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图,老师简介庐山。引入课题。
2、生闭眼想象,师创设情景,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庐山。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初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在庐山看到什么?
2、大声朗读课文二自然段,想象画面。
3、说说看到了几幅画?分别是什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找到相应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5、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四个比喻,并相机指导朗读。
①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抽读、理解“笼罩”、指导朗读)
②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同桌读、指名读)
③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理解“茫茫”、师范读、自己练读、齐读)
④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理解“天幕”、齐读)
6、师版画几种姿态的云雾,让学生用“像”来说清楚什么位置的云雾像什么。
5、师总结,揭示中心句。理解“千姿百态”。
过渡: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云雾便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加神秘莫测。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理解“瞬息万变”。
2、再读课文,勾出描写庐山云雾变化快的词语。
3、学习书中的第一个变化。(抽读、指导读、男女生读)
4、学习书中的第二个变化。(自己边做动作边读、齐读)
5、课件出示各种各样云的图片,生想象云的样子,补充在段尾。
四、指导背诵二、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与二、三自然段相应的图片,生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二、三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理解“流连忘返”。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课后拓展
课件出示描写庐山风景的诗歌。(自读、齐读)
七、作业
老师推荐《黄山云海》《阿里山的云雾》两篇文章,请学生在网上找来读一读。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理解“千姿百态”“笼罩”“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词语。
2、认识中心句,学习用比喻句说话。
3、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积累词语。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难点: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大川,不计其数,你们知道哪些名山吗?
我们中国有四大名山,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山呀?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庐山秀”的说法,而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板书:庐山
问:有同学去过庐山吗?
2、那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有关庐山的风景吗?同学们背诵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师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它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第二课时
一、导入: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是什么地方的美景,让作者忘记了回去呢?
二、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庐山都有什么景色?作者最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更、神秘)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4、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景。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出示句子: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2、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小结: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找出中心句,画出。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运用了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是啊,庐山云雾真美!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之间”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方式为“总----分”关系。
四、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出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2、(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4、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5、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总结文章的写法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时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来写的。每一小节又是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写的?
你读了这篇课文,感到庐山怎么样?为什么能感受到庐山的美呢?作者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呢?(认真的观察 丰富的联想)
六、知识拓展
出示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 苏轼 《题西林壁》
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瞬息万变”、“朝夕相处”、“绚丽动人”、“壮观”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1、欣赏庐山风景录象。这就是“庐山”板书“庐山”介绍庐山。
2、庐山是座名山,风光秀丽,不少诗人作家都对其泼墨赞美。说说你学过的描写庐山的古诗;读读老师的古诗;
3、在录象里你看到最多的是庐山的什么?“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最能写出庐山云雾特点的词圈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词语。
3、读后交流,学生可能圈的词语。
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朝夕相处 有感情 壮观 绚丽动人 斑斓
指导难写的'字“瞬”“斑斓”
三、朗读课文,品悟美;
1、自由读课文,把能体现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并读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2、读后交流:
(1)瞬息万变 趣味无穷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说说你的体会;抓住“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很快;“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说明趣味无穷。
b比较:说说你觉得好在哪?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2)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c欣赏图片,朗读。
师: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2)朝夕相处
a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
说说你的理解。(从两个数字上理解“有感情”)
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心脾,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联想呢?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朗读句子)
b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轱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3)壮观
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
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这幅图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绚丽动人 斑斓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4
研究要点: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设计特色:
1、 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2、 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二、继续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学生自由说)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师:“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句话美?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 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4、 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练习:
1、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四、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板书课题)
2、请看学习目标:(略)
3、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读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6、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
(1) 中心句。
(2) 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3、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
三、总结: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四、课堂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 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并学习掌握生字及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情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2、简介庐山: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风景如画,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板书:3、庐山的云雾)
4、齐读课题。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你想知道些什么?
6、梳理问题:
(1)掌握哪些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可以分为几段?
8、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掉字。
②划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借用工具书,加以理解。
二、互动学习
(二)初读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引导分析记忆字形:幻、添
3、理解词语:秀丽、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现在我们已扫除了文章障碍,要想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以往同学们是怎样做的呢?
2、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明白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小组长分配好任务)
3、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全班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延展学习
(四)小结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回想本节课自己学会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会的知识编1—2题练习考考你的同学。
3、组织交流,评价作业。
4、同学们的练习编得很好,老师也编了题,请同学们作答。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变化速度非常快,没有规律。()
(2)形容形状非常多。()
5、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好、很认真,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望保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二、三段,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情激趣,引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了庐山游览,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很神秘,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齐读课文,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3、梳理问题: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也很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完成:
(1)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庐山的云雾的?
4、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从哪些段中读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7
一、激趣导入:(5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云雾》。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课件展示)看到同学们一脸的惊讶,老师想知道你们在惊叹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美、神奇……
(当学生回答到变时,提出)课文用了什么词?
回答不出来就引导:庐山云雾一会儿……一会儿……(根据学生回答补充)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我们看到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它们不停地变化,用课文中的词来说就是
理解瞬息万变。你知道瞬息万变的含义吗?
瞬息:眨眼之间,呼吸之间;万:比喻很多;变:变化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繁多。
直接拿出就问:极短的时间是用表示的。眨眼间的工夫就有上万次的变化,它的变化真是又多又快啊!
二、体验云雾的变 (27分钟)
1、我们感谢摄像师给我们留下了瞬息万变的云雾。作家也用他的笔记录着云雾的变幻,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是否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它的瞬息万变。你可以在你感受到的句子上圈圈点点划划。
2、交流感受 (20分钟)
① 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重点:理解)
a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弥漫:在某种东西之中充满或布满着另一种东西,渗透各处。
说明云雾多;浓:程度深。(引读:……那是怎样的云雾啊!)
c指导朗读
(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出瞬息万变的感觉。能不能把这么的.云雾在瞬间变出来)
②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多角度)
a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那是在同一种情况下出现的景象吗?
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挑自己喜欢的一种景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b细读,品词品句
风起浪涌——感觉到庐山云雾像大海上的波涛很壮观
飘飘悠悠——感觉到庐山云雾的轻柔、飘逸
(指名读、生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帷幕是很厚的,轻纱是很透明的。遮与披的感觉也不完全相同
(生读、生评价、指名读、齐读)
c自由轻声读句子,闭目想象,说说感受。
d你觉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觉最好?
可以配上音乐读;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也可以用画笔表达。
云雾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不同的景致,真是瞬息万变啊!
③ 庐山云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重点:句式)
a时而……时而……说明变化多,而且快。
自由地读一读,感觉一下这时而变幻的云雾,谈谈你的感受。
b冉冉升起形象的理解。终日说明时间长。
团团相衔:团团相连接。
浮游荡漾:漂浮在水上,在空中回荡。
c想象雾气的变幻,谈感受
d指导朗读
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引读、齐读) (3分钟)
三、赞变 (8分钟)
这就是庐山云雾。庐山云雾扑朔迷离,一会儿“风吹云气迷谷起”,一会儿“烟际浮萍一点清”,一会儿又像“一个皓白的幽灵”,滔滔滚滚,云翻飞渡,使青峰秀岭幻变成银涛中的孤岛,时隐时现,创造出奇绝的朦胧美。
有多少文人墨客也赞美庐山,留下了多少优美的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课件展示)
自由地读一读,并挑选自己喜欢的话多读一读。
四、写变(机动)
欣赏了多变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也来动手写一写,你可以挑选我们学过的其中一个句式来描写云雾,也可以自己发挥抒发自己的感受。
交流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生字,记生字。
3、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谁来说一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此时你正漫步在山道上,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手摸摸,身边流淌着的还是——云雾。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庐山,一起来欣赏这庐山的云雾。 【简笔画:庐山】
二、精读感悟,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云雾的千姿百态。
1、请大家打开书63页,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话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4种) 【课件出示提问】
2、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3、生汇报、上台画云雾。
(你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你能上台画一画这种云雾吗?
其他同学根据课文想一想,他们画得对不对。)
4、师指导朗读
(1)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抓词品味:笼罩 白色绒帽
(2)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抓词品味:缠绕 系在 一条条玉带
(3)弥漫山谷的云雾
抓词:弥漫 茫茫的大海
(4)云雾遮挡山峰
抓词:遮挡 巨大的天幕
5、云雾仅仅只有这四种姿态吗?(不)从哪看出来的?(省略号)
有说不完的姿态,怪不得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6、找到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了吗?在哪里?
(第一句)把它划下来,这句话就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这段话的意思,又告诉我们整段话运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副板书:先总后分】
7、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后分的方式来写的?(第三段)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随机板书:瞬息万变】
3、理解“瞬息万变”:很短的时间,云雾变化既快又多。 【板书:快 多】
4、这神奇的云雾,变化速度特别的快!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 【课件出示第三段】
5、生评议 指导朗读
找出写出云雾变化快的词语: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又变成
6、神奇的云雾变化不仅快,而且姿态多。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姿态?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指导朗读,重点理解
(1)“一缕轻烟” 【图片展示】
(2)“一泻千里” 【图片展示】
引诵古诗:
《望庐山瀑布》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激发想象:这瞬息万变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呢?
引说: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8、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里,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怪不得大诗人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
三、小结全文,回味云雾之美。
1、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马上回家吗?难怪来到庐山观赏云雾的人们,都会说——
【课件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指导朗读
【板书:流连忘返】
2、欣赏庐山云雾风光 【播放视频】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的云雾构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山水画,让我们好好地欣赏它的美。
3、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作者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出了她的特点,下一节课我们也学习这样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写我们美丽的家乡桂林,好吗?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云雾简笔画) 瞬息万变
快 多
流连忘返
第三课时
一、掌握第2、3自然段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我的家乡——桂林》。
二、完成该课练习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抓“神奇”研读全文,培养自主探究与交流能力;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老师想出资和大家一块儿开办一家旅行社,大家愿意吗?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先开辟一条“庐山云雾游”旅游专线。要搞好这条旅游专线,必须了解庐山,课文是一则很好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庐山云雾的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提炼主线。
1、放映课件,让小“社长”们“实地考察”庐山,欣赏云雾美景。
2、你能用一个字说说庐山云雾留给你的感受吗?两个字呢?
3、师小结:是啊!庐山云雾确实让人感到美丽神奇。
三、提出专题、研读全文
1、引出专题:庐山云雾“神奇”在哪儿?为什么这么“神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一处标上神奇1,又发现一处标上神奇2……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
四、交流成果,落实有关训练。
1、明确训练要求。
2、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师随机点拨落实训练。
A、多变(变化多、变化快),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比较:
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⑵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很浓很浓;雾稀时,很淡很淡。
B、多情,落实句式训练:时而时而时而。
C、壮观,落实感情朗读训练。
D、地理位置特殊是庐山云雾形成的客观原因。
3、结合板书,简要小结。
五、回应情境,升华延伸:
根据云雾的特点为云雾风光试写一条广告语。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2、简介“庐山”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庐山最神奇的就要数庐山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
1、出示词语
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笼罩 系在 关系 瀑布 云遮雾罩 似乎 似的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四蹄生风 腾云驾雾
2、指名读,齐读,给生字描红。
3、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查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并讨论交流。
幽谷:幽深的山谷。
弥漫:充满,布满。
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溪流:从山里流出来的小股水流。
变幻无常:形容变化速度非常快,没有规律。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泻千里: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来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态:形容形状非常多 。
4、全文共有几自然段?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5、齐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讨论交流:
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第三自然段:写庐山云雾变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云雾流连忘返。
6、请你根据板书,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
三、指导书写生字:幻、瀑、系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
2、导读
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先总体概括了作者对庐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此时此刻,仿佛你已经升上了云端,驾起了云雾,在天上行走,进入了仙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寻找“腾云驾雾”的感觉。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
2、自读第二小节,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找出中心句,用“ ”画出。
3、庐山云雾有哪些姿态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小节,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
4、评价画的姿态:你画的是什么姿态?你为什么这样画?书上描写到的云雾的姿态都画出来了吗?
5、为什么云雾“有时像绒帽,有时像玉带,有时像大海,有时又像天幕”?(位置不同,姿态也不同),你还能怎么来形容云雾?
6、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云雾。
7、同学们,假如你此时此刻就站在这千姿百态的云雾面前,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8、小结: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之间”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方式为“总—分”关系。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 自学要求:
⑴用笔划出这小节的中心句。
⑵你觉得哪些句子最能说明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带着自己的感情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2、根据自学要求来交流。
3、想象一下,庐山的云雾还可能变成什么样?请你也学着课文的写法,围绕着“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按总分结构方式,把你的想象在稿纸上写具体。
过渡: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四)齐读最后1自然段。
作者流连什么地方?流连这个地方的什么景色?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忘返呢?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写法,用总分段式学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有关庐山的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简介庐山的云雾。
庐山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风景如画。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最神奇的要数庐山的云雾了。庐山的云雾既浓又多,并且变幻莫测,姿态万千,是庐山的一大奇景。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去雾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词,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写的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互相讨论: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总写了庐山云雾多和美,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的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课文主要描写了庐山云雾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指导下列字形:
幻:左边不能写成“”,右边不能多“”。
添:右上边是“天”不是“夭”;右下边是“”三点在一线上。
2、重点理解词语。
弥漫:(雾气)充满;布满。
幽谷:幽深的山谷。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可引导学生查词典、读课文,找近义词等方法帮助理解。)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a.第一句:
“秀丽”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用“秀丽”说一句话。
①用在句子前面;②用在句子后面。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b.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庐山的云雾特点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常”)
用自己的话说说“变幻无常”的意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c.第三、四句: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引读:
师:在山上游览生:
师:漫步山道生:
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用“~~”画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课文,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打比方)
5、齐读中心句,引读分述部分:
师: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生: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生:
云雾弥漫山谷生:
云雾遮挡山峰生:
(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说话中指导把“千姿百态”用在句子的不同部分)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引导学生谈感受。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读后评议。
2、读了这段后,你读懂了什么?
(这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写的,“瞬息万变”是变化又快又多的意思……)
板书: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再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结合回答指导朗读)
4、这节的最后为什么用上了引号呢?
5、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具体、写形象的。
6、指导背诵。(引读、轮读、试背)
7、过渡: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课文用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板书:
多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2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题西林壁》吗?谁愿意来背一背,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 (指名背)
2、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庐山)
3、你对庐山了解些什么呢? (指名说,师适时表扬)
4、师总结引出课题:小朋友知道得还真不少,是啊(边出示文字和图片边说),庐山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风景如画。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最神奇的要数――(生接)庐山的云雾(板书完课题)。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过渡:这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特点吧。
1、自读课文,找特点。
2、交流。
1)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你从课文的哪一个地方知道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庐山的云雾的千姿百态?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
A、学生读后交流。
B、像白色绒帽的云雾在哪儿?(师画)老师画得怎么样?
C、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么特别的云雾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读,男生读)
D、这云雾还有什么姿态啊?
学生找出来,议一议,请同学们上黑板画一画,评一评,指导朗读。
E、师:这云雾啊,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姿态,发挥你的想象,想想这云雾还会有什么样子呢? (学生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具体)
F、师总结:这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的云雾比成了“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形象地描绘出了云雾的形态美。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们围绕千姿百态的特点,找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感受了它的特点,最后再进行感情朗读。请同学们照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A、学生四人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B、指名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把云雾的变化画出来。
C、指导朗读。
D、这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自由说)
看来,云雾的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呢,怪不得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品味一下庐山云雾的神奇吧。
4)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美的云雾啊,假如你在山上游览,会怎样呢?
A、学生交流。
B、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种感觉。 (师配乐范读)
5)看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就知道这云遮雾罩的庐山,―――――(生接)真令人流连忘返。就让我们带着赞叹和喜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体会一下庐山的神奇吧。 (生齐读)
三、总结
过渡:这么美的文章,通过小朋友的感情朗读,把我们好像带到了庐山。作者就是抓住了庐山的特点,发挥想象,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才把庐山写得这么出神入化。请小朋友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可以参照老师的提示:
出示:傍晚,西天的云美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园里的菊花千姿百态。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3
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教学
资源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关于庐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预习
设计1、给文章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用“△”划生字,“——”划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一想新词的意思。有疑难的地方用“?”划出。
2、大声地将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再有感情地读几遍。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读了这篇课文,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4、看看生字表,哪几个字以前就会了?给这些生字扩词。哪些字还不会?看清它的偏旁部首,想一个聪明的办法记住它们。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读懂课题
1、学生知道的话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2、学生读题,思考课文会重点写什么?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
3、学生读题、质疑。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生: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稀奇的?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二、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打开书,拿起笔,轻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2、(1)同桌合作读词语,正音。 (2)指名开火车领读,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个别展示朗读,第一句的前半句读的较舒缓,是一般的语调,后半句则加重语气读出云雾的变幻无常。齐读体会。
3、学生加动作、表情、语气读第二、三句话;指名三人做动作,其余学生齐读。
4、试背。
5、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的形。
2、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部分。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庐山)认识吗?师述:一提到庐山,我们就会想起学过的《望庐山瀑布》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2、师小结: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吸引古今中外游客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云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美丽神奇的《庐山的云雾》吧!板书:庐山的云雾
3、读了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庐山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师板书:?)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学生拿笔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谁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了。出示词语:
A庐山瀑布神秘似乎笼罩系带缠绕漂浮天幕
B景色秀丽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
C瞬息万变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云遮雾罩流连忘返指名领读,正音。
2、指名读课文(分节)咱们同学都很会学习,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庐山的云雾之中去感受一下。
3、读完了课文,你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段只有三句,先读读第一句,并思考这句的前半句该怎么读,后半句该怎么读才有味道?
3、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的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 (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道,你们到这里来高兴不高兴?那请你们笑一笑。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有的同学已飘飘欲仙,让人想起(谁腾云驾雾)
4、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第一节,就会读得更漂亮,能试试背的话更好。
5、有感情地齐读或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教学生字。
重点指导几个字:“幻”的第四笔,“系”的第一笔,“罩”的上半部写扁一点,“瀑、泻、似”注意左窄右宽
作业
设计必做题: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描红及书写。
3完成《补充习题》
1、2、3题4完成《一课一练》
1、2、3题选做题:
1、阅读《新补充读本》P21《泰山云雾》
2、搜集关于庐山的资料。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施教时期10年3月2日
教学内容
3、庐山的云雾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仿照课文第
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3、背诵课文,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教学资源
1、下载庐山云雾图片制作成PPT。 2、搜集有关庐山的诗歌。预习设计
1、熟练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围绕“千姿百态”这一词语重点写了庐山云雾哪四种姿态?作者把这些云雾分别比作什么?
3、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文中写它变了哪些?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
1、默写词语。
2、同桌互批,并订正。说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总分的构段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将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句子用“~”画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划,(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学生说话练习。指名读,练习背诵。 1、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朗读学生交流,评价,鼓励。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造句,集体评议。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同桌互批,并订正。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2、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 3、哪些句子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将这些句子用“~”画出来。
4、这里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逐句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5、再次默读这些语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
6、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7、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8、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尝试背诵。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还给怎样的感觉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2、这一段写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
(出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
3、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作者展开想象,把云雾比作——
4、文中的“……”表示什么?
5、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出示句式:
(1)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 (2)明明还是……转眼就变成…… (3)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6、指导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置身于庐山,欣赏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
2、(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这段话。
3、用“流连忘返”造句。
七、拓展延伸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美景所吸引,所以很多诗人来到此地,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出示古诗,范读作业设计必做题:
1、《补充习题》四、五、六中的1~3小题。
2、《一课一练》中的第四题。
选做题:
1、《一课一练》中的古诗积累。
2、选择一个话题,用总分的写法写一写。
①大课间活动真是热闹非凡,
②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
③春天的校园真美啊,
④傍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2、 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播放幻灯片)师讲述:位于我国江西省内的庐山以峰奇山秀,瀑布溪流景色秀丽闻名中外,尤其是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 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
2、 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么在这众多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云雾)你是从哪个字中领悟到的?(更)师: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是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什么叫”变幻无常”?正是有这变幻无常的云雾,才让庐山更显神秘,谁来读出这种神秘的感觉。
3、 是呀,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觉得自己就像————。
闭眼想象:在山上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4、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三、精读课文第二节
1、老师再给大家看一组图片,庐山的云雾这么多不同的姿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
2、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3、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师板书:千姿百态。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4,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具体写云雾千姿百态的语句,你觉得这些语句把云雾写得怎么样? (生动形象)为什么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5、作者把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比成了什么?快速读读课文,待会老师看看你们会不会填空
6、你最喜欢哪一处的云雾,练读,指名读,出示相应的图片,指导读出感情。
7、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画你最想展现的那一处云雾,好吗?
9、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生练背,师引背。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
5、想想看,还会变出哪些模样?
6、想得好!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说?也可以按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说。
出示句式: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
明明还是……转眼间就变成……
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7、说得多好啊!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概括,叫做——(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瞬息万变)
8、 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9、 、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五、精读课文最后一节
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吗?
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哪个词说明了作者和大家的心情一样,不想离开这美丽的庐山。(流连忘返)
谁来把这一句读好?
六、总结全文
1、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用动听的声音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
齐读全文。
七、拓展延伸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美景所吸引,所以很多诗人来到此地,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出示古诗,范读,齐读。
八、作业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树林,天空,小河,田野)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精读课文2、3、4自然段,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会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3、能收集庐山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感受庐山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学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告诉老师庐山有哪些秀丽的景色吗?
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
板书:10、庐山的云雾
师: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二、新授
(一)
师:真可谓是人在雾中,雾绕人游,自己仿佛成了来到天宫的仙人。庐山的云雾真多啊!庐山的云雾不仅多,而且还很有特点!有什么特点呢?答案就在书本里。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朗读2、3小节,思考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特点,并随机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师:喜欢读第二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这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喜欢读第三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这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师:我们先去看一看庐山的美景吧!
[课件演示](学生欣赏)
师: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体会,多说)
师:是啊,作者和同学们一样,看了这如诗的画面,不禁感慨万千,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写下了这段美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二小节,想想作者写到了几种姿态的云雾?
师:哪个姿态的云雾,你最喜爱。把你喜爱的这句话饱含感情地去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幻灯片)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说说理由。能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
板书:笼罩山头
缠绕半山
弥漫山谷
遮挡山峰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小朋友上来画云雾,让同学来猜猜你画得是哪种姿态的云雾?
师:瞧!经过咱班同学的一双双巧手,一幅美妙绝伦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引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巨大的天幕)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同学们试着去记记这极富想象力的语句。(学生自由背诵)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出示幻灯片,再次感受不同姿态云雾的神奇美丽。)
过渡语:姿态万千的云雾给了我们美的遐想,云雾不光姿态美,它还(瞬息万变)
(二)
1、让我们再去品品作者笔下瞬息万变的云雾又有何与众不同。(自由练读)
师:能读了吗?指名读(学生读)你读得真不错,2、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3.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云雾瞬息万变的呢?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在下面加点。
板书: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还没等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作者在表达时能注意多样化,避免了重复,语言比较生动。
4、小结:是啊,云雾的变化多快啊!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引读)转眼间……(想象)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5、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还要注意作者在表达时通过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云雾变化之快。
6、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7、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自己练练,等会我们来比试。
8、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况下会流连忘返呢?
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
练习有感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指导背诵课文
今天,我们通过这诗一般的文字了解了庐山那飘渺的云雾,让我们再来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吧!齐读课文,能背诵就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你知道有哪些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
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绝
李白苏轼毛泽东
日照香炉生紫烟,横看成岭侧成峰,暮色苍茫看劲松,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近高低各不同,乱云飞渡仍从容。
飞流直下三千尺,不识庐山真面目,天生一个仙人洞,疑是银河多九天。只缘身在此山中。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选择一首背下来。
六、作业
庐山是这样的美,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庐山,你可以继续写云雾的一些姿态、变化,也可以写庐山的其他的景色,如瀑布、高峰、幽谷……首先请大家想好,你打算写什么,然后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典型的景物写,还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这里有一些收集到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04-22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06-19
《庐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06-16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07-01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04-22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05-02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04-10
有关《庐山的云雾》的教学设计06-26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学设计06-30
庐山的云雾优秀教学设计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