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通用18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高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穷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此外,还通过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等,但我们农村学生对穷人的生活背景没有形象的了解及切身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桑娜与渔夫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211”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核心项目解读——拓展延伸三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穷人》的作者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穷人》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两个不幸的家庭:渔夫家和西蒙家。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描述一下这两个家庭的不幸。
(我借托尔斯泰的名言来展开第二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并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合理想像西蒙的境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从“不幸”着手,让学生感同身受,感受穷人的穷,为深入穷人的精神世界做好铺垫。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二、核心项目解读
通过品读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体会穷人虽穷却很温暖的家庭;虽穷但很善良的品质;虽穷但很高尚的`灵魂。
1:是啊,这两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在不幸的物质生活的挣扎中,穷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寒冷的夜晚,走进桑娜的家。(课件出示: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2:读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对啊,我们细细地品味语句,我们会发现文字能传递很多信息。你会怎样读这段?
4:读读这段,再看看课文题目,这段环境描写印证了题目里的哪个字?
5:与屋外的又黑又冷相比,屋内的情景有些不同。(课件出示: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谁来读这几句话?怎么读?
6:与前一文段相比,这一段文字所描写的环境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从这段文字里,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7:从这些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桑娜把寒酸的房子收拾得温暖舒适,这说明,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下面,我们通
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一起走进穷人的精神世界。(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8: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个段落,并划记最能体现桑娜内心感受的词语。
9:你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吗?
这一段描写,把桑娜内心的忐忑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一段心理描写,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10: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11:对啊,桑娜的心潮就如屋外的海一样“汹涌澎湃”,她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感到“心惊肉跳”。她是那样“忐忑不安”。你能试着读出桑娜这种复杂的感情吗?
12:读了这一段,有哪一个字会让你眼眶一热,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请读这一句话。你们能用宁愿——也不——说一句话吗?
13:是的,读读这段,再看看课题,桑娜是一个穷人。她担心渔夫不同意,渔夫知道西蒙去世的消息后,他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14:从这段语言描写里,你觉得渔夫都想到些什么?
15:与桑娜的愿挨“揍”同样感人的字是这一段里的哪个字?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六年级S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写的是家境贫寒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家的窘困,毅然收养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本文所在的第四单元“情暖人间”的文章都是美好真情的赞歌,学习这个单元,主要感受朋友、亲人、邻里的真情。本文是学习了第一篇课文关于朋友真情之后,学生进一步感受邻里的真情,(这些话可否不说呀?我怕时间不够。或者再简缩一点。呵呵)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人间真情的好材料,更是他们得到人文启迪的好题材。
(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不像中学的,他不是文体的归类,而是从写作内容上归类。第四单元为“情暖人间”,其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穷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永生的眼睛》、《船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够具体了吗?哈哈)
3、情感目标:体会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使学生得到人文启迪。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内容,正确评价人物。
2、难点: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通过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问题教学法、对话问答启发法、诵读教学法。
(二)学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探究法。
(我选择第二课时为我的说课内容,还要说明课时安排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了《穷人》的第一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正当桑娜等夫心切之时,她做了什么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完整的导语可否不出现在说课稿中?)
(设计依据:描述画面,带入情境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感情,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二)精读课文,领悟内涵
为了便于授课,使教学程序更加有条理,我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计以下5个问题展开整篇课文的教学。
1、第二段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参考:写桑娜把邻居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结果内心忐忑不安,担心丈夫不同意。)(说可时不必念出来)(下同)
我将运用问题教学法把学生引到第二大段的学习中。首先,让学生边朗读边找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点名提问学生,然后师生集体纠正、总结,老师概况板书(桑娜:非……不可,忐忑不安,揍我一顿也好)。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体会六个省略号在文中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感情,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文章主题做铺垫。
2、分析人物形象
老师引导:据其家庭情况她有能力帮助西蒙抚养孩子吗?说明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说明她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关心穷人的人。)
运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人物形象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并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教师进行纠正、归纳,并板书(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3、第三段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情?
(参考:写渔夫回来听说邻居西蒙死了,主动要求妻子将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首先,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问题,然后分别找出描写渔夫的神情、动作、语言的词句;同时提出问题:渔夫的脸为什么会变得严肃、忧虑?“熬”字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后,师生集体解疑,老师板书(渔夫:忧虑、得……报过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4、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的词句及渔夫和桑娜的对话,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小组讨论,从而体会、归纳渔夫的人物特点,最后师生集体纠正、归纳,并板书(善良、有同情心、关心穷人)。
(依据:小组交流是反馈信息的最佳形式,能很好的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5、从两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中你体会到什么?
(参考:主人公的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助人之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从而体会文章情感,让学生从朴实的语句中感受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良的心。
(依据:把朗读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有感悟后品读,在品读中加深感悟。另外,把朗读的方法教与学生,“授之以渔”,也体现“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这些在说课时可以不用说出来)
(三)总结
通过复述故事,让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归纳课文主题,再次品读小说语言,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良好情感,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在学习文章之后,从主人公的行为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续写故事的作业,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渔夫和桑娜及七个孩子今后的命运。
七、板书设计
(我就觉得这板书太多了,只有六七分钟说课,哪能写得了那么多字啊?呜呜……我想办法精简一下吧!对了,能不能只板书课题,板书设计只在说课稿中呈现呢?嘿嘿……)
穷人
人物内心变化性格特点主题
温暖而舒适
心惊肉跳勤劳、善良穷苦的劳动
没有抱怨人们淳朴、
桑娜非……不可善良,宁可
脸色苍白善良、同情,关心他人自己多吃苦
忐忑不安也要帮助别
穷人揍我一顿也好!人的高尚品
质。
严肃、忧虑
渔夫得抱过来善良、同情、关心穷人
能熬得过去
写作特点:语言通俗易懂,脉络清晰。
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动细腻。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穷人》一课所处的位置是第十一册的第五单元,本组课文都是外国文学名篇,课文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真挚强烈的感情。因此,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这些作品中蕴涵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要继续落实上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穷人》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2、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确定如下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顾惜、勉强、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b.理解下列重点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揍我一顿也好!
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c.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3、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难点。
(2)解决办法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结合教材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反馈教学法的理论,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读、自悟贯穿始终,教师主要采用点拔、诱导、激趣等方法指导学生读文,尽量做到该讲则讲,力求达到自读、自悟、自得。
学法:主要采用批注、朗读、演读等方式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让学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声声入情。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弄清人物的关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第二课时,以读代讲,通过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行为、语言的句段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高明之处,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穷人苦难的生活,高尚的品格;第三课时,续写《穷人》,展示并评议学生的作品。
接下来向老师们展示的是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触发探究
教师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问:同学们,认识他吗?他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被誉为“世界文豪”,这足以说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他文笔的高明之处吗?生自读全文并思索。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产生敬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强烈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有助于学生再次感知课文的“语表层”,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基础。
(二)呈现专题,潜心探究
过渡语:你们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了吗?估计学生会说出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方面描写得十分细腻、成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作者细腻的文笔吧!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还没有细品文章时就对文章产生了好印象,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期盼,为学生潜心探究课文打下情感的基础。
专题探究一:感受穷人生活的艰难
1、出示第一个探究专题及其学习建议:
⑴自由小声地读,用横线画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疑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⑵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了,建议这样汇报:我
从体会到(想到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中,教师给出建议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潜心探究,更好地解决探究专题,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表达习惯。
2、生汇报交流,师随机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主要采用个别朗读指导,辅以重点语句的齐读指导,其间穿插朗读方法的介绍,如抓重点词体会后再细读,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等等。
3、让生提出探究中不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探究完这部分后会发现文中一处看似矛盾的地方:桑娜家那么穷,为什么文中写到“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通过释疑自然引出第二个探究专题。
专题探究二: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此探究过程与专题探究一类似,教师出示专题探究内容及学习建议后让学生自读、勾画、批注、交流。由于这个专题内容涉及整篇课文,因此这一环节的朗读指导主要抓住描写最为精彩的第九自然段与第二十四自然段进行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如何进行微观探究呢?下面以第九自然段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出示第九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然后分三步进行教学:⑴指名读,学生思考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由“担忧─害怕─后悔─坚定”的心理变化历程。⑵抓住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文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桑娜此时的一些内心活动。⑶再通过个别读、范读等形式加深理解,丰富情感,使读有目的、有层次、有收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微观探究主要是以点代面,把这两处的心理活动与人物语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描写学生领悟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这样的指导也会真正起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作用。
最后,抓住渔夫回家后与桑娜的对话进行角色朗读。并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渔夫与桑娜的善良。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前面所获得的读书方法,实现读的迁移,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体会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为续写故事作好铺垫。
第二个教学环节总的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才能形成。此环节的两个探究专题是根据课文内容确定的,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同时这两个探究专题具有集中性(因为它们涵盖了课文的最大内容)、开放性(因为它们答案多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平台。在探究中,教师指导学生心入其境地读书,更能让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师总结:通篇课文,除了课题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与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通篇文章却赞美了穷人美好的品质。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同学们可以试着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多读多体会),去自学本组剩下的两篇课文,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找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笔的精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延续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课余自己读,自觉地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
善良
桑娜抱担忧后悔决定
渔夫熬忧虑思考决定
宁可……也不……
设计意图:此板书力求做到紧扣教材,选词精当,从整体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现行版第十二册的第二十课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讲述了家境贫寒的渔人之妻桑娜,在自己家已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毅然收养了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可怜的孩子的故事。文章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调,令人心湖随着行文而波涛叠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人文启迪的绝佳力作,让学生在充满深情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字里行间,理解穷人“虽家贫,但心富”的思想境界,从桑娜与渔夫的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启迪,这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目标所在。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本文教学主要运用主题教学的理念,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预设一个提纲挈领的教学点,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研读,落实语言文字的揣摩与理解,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得到三维目标的充分落实。
三、说学法:
而学法上,则相对应地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沟通与共鸣,以达到用情激情,用情促思的效果,再作用到他们的朗读上,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提升。
四、说过程:
(一)、披文入情,初识文脉
首先,我通过导入让学生回忆在自己脑中对穷人的印象,意在让学生对穷人产生同情之意,并让他们感受到穷人生活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课文埋下情的伏笔。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并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主要内容。但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先让学生来说说读了课文自己从文中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主要内容,从容对文章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便也兼顾了我们班的部分学困生,让他们也有了一些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总是成为课堂学习的“客人”、“旁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学生却与文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紧扣“情眼”,激情碰撞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便大胆地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进行了“家穷”与“品富”的对比学习。
首先,让学生找到桑娜领养了两个孩子后心情矛盾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内心的思想斗争、激烈碰撞。
之后,由“为何忐忑不安”为线索进行探究,了解正是由于她家的“穷之极”才会产生其内心的“情不安”。这样便顺理成章地来感受她家的穷,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感受其家的凄凉境地。经过学生的挖掘与朗读的“真情演绎”,学生对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马上话锋一转:“既然他们家如此贫穷,她为何还要收养这两个孩子?”让学生的情陡然一转,马上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自然地设身处地地从桑娜的内心出发,去揣摩她内心的想法。朗读的味儿也由犹豫慢慢转为坚定,体会到了“嗯,揍我一顿也好”的从容与坚决。心里怎会不对桑娜产生崇敬之情?
接下来,探讨渔夫的说法与做法,感受其心之善便显得游刃有余了。
(三)、真情交流,内化升华
在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进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触之后,心里必定会对其有深刻的看法。于是我便设计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之后的感触,与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启发,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得到人文的启迪。
最后拓展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节选,简介作者,目的也在于让学生明白文章来自于现实,真情无价的道理,并充分了解作者对广大穷苦人民的阶级深情,从而对作者有一个深刻而又系统的了解。
而课后作业——续写文章便在于让学生对课文的人文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为穷人设计一个美好的结局,深化他们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说板书:
教学板书的设计上,我也采用对比出现的手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穷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内心品质却如金子般富有。主题鲜明,结构清晰。
六、说特色:
本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本着一个让学生在一个大框架中自己探究的原则,因而在设计中大胆地以“忐忑不安”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穷”与“富”之间揣摩人物的内心思想,如此便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喷发。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大容量的朗读指导,来提升学生对文章情脉的把握,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动人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得到极大的人文启迪。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穷人》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课文通过写穷人虽然很穷,但有一颗善良的心,侧面反映出穷人在精神上很富有。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里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从环境和人物对话、心里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开头并辅以情景教学法。课堂中,通过课件演示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的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
1、情景教学法。
2、以读代讲法。
3、自主探究法。
三、说学法
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先引入穷人的世界,感受穷人,播放视频《穷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视频中出现《穷人》。以此导入新课,易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同时,也为学生朗读文本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听课文,
明确: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让学生明确穷人是谁?体现在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悟
1、感悟桑娜的美好心灵
出示课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感悟渔夫娜的美好心灵
出示课件: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掻掻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感悟穷人的美好心灵
出示课件: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设计意图: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应抓住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点拨,梳理与归纳,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写法
在教学中用到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让学生学会用运。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做到在习作中会灵活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桑娜和渔夫有美好的心灵,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美好的心灵呢?下面请欣赏《爱的奉献》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预设:听完歌,学生结合实际谈想法。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由读到悟到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历练语言、宣泄情感的时空,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不断加深,不断升华,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
穷人
贫穷富有
设计意图:
板书是整节课的眼睛。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做到了简洁明了点明文章的中心,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总结:
总之,我想通过以上“目标的简明、环节的简化、内容的简约、方法的简便”真正实现“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促发展”。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6
【说教材】
《穷人》是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说板书设计】
穷人
等待丈夫:温暖而舒适的家 (勤劳)
探望生病的邻居
抱回孤儿:抱回可怜的孩子 (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归来:严肃-忧虑-能熬过去 (关心他人)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
《穷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组第9课,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本课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
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但是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对话,并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促进对文本的认识呢?
在深入钻研课本,了解单元的训练目标后,我把着眼点放在让学生独立阅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受作品中蕴含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并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语文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说学法:
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直接、整体的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想开去,用“心理视线”的方法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智力受到启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程:
我准备分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现在着重说说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主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文章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板书)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抓住重点语句细读深思、用心感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体会他们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这样,学生就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选择责任,选择实践良知,这是最重要的东西。选择爱,主动给别人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为下节课作了铺垫,也能和学生在他们已有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遗憾。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还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说课稿:
《穷人》是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偏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同学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只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优秀教案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优秀教案。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同学发表完自身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同学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敬重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和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同学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同学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协助同学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同学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同学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同学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凄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同学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同学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同学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同学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小朋友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同学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同学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示。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同学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示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痛。为了协助同学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同学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同学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约而同之时迸射出的绚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同学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同学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括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溢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同学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8
一、 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淦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桑娜的矛盾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桑娜抱回孩子和渔夫同意抱养孩子的部分。
上课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通过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之间进一步明确课文思路及桑娜一家的贫穷,为引出下文和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需要支架,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我所抓的支架就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和渔夫提出抱养孩子的语言描写。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通过课件出示的“学习向导”,明确了学习的方法,“找一找后品读”。待学生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了两处句子。
第一个句子是“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后,让学生围绕这句话提一个问题,“桑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做不可?”然后小组交流解决。让学生明白桑娜抱回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并让学生读出这种体会。设计意图是使阅读更加自主,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二个句子是
“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然后让一位同学试着有感情地把这些语句朗读给大家听。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评读的方式,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指导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语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这一处的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体会,
学生明白了桑娜哪些有担心、害怕、坚定的复杂心情及这些心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桑娜一家很穷。 再一次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
要求学生读出桑娜紧张、担心、害怕、后悔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学生自由练读后,再次指名读,教师加以评价。使朗读经历了由“初读到品读到感情朗读“的过程。通过悟读,进一步体会到了桑娜善良的美好心灵。
我又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找一找能够体现渔夫善良品质的句子。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把思维的方向指向关键词
“熬”,让学生思考“熬”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熬”字,表明了渔夫收养孤儿的决心。通过这个熬,让学生想象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再读一读渔夫说这句话时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围绕描写渔夫神态的语句提问,(想一想渔夫严肃什么?忧虑什么?)再一次地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接下来,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分角色朗读后,在全班内评读,在评读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最大收获,
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习穷人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同时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即通过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待学生谈完感受,教师也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主要目的是通过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使学生受到人生启迪。
这一新型的家庭作业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三项作业的设计均于本课的主题思想有关,意在于通过灵活的作业形式,使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加强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 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 课件
二、说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 “ 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 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法:通过拼读、开火车读词语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感受: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
2. 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见真情。穷人有爱心吗?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课题
2.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测字词:我会读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设计意图】预习成果的展示,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西蒙)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用——标出有关句子。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
3、交流 (屋内装饰、吃穿、忙碌、劳动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教学时,我紧扣““质疑—析疑—解疑”进行设计,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自主探究直奔中心
1.有人说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们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用……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品析句子体会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高尚的品质。明确学习的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①从室内外的环境的描写体会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重点理解“温暖、舒适”。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 体会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进一步感受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 通过环境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勤劳。)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设计意图】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赛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体会桑娜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指导用“非……不可”说话。)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让学生从“熬”及渔夫 “严肃、忧虑“的神色来体会收养孩子的决定使经过渔夫的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生活使非常的窘困。
②指导朗读。
(读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决心。)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两个“沉默”的含义)
(第一次,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师结:其实他们是最富有的人。
5、出示当堂检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在写作中我们也应学习通过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
2、课外延伸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0
说教材
鲁迅先生曾经赞美托尔斯泰说:“天才的心诚然是博大的。”那是因为“他所爱的,所同情的就是这些——贫穷的人们。”而《穷人》这篇作品,就是是要让每一个读者穿越到“穷人”的灵魂深处,去品悟“穷人们”生活的贫瘠和精神的富有,从而触摸这位文学巨匠博爱的心胸。
说目标和教法学法
执教本课我以“读进去、想开来”的学法,引导学生体味“穷人不穷”。带领孩子们迈向一个他们从未到达、从未领略的凝重的心灵视野,体味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与人文内涵。
说流程
一、设疑——荡起层层波
高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我在听取预习汇报和学生质疑后直奔主题,我也提出自己的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是你们没有想到的?
这一反问唤醒和激励了学生的阅读潜力,学生可能会说:没想到穷人桑娜的家里却是温暖而舒适的?没有想到桑娜的丈夫也同意抱养西蒙的两个小孩?没有想到桑娜抱走西蒙的孩子又变得心理及其复杂?……
(学生是文本的对话者,他们的问题更有利于消除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尽快的融合。)
二、品悟——扬起片片帆
此刻并不急于去讨论和回答他们的问题,带领他们走进穷人的家、走进穷人的内心世界。这正是本课要重点突破的两个内容——
(一)走进穷人的家。
1.让孩子们阅读1~7自然段,走进桑娜和西蒙的家,让他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在孩子们的静心阅读中,他们的感受是深刻的;在圈圈点点中他们的发现是震撼人心的。归纳起来有两点:
第一、他们看到了:破帆、冬天的光脚、黑面包、潮湿阴冷的小木屋、稻草铺……这就是真实的、可以触摸的穷人的家。整篇文章1737个字,没有一个“穷”字,然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无不是贫穷的写照。
第二、他们看到的又不仅仅是“贫穷”,桑娜家里也有温暖和舒适,西蒙家虽然笼罩着阴冷的死亡,却有鲜活的生命同在,还有穷人最简单的温情和母爱……
此时,我小结板书,这就是——读进去、想开来。
2.让我们随着桑娜善良的脚步,走进西蒙的家: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的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坚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显然,母亲在临死之前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在品读细节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一个更强烈的感受:西蒙家比桑娜家更穷、更凄凉;一个穷苦母亲最简单、最本能的追求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暂时不要冻着,能安稳的睡着。
(选择这段品读的原因是:西蒙家“又潮湿又阴冷”与桑娜家“温暖而舒适”强烈对比,与“孩子睡得又香又甜”产生强烈的反差。既简约的引导了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力量,又让孩子们在文本的视野里经受心灵的震撼,与作者的精神视野自然接轨。)
3.阅读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我趁机引领他们进入旧俄时期,进入文本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我们不妨去西蒙的邻居家看看,不妨到桑娜的亲戚家走走……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煎熬,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无奈……学生的回答是丰富的,但无论走过多少个穷人的家,主题词只有一个:“穷”。
(学生在“读进去、想开来”的.阅读能力训练中,对穷人贫瘠的生活状态已经变成了真实的影像。唤醒、鼓舞和激励学生进入文本,体味语言的生命动力,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所在。)
(二)走进穷人的内心世界
1.本文的心理活动描写就是最大的写作特色。课文中刻画了桑娜三次细腻的心理活动,使穷人善良、淳朴的心灵跃然纸上,并牵动每一位读者的心。
第一次:想的是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深夜未归的丈夫,是孩子还健康就没有什么好抱怨。
第二次:想的是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
第三次:想是为了7个孩子的生活和丈夫将经受更加痛苦的煎熬。
(具体教学过程在此就不再作详细的叙述。)
(品读桑娜“三次”细腻的心理活动,使我们再次触摸到桑娜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在作者的文本视野里彻底的走了一遭,把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真实、朴实进行到底。)
三、移情——划出道道痕
当我们从文本里走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对穷人的同情与敬佩在心里充盈着。此刻,我轻柔的问到:“如果是你走进西蒙的家看到两个与死人同在的小孩,你会怎样做?”
这时,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允许他们的见解与大人的认知世界发生冲突。而我在孩子们回答的同时仅是一个欣赏者、聆听者,这时我出示自己的课件——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放弃贵族生活自己设计了平民庄园。他经常到最穷苦的村子里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为实现平民化的夙愿,他第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此刻,我们感受的不仅是托尔斯泰笔下人物的温情与善良,感受更深的是这位俄国的文学巨匠对穷人博大的爱心,对改变贫民生活的执着追求。
一场文学之旅即将结束,我还想告诉孩子们你们还没有想到的是:托尔斯泰的坟墓至今还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但是那里却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3.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练习续写课文。
(3)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说学法:
学法上,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沟通与共鸣,以达到用情激情,用情促思的效果,再作用到他们的朗读上,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提升。
四、说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在脑海中对穷人的印象,意在让学生对穷人产生同情之意,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课文埋下情的伏笔。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学生却与文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紧扣“情眼”,激情碰撞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便大胆地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进行了“家穷”与“品富”的对比学习。
首先,让学生找到桑娜领养了两个孩子后心情矛盾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内心的纠结和不安。之后,由“为何忐忑不安”为线索进行探究,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桑娜(家的装饰、吃穿、忙碌等)了解到正是由于她家的“穷之极”才会产生其内心的“情不安”。然后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进一步感受桑娜一家的凄凉境地,从而产生对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话题一转,抛出“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合作探究,从桑娜的1、家中整洁、温馨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3、夫妻俩不顾生活艰难收养孤儿,特别是桑娜的心理活动和渔夫的表现,真切感受到桑娜和渔夫虽然贫穷,却有一颗金子般的美好心灵。这样的对比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了净化。
(三)、真情交流,内化升华
在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进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触之后,心里必定会对其有深刻的看法。于是我便设计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之后的感触,与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启发,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得到人文的启迪。最后拓展部分续写文章《桑娜收养西蒙的孩子后……》为题,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为穷人设计一个美好的结局,深化他们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家穷
宁可自己吃苦
穷人 也要帮助别人
品富
教学板书的设计上,我也采用对比出现的手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穷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内心品质却如金子般富有。主题鲜明,结构清晰。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2
【教材简析】
《穷人》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用朴实、准确的语言,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设计理念】
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给足孩子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创设一个平台,让教师、学生、作者,文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敞开心扉,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
2、品读课文,感受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昨天,大家预习了《穷人》这一课,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单谈谈!
2、从大家的言语中我听出来了,大家对穷人充满了同情,从大家的眼神中我也看出来了,大家对桑娜夫妇充满了敬意!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板书:善良)
3、今天我愿跟随大家共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质朴、真诚与善良!
设计意图:“预习”实际上是课堂的延展,它能使课堂40分钟的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前的预习,孩子们对文本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整体的感悟。课一开始就让孩子们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的.同时,又找到学生理解的共同点,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有了一个突破口。
二、感悟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记下来,多读几遍。
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分享?(引导到西蒙死去这场面。)
1、感受穷人的悲惨命运:
⑴ 我们一起来读读!
⑵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两个孩子睡得那么香甜。这不由地让我们想到:就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在西蒙奄奄一熄的时候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那此时她会怎么做?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 冰冷的双手会抚摸孩子的双颊,晶莹的泪珠会滴在孩子的脸庞。这场面无不让人动容。再来读读!(放哀婉的轻音乐《眼泪》)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孩子,从身边的情与爱、媒体的人与事,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此时让孩子们充分地展开联想,他们能很快调动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感知这一场景的动容之处,真切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加之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哀惋的音乐,完全把孩子带入情景之中,学生读来情真意切!
2、感悟桑娜的善良:
⑴ 感受桑娜义无返顾的举动:
① 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走了,一户穷人家唯一的一个大人走了。这对于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讲只意味着一条路、一个字──死。可幸运的是──桑娜抱回了两个孩子。请大家自由朗读8~12自然段,你会有更深的感动。
② 桑娜怎么做的?此时,她有没有多想?想到以后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丈夫会更苦?自己会更苦?
③ 那桑娜是( )地把孩子抱回家。还能怎么说?
④ 用她自己的话讲“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意思?“但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
⑵ 感受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
① 可这一抱却给桑娜的内心带来极度的不安。自由读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看看你能体会出她的什么感受。
② (放钢琴曲《命运》)后悔、紧张、担忧、害怕,这所有的感受搅得她心神不宁,这种感觉就是──忐忑不安。我们来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里我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感知桑娜的内心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一个交流平台。学生体会到哪一点就说哪一点,读读相关句子,带大家一起来感受。当紧张、担忧、矛盾、害怕、后悔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出来时,学生读来感同身受!
③ 只是抱会两个孩子,怎么会让她如此地被受煎熬呢?这都是因为他们也是──穷人!说说哪里能看出桑娜一家也非常穷?面对着熟睡的七个孩子此时的脑海中会浮现些什么?
④ 是啊!越想越担忧、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着急,此时的她坐立不安!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我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从吃的、住的、用的、劳动环境等多个角度,深切感受穷人的悲惨命运,此时的孩子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联想到桑娜将来的境况。正是这想都不感想的将来,搅得人忐忑不安。此时学生读来挠人心扉!在朗读中与穷人展开了对话,在对话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⑤ 七口人变成九口人,这对于一个艰难度日的家庭来讲简直就是──?如果说刚开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此时经过了强烈思想斗争的桑娜还是坚持留下孩子,甚至是──揍我一顿也好!她的善良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对孩子的怜爱中!(板书:对孩子的怜爱)。
⑶ 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桑娜的善良?(四人一组阅读、讨论)
① 根据汇报小结板书:对家庭的付出、对邻居的牵挂、对丈夫的担忧等。
② 善良的人对待任何人、对待任何事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她人性的光辉!(板书:……)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集大家的智慧相互碰撞,会对作者的意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也将更加丰满。这一合作式的阅读、交流,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3、感悟渔家的温暖:
如此善良的人,难怪课文一开始就说──这间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板书:温暖、舒适)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祝福
(放音乐《祈祷》)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小家,有妻子的付出,也少不了丈夫的努力,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近渔夫、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再一次感受穷人的那份质朴、真诚与善良!
让我们祈祷吧!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板书设计】
对孩子的怜爱
对家庭的付出 温暖
善良 对邻居的牵挂 舒适
对丈夫的担忧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3
一、导入
1.出示卡片:列夫.托尔斯泰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
2.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打开课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说说?(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围绕这三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我想听听你读准这些词了吗?
出示卡片:溅起浪花(jian起浪花)
填饱肚子(tian饱肚子)
抱怨(抱yuan)自作自受(自zuo自受自)
湿淋淋(湿linlin)
黎黑(li黑)
模样(mu样)
忐忑不安(tante不安)
3.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地方比较难读,一处是第九小节,还有一处是桑娜和渔夫的对话部分,谁来挑战困难,读给大家听听。
4.解决了这些词句,请你把预习中最感动你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读的同学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利了,听的同学要求:仔细听,如果对方有错误,请及时指出。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读后说说桑娜家的生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交流。
▲默读1-2自然段,桑娜的家里很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说说理由。
▲交流。(家境贫穷的)桑娜:用的(破帆)
(补)
吃的(黑面包、鱼)
(只有)
穿的(光着脚)
(不论)
请你把这一部分读一读。谁来点评一下,把哪些词重读了,这样读有什么好处?突出了家境贫穷
2.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感觉到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交流:(勤劳能干的)桑娜:食具(闪闪发亮)
从早到晚地干活
3.再读课文,体会桑娜家虽然穷她的勤劳能干能使他们勉强生活。
四、写话练习
请你抓住穷、勤劳两个特点来写《桑娜的一天》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才五下,桑娜就早早地起了床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4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
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
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
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4、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教学教具:
投影片
教学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
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
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
和善良。
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
穷人
2、你了解穷人吗?他们的生活怎样?(引导学生简单地说说周
围的穷人)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A、出示b、自由读c、指名读d、齐读
3、读完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一读。
4、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领悟。
1、默读课文。
思考:文中的穷人有哪些?
2、相机板书:
桑娜、渔夫、西蒙
3、速读课文。
画出可以看出穷人贫穷的句子,仔细地读一读。谈谈你的
体会。
4、自渎思考。
5、小组交流。
(交流所话句子及感受;一人说,其余人听,然后补充)
6、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读读所话句子,读中体会,然后再交流。最
后朗读领悟、提高、巩固。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5
教学内容:
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6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教学目标:
1、学会是个生字,正确读下列词语“隔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反映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感情的句子。如: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及渔夫的话。
3、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准确、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的。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桑娜抱回孩子的`经过)是重点段。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是个生字,正确读下列词语“隔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穷人是受苦的人,是生活贫困的人。在我们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过哪些课是讲穷人的故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杨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这些课文,有的揭露了资本主以社会的黑暗,反映了穷人生活的悲惨;有的表现了穷人向往幸福,追求美好境界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读正确词语(略)
隔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自由选择阅读方式,找出相关语句。
①课文的“穷人”指的哪些人?文章又是通过写“穷人”的什么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②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了他们的关系怎样?
三、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下面请同学们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看谁提的问题质量高。(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1、四人小组探讨问题。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来两个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虽然意识到多抚养两个孩子会给自己增加负担,但从话中的“熬”字,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他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加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跟多的辛劳。他与妻子桑娜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2、汇报交流。
举例:(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抱过来?
(2)桑娜为什么认为挨丈夫揍是自作自受,甚至认为揍一顿也好?
(3)渔夫听说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孩子,为什么脸变得严肃,忧虑?
四、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
2、学习提出两到三个有价值问题。
第二课时
一、深化主题,领悟表达方法
1、配乐朗读全文。
2、课文主要写“穷人”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穷人”的什么品质?课文按
什么顺序写入事情发展顺序)请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变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拓展想象,探讨结局
1、情感导入
①、为什么桑娜会忐忑不安?“忐忑不安”什么意思?
⑴担心自己没有和丈夫商量就把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抱回了家,给原本就都很难熬的日子雪上加霜。
⑵害怕丈夫回来后揍她。
②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矛盾斗争,桑娜作出的决定是———自作自受。在文中相关动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决定:(自己自作主张抱回孩子,如果丈夫揍她,她自己承担)这体现了桑娜善良的品质
③桑娜是如此的矛盾,她担心对丈夫说了之后,丈夫会揍他一顿,于是她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就在这时,门突然开了······(媒体提示)
④把省略的语句找出来,试一试吧省略了的内容补上。
2、朗读第12节,分角色读出语气。
3、拓展想象,说话练习。
渔夫回来了,桑娜该怎么办?这里我们暂时撇开课文,来一个逆向思维:假如桑娜把她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直接告诉丈夫,桑娜的担心会不会成为现实?同学们觉得渔夫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妻子?
(要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注意语言朴实、恰如其分。)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7
【设计理念】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教材特点,长文短教。在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后,进行启发引导,直奔中心段。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学生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针对桑娜的做法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想象;在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后,又进一步让学生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出穷人勤劳、淳朴和善良的本性,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再则,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理解不懂的词语。
3、通过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法】
〖情境教学法〗
1、以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
2、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情感。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课前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教师评价。
(这一步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让学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并从中提出疑问。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提出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那么贫穷,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其它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讨论交流,自行解决。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合作兴趣,乐于探究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激发想象
学生读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1、指名读划的句子。
2、出示课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学生针对“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谈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从而体会出桑娜这个人善良的本性。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出示课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短话有什么特点。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感受,此时此刻,桑娜的内心都有什么变化。[进行朗读训练——省略号的读法]
让学生想象补充五个省略号的内容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桑娜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变化的心情,二是抓住教材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三是体会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大作家、这位文学巨匠遣词造句的高明之处。)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1、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
2、出示课件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通过对“熬”进行换词练习,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桑娜一家岁月的艰苦、生活的艰难,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五、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师生互动: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时让学生想象穷人富裕的一面,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20 穷人
—→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桑娜
渔夫
—→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平静下来←—
【课后反思】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这课堂,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学生不是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灵。”
一、教学本课时,学生能与教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率高,课堂收效明显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等叫到王仙意同学时,他站起来,坚定地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王仙意同学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二、《穷人》的教学片断中,我努力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甚至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而有争议的说因为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解读”,更引导学生“创读”,甚至允许“误读”。而从另一个角度,学生们从读中也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冶。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 18
一、教材简析: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时代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有着鲜明的特色,通过地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基本上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进一步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对话及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地方法。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感悟到: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的帮助、支持。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了解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温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会写“人”字?(请三名同学上黑板书写)
2、同学们,请你们看看这三名同学写的“人”字,谁写的最好?(同学评价)
3、现在请三名同学将你们写的“人”字组合成一个字。(三名同学商量,底下的同学也有跃跃欲试的了)
4、请三人将组合成的“众”字写满半个黑板(三名同学相互帮助写完字),问学生:现在还能看出谁写的好谁写的不好吗?(学生回答:不能)相机提问:从刚才这个过程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帮助,相互支撑。
5、小结:是呀,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需要相互支撑,这样的人才能变成美丽的人。
6、导入本课:刚才我们将见证了同学之间的情谊,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至关重要。当然,举手之劳的帮助我们很容易做到,那如果别人需要的帮助是要你付出巨大的牺牲,你还会乐于助人吗?
7、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讲述,去感受在沙皇统治下的异常贫穷的人们之间那份难得的真情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强调生字的读音写法。
2、明确课文记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三、研读课文,具体学习。
(一)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穷人“穷”的段落。(文章的一、二、七自然段)
1、默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画出里面描写桑娜家穷的语句,标出最能体现家里穷的词。
(1)请同学朗读所划语句,指导学生读出桑娜想这些问题是心理的变化:略有伤感、无奈继而变为稍感安慰。
(2)抓住“填”字。问:你为什么要找这个字?“填”能改成“吃”吗?分析两字的差别。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说自己是填饱肚子吗?你们对这家人产生了什么感情?(同情)
(3)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自由读文章的第七自然段。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重点研读对西蒙的手的描写)问学生:西蒙垂下的双手想要抓住什么?
(1)画出文中最能体现西蒙家穷苦的词:潮湿又阴冷。
(2)对比划出桑娜家的环境的词:温暖而舒适。
(3)请同学们思考:桑娜家温暖而舒适,西蒙家有潮湿又阴冷,这样的对比用意何在?
(4)小结、过渡:自然通过对比,我们知道桑娜家是最好的选择了。桑娜是不是和我们想的一样呢?
(二)默读地八自然段,看看桑娜是怎么做的,她当时的心里是怎样的?
(1)桑娜是怎样做的?她当时的心里是怎样的?
(2)在你的眼中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3)你对桑娜说说你对她的看法。
(三)总结本课时。
(四)布置作业。
1、记忆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2、学习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及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一)默读桑娜抱孩子回家的自然段、讨论:桑娜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1、默读
2、讨论
3、小结过渡:桑娜完全出自本能的行为,足以说明她的本质是多么善良。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二)重点研读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理。
1、快速度,画出最能体现桑娜心理的词(忐忑不安),理解忐忑不安。
2、为什么忐忑不安?
3、再次回到文章的开头看看桑娜家的实际情况。
4、指导朗读:她忐忑我不安地想……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读出矛盾、焦虑、自责。)
5、最后桑娜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是什么?
6、为什么桑娜说“揍我一顿也好!”?(紧紧抓住“好”字)“好”是对谁好?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的心理:揍我一顿既能让丈夫消气,又能留下两个孩子。
7、指导学生朗读:嗯,揍我一顿也好!(坚定有力、如释重负)
8、桑娜说的“好”都是对别人而言,那对自己呢?
9、桑娜在你的心中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对桑娜说说赞美的话。
10、小结、过渡:她的丈夫是不是也同意呢?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三)研读渔夫回来后两人的对话。
1、指导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体会“两次沉默”。
(四)重点研读文章的.倒数第四自然段。
1、画出渔夫的动作及神态。
2、“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在干什么?
3、他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他思考的结果又是什么?
4、读读渔夫对桑娜说的话。思考:渔夫先是询问桑娜,问了之后又为什么没有等待桑娜的回答?(渔夫怕妻子不答应)
5、从这里你能看出渔夫的性格是怎样的?(果断、坚定)
6、再读,看渔夫对今后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抓重点词。
7、理解“熬”,这个词所描述的生活时间有多长?(熬,说明渔夫的善举不是一时的冲动,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的负责。)
8、从“熬”字看出渔夫的性格是怎样的?(乐观)反观自己,你从渔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坚持、负责任)
9、此时的桑娜心里会怎么想?(欣慰、温暖……)
10、同学们,可怜西蒙死不瞑目,现在她的两个孩子被渔夫和桑娜收养了,就让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吧。(指导学生给西蒙写一段话)
二、揭示主题。
1、齐读题目:穷人
2、揭示主题:穷人在物质上是穷困的,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因为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善良、舍己助人。
3、提出希望(播放:爱无止境这首歌):同学们学了这一课,老师相信爱、善良、舍己助人的种子会在你们的心中扎根、生长,会伴随着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温暖的前行。希望你们也能向文中的穷人一样做精神的富有者。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续写《穷人》。
教学反思: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所包涵的人文精神是非常丰富、非常深厚的。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如:我在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体会两家人的“穷”,抓住重点词“填”,从而让学生不仅知道他们生活得很艰难,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善良的本性和美好的同情心,培养学生一种悲悯的情怀。第二课时,我让学生重点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善良是本质,善举不能仅仅停留在冲动一时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持久的负责任。本文是文学经典,在写法上有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理解词义,划出描写精到的句子,让学生学习作者表现特定环境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经验。另,本文篇幅较长,只有抓住重点整体理解,才能较为完整的理解、把握文章。在这方面,自认为还应当再下些功夫,是教学工程更加凝炼。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说课稿穷人09-29
六年级语文穷人说课稿范文09-09
小学语文《穷人》说课稿(精选6篇)05-05
小学语文《穷人》说课稿(精选4篇)06-07
小学语文《穷人》说课稿(精选5篇)02-02
《穷人》说课稿11-05
《穷人》说课稿05-31
穷人说课稿03-02
穷人说课稿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