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1-08 18:00: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科上册第三课第一节第四框的内容。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又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入世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经济效益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掌握经济效益的含义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运用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分析经济建设中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一些问题。

  方法与过程目标:运用案例法,让学生去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社会、国家和企业的重要性,体验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过程中的生产美、科学美和人际关系美。并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因为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经济效益的含义(经济效益是基本概念,又与利润、劳动生产率极易混淆)

  二、说教法

  ①启发式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对学生来讲,企业的运作随处可见,是他们容易参与教学。

  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分别从具体事实入手理解经济效益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再把这些基本知识拓展和迁移,分析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一些具体材料。

  ③对于本框重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拘泥于教材,立足于概念和学生已有知识,由分析到综合,主要让学生发挥,老师引导和点拨,最后归纳。

  三、说学法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维方法。如经济效益的引出和拓展迁移。

  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复习和巩固已有知识,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经济效益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与公有制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与中国加入世贸之间的关系等。

  ③培养学生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形成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如以经济效益的概念作为出发点,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什么?引出新课题,什么是经济效益?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通过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景,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

  一、经济效益的含义

  1、问题,指导学生自学阅读:

  (1)明确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含义。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

  2、课件展示例子探讨分析:

  (1)这两家企业谁的经济效益好?为什么?

  (2)什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课件展示练习检测。(依据;学生自学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具体例子对比分析,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突破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讲练结合、检测反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学生自学阅读归纳,课件展示小结: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利企业

  (2)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利人民

  (3)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利国家(依据: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学会把知识由繁到简的浓缩,形成知识结构)

  三、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多媒体显示《海尔-中国最好的样板企业》思考探究:

  (1)海尔走向成功的秘密何在?

  (2)讨论演讲:假如你是厂长(经理),你觉得还有哪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3)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对于企业的兼并、合并、破产,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分析,易于区别。(依据:

  1、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图文声音等多种感观刺激,激发学生兴趣。2模拟演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节课三大问题:

  是什么:经济效益的含义。

  为什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怎么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吆喝》一文介绍了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吆喝声,那看似平凡、简单,不为人所关注,甚至厌恶的吆喝声,对作者来说,却大有文章,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体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时,在老北京城,各种吆喝声随处可见,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条理清晰,杂而不乱,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但是,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某种“吆喝”。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感受、热爱“吆喝”这门艺术。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

  2.教学目标的设定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动幽默的语言。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应注意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间万物皆学问,零零总总成文章”的生活真谛。

  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通过速读、默读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是学习重点。创设意境体味文章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树立文化大观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1. 结构、层次:从学生活动角度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快速阅读——深入研读——选点品读。

  2. 思路、理念: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习惯,采取圈点勾画法、交流讨论法、读写结合、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的对课文进行研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创造”,让学生整体动口说动笔写,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学习精神。

  ①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②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③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应该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形式要多样。

  ④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散文的写法及风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提高其整体把握、概括提炼的能力,做到从语言品味中领悟内涵,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地学习语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培养调查能力、收集整理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上集市调查、收集、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行动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文化遗产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材料安排及过渡方面的技巧。

  3.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书面描述归类和评论。

  教师

  1.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并进行归类。

  2.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一周的搜集都搜集到哪些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呢?请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教师播放录音、录像)。吆喝声于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尤其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今天我们走进萧乾的《吆喝》,从作者缓缓的追忆中体味愉悦和怀想,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

  二.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三.学生默读课文,探讨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很多吆喝声,与同学的介绍相比,课文的内容似乎更为丰富、复杂。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做到条理清楚、杂而不乱的?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明确:吆喝声首先是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其次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介绍。

  追问: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卖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

  2.课文思路清晰,这要归功于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请找出本文衔接过渡的语句并谈谈其作用。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

  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3.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4.按课文思路分段,概括各部分内容。(见板书设计)

  四.品味语言

  1.试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甲)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

  (乙)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呀真热乎”,就非买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明确:(乙)对吆喝的描写,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读者从这门“戏剧性”的艺术中,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走进富有京城特色民俗风情的世界。

  2.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学生自选例子品析)

  五.探究活动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和保护工作做点贡献。

  六.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道风景——吆喝,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板书设计

  (1—3) 引出话题(乐器表演 声乐表演)

  (4) 介绍吆喝声

  吆喝 (5—9) 从早到晚

  (10) 一年四季

  (11—14) 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

说课稿 篇3

  一、说主题生成:

  1、活动生成的原因: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正面临着污染蔓延和生态平衡的变化的严峻形势。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正如一句公益广告词所说:“您已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只是需要做得更彻底。”因此我设计了这一亲子活动,让“节约用水”这一行动进入家庭,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环境教育从幼儿园走向社会。

  二、说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虽然知道要节约用水,他们一边说节约用水,一边在洗手、喝水、上厕所等过程中浪费水,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感知、讨论、动手合作设计节水流程图等一系列活动,意识到节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能承担起节水义务宣传员的责任。

  三、说教材

  教材简析:《节约用水》是一节大班社会亲子活动。通过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录相、设计节水流程图、送标志等活动,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幼儿总结出节约用水的经验并自愿去宣传他人。

  四、说目标

  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个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埃里克森认为:“如果父母能积极支持儿童从事的游戏和智力活动,儿童就会发展更多的自主性。”皮亚杰道德认知发理论认为:“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实在论中解放出,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

  根据我班幼儿实际情况①幼儿虽然知道节约用,但是在生活中确实存在浪费水的现象②已具有绘画环保标志的经验,但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差。③家长非常支持本班的保教工作。④幼儿特别喜欢看电视,发现电视中有自己会更加兴奋。

  因此我制定了三条目标:

  1、从身边小事做起,通过讨论积累节约用水经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喜欢参与创造性的制作活动,培养节水意识。

  3、感受与同伴、家长合作的快乐。

  四、说准备 材料是为目标服务的,为了达到目标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它包括:

  1、物质材料的准备:

  ①影像资料:电视、录音机、摄像机、钢琴曲磁带。

  ②美术制作材料:水彩笔、蜡棒、剪刀、胶水、8k白纸、透明胶布若干。

  ③环境材料:环保图片若干,节水标语,节水标志若干,家庭节水流程图一幅,节水卫士标志若干,小星星标志若干。

  2、教师素质的准备:

  ①心理准备:头脑要清晰,心中做到有条理,充分考虑到在活动中可能要出现的情况,若出现该怎么办,该说些什么。

  ②技能准备:由于这个活动要用摄像资料、节水流程图,所以我必须做到:

  a、录像的录制与播放。

  b、简笔画的基本技能。如:花盆、衣服等的画法和流程图的制作。

  3、幼儿的准备:

  ①知识经验的积累:水有哪些作用?没有水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些经验在活动前要掌握。

  ②技能经验的积累:会画实物的简笔画,会制作环保标志。

  4、家长准备:

  通知家长活动的时间,向家长交待一些活动中必要的常规。

  以上这些准备活动要充分,力求达到每个材料都必须能为《节约用水》的目标服务。

  五、说重难点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说说这个活动的重点:让水勤劳起来,多做几份家务,尽量减少净水的使用。

  而这个活动的难点是什么呢?就是怎样才能做出最节约用水的流程图来。

  如何去突破重难点呢?幼儿做游戏→讨论→总结节水经验→在家长的指导下设计出流程图。

  六、说教法

  我的这个活动采用了①讨论法:幼儿通过讨论,自己积累节水经验②情景教学法:运用图片、音乐、录像等手段让幼儿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③图表法:理清思路,一目了然④表扬法:鼓励幼儿⑤对比法:将浪费水的`现象与水的重要作用进行对比,使幼儿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七、说学法 采用①自主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分析、讨论怎么样去节约用水;②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幼儿与家长合作制作节水流程图,节水标志;③创新式的学习方法,设计出具有自己家庭特色的流程图来。

  八、说活动程序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水”的主题:

  首先播放一段流水的声音,请幼儿说出哪里有水,引出家中的自来水。

  其次通过讨论水有什么作用,从身边的小环境中和周围的大环境中去了解水的重要性。

  ㈡播放录像引起兴趣,总结出如果浪费水,地球就会遭殃。由水的作用引出问题:他们做得对吗?幼儿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然后进行第二次讨论:如果没有水天池就会干的,花也会死的,地球就有会有人存在。

  ㈢第一次区域活动:

  家长和幼儿共同制定节水流程图,并展示最节约用水的流程图,鼓励、奖赏有新意的流程图。

  ㈣第二次区域活动:

  提出问题: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节约用水呢?引出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环保标志和节水标志去宣传他人。

  九、说延伸 这些标志做出来,怎么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呢?就由小朋友来当义务节水宣传员,拿着节水标志去到中班、小班张贴在水龙头上方,并向小朋友们宣传。

  十、说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⑴家长工作和幼儿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在活动中幼儿和家长的嘈杂声较大,以致于听不清教师的指令,无法了解幼儿介绍流程图的情况。

  ⑵在制作流程图中家长有包办现象。

  ⑶在讨论中,幼儿的知识面较狭窄,只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而没有考虑到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大问题。

说课稿 篇4

  一、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1课《难忘的八个字》。

  二、说教材

  《难忘的八个字》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突出了“爱”这一主题。体现了人世间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浓浓真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爱的启迪。

  《难忘的八个字》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因相貌丑陋,左耳先天失聪而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由于受到伦纳德老师爱心的抚慰而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课文感人至深,读后使人怦然心动。 课文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因为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和自身身体状况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小女孩的处境以及自卑的心理,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新课程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伦纳德老师爱的教育力量,“八个字”对小女孩健康成长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体会伦纳德老师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操,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四、说教法

  这是一篇宏扬爱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爱的伟大,才能激发出他们用真心的爱去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所以,本课的基调是“爱”。围绕着这个“爱”,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体验感情的方法去进行教学。

  先启发学生认识到小女孩模样丑陋、左耳失聪,不是她的错,她先天就很不幸,再加上同学们的嘲笑,使她的生活就更加不幸。人为的不幸比先天的不幸更加可怕,很可能毁了一个人。是伦纳德老师用母亲般的爱感化了她,改变了她的人生。可见爱的力量多么伟大,所以我们应该像伦纳德老师一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五、说学法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深地体会本文的感情,我主要采用多读多想,角色体验的方法。把课堂上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自悟中领会课文的精髓。

  六、教学过程

  根据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和通读课文为主。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其中《长相思》是第三首,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得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情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家乡”,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就是一是让学生能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能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本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背诵《长相思》。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感知诗词大意。

  3.能过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思乡之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能过哪些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由于它的体裁特点,所以我将

  三、说重难点

  品味诗情,体会作者的思乡怀乡之情。

  四、说理念

  1.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铺垫”与“延伸”这两种方式,构建了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机构。开课时用本课的`前两首诗引出乡愁,而且两首诗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乡愁,从而引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课内知识的积淀走进文本。在拓展,解词心部分,我引用《菩萨蛮》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来读透词心。

  2.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从教师与学生共同运用教材的角度出发,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开始的初读正音到有节奏地读及带着词的味道读、入情入境的读再到最后的背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走进作者内心,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实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生成,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读词,懂词意部分,让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同桌互助来理解词的大概意思,既教给了他们该如何学,又让他们有自主、合作的意识。

  五、说设计思路

  1.还词的“完整性”。教学这节课,我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背景叙述,也没有过多地进行语言上的肢解分析,哪个词哪句话是什么意思,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悟诗情、解词心部分,从开始的两首诗不同的乡愁导课到最后的《菩萨蛮》,我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词的意境,一种边关将士浓浓的思乡的意境,我觉得这正是这首词的终极意义,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终极意义。

  2.把握一条情感脉络。《长相思》这首词,通过描写征途的艰难,在一个风雪之夜勾起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这一感情脉络,设置相应问题,如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是什么使作者如此的长相思?作者的心在哪里?纳兰性德的故园是怎样的一副情景等问题贯穿全课,让课堂始终是环节在变,方法在变,唯有这一情感脉络不变,整堂课都处于浓浓的乡愁之中。

  3.落实一个训练点。按照国家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说法:“诗活在诵读的当下,诵读保护了诗的存在,诗即诵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以读为主,有十几次要求学生诵读诗歌,但是,每次的诵读,学生所带得任务不同,要求不同,所获得的情感不同,意境也不相同,每一次的诵读,都向诗的本体意义更进了一步。如开始的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也就是课中讲到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到后边的带着词味读,带着身和心分离的感觉读、带着想象读等以及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从而发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将阐释的自由还给了学生,把想象留给了学生,这种想象,使诵读者完成了对作品“空白”的填充,也从而完成了诗歌作品的意义。

  4.培养两种学习习惯。培养“诵读、想象”和“主动搜集资料”的学习习惯。这两种习惯,既是学习的习惯又是学习的方法,它时刻体现在教学中。如在诵读中想象身在征途的情景及故园的情景,而在学生对作者的简介及作业的布置内容都是对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习惯体现。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眼神》讲述了一个内涵深刻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夜等在

  渡口准备过河。在漫长的等待中,老人的身体被冻僵了。这时,终于有几个骑马的人路过。老人截住了最后一名骑手,并请求帮助。摆脱困境的老人的一席话令这名骑手——托马斯.杰弗逊总统深受感动。课文告诉我们:一个真诚的眼神、一种友好的态度会给需要安慰和帮助的人带来机会,更让我们懂得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课文共有7节,其中第5节是老人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直接对眼神的作用进行了描写,语言内涵丰富,是值得反复推敲的。第1节是故事的起因,也就是老人遇到了困难,第2、3节则写了骑手们对需要帮助的老人所表现的不同行为。这些内容在课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把握好。

  这堂课的内容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从“眼神”本身而言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从故事内容看情节性不强,从描写语句看,课文中人物语言内涵丰富,需要深入品味方能领会。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如何做到既能意会也能言传?如何从课本中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眼神”的魅力,又如何从这个故事的本身获得启示,这是本堂课的几个难点。

  二、学情简介

  我班学生学的是老教材,但从三年级时我就比较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常常会寻找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推荐给他们,或读或写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补充内容。因此,我班学生对学习此类文章是有一定的基础的。然而,从本课来看,不仅是要让学生们从骑者们的眼神中读懂他们对老人的不同行为,更要了解这些行为与眼神的关系,甚至是行为之后所隐含的深刻含义。这样的课文又不同于以往直接抒情的文章,故事情节不是很强,语言文字内涵丰富,要从骑者的眼神中了解他们的行为,又要从老人的行为中想象他的眼神,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推敲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再从其中体会出深刻的内涵,这对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

  三、教学目标

  在研读了课文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制订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理解“徒劳”、“无济于事”、“暖人肺腑”等词语。由于课文的语言内涵丰富,出现了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在课前的预习中、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通过随机当场解决这些词语。一方面,理解了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用工具书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教材课文篇幅长,再加上含义深刻,有些词、句文学性较强,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机会。我觉得我们不应在朗读上“吝啬”付出时间,因为,朗读课文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与课本的对话,再加上学习老教材的学生对于新教材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课文的朗读上扎实些。教学中,我采用了反复读重点段,引读、自己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悟“眼神”的内涵,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并通过释疑体会人物的品质。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并没有更换这一个目标,(“更换”什么意思?学生在质疑方面是何基础?应具体说明)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有思考的空间,并能帮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的问题。

  4、借助写话训练使学生懂得在别人遭遇困境时,应给予真诚无私的帮助。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承载着道德教育的任务,但是,如果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悟与训练割裂开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无疑会使语文课失去了味道。因此,对于课文的情感目标的达成,我试图通过写话练习来实现。这样,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有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