,成功愉悦。提高技能,增强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勇于竞争,果断勇敢的良好品质。

  二、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几个人互相配合,紧密协作,分别跑完各自规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又是在田径运动中唯一体现集体合作的运动项目。他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有较多的思想教育因素。接力跑和快速跑的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接力跑有传递接力棒的技术,要求各棒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在快速跑中完成传接棒。所以,接力跑既可以发展速度素质,协调性和培养快速奔跑能力的有效手段,又可以培养密切合作的集体主意精深。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学生,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但又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了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传接棒技术,以学习下压式传接棒技术为主要内容。

  2, 掌握好传接棒时机与配合,控制好情绪,增强自信心。

  3, 在课外活动和校级运动会等能够运用传接棒技术。

  4, 增加趣味性接力赛,让学生在活动中用智慧和技巧与同伴协作,体验成功乐趣,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五、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交接棒的配合。

  难点:接棒人的预跑时机。

  六、教学方法

  (1) 教法:

  针对课的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本课采用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激励调节法,价值体现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集体智慧,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

  (2) 学法: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运用观察,评价,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七、教学程序

  本课的设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本课特点,我把本课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部分。

  (一)开始部分(计划用时2分钟)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提出学习的要求,指出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3).安排见习生(在开始练习的时侯)。

  组织:成四列横队站立。

  通过课堂常规,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准备部分(计划用时五分钟)

  在准备部分我安排了慢跑和徒手操

  慢跑(2分)

  徒手操(3分4X8拍)

  (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

  让学生慢跑和做徒手操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体预热,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徒手操提升学生身体兴奋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气氛,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三)基本部分(计划用时30分)

  (1)讲解示范传接棒技术(分为下压式和上挑式)

  通过讲解并示范完整的传接棒动作,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正确、完整的动作表象,了解动作技术各环节

  (2) 原地传接棒练习3-4次

  学生模仿老师原地传接棒动作并原地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并即使解决问题,特别是接棒手型)

  (3) 分组进行传接棒练习

  学生被分成四路纵队分别站在指定的一块场地上,一组一个棒,让学生每人持棒跑规定的一圈然后将棒交给下一名同学,然后跑至队尾下一名同学再跑,依次进行,注意的是接棒的同学要采用背向接棒动作。没轮到的同学要仔细观察本组的动作,并且要原地做一下接棒的手型及动作。

  (四)结束部分(计划用时3分)

  (1)放松练习:通过慢跑使身心得到放松,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课堂总结:对学生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进行总结,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正,对好同学进行表扬,对其他同学提出进一步要求和鼓励,使其有信心学好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3)宣布下课,收回器材。

  八、教学效果预计

  (1)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2) 运动强度在中等以上,平均心率在130—140左右

  (3) 社会交往活动目标达成水平四

  (4)运动密度在30-40%左右

  九、教学评价

  学生完成本次课的学习过程中,能有90%学生能掌握下压式背向接力跑的传接棒技术,并能运用于实践。学生不但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有一种成功后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得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学生间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有团队意识,责任感,使教学得到充分落实。

说课稿 篇9

  一、说学情

  1.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学生刚学习完鉴赏基础部分,有一定鉴赏基础,但多数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不懂怎样欣赏欣赏

  2.高一、27班是我校高一年级学生中素质较好的一个班,班里有固定的学习小组,是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本班学生虽在前几课或者语文、历史课本中接触过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不深,也没什么印象

  二、说教材

  本节课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P46-50。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帛画、敦煌壁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2)本节课联系了前八课和后面雕塑、建筑、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本课是在学生进一步了解鉴赏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关键 通过鉴赏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并结合教学大纲和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能力,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分析理解概括,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观察中由浅入深,层层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绘画绘画方式、绘画形式以及艺术特色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学习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运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重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本课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讲解,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通过提问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认识具体如下。

  4.教法:引导观察、分析讲解、提问法、总结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进行直观教学

  学法:欣赏分析体验法、小组合作讨论的合作学习法、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等

  5.授课类型及课时安排:鉴赏课;1课时

  6.教学具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具体包括PPT课件、适合绘画的纸张若干以及其它相关资料等

  三、说教学内容及框架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环节:课题导入,综合探究,知识运用,总结拓展;学习评价以及作业布置等。

  环节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2分钟)

  采用提问法,巩固旧知;创设穿越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 2

  环节二:赏析作品,探究新知(20分钟)

  (一)对比作品,探究中国绘画方式——勾勒法与没骨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比分析《鹳鸟鱼纹石斧缸》和《珍禽图》,通过对语言元素的分析,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中国绘画形式——勾勒法(勾线)与没骨法

  (二)赏析作品,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龙凤仕女图》,得出“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着重分析《步辇图》,师生从画面形象、画面布局、色彩、意图等方面讨论总结得出另一艺术特色——“形神兼备”;继而采用类比法(《历代帝王图》与《步辇图》中的等级观念),感受人物画发展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

  2.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时,适时地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历代帝王图》中帝王与侍者的形体比较),并用具体事例将美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步辇图》中禄东赞的谦卑与唐史官的自信)渗透其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作品对比,认知中国绘画的两种绘画形式——工笔与写意

  学生采用对比分析法将《张卿子像》、《历代帝王图》、《捣练图》与《渔翁渔归图》、《泼墨仙人图》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前一类型的特点是工整、细致、写实即工笔画;后一类型的特点是:简练、夸张、变形即写意画,从而解决课本第50页的相关问题。

  环节三:分析作品,巩固新知(5分钟)

  本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作品,做到学以致用,继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欣赏美术作品的目的。,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作品《文苑图》,学生自己总结出该作品的技法运用与艺术特色,理解古代画家在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运用,并与语文学科相衔接,渗透文学知识(王昌龄《出塞》)。

  环节四:拓展延伸(5分钟)

  在本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将《敦煌莫高窟壁画》与乾陵壁画相联系,提示学生运用身边的资源,拓宽视野,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环节五:总结评价(5分钟)

  以学生参与课堂思考、讨论、交流的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以组为单位进行互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环节六:布置作业(2分钟)

  本环节与课外拓展相联系,在联系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寓教于乐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主副版的关系

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蜘蛛开店》。

  一、(说)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蜘蛛开店》一课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容丰富。蜘蛛从“卖口罩”改成“卖围巾”,再改成“卖袜子”,想的都是“织起来很简单”;他卖东西的价格,总是“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蜘蛛思维方式简单,处事方式简单,偏偏迎来了三位特殊的顾客,让他吃尽了苦头。本课在结构上有反复的特点。“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故事情节类似,写法相似。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教学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但是对于抽象的词语,学生理解困难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进行理解。童话故事本身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愿意去读。但是,由于低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蜘蛛开店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

  4、能根据示意图讲讲这个故事,并能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四、(说)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读懂蜘蛛开店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并能根据示意图讲讲这个故事。

  五、(说)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能借助拼音读准文中的生字,读准“蹲”“颈”“匆”的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寂寞”“匆忙”的意思,指导书写“店”。

  2、把课文读通读顺,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出课文的示意图。

  3、指导学生读出三位顾客的特点,感受蜘蛛思维方式的简单。

  六、(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朗读教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地感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读出动物的特点,读出味道来。

  2、启发想象法。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感知想象。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想象,感悟文本。

  七、(说)学法: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

  1、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同桌互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举一反三。“举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图索骥。从扶到放,使学法得到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学会朗读的技巧。

  3、读、品、悟。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代讲,品读重点语句,入情入境感悟文本内涵。

  八、(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谜语导航,打开“店”门

  这一板块主要是为了达成目标一中指导“店”字的书写。

  利用谜语导入课题,开门见山,提出课题中的“店”字进行生字教学。检查字音,交流字形。教师引领,利用PPT启发学生根据汉字的部件和意思想象识记。在书写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谈发现,再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左上半包围的字“丿”画要伸展;“口”字在下,要写得扁。然后教师范写,学生边说笔顺边书空。在学生练写的过程中,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引导学生客观评议,评出优缺点来。

  “书写密码”促成长:

  1、把字写正确。★

  2、写准压线笔。★

  3、“丿”画伸展,小“口”扁扁。★★

  学生对照“书写密码”进行同桌互评,然后进行二次练写,得到二度提升的效果。

  板块二:三顾文本,理清“店”名

  这一板块主要针对目标一和目标二设定

  (一读)出示初读要求,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

  (二读)整体把握故事的起因,蜘蛛先生为什么要开店?学习第一自然段。

  随文识字:“蹲”“寂寞”。联系“尊敬”的“尊”和“遵守”的“遵”来对比识记“蹲”字;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寂寞”、“无聊”的感觉。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读)新课标指出,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学习默读的能力。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蜘蛛先生先后开了哪些店?遇到了哪些顾客?梳理出课文示意图,并进行板书,为第二课时根据课文示意图说故事做铺垫。

  板块三:认识“店”客,读出特点

  这一板块主要为达成目标三设定

  聚焦描写蜘蛛想法的句子:

  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引导学生找到其他两处,对比朗读,引导发现“很简单”,并进行板书。

  接下来,创设情境,分别来到“口罩编织店”“围巾编织店”“袜子编织店”。关注招牌,指名读内容,一方面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另一方面,继续感受蜘蛛思维方式的简单。

  读出三位顾客的特点是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教学时,以读代讲。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读。2、观察图片,启发想象来读。如“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这个句子,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发挥想象,想象河马的嘴巴到底有多大,再抓住“那么大”“好难织啊……”来进行朗读。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触类旁通,读出描写其他动物特点的句子。在指导朗读描写蜈蚣的句子时,由于句子较长,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学习停顿的技巧,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读懂“匆忙”的含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感悟文本内涵,培养朗读的能力。

  在课堂的结尾,留下悬念:蜘蛛到底吃了哪些苦头?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等待下节课再开启。

  总结部分:

  各位评委老师,在小学低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趣味而又有成效的课堂。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如这节课就是在整体梳理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三位顾客的特点来朗读感悟。让课堂变得简单,让学生学得轻松。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反思:说课不仅仅是按部就班说出内容,更重要地是传递思想。我在说这节课时,想要传达的就是我个人的教学理念。怎样教让学生易于接受;怎样学让学生触类旁通,掌握方法。说课前的学情分析至关重要,因为教为学服务,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才能以学定教,才能有法有章。低学段的教学内容不能过多,要懂得取舍,抓住一个点,落到实处,做到“一课一得”。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