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9 13:26: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2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21篇)

  《古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

  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

  2、了解诗人

  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

  4、解题

  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读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

  学们试着准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

  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 —— 洗砚池头

  形 态 —— 个个花开

  颜 色 —— 淡墨痕

  气 味 —— 清气

  交流提问: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 (骄傲自豪)

  生读诗句

  (2)出示墨梅图

  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

  (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2、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

  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 (生说诗意)

  3、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能把整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我们大家解释了古诗中的一些字词。但是老师觉得有两个词是值得提出来和大家重点说说的,出示“流”“满乾坤”

  流:流溢 满:弥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试着联系诗句,说说你眼前的这株梅花。

  5、齐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同桌讨论讨论。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

  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样)

  小结:对呀!(板书)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们之前学习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这一类的古诗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古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紫川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1、提问:

  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行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3、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诗》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 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 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学习收获。

  ⑶ 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 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 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古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古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的场景。

  3、感受古诗文学和意境的美,从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同时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朱熹和陆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示儿》。请一个学生来背背,谁愿意自信地站起来呢?

  我佩服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同学。对于第二首古诗的作者陆游,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下面谁愿意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呢?(你真是一个会收集材料的学生)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教师板书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呢?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游教他的小儿子怎样读书。)不知道“示”在此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训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个课题时,你能猜出陆游会对他的儿子子聿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你与陆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诗,进行教学。

  1、同学们打开书本128页,先把这首古诗读通。

  2、请一个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朗读情况。集体再读诗歌。

  3、同学们,我们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熟读课文理解)

  同学们看来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根据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诗之意。

  (始:才。终: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同学们经过学习,相信诗句之意已经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对作者诗中所写意思的同学请举手,你刚才猜对了哪一句?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说的过程中,导出第二句中:少与老相对。第四句中的:知与行相对。

  同学们你看这团体的力量就是大,刚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们就把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背起诗来更容易了。

  5、请学生背诵,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诗,你们谁能说说陆游都告诉了他的儿子什么道理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陆游是在告诉儿子,书上的知识无用呢?

  四、自学《观书有感》

  同学们下面来我们再学习一关于学习方面的诗,同学们也可用上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出示古诗《观书有感》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古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 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l、 板书诗题: 春雨

  2、 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 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 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 指名读诗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ǎ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í,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ù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讲读。

  ※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 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 齐读这两句诗。

  ※ 指名读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人(潜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 知/ 时节。

  当春/ 乃/ 发生。

  随风/ 潜人/ 夜,

  润物/ 细/ 无声。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 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时节各两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 春晓

  2、解题: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ǎo三拼音, 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 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 画面上是个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读四句诗。

  (3)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é。上下结构,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jue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讲读。

  ※ 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 (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 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 (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 (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 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想一想: 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 齐读这两句诗。

  (6) 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 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借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 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 / 不觉晓,

  处处 / 闻啼鸟。

  夜来 / 风雨声,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 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 学生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 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 不可写成党字头 ,第四、五两笔写成的秃保盖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 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 底部齐平。

  晓: 左部日宇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

  眠: 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 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 ;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第 三 课 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 放录音。

  (2) 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 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 各人轻声默念背诵。

  (5) 齐背。

  (6) 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连词)。

  春 (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

  时 (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

  春雨--- 。

  3、说话练习。

  (1) 话题: 春天来了

  (2) 提出要求: 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 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 同桌二人相互说听、补充。

  (5) 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附板书:

  (一)

  知时 发生

  春雨 好雨

  随风潜入 润物无声

  (二)

  (春)

  眠、不觉 (想)花落

  《古诗》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 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课后反思】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杜甫的这首《绝句》不仅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我让学生给诗配画,诗中找理由,构建课堂。在课堂上,我故意让学生教我画画,帮我选颜色。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无意之中就感悟了这首诗的很多语言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以及景色的层次感(如:首句写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远景,第三句是远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画、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当我画好“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我班的画画能手程子月说出了自己的感悟:“老师,你画错了,你这样平的画没有画出白鹭上青天的样子,应该由下而上画,这样才是飞上青天。”是啊,就是这个“上”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美啊!在我们的课堂上多让孩子主动多让孩子感悟多让孩子发现,受益匪浅的仅仅是他们吗?

  《古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3、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多读几遍,要读通顺,读流利。

  二、对照注释,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2、师适当讲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出示画面和节奏提示,让学生自主品读,同桌合作读读听听

  2、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诗人能表达的思想感情,历代诗人对它的题诗

  3、在熟读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检查识字

  五、练习

  1、评一评

  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描写的春景与本诗描写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

  生:杜甫的诗写花很多,千朵万朵来表现春天,这首诗没写那么多的花,而写了燕子。

  生:这首诗写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黄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种的。

  2、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六、作业:背诵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事歌意思。

  4.积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从中感悟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赞美自然之情

  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工具书、反复朗读、质疑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赞美自然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诗词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

  录音机、幻灯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学生试读,诵读。

  2.听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哪知道的?

  三、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1.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古诗?

  2.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入诗境―悟诗情

  四、“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1.指名简介苏轼。说说诗题怎样读?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2.指名朗读诗句,注意咬音准确。

  五、“明诗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利用工具书理解诗意。同桌交流、讨论。

  六、“入诗境,悟诗情”

  1.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诗句中体会到的?汇报、交流。

  2.诵读诗句,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七、领悟作者巧用修辞,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西湖景美的?

  2.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八、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二、复习上节课的学法。

  三、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四、自查释疑,读懂诗意

  1.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2.学生试讲,逐句理解。

  3.观察图片,感受画面之美。

  五、讨论探索,感受诗境

  1.结合诗题,引导质疑:诗人遥望洞庭湖,望见了什么?

  2.讨论探究,感受诗境。

  “湖光秋月两相和”(和谐之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朦胧之美)

  “白银盘里一青螺”(艺术之美)

  六、反复诵读,体会诗境

  1.轻声自读,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七、领悟作者巧妙的表达方法

  八、拓展延伸

  《古诗》教学设计 篇11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1、教法:

  启发感悟。

  2、学法:

  朗读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枯”等几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7个生字是重点和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是难点。

  〖教具准备〗

  挑选古诗的配乐曲子,彩笔及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励引入

  老师听说,有的同学可聪明了,会背许多古诗呢!请你大声的背给大家听一听。

  (抽学生背)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古诗。

  板书出示课题:草。

  二、老师范读激趣

  1、老师配乐吟诵。你们想读吗?自己试试。

  2、学生自读。

  3、会读了吗?请读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注意:草、岁、尽、吹、生等字音。

  5、齐读。

  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

  1、学生自己吟诵体会。

  2、抽生诵读。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老师给以恰当的指点。

  3、大家齐读。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歌大意

  读了这首诗,老师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它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不管烈火怎样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原野上又会长出青青的野草。野草的生命力多强啊!

  1、学生自读体会。

  2、看书上的图,进一步体会。评议这幅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配乐诵读全诗

  1、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2、试着背下来。

  3、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枯荣

  2、写一写这两个字,再写一写“烧”字。谁来提醒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注意:“荣”字的秃宝盖要写宽点,“烧”的右上角没有点。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辅导。

  七、课堂检测

  抽测古诗背诵、朗读情况。

  八、课堂小结

  写好字,背好诗的同学,可以自读“我知道”中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后记〗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无论从背诵课文还是书写生字,学生都表现了极大的自主性。自己预习熟读成诵,利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学写生字。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感悟。

  学法:朗读练习。

  〖教学目标〗

  1、会写“未”等9个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背诵古诗。

  3、认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古诗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赏图引入

  图上画的什么?是什么季节?注意区别花与蝴蝶的色彩。

  1、古时候有位著名的诗人叫杨万里,他特觉得这个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一首诗。

  (出示全诗)

  2、老师朗读全诗。

  这首诗是不是写出了画中的景色?

  二、初读全诗,识记生字

  1、自己朗读全诗,不认识的字看注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这首诗的给大家听听。发现读的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听老师范读,体会朗读古诗的节奏,学生模仿范读,练习朗读古诗,要读出感情、节奏。

  三、图画结合,感悟诗意

  1、学生吟诵古诗。

  2、学生看图,老师讲解:

  稀疏的篱笆掩映着一条幽深的小径,枝头的春花已经凋落,绿叶初长,还没成阴。天真的儿童在追捕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飞进黄灿灿的菜花从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只蝴蝶了。

  3、你们能不能把诗画中的情景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分小组合作编故事,推选一个代表讲故事)

  四、有感情的读全诗,练习背诵

  4、自由练习: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个伙伴合作朗读。

  5、读给别人听,互相评议。

  6、练习背诵,先自己背,再同桌交换背诵。

  7、配上优美的音乐,集体吟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篱、疏、未。

  (师: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3、谁能把自己记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⑴同桌互读互查生字。

  ⑵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未:上横短,下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追:注意提示上边的笔顺,整个字先写上边,后写走之。

  宿:宝盖头不宜写的太宽。

  六、课堂检测

  指名、分组、背诵古诗。

  七、课堂总结

  回去以后可以把古诗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后记〗

  学习本课之后,我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学生能根据第一首诗的节奏,划分出第二首诗的节奏。并能够根据上一课学过的“离”字识记“篱”字。在书写方面也能把各种方法运用的恰倒好处。

  《古诗》教学设计 篇12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些?请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出塞》,板书课题。

  2、这首诗饱含对出征将士的怜惜之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全诗

  1、自由读全诗,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弄懂字词。

  2、交流学习的情况。

  三、理解诗句

  1、读你喜欢的诗句,再说说喜欢的原因。

  2、交流学习,教师点拨。

  注意体会但使、飞将、不教等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4、学习有感情地诵读全诗,通过互评交流方法,提升朗读水平。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意思。

  3、带着怜惜边关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读古诗。

  五、背诵古诗

  示儿

  《古诗》教学设计 篇13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

  “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

  “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4、写字指导:

  ⑴ “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⑵示范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初读:

  ⑴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俩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⑵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本课两幅插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

  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3、合作学习,熟读古诗:

  在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和交流。小组集体读古诗,为背诵做准备。

  4、指名、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5、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的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

  ⑵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秀者。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五、资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负。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前人编注的李白诗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诗集》较为详备。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前,居住长安近十年,抱负不能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及矛盾,多方面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古体、格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有《杜工部集》。

  《古诗》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认字、写字。

  ⑵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识字。

  2、小组合作检查。

  3、朗读。

  4、想象体会。

  5、编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草?小草在一年当中有什么变化?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草的古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3、看古诗课件,初步感知。

  二、自主学习

  1、按照自学方法四步骤预习古诗。

  2、检查自学情况:

  ⑴个别读:

  正音。

  ⑵个别读:

  比比谁读准、读通、读顺了。

  ⑶齐读。

  ⑷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全班交流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⑴“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指草长得很茂盛。

  ⑵“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⑶“枯──荣”是一对反义词,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⑷“尽”可用箭笔画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2、朗读指导。

  3、情境背诵:

  我们来做个游戏:

  你放学回家把这首古诗背给家人听,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⑴师生情境表演。

  ⑵生生之间互演。

  ⑶齐背古诗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枯木逢春枯树光荣

  2、听写:未来追赶枯树烧火光荣洗菜青菜店门

  3、背诵古诗《草》。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介绍杨万里。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诗配画感悟古诗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古诗的新方法,那就是给古诗配一幅画。同学们你觉得这幅画应该画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看法时要有理有据,补充和反驳时也要有根据。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应做简笔画和引导点拨。

  四、美读

  1、播放古诗课件,提出给画面配上古诗的要求。

  (学生自由准备)

  2、个别学生配画面配乐朗诵,评价。

  3、男女生分句朗诵,注意节奏、韵律。

  4、齐诵。

  5、背诵。

  五、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小结: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书写“徐、宿”。

  3、学生抄写生字。

  八、迁移使用

  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教师作业布置: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古诗》教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一、引入

  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 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 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二、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知识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自择方式的朗读展示,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的时空,发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古诗》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学法

  1.揭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古诗宝库中,尤以唐代的古诗最著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唐诗。

  2.回顾。过去,大家都学了不少古诗了,怎样来读古诗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小结。(可以根据注释、查工具书、查资料、请教等)

  【设计意图】

  开课伊始,通过“怎样来读古诗”一问,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明确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有助于顺学而导。

  二、合作学习,弄清诗意

  1.自由阅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个别抽读,齐读。(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

  3.自学古诗。(用小结的方法弄清诗句的意思,先个人自学,再小组内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学生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

  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说说题目的意思,哪个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说说整首诗的意思。③齐读。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②齐读。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环节围绕一个“读”字进行:一是读准,二是读通,三是读懂。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了让合作学习更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点:第一,先自学再合作,使合作学习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学习有任务,有分工;第三,合作学习的效果有检测,这样的学习能落到实处。

  三、想象画面,深入玩味

  1.创设情境。伴随着古典乐曲,教师描述每一首诗的具体背景,声情并茂地范读这两首古诗。让学生闭目想象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阅读深入点“送”,因为“送”是两首诗共同的理解点。可在学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同样写“送别”,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指导学生抓住诗篇中的关键字词去品味。

  不同点:送别的地点不同;送别时天气、情景不同;送别时心情不同……

  相同点:同是写送朋友;同是写朋友离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

  (结合学生体会,启发、指导学生对比着入情入境地朗读,在理解中反复咏叹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

  乐曲声由开始第一首时的明快、激越,转为第二首时的舒缓、低沉和悲凉,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这样便可很快让学生入情入境。与此同时,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朗读,在相互对比、相互映衬中形成了一种阅读磁场,有利于学生去品味、去研读。虽然两首诗有那么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让学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启发学生比较、研讨,在比较中发表真切感悟,反复咀嚼,品尝诗“味”,并通过学生的想象、朗读以及对字词的品味,来丰富学生内心的诗意世界,层层深入,读出情味!

  四、切己体察,余音绕梁

  1.背诵。播放古典乐曲,学生自由背诵。

  2.写话。李白和王维的这两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不舍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一份浓浓的友情。联系个人经历,说说自己对友情的感触,或亲身经历的难忘友情,再写下来。

  3.引入。这两首古诗仅仅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两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情真意切的古诗名句,请看: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请大家课外去找找,去读读,再背一背。

  【设计意图】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读文本,而是读自己。因此,读书要切己体察,让学生联系个人经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课文结束前,补充课外资源,让学生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热情,可谓回“味”无穷。

  《古诗》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所选的两首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景色的喜爱之情。《赠刘景文》写出了秋天百花凋零,但枝头硕果累累的喜悦。《山行》写出了满山红叶比二月红花更红、更艳的美丽深秋景色。教学上最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背,感受秋天的气息,领悟诗人内心的情感。由于两首古诗原本都是出现在高段的语文课本里,所以在意思上只要求学生大致理解,不过高的要求。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等有限的、简单的四五首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古短,读来琅琅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教学时,我们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古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重点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再读懂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古诗的意境;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激发兴趣:

  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⑴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活动板块一: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活动板块二: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一读两首古诗,注意正音。

  (重点:擎、犹、景、径。)

  设计意图:很多小朋友在上课前就已经将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很多字都背错了,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拼音再读一读,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读帮助正音。

  二、读画结合,理解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想一想这两首古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抓住:橙黄橘绿、枫林。)

  2、活动板块二:

  找找画画,学习《赠刘景文》。

  ⑴介绍背景:

  我国宋朝有位大诗人,名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的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你知道他写的是哪首诗吗?

  ⑵我们来当小画家:

  现在我们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想一想:画中除了有橙子、橘子,还应该画上些什么呢?请小组合作,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

  ⑶小组汇报,老师做画。

  ①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完成整幅画。

  ②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

  荷尽、擎雨盖、残、傲霜枝。

  3、活动板块三:

  指导朗读。

  ⑴体会诗人的心境:

  诗人满眼看到的都是百花凋零的景象,他的心情是不是很糟糕呢?为什么?

  (感受到硕果累累的喜悦。)

  ⑵指导朗读:

  你觉得古诗该怎么读呢?

  (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相对于枯燥的古诗来说,图画就显得有趣多了。通过读古诗,找一找,画一画,涂涂色,师生通过反复读古诗,共同完成这幅画。变枯燥为趣味,学生上着觉得有意思多了。

  三、学法迁移,学习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总结学法:

  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第一首古诗的?

  ⑵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指导读。

  2、活动板块二:

  用这种方法学习《山行》。

  ⑴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么画?齐读古诗。

  ⑵理解:

  石径斜、白云生处、霜叶红于二月花。

  设计意图:刚刚用这种方法学了第一首古诗,紧接着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迁移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设计检测

  1、《赠刘景文》和《山行》写的都是()的景色,我是从()、()看出来的。

  2、秋天()、()都凋谢了,但是枝头有()、(),还有满山美丽的(),所以诗人还是觉得秋天非常的美丽。

  3、请你回家后收集有关于秋天的古诗,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小资料袋】

  1、作者简介:

  苏轼: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写秋天的诗: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灞上秋居

  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循序渐进突破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诗、童、闭、林、黄、立”等6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所见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读《识字4》中的儿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

  (蝉)

  3、出示图:

  认记“蝉”,理解“捕鸣蝉”。

  4、揭题,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出示情景图:

  师范读(感知课文)。

  2、自由读《所见》:

  要求读准字音。

  3、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

  5、指名读,评议。

  三、认记生字

  1、出示“牧、闭、立、捕、蝉”。

  2、认读生字(各种形式)。

  3、小老师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组长考察大家。

  5、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4、找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

  5、当一当诗人(配乐读)。

  五、指导背诵《所见》

  六、指导写字“诗、闭、童、立”

  这首诗我通过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边看边说。学生较快理解,并能背诵。

  第二课时

  小池

  一、背了《所见》

  二、出示课题《小池》,读题

  三、自学古诗《小池》

  1、个体自学:

  ⑴ 学生自主读古诗。

  ⑵ 自主圈出生字,学一学。

  ⑶ 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

  ⑴ 小组互相读读这首诗。

  ⑵ 请读得最棒的小朋友带读有困难的同学。

  ⑶ 小组负责认记生字。

  ⑷ 讨论组员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 夸一夸,帮一帮:

  ① 各组派代表读古诗,评议。

  ② 展示:

  说说你们组自己学懂了什么?

  ③ 帮一帮:

  说出需要帮助的地方。

  ④ 点拨(结合指导朗读)。

  四、诵读古诗

  1、朗读比赛。

  2、背诵古诗。

  这首诗前两句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中理解。

  《古诗》教学设计 篇19

  学习目标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 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 老师感悟。

  2、 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 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 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 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 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 这是什么?

  3、 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 出示课文插图

  2、 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 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 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 全班齐读。

  3、 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 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古诗》教学设计 篇21

  一、导入

  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

  学生四人小组学习,相互解决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2、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⑴ 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 《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⑴ 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⑵ 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4、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5、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他们的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的教学设计03-29

古诗教学设计06-20

古诗教学设计05-24

古诗教学设计08-06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04-15

《古诗春晓》教学设计04-14

古诗嫦娥教学设计01-22

古诗《草》教学设计10-28

古诗锄禾的教学设计11-02

古诗《锄禾》教学设计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