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6~58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学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
学生准备:学具袋(内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圆形纸、20厘米长的线绳一条)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数学的图形王国里走一走,看看在那里能学到什么新知识,获得什么新本领,好不好?
(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图形,揭示角。
1、课件出示四个图形,每个图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们的角,猜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角,课件演示将角剪下来。
活动二:观察角,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角的样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出示几个典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从学生熟悉的四个图形中引入角,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线”这一知识,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联系实际,找角
1、 在生活中找角。
2、 在图形中找角。
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图形中找角,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活动四:动手操作,做角。
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组长拿出学具袋,小组内每人任选一样物品做角。
活动五:玩活动角。
1、学生操作:让其中一条边不变,转动另一条边,有什么发现?
2、师拿出两个一样大的角,但边一长一短,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从而体会到教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做角,玩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些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六:体验感悟,画角。
课件演示画角过程,学生在本上画角。
三、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共同编一首儿歌做总结。(板书)
一个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情景中找角,摸角、制作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把题目读一: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8页。
a、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吗?(美丽的校园)
b、谁来说说图中画了哪些景物?
c、图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同桌间huxia指一指,说一说
2、教学例1
(1)找角
a、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剪刀钟面三角尺
b、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
C、师:这三个物品都有角,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都是尖尖的。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
a、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板书)
师:这是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也就是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b、学生齐说角的名称。
C、判断角,学生判断再说理由。
(3)判断角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
a、教师画线,提问,角有什么变化吗?
b、剪刀演示。
c、教师小结: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
师:先确定一个顶点。
师: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就组成了一个角。
师: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纠正。
师:展示画得较好的同学。
最后要求学生把角的名称写上去。
三、完成做一做。
四、教师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一、激趣引新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稻香小镇——望亭,鱼米之乡美景尽收眼底。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问:看,在这些物体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经学过的图形?
师:小明同学也有发现,听,他发现了什么?
问:你们发现角了吗?角是怎样的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角、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课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视频《稻香小镇——望亭》动感的画面,震撼的音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并再现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画面中藏着要认识的新的图形——角,如此忆“形”引“角”,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
二、探索悟新
(一)认识角
1.指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师用笔描出“.”,然后取走三角尺。
问:这是角吗?
师: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指角呢?(边示范边讲解)先指这里的一个点,再沿着两条边指,最后像这样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这就是角。
生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课件中物体上的角。
师:这些物体上有很多的角。为了把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物体上的一些角移下来(课件演示角下移过程)标上角的标记,它们就成了数学上的角。
(设计意图:多次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难。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对不准确的指角方法进行纠正、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向“数学化”的过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角活动,不断强化对角的形状的感知,为之后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角的顶点和边。
师: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征,使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判断辨析,再次巩固角的特征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北太湖风景区,你们想去玩吗?想去看美丽的油菜花海吗?那必须通过稻草人的考验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稻草人1:欢迎同学们来参观油菜花海,请跟我来吧!
稻草人2:小朋友们,我要先考考你们的判断力。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师:是角的,我们用这个手势表示(√),不是的用这个手势(×)。
学生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稻草人3:你们的判断力真强,我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继续跟我来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们,角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到身边物体上的角吗?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3.数一数图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题)
稻草人5:小朋友们,想进入油菜花海大门就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密码是由每幅图角的个数组成的数,看你们是否能顺利找到密码,进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你们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开门大吉”,好吗?
课件出示油菜花海视频,视频最后有绿化带工人在修剪树枝。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富有层次。通过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图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明晰角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角作为图形中的一部分,是隐含在很多图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师:为了使景区更美,油菜花海路边的绿化带里,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树枝。(课件出示绿化带工人修剪树枝的两张图片,一把剪刀张开得大,一把剪刀张开得小。)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角了吗?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你们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师:也就说明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有大小)
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创造一个角?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造角工具,请同学们拿出来,创造一个角,完成后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
启发:我们做出的角称为活动角。现在我们就好好地来利用这个活动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请听要求——
师:这是老师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举给大家看一看。
问:你是怎么做的?
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还小很多的角。做好的举起来。
问: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做角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名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把角变大,再大一点,变小,再变小一点。
问:现在你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一些,谁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变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交流。
师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情况,教师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举起角。
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名学生上台来演示比较的过程,发现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把顶点对齐,再把一条边对齐。
课件出示边长不一样的两个角,问:这两个角呢?哪个大,哪个小?怎么比?
师:见证结果的时候到了。课件演示重合。
课件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慢慢拉长,问:如果把这个角的两条边拉长,角会变大吗?
课件演示把角的边慢慢缩短,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问:所以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
生: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剪刀张开的大小初步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每人做一个活动角,并用活动角分别做出比老师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接着,通过同桌做角、比角,结合课件比较了边长一样、边长不一样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和体验。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对角的大小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员想在长方形油菜花地地里建一个儿童游乐场,如果割掉一个角把剩下的地用来建造游乐场,猜一猜,这块地还有几个角?
学生先猜一猜,再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展示,课件同步演示。
问:你们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剪法吗?可不可以拐着弯剪?
师:看,这样拐着弯剪,就会剩下6个角。如果这里拐的弯越来越多,剩下的角就会越来越多。你看我们数学就是这样的变化无穷又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这个拓展练习,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的猜想,愉悦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让我们用一个手势来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悦。你看到角了吗?
师:因为有了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究角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成功的喜悦,有人用V字,有人画√,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数学的眼光。)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
学具准备:尺子,小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
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
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
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
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
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都有两条。
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
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
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
(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两条边,一个顶点。
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
(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
(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
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
(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
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
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
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
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
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
2: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教师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
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
师:几条边呀?
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
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
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黑板上有角。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课桌上有角。用手比划。
……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
生: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四人一组讨论)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的内容及练习八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和三角板。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纸、硬纸条、图钉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现在先一起玩一个摆小棒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教师巡视)
师: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
师:好,现在拿走一根,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师: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先读,然后请学生读一遍。)
二、新授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过角呢?谁来说说?(让学生自由地讲,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说)同学们都说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老师的三角板,花工的剪刀上……)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请你们说说这些物品中哪里有角?(电脑显示第39页上方的三幅图)
(一)动手探索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许多物体表面的角,好,我们现在来试一试画一个角或做一个角,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硬纸条、图钉、彩色纸、尺子,还有白纸。如果你对角感觉还不是很清楚,可以再看看桌面上的物品,然后再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汇报,小结
师:刚才有的同学做角,也有的画角,都很认真,那好,谁来说说你感觉角是怎么样的?(头尖尖的,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想问一下,刚才用硬纸条做角的同学,你们的角可以活动吗?角是怎么变化的?(请学生上台演示可活动的角,角张开得大,角就大,角张开得小,角就小。)
师:用纸折角的同学,你们发现了什么?(角折得越多,角就越小,相反则大)
师:画角的同学呢?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谁画得比较好呢,上来展示一下。
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做角、折角、画角,做出了不同的角(展示三种不同的角),你们发现了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三)结合实践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你们所做的和所讲的都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请教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吧,请打开课本第39页,看第三行三个不同的角,自己看看。
课件显示第一个角,教师点顶点,问:角的这部分是什么?然后点边,问:角的这部分叫什么?点另一边问:这又叫什么?
出现另两角,问:谁来说一说,它们分别都叫角的什么?
电脑显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好,请大家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所做的角是不是都只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呢,找出来,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
师:好,下面谁来说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做活动角的学生上来讲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小结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认识了角是怎样的图形,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一个角只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五)画标准的角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角的知识,下面再来画一个标准的角。你可以先看书再画。
(教师巡视)
师:请画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画的角,并讲给同学们听你是怎么画的。
师:你画的顶点在哪儿?边在哪儿?(教师标出来,将之当做板书)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按这个同学的方法再画一个更好的角。
师:大家真能干,又学会画角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看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今天学的知识。
三、练习
1.辨别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为什么?(图略)
2.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一下两个角的大小。(图略)
3.数出下面角的个数。(图略)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准备此课前我就查阅了这课以往的教案,但都觉得过去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因为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在备课时,摒弃了以往从头到尾牵着学生学习的方法,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的活动。全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学生原有的对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小棒摆图形,当摆到三角形时问: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入所学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活动实践并小结。第三部分是练习。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也在教学中根据它采取了许多新的方法,创设了许多情境。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思想上时刻意识到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发现,从自己的成败体验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有价值的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看,我们的校园多热闹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双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爷爷在修剪枝叶
……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在这幅图里,也有很多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谁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球等)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时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课件出示角)这个图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看一看,除了园丁爷爷手里的剪刀张开以后可以形成角,图中还有哪些方现了角这种图形呢?
生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形成了角。
生2: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认识角
师:(课件演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数学中我们怎么来表示角呢?我们看(课件出示抽出来的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孩子们,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闭眼想角的样子)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个角吗?
(生用手比划角)
师:同学们都很棒,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角的尖尖的这部分是角的顶点,我们看一看,角有几个顶点?
生:角有1个顶点
(生说师板书)
师:我们再看,这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角有几条边?
(师生共数)
师:角有几条边?
生:角有2条
(生说师板书)
师:这两条边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师:(指板书)现在谁能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
生: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多找几个人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谁能说一说这是这个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顶点)
生:这是角的顶点
师:这是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边)
生:这是角的边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角了各部分名称,并知道了每一个角都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孩子们,你可以判断出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吗?
(课件出示练习)
4、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有角,现在你能想一想,你都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
5、折角
师:看来同学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都是爱观察的好孩子,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那你现在能用你手中的纸来找一个角吗?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棒,每个人都用纸折出了角,现在看,老师这也折了两个角(出示课前剪好的实物)你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自由发言)
师:那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吧(师比较)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虽然这个角的两条边比这个长,但角的大小并没有改变。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看(出示活动的角)
(生观察)
师:这时候的角比刚才大还是小?
生:比刚才大
师:这时的角比刚才
生:比刚才小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过关系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谁能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画角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画角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看黑板
(师在黑板上画角,生看)
师:在画角时,我们要先确定顶点为,然后从顶点向不同的方面画两条线,也就是两条边。这就是一个角,你们想试着画一画吧?
(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角交上了朋友,谁能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一、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思考,尽量让学生去说,去做,老师在关键处启发诱导,直观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感官上的效果,激发兴趣,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1、授课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课本第38~39页。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的表象,对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感受,对初步认识角有表象基础。
四、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一张长方形的纸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贴图片。图片中有红线勾画出的角。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找找教室里、想想生活中曾注意到那些物体上有角?比一比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学生一一回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这几个物体上有角吗?(出示实物,请学生来指一指。)
4、(预设:学生可能指对,直接进入环节5。亦可能指错进入本环节)
师:刚才有同学指的是这样一个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生答)对,这是一个点。想一想怎样才能将你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学生重新指角)
5、师:这一次,大家指角的时候,不单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的`图形(师示范画出来)。
6、师:它们就是我们数学王国图形家族中的角成员。刚才大家指的这个点与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身体的各个部位,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教师边说边板书,一起口述一遍)
7、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弧)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学生书空)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8、(练习)师:我们这里来了一些小客人,都说自己是角,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第1题)先仔细观察一下,哪些是角。
9、折角。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角,下面能否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纸折个角呢?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10、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自己也动手折了角,现在我们要把角的样子画下来,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11、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七、板书
顶点 边 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 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
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第五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44——45页11——14题。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在认识层次上,从认识角的概念、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从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2.借助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能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按要求画角。
3.小组交流拼角的经验,能按要求拼摆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4.综合运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角的认识。
难点:用三角板拼钝角。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随堂小测、《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课后作业、三角尺,七巧板。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第三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学习了哪些内容,也可以是你认为最有趣的。)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这个单元,写出整理提纲。(可以是思维导图、表格、文字、图画等)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回忆一下关于角的知识你还记得什么?
活动:在练习纸上,用给定的三个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桌互相判断和评价。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自己的整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
2.交流成长档案
①组内交流
课前同学们已经自己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整理方法。下面请四人小组准备好课前自己的整理提纲导图,交流并完善自己的作品,然后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的作品。
②全班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
师:其它的同学请专心听,认真看,仔细想,一会儿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全班交流。
3.知识梳理,完成导图
师:刚才,我们倾听了一些小组的汇报,欣赏了他们的.作品。其实,我们已经进行了知识的梳理。这样是不是更清楚。我们在前两个单元已经这样梳理了知识。
出示思维导图
4.课堂练习
①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1题:画一个角,同桌之间说一说是什么角。
教师组织活动。
②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2题:在钉子板上任意围一个图形,再找出图形中的直角、锐角或钝角。
教师示范,学生找角。
③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3题:(本题为综合题,后两题是重点。)
师:比一比5块三角板中的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渗透图形相似的特点)
④课本第44页练习八第14题:(本题为拓展延伸题,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注意观察实物。)
5.随堂小测
【知识点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数一数,填一填。
上图中一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
【答案】(1)6,2,2,【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分类,从左数第3个么有顶点,不是角。对于明显比直角大或小的角可直接辨认,不明显的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知识点2】画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任意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画角的能力,和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对于画锐角和钝角可以尝试一下。
【知识点3】拼角
下面用三角尺拼出的分别是什么角?
( ) ( ) ( )
【答案】锐角 钝角 钝角
【解析】想一想图中的角是用什么角拼出来的,可根据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的关系来解决。
6.课后作业
(1)按要求数出下面图形中角的个数。
【答案】1、1、4、6
【解析】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要求先分辨出是什么角,可以观察也可以比一比。
(2)把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下面的几种减法,剩下的部分各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填一填。
① ②
共有(
)个角,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 直角有( )个,钝角有(
)个。
锐角有(
)个。
③
共有( )个角;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
【答案】
①5,3,2
②3,1,2
③4,2,1,1
【解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方法不唯一。题目中给出了剪的方法,降低了难度,剪得方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要注意观察,需要的时候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掌握画角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活动角,不规则的纸每个学生一张,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猜这白色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预设,慢慢从盒子里取出图片,只露出一部分。生:圆形或半圆。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图形)
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怎么不猜圆形了呢?
(预设,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们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还有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也在里面——角。(教师出示三角板的实物,具体指出其中一个就是“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找图中的角
师:操场上还有很多角,快来找找看。(老师拿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2、感受生活中的角。
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
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画出来。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角,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
3、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角,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角(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点课件,出现“顶点”)
师:那请你摸摸顶点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呢?(直直的)
师:从顶点出来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边。(点课件,出现“边”)
师: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重新出现2个角)
师:标出例一剩下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4、学习画角
(1)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直尺)
师: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构成了一个角(演示)。
学生练习画角,并标出顶点和边(师巡视)
(判断角)展示几个学生画的,判断一下,他们画的是不是角呢?为什么?
5、制作活动角。
(1)折角。
师:(出示一张不规则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做的角,并让其指出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
(2)制作角。
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老师演示将角的两边慢慢叉开,收拢。
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讨论后,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角,你认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师: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它们到底谁大谁小,老师也不知道。请你和小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吧!(小组汇报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总结: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
2、师: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学生从角的组成,角的画法,角的大小等方面进行介绍。随后课件出示角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对角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难点:
简单的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生每人准备彩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交流:屏幕出现机器猫叮当在天空中飞行的动画。今天我们把小叮当和大雄请来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同学们高兴吗?我们先去大雄家看看发生什么事了吧!
大雄:“叮当,叮当快来啊!老师要我找出物体表面的角,角是什么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角吗?你们能不能来帮帮大雄啊?”
播放动画:小叮当带着大雄在看藏在生活中各处的角——闪烁角所在的位置。
学生回答后师:对,这就是角,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一起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动手操作,体验角的特征。
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请同学们从下列实物中找找。(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来)
2、折一折、摸一摸直观感知。
(1)、师:你能用纸折出一个角吗?(生动手折角)
(2)、闭上眼睛,摸一摸手里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感觉“顶点”是尖尖的,而“两边”是直直的。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师示范画一个角。让学生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后讲述角的各部分名称,向学生说明: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连接两条边来标出角。
(2)、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指课件所示实物中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3)、师:如果一个图形有多个角,为了便于区分他们,我们可以把每个角编个序号,例如我们把它编号为1。记作: 1,读作:角1。
4、学中练
(1)、下面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游戏好吗?用手势来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是角,若不是,请说出理由。(课件出示)
(2)、完成课本中67页指一指的内容:请你用铅笔标出图中的角。
三、做一做,体验角的大小,
1、用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1)、任意拉一个角,同桌比比两个角的大小,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在小组内比一比谁的角大。
(3)、如果想使你的'角变大一些,应怎么办?
(4)学生演示方法,师引导学生理解: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5)、接着请同学们看看红三角,黄三角来比一比谁的角大?(课件出示两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1、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大家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叮当对你们的表现满意极了,所以他决定带大家到处转转。
课件出现情境图:想听好听的歌曲吗?我们先要找到音乐的密码:数数N、M、T这三个字母中一共有多少个角?
2、师:这堂课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能找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角吗?看谁找得多?
四、全课小结
谈谈你本堂课的收获?
五、拓展练习
请你再仔细的观察,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我所知道的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一.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
二.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4.学具准备:纸、尺子、长角形卡片,活动角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板书课题:初步认识角)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直入主题,亲切的儿童语言能具有亲和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时间:1分钟)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三展开活动,学习新知(时间:30分钟)
1.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红领巾、扇子、闹钟、剪刀,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角)(出示例1图).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感知能力差,让抽象图形,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找角
师:同学们,除了大屏幕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同桌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角有一定初步的感知时,再次巩固对角的初步理解,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
(3)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摸教师的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屏幕板演)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突破重点。)
(4)判断角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课前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个活动的角,请大家拿出来,
(一)出示学习指导(共10分钟)
学习指导:
步骤一: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的变化。
步骤二:讨论: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汇报交流:
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相应出示幻灯片填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
2.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分别是蓝角和红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瞧!哥俩在争吵呢?他们在吵什么呢!结果如何,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得出小结:(角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然后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3.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模仿用手在纸上画角。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来突出难点)
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时间:6分钟)
1.讲述蓝猫去梦幻乐园的故事,看到这样几个字母:MF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找出这里面有几个角,洞门就会打开,你能帮帮他吗?
2.蓝猫进入梦幻乐园:
(1)游戏:射篮球(数出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和几条边)
(2)拓展题:坐火箭: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现在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巩固对角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升华新知。(时间:1分钟)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请闭上眼睛想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谁表现得最好。
(设计意图:再次巩固学习这一课的新知。)
六.课后作业:
(时间:1分钟)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学习的新知)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记作: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3-08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03-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17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04-1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2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1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9-0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7-1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推荐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