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9 17:40: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多观察(图象),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准备

  电脑PPT,洋葱学院电脑版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温故: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

  答:正比例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0,0)和点(1,k)的一条直线

  (二):知新:

  在两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下列每组函数的图象像:y=xy=3xy=4xy=y=x②y=-xy=-3xy=-4xy=-y=-x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看看每组直线分布的特征先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上述函数的图象,之后利用洋葱学院播放《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动态的演示画出函数图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查漏补缺,找出自己所画的图象与视频中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观察图像,思考问题:

  1.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不够明确。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特别是符号)有何联系?

  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例如y=3x),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是不是要提出减小?请斟酌。

  3.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第一个问题:图像经过的象限与k的取值有何联系?

  估计生:发现第一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而第二组的五条直线都经过第二和第四象限。

  师:从比例系数来看呢,函数的比例系数和他们的图像分布有什么联系?用词前后宜一致

  估计生:第一组k>0,而第二组k<0。

  师:很好,谁能把他们联系一下?

  估计生: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那么是不是对于所有的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有: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呢?【电脑演示:任意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当在一、三象限运动时,它的解析式中的k的值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大于零的,反之,图像在二、四象限运动时,k的值都小于零的。】(这个演示过程可以登录xx这个网址,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下面由老师来证明这个性质:(由观察猜想到逻辑证明)

  板书: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证明:当k>0时,若x>0,则kx>0,即y>0∴点(x,y)在第一象限

  若x<0,则kx<0,即y<0∴点(x,y)在第三象限

  当x=0时,则kx=0,即y=0∴点(x,y)即原点。

  即函数图像上所有的点(原点除外)都在一、三象限内,所以图像经过一、三象限。同理,当k<0时,亦可证明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我们看到:当k>0时,函数图像的走向很像汉字笔画里的“提”,当k<0时,走向是“捺”。这样更形象,容易记忆。

  PPT展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师:现在我们做个小练习,由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k的正负),来判断其函数图像的走向。

  y=-xy=xy=xy=-xy=(a2+1)x(其中a是常数)y=(-a2-1)x(其中a是常数)

  鼓励学生踊跃抢答。

  反过来,由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请你说出一个满足条件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好,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电脑重现第二问题:2、对其中的某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当x增大时,函数值y怎样变化?x减小呢?)播放洋葱视频。

  板书: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也在逐渐增大;(即“提”的走向)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即“捺”的'走向)

  师:小练习:由函数解析式,请你说出它的变化情况:y=3xy=-xy=xy=-y=(a2+1)x(其中a是常数)y=(-a2-1)x(其中a是常数)

  鼓励学生踊跃抢答。

  第三个问题: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由学生回答)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

  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也在逐渐增大;(也就是“提”的走向)

  当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函数值y反而减小。(也就是“捺”的走向)

  归纳为一句话,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归根结底看k的符号。

  即:k>0提(一、三,增大);

  k<0捺(二、四,减小)

  (三)应用

  1、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它的图像一定经过___________。

  2、y=-的图像经过第___________象限。

  3、已知ab<0,则函数y=x的图象经过___________象限。

  4、已知正比例函数y=(2a+1)x,若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a的取值范围。

  5、当m为何值时,y=mxm2-3是正比例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思考题:

  ①已知正比例函数y=(m+1)xm2+1,那么它的图象经过哪些象限。

  ②分别说明下列各正比例函数,当m为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y随x的增大而减小?

  a、y=(m2+1)x

  b、y=m2x

  c、y=(m+1)x

  (四)小结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

  以表格形式小结,可以整理知识点,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内化,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先播放视频,之后PPT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五)作业89页练习题

  (六)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教师的引导,洋葱视频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去分析发现函数的性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了统一。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对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进行了指导,作出了反馈;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由传授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不足之处:

  (1)在探索正比例函数性质时,没有预估到学生画函数图象费时太长,导致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紧张。

  (2)在应用新知这一环节中对学生习题的反馈情况了解的不够全面。

  (3)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精炼。

  3、改进措施:

  (1)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学生总结规律过后给予肯定,不必加以过多的语言进行重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回答问题。

  (2)在学生明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后,应用新知反馈练习时,可以采取课堂小测验等方法进行,这样教师可以更准确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3)在性质的发现总结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不必着急帮助总结,这样可以更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上,但如何能更好的处理好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引导和讲解,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

  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我们来共同分析:

  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

  ÷(30×4+7)≈200(km)

  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

  y=200x(0≤x≤127)

  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

  y=200×45=9000(km)

  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Ⅱ.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解: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r.

  2.依据密度公式p=可得:m=7.8V.

  3.据题意可知:h=0.5n.

  4.据题意可知:T=—2t.

  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的形式一样.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

  1.y=2x2.y=—2x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

  学生活动:

  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3—2—

  y—6—4—

  画出图象如图(1).

  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3—2—

  y6420—2—4—6

  画出图象如图(2).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

  尝试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1.y=x2.y=—x

  x—6—4—

  y=x—3—2—

  y=—x3210—1—2—3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

  正是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称它为直线y=kx.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设计: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利用总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完成由图象到关系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及原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活动过程及结论: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

  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Ⅲ.随堂练习

  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x2.y=—3x

  解:除原点外,分别找出适合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一个点来:

  1.y= x(2,3)

  2.y=—3x(1,—3)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了解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形式及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图象特征与关系式的联系规律,经过思考、尝试,知道了正比例函数不同表现形式的转化方法,及图象的简单画法,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课后作业

  习题11.2─1、2题.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正比例函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同时渗透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0xx年7月12日,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的田径110米栏的决赛中,以12.88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的世界纪录,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1)刘翔大约每秒钟跑多少米呢?

  刘翔大约每秒钟跑110÷12.88=8.54(米)、

  (2)刘翔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与奔跑时间t(单位: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假设刘翔每秒奔跑的路程为8.54米,那么他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就是其奔跑时间t(单位:秒)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s= 8.54t

  (0≤t ≤12.88)、

  (3)在前5秒,刘翔跑了多少米?

  刘翔在前5秒奔跑的路程,大约是t=5时函数s= 8.54t的值,即s=8.54×5=42.7(米)、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解答。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

  通过“刘翔”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向学生渗透热爱运动、努力拼搏的精神。同时发展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归纳概念

  问题1: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请指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 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 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 ℃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 ℃,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上述四个实际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交流,出代表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

  通过指出常数、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回顾,从而为后续环节找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点建立生长点。通过对实际问题讨论,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问题2:

  教师活动:将上表中的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

  思考:四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分析、归纳共同特点,出代表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比较、观察得出共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共同点:常数×自变量、

  学生阅读教材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板书:

  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追问: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正比例函数y=kx(k≠0)的结构特征

  ①k≠0

  ②x的次数是1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互相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将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是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分析、概括出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有效地克服了因没有对比直接观察使学生出现的不适性、盲目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

  教师活动:出示上题

  学生活动: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常数×自变量”归纳辨别正比例函数要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针对训练,提升能力

  例1(1)若y=5x3m—2是正比例函数,m=。

  (2)若y=(3m—2)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____。变式练习1、若y=(m—1)xm2是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m=

  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5,则它的解析式为:()

  3、某学校准备添置一批篮球,已知所购篮球的总价y(元)与个数x(个)成正比例,当x=4(个)时,y=100(元)。

  (1)求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当x=10(个)时,函数y的值;

  (3)求当y=500(元)时,自变量x的值。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你的语言说一说。

  作业:

  课后练习1题、2题。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本节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深刻地认识,使知识内化

  板书设计

  正比例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②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体会函数模型的思想。

  ②经历运用图形描述函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经历探索正比例函数图象形状的过程,体验“列表、描点、连线”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勇于探究数学现象和规律,形成良好的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正比例函数图形的形状,会画正比例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索归纳,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

  1、(1)你知道候鸟吗?

  (2)它们在每年的迁徙中能飞行多远?

  (3)燕鸥的飞行路程与时间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教师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燕鸥,然后思考并解答课本上的问题。学生自主解决三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得到结论的基础上提醒:这里用函数y=200x对燕鸥飞行路程和时间规律进行了刻画。

  【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从简单的实例中不断抽象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关系的方法。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②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记忆。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自学质疑:

  自学课本86——87页,并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

  (1)圆的周长|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汽车在公路上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驶,怎样表示它走过的路程S(千米)随行驶时间t(小时)变化的关系?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度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度,物体的温度T(单位:度)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2、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函数我们把它们称为正比例函数。由上得到的启发,你能试着给正比例函数下个定义吗?学生先自主探究,后分组讨论,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对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为导出正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面的四个表达式的共性: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教师口述并板书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让学生看书,在定义处画上记号,并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

  上述问题中各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分别是什么?(由学生一一说出)

  做一做:下面的函数是不是正比例函数?y=3x y=2/x y=x/2 s=πr2

  通过上面的例子,师生共同总结正比例函数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比例系数不能为0

  2、自变量X的次数是一次的。

  表示下列问题中的y与x的函数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周长为ycm;

  (2)某人一年内的月平均收入为x元,他这年的总收入为y元;

  (3)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高为xcm,体积为ycm3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分析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理解其解析式的特点。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自学课本87——89页,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活动]

  1、各小组合作回顾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2x(2)y=—2x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学生活动: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x—3—2—1 0 1 2 3 y—6—4—2 0 2 4 6画出图象如图P124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x—3—2—1 0 1 2 3 y 6 4 2 0—2—4—6画出图象如图P112

  问:①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能得到那些信息?教师指导:观察函数图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自变量

  (2)函数值

  (3)升降性

  (4)特殊点

  (5)过了那几个象限

  (6)图象的形状

  ②总结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y=—2x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呈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2x

  (2)y=kx(k≠0)

  (3)y=—1/3x(4)y=1/2x+2

  (5)y=3x2

  (6)y=—3x2

  2、教材练习题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四、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可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五、巩固深化

  1、画正比例函数时,怎样画最简便?为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2、活动过程及结论: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随堂练习: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3/2x,(2)y=—3x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在本节课中,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怎样的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作业:P98习题19.2─1、2题。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设计以“自学质疑,教师指导阅读,咬文嚼字;合作释疑,查漏补缺;展示评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深化,细心读题,学生说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个步骤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

  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鸟)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我们来共同分析:

  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

  ÷(30×4+7)≈200(km)

  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

  y=200x(0≤x≤127)

  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即

  y=200×45=9000(km)

  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Ⅱ、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g/cm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解:

  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可得:L=2r。

  2、依据密度公式p=可得:m=7.8V。

  3、据题意可知:h=0.5n。

  4、据题意可知:T=—2t。

  我们观察这些函数关系式,不难发现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和y=200x的形式一样。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

  1、y=2x2、y=—2x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

  学生活动:

  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3—2—

  y—6—4—

  画出图象如图(1)。

  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

  x—3—2—

  y6420—2—4—6

  画出图象如图(2)。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

  尝试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1、y=x2、y=—x

  x—6—4—

  y=x—3—2—

  y=—x3210—1—2—3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y=—x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x>0时,图象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

  正是由于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可以称它为直线y=kx。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设计: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哪个函数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怎样画最简单?为什么?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利用总结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关系,完成由图象到关系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并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及原理。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活动过程及结论:

  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

  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Ⅲ。随堂练习

  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x2、y=—3x

  解:除原点外,分别找出适合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一个点来:

  1、y= x(2,3)

  2、y=—3x(1,—3)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了解了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形式及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图象特征与关系式的联系规律,经过思考、尝试,知道了正比例函数不同表现形式的转化方法,及图象的简单画法,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习题11.2─1、2题。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②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体会函数模型的思想。②经历运用图形描述函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经历探索正比例函数图象形状的过程,体验“列表、描点、连线”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勇于探究数学现象和规律,形成良好的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正比例函数图形的形状,会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理解教学方法:探索归纳,启发式讲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

  1、(1)你知道候鸟吗?

  (2)它们在每年的迁徙中能飞行多远?

  (3)燕鸥的飞行路程与时间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教师用课件展示问题。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燕鸥,然后思考并解答课本上的问题。学生自主解决三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得到结论的基础上提醒:这里用函数y=200x对燕鸥飞行路程和时间规律进行了刻画。【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从简单的实例中不断抽象出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关系的方法。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②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记忆。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三、自学质疑:

  自学课本86——87页,并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

  (1)圆的周长|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汽车在公路上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驶,怎样表示它走过的`路程S(千米)随行驶时间t(小时)变化的关系?

  (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度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度,物体的温度T(单位:度)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2、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函数我们把它们称为正比例函数。由上得到的启发,你能试着给正比例函数下个定义吗?学生先自主探究,后分组讨论,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对回答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为导出正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面的四个表达式的共性:都是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教师口述并板书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让学生看书,在定义处画上记号,并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

  上述问题中各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分别是什么?(由学生一一说出)

  做一做:下面的函数是不是正比例函数?y=3x y=2/x y=x/2 s=πr2

  通过上面的例子,师生共同总结正比例函数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比例系数不能为0

  2、自变量X的次数是一次的。

  表示下列问题中的y与x的函数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1)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周长为ycm;(2)某人一年内的月平均收入为x元,他这年的总收入为y元;(3)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高为xcm,体积为ycm3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分析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理解其解析式的特点。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的特点,那么它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自学课本87——89页,并尝试回答下列问题:[活动]

  1、各小组合作回顾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2)y=—2x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画图、积极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学生活动:利用描点法正确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函数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并能准确地表达出,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活动过程与结论:

  1.函数y=2x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x—3—2—1 0 1 2 3 y—6—4—2 0 2 4 6画出图象如图P124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x—3—2—1 0 1 2 3 y 6 4 2 0—2—4—6画出图象如图P112.

  问:①、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能得到那些信息?教师指导:观察函数图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自变量(2)函数值(3)升降性(4)特殊点(5)过了那几个象限(6)图象的形状②、总结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3.两个图象的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

  状态,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y=—2x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呈

  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2x

  (2)y=kx(k≠0)

  (3)y=—1/3x(4)y=1/2x+2

  (5)y=3x2

  (6)y=—3x2

  2、教材练习题

  比较两个函数图象可以看出:两个图象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上升,经过

  三、一象限,即随x增大y也增大;函数?的图象从左向右下降,经过

  二、四象限,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四、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特征之间的规律:

  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可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

  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五、巩固深化

  1、画正比例函数时,怎样画最简便?为什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及关系式的联系入手,寻求转化的方法.从几何意义上理解分析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完成由图象特征到解析式的转化,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找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并知道原由.

  活动过程及结论:经过原点与点(1,k)的直线是函数y=kx的图象.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时,只需在原点外再确定一个点,即找出一组满足函数关系式的对应数值即可,如(1,k).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随堂练习: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3/2x,(2)y=—3x

  六、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在本节课中,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怎样的收获?

  2、你还有什么困惑?

  作业:P98习题19.2─1、2题.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设计以“自学质疑,教师指导阅读,咬文嚼字;合作释疑,查漏补缺;展示评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深化,细心读题,学生说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个步骤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正比例函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同时渗透热爱大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比例系数。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0xx年7月12日,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的田径110米栏的决赛中,以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3年的世界纪录,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1)刘翔大约每秒钟跑多少米呢?

  刘翔大约每秒钟跑110÷=(米).

  (2)刘翔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与奔跑时间t(单位: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假设刘翔每秒奔跑的路程为米,那么他奔跑的路程s(单位:米)就是其奔跑时间t(单位:秒)的函数,函数解析式为s=

  (0≤t ≤).

  (3)在前5秒,刘翔跑了多少米?

  刘翔在前5秒奔跑的路程,大约是t=5时函数s=的值,即s=×5=(米).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问题,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解答。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顺利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

  通过“刘翔”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和数学密不可分,向学生渗透热爱运动、努力拼搏的精神。同时发展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观察思考、归纳概念

  问题1:

  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请指出函数解析式中的`。常数、自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

  (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 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 ℃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 ℃,物体的温度T(单位:℃)随冷冻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上述四个实际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交流,出代表进行反馈。设计意图:

  通过指出常数、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回顾,从而为后续环节找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点建立生长点。通过对实际问题讨论,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问题2:

  教师活动:将上表中的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思考:四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分析、归纳共同特点,出代表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比较、观察得出共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共同点:常数×自变量.

  学生阅读教材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师板书:

  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教师追问:这里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正比例函数y=kx(k≠0)的结构特征

  ①k≠0

  ②x的次数是1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互相补充。设计意图:通过将前四个函数进行比较,是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分析、概括出正比例函数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有效地克服了因没有对比直接观察使学生出现的不适性、盲目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练习运用,内化概念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教师活动:出示上题

  学生活动: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常数×自变量”归纳辨别正比例函数要注意的问题。设计意图:

  使学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针对训练,提升能力

  例1(1)若y=5x3m—2是正比例函数,m=。

  (2)若y=(3m—2)x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____。变式练习1、若y=(m—1)xm2是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m=

  2、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5,则它的解析式为:()

  3、某学校准备添置一批篮球,已知所购篮球的总价y(元)与个数x(个)成正比例,当x=4(个)时,y=100(元)。(1)求正比例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当x=10(个)时,函数y的值;(3)求当y=500(元)时,自变量x的值。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你的语言说一说。作业:

  课后练习1题、2题。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本节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深刻地认识,使知识内化

  六、板书设计

  正比例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02-13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04-17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03-11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精选11篇)12-28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14篇)12-21

正比例函数教学反思04-22

《正比例函数》教学反思02-07

《正比例函数》教学反思04-22

正比例函数的教学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