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考答案: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要诚信吗?如:朋友相处,商业营销,企业动作??各位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诚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比一比,看谁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诚信的文章——《(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问题再现
1、小组间交流,自学中遇到哪些需要识记的生字词。
2、释题:《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知识拓展
1、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辨形。男女生比赛齐读。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如注意省略的成分)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四、能力提升合作探究,研讨质疑。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五、当堂训练
1、下面短文,也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区伯曰:贼既至,谓巨伯曰:“远来相视,于令吾去,败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义,而入有义之国!”逐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谈一谈荀巨伯是怎样的一个人?
2、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
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导入:
上新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正文分析
1、征文引入:
从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杀人”和“帝位之争”),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
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
别:另外
(别情别名别有天地)
乃叹曰
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2、重点句子:
1)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上书弹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
杨修
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提问: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
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四、作业环节
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啖一口也复何疑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三、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步骤:
本文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我们今天来学习《咏雪》。
一、介绍《世说新语》及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 教师范读《咏雪》,指明朗读节奏,读准字音。
1、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掌握的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
三、学生诵读《咏雪》,初步感知文意。(大屏幕显示全文朗读节奏)
四、讲析全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谢家的家庭氛围 如何?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谁更好?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优美的意象“柳絮”,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虽形似而无好的意蕴。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 ,我们常说“鹅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谢太傅的“大笑乐”?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拓展引申,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描写景物时,我们要尽量选用能表达丰富意蕴、带给读者美感的意象,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诗意,带给读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
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我国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并讲给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听,把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美德传承下去。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6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课文翻译情况。
二、归纳总结
1、让学生讨论,找出自已认为重要的字词,教师补充强调以下字词重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差、拟)、未若、因。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谈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3、特殊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三、探究性学习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温馨、轻松、欢快等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结合课后练习四)
(1)撒盐空中差可拟(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有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意和意蕴,形神兼似)
3、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你认为他比较赞同哪一个?
赞同兄女谢道韫,后文对其身份的补充,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赞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设计二)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试读
1.教师范读。
2.角色分配(一生读故事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3.全班齐读。
三、试译
1.结合工具书及页下注释,理解文章。
2.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留、换、调、补、删、加)
3.师生共同归纳。
重点词句:
①过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离开)③去后乃至(才) ④下车引之(拉)⑤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君:对别人的尊称。
重点句子翻译: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试析
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讨论归纳: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归纳: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五、运用
比较阅读《约不可失》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六、小结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课后小结
自主学习,整体感悟部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结合注解、工具书学会自学法,如圈点勾画,概括文意,复述课文,感知文意。课堂小练,此项活动中有多种能力的训练,如读、说、听、写。在比赛中既检查和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一词汇的积累,文言语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同时体现课堂自学效果。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 友人
聪明伶俐 暴躁易怒
知信懂礼 知错就改
重诚信 知礼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内容概述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二、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
三、研读课文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小结过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能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补充: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难点)
3.在生活实践中,理解“信“和”礼“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柳絮(xù)无奕(yì)
在不(fǒu)惭(cán)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约定)(丢下、丢弃)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组评分()
(一)《咏雪》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课堂探究】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小结: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二)《陈太丘与友期》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课堂探究】
(1)《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他是一个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2)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拓展延伸】
1.搜集《世说新语》中的关于聪明少年的故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王戎评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动不。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2.搜集古诗文中咏雪的名句,并背下来。
【作业布置】1.完成第5课语文校本作业。2.预习第6课。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33—135页。讲述的是古代聪明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体会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并注意积累文言词语。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从文中信和礼的重要性上去体会这样为人的道理,同时去体会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难点
1、体会古人的家庭和亲情观。
2、体会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
◆教学突破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2、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从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1、交流故事,进入新课。
2、熟悉课文,整体感知。2、熟悉课文,整体感知。
3、设置问题,研读交流。3、疑讨论,相互交流。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熟悉课文,整体感知(约分钟)
三、设置问题,探究学习《咏雪》(约分钟)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复习上课知识,学习《陈太丘与友期》。1、复习上课知识,进入新课。
2、设置问题,研读交流。2、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3、联系生活,注重应用。3、联系生活谈读后感。
一、复习已学知识,进入《陈太丘与友期》的学习(约分钟)
二、设置问题,探究学习(约分钟)
三、小结全文,布置作业(约分钟)
本课总结
本文所选的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故事短小精练,语言简洁隽永。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对古代的志人小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朗读和背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古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体现了学习古文要古为今用的原则。
板书设计
(略)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咏雪》中咏雪的两个比喻是这则故事的关键,让学生对这两个比喻做评价,关键是要让他们从课文中找相关的句子。教师可以先提出两种相反的意见,然后让学生就这两种意见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要强求学生对这两种意见作评价,学生言之成理就可。学生如果有其他的比喻也可以在课堂上交流,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飞何所似。()
(3)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尊君在不。()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翻译下列语句。
(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1、(1)内集:家庭聚会(2)何:什么(3)去:离开(4)不:同“否”(5)信:讲信用。2、(1)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
◆个性练习设计
1、对“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谢太傅会赞同哪一句?作者会赞同哪一句?你认为那个更好?为什么?
2、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粗暴态度,回应道:“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从这一回敬语言中,我们看到了年仅七岁的元方是怎样一个人?从“无信”、“无礼”的驳斥中,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答案与提示:1、第一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因文中对两个答案未作评判,可以根据“大笑乐”去思考;第二问,作者虽没有明确表态,但从文末特意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来看,他是暗示自己是赞赏道韫的才气的;第三问略。2、元方聪颖机智,明理有节,善于说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要有礼节的道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的学习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在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了语感,并积累了丰富的文言词语。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
补充资料
1、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世说新语》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4、学习古人机警,诚实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2、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3、教师提问: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学生自由回答:像杨絮、梅花
4、教师提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分析题目,了解书目
1、请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主要记叙从东汉到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示范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1、思考: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2、展示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质疑。
3、教师提问: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请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展示咏雪的名句,拓展思维。
投影展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教师提问: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美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态要相像;比喻要贴切等。
教师总结:有形似到神似
尝试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仿写示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接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得意境
教学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毕竟文言文基础差,再结合课文注释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文言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文意理解。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提问:“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提问: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问: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提问: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3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课文翻译情况。
二、归纳总结
1、让学生讨论,找出自已认为重要的字词,教师补充强调。重要的字词有:期、日中、至、舍去(舍、去)、乃、戏、尊君、不、君、哉、相、委、而、家君、引、之、顾等。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
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三、探究性学习
1、文中的三个人物形象分别是怎样的,从哪可以看出来?
(1)陈太丘
遵守时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3)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贞无邪的表现)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3、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友人:
1)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4、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做人要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5、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体现在称谓上就有敬称和谦称。你能在文中找出这样的称谓变化吗?
——“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
4)相委而去。
5)下车引之。
6)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4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下雪了,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战?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的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骤(zhòu)絮(xù)奕(yì)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3.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4.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
(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考题)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无弈之女
评价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交流】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不(fǒu)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①期行:约定同行。
②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③乃:才。
④则:就,便,那么。
⑤顾:回头看。
⑥君:对别人的尊称。
⑦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⑧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⑨尊君在不:“不”通“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
(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元方:入门不顾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交流】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背诵。
4、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智慧、诚信做人的美德,言辞要高雅。
【重点】:
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具】:录音机、小黑板。
【教时】:一课时
【步骤】: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今天我们将把他们请到聪明树上,左边的聪明树是代表古代的聪明少年,右边的聪明树则代表同学们,回答问题准而多的小组就会上聪明树,望六个小组展开学习PK战。请同学们首先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各自的事迹(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七岁做诗、司马光砸缸、王冕四岁画画、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两位这样的才女神童。(板书课题)
二、解题:《世说新语》是部什么书?“则”怎么讲?(抢答)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则”:就是“篇”,两则,就是两篇。
三、会听:放录音,听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抢答)
1、《咏雪》:写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诗文、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写七岁儿童陈元方对父亲失信的友人义正词严,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四、会学:检测预习(先学后教),小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上台演板。任务分工:
第一组:做《创新夺冠》自主预习1—2小题;
第二组:做《创》自主预习3—4题;
第三组:做《创》自主预习第5题;
第四组:请两个同学分别口头复述两则故事内容;
第五组:做《创》实践运用2;
第六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见《创》实践运用3)
五、小组代表演板期间,全班齐读课文。若学生答案还未写完,其他学生就自由读背课文。
六、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七、会问:质疑问难,还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若有,请提出来。
八、会说: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任务分工: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第一组)(见课后习题一)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请分别指出来。(第一组)(见《课堂作业》第6题)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个好?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再说几句咏雪的名句。(第二组)(见《课堂作业》第7题)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第二组)(暗示赞赏之情)
5、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第三组)(无信无礼)
6、请同学们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说说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组)
客人: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
C、“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元方:
A、对客人的一番义正严词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很有教养,懂礼识义,同时也维护了家父的尊严,可见父子亲情浓厚。
B、“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7、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第四组)
8、会讲:创新讲述,发展思维: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要想上聪明树就必须创新,试用陈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来讲。(原来是第三人称,现在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讲。)(第五组)
9、总结两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色。(第六组)
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无信不立———孔子
十、会背:点生试背课文,争上聪明树。
十一、会演:创编表演课本剧,要求:
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两篇短文各选一组代表上就可以了)
十二、复习检测,夯实基础
抢答《课堂作业》1—3小题
十三、激情总结
今天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培养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十四、作业:解释下列汉字在文中的意思,并根据这个意思找出相应的成语。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例:期——约定成语——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
1、舍——舍弃成语——舍近求远
2、去——离开成语——
3、信——信用成语——
4、引——拉成语——
5、顾——回头看成语——瞻前顾后
十五、附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考题)
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开端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客人:无信无礼粗野暴躁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机智正直不阿懂理识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同学们预习充分,发言积极,配合默契;思考问题敏捷,讨论热烈,回答问题准确。小组分工合作任务完成较好。特别是激趣教学聪明树的设计较为恰当,激发了同学们及小组竞争的热情,正好扣了课文主题体现聪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现,课文课堂浑然一体。因此课堂教学认真研读课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很重要。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2-03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3-01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3-31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09-17
《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05-22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篇)04-18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15篇05-13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篇05-27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15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