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说课稿

时间:2022-06-02 17:19: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想北平》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想北平》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北平》说课稿

  《想北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想北平》是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上的一篇短文,是配套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第四单元《故都的秋》这一教读课文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读本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他们感悟能力的好地方,所以我们在平时定要注意导读。

  2、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作家老舍在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当时虽然身在异乡,但情系北平。本文题目为“想”,但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眷恋。他描绘的是一幅故都俗画,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闲雅而热烈的情怀。本文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处处不说爱,不说想念,但处处都在说北平的好和北平的美,处处都在表达对北平的喜爱和眷恋之情,这和之前我们已经学过的《胡同文化》、《故都的秋》稍有不同。

  3、鉴于以上两点,我设计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的:

  A、知识目标:

  ①美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展现这种情感的。

  ②比较学习《胡同文化》、《故都的秋》,鉴赏三篇文章的异同处。

  B、能力目标:

  研读课文,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C、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乡之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A、教学难点:

  知识目标①②,在把握原文脉络的基础上回忆旧知识,重新赏析鉴别《胡同文化》、《故都的秋》、《想北平》三文的异同是本文的难点。

  B、教学重点:

  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说教法:

  由于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赏析能力欠佳,所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量力行原则,我所采取的教法如下:

  (1)涵咏法:即通过诵读,把自身融入特定情境之中,做到“文若己出”,去细细品味作者的那种细致而深沉的“爱”。

  (2)导问法:即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情思。

  (3)比较法:比较阅读三篇文章。

  三、说学法:

  通过《故都的秋》和《胡同文化》的学习,学生对北京已不是很陌生,所以我在学法上要求他们先美读欣赏,后鉴读区别,再研读创新。美读欣赏:是用来把握和领会作者感情的。

  鉴读区别:是在比较的前提下阅读课文,寻找不同之处。

  研读创新: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新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语:人往往会对同一事物同一地方产生同样的感情,但感情一样,表达的方式却往往不一样,例如写杭州,就有白居易和苏轼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想北平》,看看它和《胡同文化》、《故都的秋》有什么异同之处。

  2、整体感知,美读课文

  美读全文,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研习课文——导问法

  (1)阅读思考,想想作者对“北平”的感情可以用怎样的一个字来概括?学生可能出现的问答:“想”和“爱”。教师点评明确:“想”字更好。理由:写此文时,作者身在青岛,所以作者写时已不仅是“爱”,而是由“爱”而升华的想念、眷恋之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

  (2)文中作者两次提到“这个爱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这是否和文意相违背了?为什么?明确:这不是没有“爱”,而是这种爱太为浓厚太为强烈,以至于反而不知说从何说起,犹如舒婷所说的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两滴眼泪。

  (3)那么作者最后是怎样道出这种“爱”的?

  A、朗读课文重要自然段,然后自由讨论。

  B、可能出现的情况:回答零散

  C、教师归纳整理:主要通过和其他城市比较,表达对北平的爱。

  比较结论:①北平“热闹”,但北平“动中有静”②北平布置更为匀调,人为中有“自然风景”③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更贴近自然。

  (4)作者没有涉及到“爱”,但作为读者的我们却可以处处体会到这无处不在的“爱”,这种从细微处着眼来体物抒情的写法叫什么?

  教师明确:以小见大。

  (5)小结全文:写文章表达感情时,不一定要选择雄伟壮观的景物和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是浓厚的,那么从小处着手,涓涓细流同样也能打动人心,所以,我们平时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以致用,努力做到“情到自然最为真”。

  4、拓展训练——比较法

  (1)学习新课文,但同时也要回忆旧课文,并把相关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时时进行比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

  (2)自由讨论已学过的三篇课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3)可能出现的情况:

  A、相同点(容易回答):对北京深沉的“爱”;以小见大的手法。

  B、不同点(较难回答):物象选择、感情侧重点、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讨论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示)。

  (4)教师点评归纳并适当总结:感情一脉相承,文风各有千秋。

  5、创新思维训练

  (1)研读课文,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

  (2)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当堂训练,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

  导入:有首歌唱得好“美不美家乡水,美不美家乡人”,我们这些在外求学的人儿虽不能说是“十足的游子”,但却也是难得回家,因而,我相信我们在此的许多同学内心同样也深埋着一颗“爱家”、“爱家乡”的种子,这颗种子,或许在清晨当我们疾步于雾霭之中时被摧醒,也或许在傍晚当我们漫步于落叶之下时被惊动。那么,今天,请大家就借此大好机会尽情一吐心中的那份牵挂,那份惦念吧!

  (3)如时间允许,当堂展示优秀短文片断,做到“奇文共欣赏”。

  《想北平》说课稿2

  一、说教学理念

  1、主要采用互动交流、评点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2、注重情感的体验与品味,注意对语言的咀嚼体味,达到真正读懂文本、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文本语言,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3、情感目标: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三、说学情

  已有知识和经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家园不可割舍的感情;高一学生,文字理解与表达能力已达到一定的高度。

  学习方法和技巧:注重情感的体验与品味,注意对语言的咀嚼体味。

  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四、说教材内容

  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的第一篇课文。

  文本特点:作者用纯净通俗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北平深切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品味文本语言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六、说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协作、交流。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乡是一杯陈酿,离它越久,香味越浓;故乡是一首歌曲,它的音符和歌词烙在游子的心头。故乡存留了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表达对故乡的恒久记忆与牵挂,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思念故乡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入境,身临其境地那股浓浓的眷恋之情,激起情感共鸣,引发学习兴趣。这是感悟散文意境的第一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问:谁想北平?(导入了解作者)

  (1)学生介绍老舍相关知识

  (2)师指明识记重点: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1年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问:作者想北平想到什么程度?(导入赏读文章最后一句,初步感知作者感情。)

  3、问:作者为何如此想念北平?(导入探究文本)

  这样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中把握大意与初步感知作者感情。而且文章的层次也已经明确无疑。

  三)、欣赏探究交流

  (一)探究问题:作者为何想北平想到要落泪的程度?

  1、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

  (2)找出文中表现出的理由

  (3)跳出课本,探寻理由

  (4)交流、讨论思考所得

  2、参考提示:

  (1)不在北平。(引导简单了解作者当时情况。)

  (2)不只是游子的思乡之情使然。(引导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3)深层次原因:因爱而想(引导赏析课文2、3两节)。

  (二)探究问题:作者对北平有怎样的爱?

  1、学生活动:

  (1)诵读课文2、3两节。

  (2)归纳、交流。

  2、参考提示:

  爱到说不出

  (1)与北平心灵契合融为一体

  (2)如爱母亲一样爱北平(了解老舍对母亲的感情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理解文中所说的那种爱。)

  (3)愿为诗人,像杜鹃似的啼出对北平的爱(了解“杜鹃啼血”的典故,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情。)

  (三)探究问题:这个让作者如此眷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引导赏析“我的北平”。)

  1、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4———6节

  (2)自主概括所写的“我的北平”的特点

  (3)交流

  2、参考:

  复杂而有边际

  动中有静

  (我的)北平→布局匀调

  贴近自然

  (四)探究问题:作者为什么只写“我的北平”?

  1、学生活动:

  (1)欣赏北京的相关图片

  (2)回顾全文内容

  (3)讨论探究: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这里作者为什么不去描写北平的宏伟的皇家园林、高大的建筑,却把笔墨花在北京的物产、平民的生活上?

  2、参考:

  (了解:)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小结:)可以说北京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因此,老舍笔下的北平必定是与众不同的北平,是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感的“我的北平”。是一个平民的北平,一个普通真实的北平。(导入写作技巧的学习)

  这一环节灵活,可让学生充分独立展示的思维过程,培养其思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化形象的感知为抽象的理性分析。这一过程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其学会归纳。

  四)、写作技巧延伸学习: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虽然是选择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但是,通过这叙描的“我的北平”,表明了自己与北平的亲密关系,表达了独一无二的情感。

  他真正融进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才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才能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出如此虽简洁、朴实却纯净、亲切、深入人心的文字。让我们也学习这种写法,用心品味我们的情感,表达我们的情感。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老舍以平民的身份写家乡北平,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写一下你们家或家乡的那些那些牵挂的人、景、物。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对已学知识的迁移和巩固,学习作者从平凡小事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想北平》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想北平》。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说课。

  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表个人观点。

  二、教材分析

  《想北平》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是“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第一篇课文。本专题通过古今中外有关家园的文本对这一人文母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

  本文是老舍在特殊时期的散文作品,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渲染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对故乡的牵挂,集中而典型的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

  三、学情分析

  1、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但是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点拨和引导。

  2、老舍的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早已为学生熟知,但是老舍的散文平时学生接触不多,所以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3、高一的学生大部分已经住校,对“离家、故乡”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易于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以情驭景”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家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增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一是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学习“以情驭景”和对比手法。

  二是感受作家对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增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法、提问法和研讨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导入新课。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情是故乡真,人是故乡亲。思乡念亲的情感亘古不变、历久弥深。尤其是身在异乡他国,这种思念更是刻苦铭心,销魂蚀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情感世界,感受《想北平》的灵魂悸动。”

  接下来我将运用“整体感知——咀嚼鉴赏——拓展延伸”的“三板块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体会本文的情感。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设疑讨论,咀嚼鉴赏。

  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接下来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让学生小组朗读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作者第一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作者第二、三段一开始就讲:“可是,我真爱北平”,可是这两段都写道“我说不出”,作者写提到母亲的作用是什么?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通过类比手法,把对北平的爱比成是对母亲的爱。用一个词归纳:(板书:孩子对母亲的爱)

  ③第四、五两段作者写了哪些城市?为什么要写这些城市?那个城市最好?用了什么手法?明确: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主观色彩较重。(板书:以情驭景)

  ④六、七两段作者写了哪些事物?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北平的美好?

  ⑤最后一段,写到:“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落泪”的爱的?(板书:直抒胸臆)

  (三)拓展延伸,化虚为实。

  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写篇散文。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而写作时最好的研习,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语言实践,才能对文本的精微之处有独到的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文本,达到自由的境界。)

  最后,就是我本堂课的收束。

  乡情是一杯略带苦味的“乡色酒”,让你忍不住呷啜又不能痛饮。久在异乡,身在旅途之人常常为一句熟悉的家乡话,一阵扑鼻的红枣粥的香气,一抹长满了乡思的老槐树催得潸然泪下。让我们深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这人类共有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想北平》说课稿】相关文章:

《想北平》说课稿范文04-07

《想北平》的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07-28

语文《想北平》教案01-19

想北平阅读理解05-03

《想北平》精品教案06-16

《想北平》教学设计06-03

《想北平》教案范例06-09

老舍《想北平》优质教案12-27

《想北平》语文教案08-01

想北平教案范文参考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