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01 16:07: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题:Unit One Hello

  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

  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一)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二)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 “Y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三 趣味操练 (Practice)

  (一)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 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三)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四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一)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二)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三)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四)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五)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五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一)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二)方法

  教师先向做在一排的一个学生说 Hi, I’m Ms Wang,接着这位学生说 Hi, Ms Wang. I’m Ann.她/他旁边的学生说 Hi, Ms Wang. Hi, Ann. I’m Ken.以此类推。

  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展示学生的名卡

  教案点评:

  本课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完两个课时的知识后轻松一下,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复习热身环节的活动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名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教师亲自演示、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扩展性活动设计的记忆名字游戏是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题研究

  创意说明:

  阅读这类较长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不仅要学会阅读理解,还要学会主动发问:

  有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或者依据文中有关事实,向作者、老师或同学提出商榷性的疑问。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没有发问,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不可能解答,不能解答就不能发展。因此,要鼓励学生善于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结果。

  〖教学步骤

  一、阅读全文

  二、对课文发问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从不同的角度来发问,并将自己发现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

  三、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在他所罗列的问题之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选择课题也是一种学问和能力。在选择课题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量力而行。课题尽量小一点,容易突破,以免半途而废。

  2、问题明确。在选择一种课题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其意义价值,以及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3、避免重复。尽量避免与别人的课题重复。当然,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别人的更深、更新、更透、更高一筹,也是可行的。

  四、资料准备

  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见地,有理有据。资料的准备,包括平时的阅读资料收集和根据此课题而有目的、有系统地查阅文献两种。

  五、深入研究

  在资料准备就绪之后,就要展开研究了。研究的时候,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六、小论文撰写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其研究结果,富有创意地进行小论文的撰写。

  七、交流总结

  先小组交流,后由小组选出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

  提供以下课题范例以供参考: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2、有人说,本文作者是大手笔,表现在哪里?

  3、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

  4、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截然不同的个性风格来看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6、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德才兼备”的传统价值观如今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你认为“做事”与“做人”哪个更为重要?这二者之间会有一些怎样的相互影响?

  7、人应当怎样在事业中完成自己的生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透视

  “是对非,长对短……”这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识字7的内容,短短六行话,不仅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语境,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真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传统蒙书的结构以及语言形式的借鉴使得这首对子歌节奏感极强,读起来韵味十足。良好品质的渗透又不愧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通过学习识字3,学生对对子已经很熟悉了,他们可以随口说出几句好听的对子,所以对这些好读好记的对子学生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锻炼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的意思。

  4. 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5. 感受对子这种语言形式的'优美,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信息资料

  1. 图片、生字卡、小黑板、课件。

  2. 学生搜集的对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 对对子。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对对子,比一比看谁接得快,谁的对子美。(如:师:我说“云对雾”,生接:我说“花对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对对子、贴词语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玩中认识生字,在乐中感悟了句子,积累了词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效率。)

  2. 谈话。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评一评自己吧,要是实话实说噢!(学生畅所欲言,揭示本单元主题——我们都有好品质)导语引入:“你爱劳动,我爱集体,他很诚实。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都是好孩子。”

  (利用本单元的导语引入新课——揭示主题——好品质、好孩子,体现了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组织教材”的特点。)

  对话平台

  自学。

  1. 借助拼音自由读,把字音读准,把对子读流畅。

  2. 同桌互相读,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3. 把自己读得不够好的字或对子多读几遍。

  识字。

   1. 学生读对子,教师依次贴出如下几个对子。

  是——非 长——短 虚心——骄傲

  热情——冷淡 诚实——虚伪 赞——嫌

  2. 摘掉了所有生字的拼音帽子,你还能读吗?读了上面六组对子,你有什么发现?(互相提醒注意“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平舌音。)

  3. 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4. 巩固识字。

  (1) 对对子。

  学生用手中的字卡,一生举起“是”,手拿“非”字的同学立刻举起字卡,以此类推。

  (2) 看图贴词语。

  图一:两支铅笔,一长一短。图二:两个小朋友,一个热情地招待客人,另一个脸上表情很冷淡。

  词卡:长、短、热情、冷淡。学生看图,将词语卡贴在相应图画的下面。

  写字。

   1.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6个字,引导学生观察你觉得哪个字难写。

  2. 引导学生将字归类,本节课写好“冷、淡、情”3个左窄右宽的字。认真观察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其中的一个字,其余两个字学生自主练习。

  4. 学生描红、临写,并展示写字成果。

  (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字分类指导书写,有利于学生抓住规律,把握特点,自主写字。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自己的板书示范。)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老师把上节课结识的生字朋友藏在了下面句子里,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小黑板出示句子。

  1. 妈妈待人很热情。爸爸待人很冷淡。

  2. 王晓红虚心好学,诚实勇敢,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3. 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用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课前复现上节课要求认读的字,并把这些字编排在句子中,意在让这些字和孩子们反复见面,避免了认字多、巩固率差的弊病,而且这种复现方式完全符合认读的字的教学要求。即:在课文中认识,换个语言环境还能认识。)

  朗读背诵。

  1. 和小组同学一起练读对子,请小组同学为你的表现打分。

  2. 小组派代表朗读对子,其他小组评议。

  3. 师生合作接读句子,生生自由组合对对子。

  4. 背诵课文。

  感悟。

  1. 你最喜欢对子中的哪些词语,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 选择你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练习。

  1. 我会读。

  2. 你还能说出几个对子吗?你能像课文那样编几句对子歌吗?

  3. 把你课外收集的好对子展示给大家看。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能在读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感悟小朋友的美好心愿。

  3、能在读中发展思维、想象、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想象之美,感悟小朋友的美好心愿。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导入新课

  1、会观察、分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八课四个太阳(教师板书课题,边指导学生写阳字),阳字怎么写呢?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个双耳。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写写,先写横撇弯钩,稍稍斜向上,再写竖,可别忘了,它是垂露竖,右边是个什么字呢?(学生回答:是个日字)。

  2、写端正、漂亮:

  你们能把它写端正、漂亮吗?快快打开书82页,在我会写中找到这个字,先描红,再各写两个。开始吧!(师随机评价:你坐得真端正。你的字写得不错!叫什么名字!我记住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读正确、流利:

  你们的字写得真漂亮!相信你们课文也会学得更好,你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学生自信的回答:能)真是自信的孩子,就自由的开始读吧!

  2、抽生读,整体感知:

  你们读得真流利,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接读课文,没请到的没关系,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大家边看、边听、边想,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不同的季节画了哪几个太阳?

  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生生评价)

  你们听得认真,评得也不错。你能告诉老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不同的季节画了哪几个太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绿太阳、黄太阳、红太阳、彩色的太阳)

  三、以学定教,感悟心愿

  你最喜欢那个太阳呢?找出你喜欢的太阳对应的.自然段自由的读读,读出你的喜欢。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你一定非常喜欢那个太阳,能告诉老师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学定教)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1、(教师抽生读)你能读读吗?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谢谢你!请坐,你们想夏天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挂在天上,你有什么感觉?( 预测学生会说:很热、心里不舒服、难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摘要: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培养创新意识。质疑,能开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多思 创新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无论走到里,都能很快与学生达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那富有感染力的容,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的教学语言令人赏心悦目。这都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宽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将其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1、学生课堂上敢插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疑,才能启动创造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2、学生敢对教材说“不”学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时,有学生对标题提出异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介绍书籍演变的说明文“从??到??”的句式表明最早的书籍是甲骨文,并非书籍的雏形,所以,师生达成共识,本标题不能准确说明书籍的演变过程。

  3、学生敢对教师说“不”人非圣贤,敦能无过?教师应鼓励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如老师范读课文哪个读音不准,教师板书哪个字笔顺不对,学生总会指出,纠正。

  二、树立敢疑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疑就是不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的要求

  现在,很多学校里把备课和写教案称为教学设计了。有的学校,教学处对老师们的要求是,不再用原有的“备课本”了,改用“教学设计本”。那里面的栏目也变了。原来的“教学目的”改成了“教学目标”。还增加了“学情分析”,“教学背景”,“教学策略”等栏目。老师们的教案虽然往这个新本上写,内容基本上还是老样子。这是一种认识。认为从备课到教学设计只是一种书写形式的改变。另外一种认识就是把教学设计看得很神秘、很玄乎。说起备课,他知道怎么做;说进行教学设计,他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两者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我认为,把备课改为教学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在书写格式上的改变;但也不是很神秘、很高不可攀的事。汉语词典里,“准备”的意思是“予先筹划、打算、安排”。“设计”的意思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先制定方案、方法、图样等等”。显然,“设计”的要求比“准备”要高得多。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要求。教学设计不是对传统备课的全面否定,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对于传统备课的继承、发展、深化和提高。经验型的,业余的,无论什么水平的老师,上课之前准备一下,都可以叫备课。如果只知道备课,那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是初步的要求。要是按照专业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就高得多。备课可以是经验型的,而教学设计则要有理论上的依据,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含量比较高,是一件专业化的工作。

  备课是上课之前的准备。包括这一节课的程序、结构;师生的活动安排;教学的物质器材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过去说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实验,当然还有备习题篇子,备作业等等。备课还有狭义备课和广义备课两个意思。狭义备课是备教材、备学生、备实验、写教案或者说是“三备一写”。这些事已经不简单。广义备课则是时时处处都备课。老师有研究型的生活态度,勤于读书、观察、思考,丰富充实的阅历、高雅的情趣修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都会对教学有帮助,都属于广义备课。北京市有一百多家博物馆,去那里参观也属于广义备课。

  教学设计比备课要求高,高在哪呢?它比较专业化,科技的含量多,要求的理论、技术各方面的门道比较多。在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教学设计更侧重于指导思想和整体的设计方案、方法、模式、框架等方面的考虑。或者说,对于那些具体的物质准备,例如一堂实验课的器材准备,是属于备课范畴里面的事。教学设计不包括这些太具体的事情。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设计的依据,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考虑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和应用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新成果,以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手段为我所用。

  二.备课的内容

  备课,首先要通读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教学目的。备课向来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后来也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但还是比较看重结果,不太重视过程。备课重视基础、重视循序渐进、重视基本的现象和事实、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基本的技能和训练。备课还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往往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就是从复习旧的知识,自然地引入和过渡到新的内容。并且今天讲的新知识,又为今后要学的新知识进行了准备,做了预设和伏笔。备课要拟定一系列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备课还要考虑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措施。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老师为了教好某一个概念,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物理现象和事实。常常花费很多心血设计、制作教具。备课要对练习和作业,对于课堂的板书,对于目标测试的问题,都有精心准备。这些事情都是备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事情,每一件都并不简单。把这些事都做周到,也可以造就一堂效果很出色的、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课,备课考虑的事情,重在教材的要求,教法的应用和教学效果。所谓教学效果表现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科能力两个方面。传统的备课也有它的章法,也有它的好传统,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出色的老师。在传统备课里面,总的说,还是考虑怎样教比较多。很多精致的教具和出色的演示实验,也是为老师的讲解服务的。为了帮助老师讲解清楚,帮助学生观察和领会老师所教的内容,还是立足于教。备课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重视循序渐进。很多传统的备课和教学的原则,即使拿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也是很科学、很优秀的`。历史上有一大批很高水平的老师,不只是很漂亮的板书和很好的语言修养。传统的命题考试也是有很多的讲究,也有很多很好的考题。但是这一切,还是传统备课的路数。总的来说,还是考虑老师“怎么教”,考虑学生怎样掌握知识比较多。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的要求。专业化的要求比起经验型的做法,根本的区别在于有理论上的依据,站得高,思路开阔,顾及长远,科学、技术的含量高。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就不仅限于研究教材和教法,着眼于自己怎样教了。和备课相比较,教学设计的重心转到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有效学习,或者说转到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多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指导思想里,有一系列的新的理念。例如要以人为本,要体现素质教育和德育,体现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设计一系列探究的课题;要用信息技术跟教学整合;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等等。这都是教学设计要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教学设计和备课的一个更大的区别。教案中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变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三项内容: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跟过去的理解不一样。更注重学习活的知识,生成获取知识的能力。除了学科能力之外,现在还有检索、提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都是过去没有的的提法。过程与方法,一个是要做中学;一个是重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一个是了解物理学历史发展的过程。这里面有好几个“过程”。还有,是学生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或实验的过程,或展现物理图景的过程。学生亲身参与了,经历了,这本身就是教学目标。“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身体验一下。什么事不只是光动嘴。不但看过,还亲身做过。过程与方法这项教学目标,就是说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过程,从中学到东西,得到培养。什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学习是快乐的事。第二是有成功的体验,我能行,我能学会,我明白了,我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原来物理是这样的。第三,学了有用。不是只学到应付考试的一些东西。学了物理,就像近视眼戴上眼镜一样。再出去一看,真是豁然开朗。觉得学了物理,对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周围世界、自然界、家里生活,许多事情都明白了。这都是教学目标。跟过去从教材教法的角度谈这一课的教学目的相比较,教学目标的思路就开阔多了,站的角度也高多了。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效学习方式的设计。过去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只要他们上课积极就行了。现在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要有所设计。具体的说,有观察、思考、听、说、读、写、做七件事。从理论上说,学习方式有个体、群体的两类。个体的学习方式首先是亲身经历的体验,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中学习。有了体验,出现了疑惑和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探究。探究并不神秘。小孩掏鸟窝、捉迷藏等都是很完整的探究过程。都有问题提出——假设方案——制定措施——实施——结果的比对——判断结论。教学当中,很多原来由老师口传心授的事情,现在都设计成由学生自己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个体学习的第三种方式是接受。不能事事让学生探究。前人的智慧、成果、科学技术,有文字记载的各种资料浩如烟海。人的主要学习方式还是接受。但不要把接受误认为是光听老师讲课。接受,首先是阅读好书,吸纳营养。其中有效的检索是重要的。在书海当中,各种好资料、烂资料、垃圾资料都有。要能从中迅速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这是接受学习的核心能力。所以老师设计学生平时学习活动的方式,可以选择体验、探究、接受;还有群体的学习方式就是合作。具体的方式就是观察、思考、听、说、读、写、做。观察是头一条。让学生弄清现象和事实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最重要的事。有的老师老强调:你们要注意老师是怎么讲的,怎么分析的。下课之后,我告诉他,你怎么想,怎么分析不是最要紧的。况且你分析得也不一定对。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现象和事实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探究课题的选择和设计。只要抓得准,学生就探究得来劲极了。捉迷藏就是这样,这地方找不到,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地方。

  教学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更不用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当然包括以老师为本。尊重老师的创造性。老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执行大纲、教材和教法。老师要创造性的工作,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创造。这是老师尊重自己的表现。我是一个创造者,这课堂是我施展创造力的舞台,我要创造出适合学生的出色的教学。这是老师尊重自己的表现。有的老师认为,反正这么多年我就是这么教的,爱怎怎的,就这么着吧。那还怎么能有进步呢?

  教学设计要体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必须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对待误差。正确的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过去老是想征服自然,最后受到自然的惩罚。现在是顺其自然,要谋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处,这就是科学精神。让学生观察一个现象,是不是看到的都是这样,有没有看到不是这样的?有没有没看到的,得的不是这个结论的?

  教学设计要考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主要的不是在于使用模拟的课件,而是在于帮助我们展示直观图景和帮助学生学习这两方面。现在的摄像头、投影、多媒体录音录象的材料、网络等等都特别方便。考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主要是发挥它们的作用。学生该写该画的也不弄了,坐在那看老师比划完就下课。那是绝对不行的。老师该讲、该做、该画、该拿三角板、直尺,少一点都不行。当然繁杂的公式推导、书写可以用课件,省点时间。但是学生应该完成的操作、书写、画图、运算、讨论,决不能省事。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价。这是两个大的专题。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关于“有效教学”的二十句经典名言

  一、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合理,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

  二、要有教学的适切的教学方式,形式力减浮华;

  三、尊重学生发展为本,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四、要有整体设计,有弹性、有难点、流程清晰;

  五、激发学生迁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六、注意基础目标的达成度,要有清晰的反馈;

  七、注意学生有效思维时间的长度;

  八、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设计有梯度;

  九、尊重教材,超越教材;对教材内容拿捏有度,取舍相宜;

  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个性化学习;

  十一、了解学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联系;

  十二、老师心中有知识,教学口中无术语;

  十三、基于问题的学习: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并进行假设 、推断和检验;

  十四、要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注意思想情感的涵养内化;

  十五、语言要善于激趣、深于传情、工于达意、巧于启智;

  十六、教学情境不能过分晃动;

  十七、节奏要主次分明、循序渐进、张弛有致;

  十八、课堂应创设情境并与游戏相联系;

  十九、教师应有自己教学个性的亮度;

  二十、语言具象、直观,注意感性与理性结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的】

  1、抓住要点,理解文章对人生作的比喻,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2、发挥联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说的理。

  3、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形象表达深刻道理的写法。

  2、难点:

  结合文中一些关键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树。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人生》。

  二、课前热身

  1、,读准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鲑鱼(guī) 停滞(zhì) 馈赠(kuì)

  2、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

  瞻望:往远处看或往将来看。

  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臆测:主观的推测。

  攫取:掠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几个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最形象,为什么?

  人生如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工场。高塔这个比喻最形象。

  (明确:人生犹如攀登,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成长奋斗的进程,每前进一步,就如上了一个台阶。起初轻松快乐,越往上,难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类的命运有着这样的相似,但具体来说,生命的表现形式却千变万化。挖掘地洞、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中劳作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活动景像。)

  四、结合关键语句,理解课文

  1、“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大多数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过去的?为什么“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学生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的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确:人一出生就开始攀登人生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体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时光是快乐的;越往上登,困难越大,要靠体力、智力,到一定时期还会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帮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于经历的事越来越多,所以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不再值得留恋。所以攀登高塔时,不再有什么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过。大多数人每增长一岁,就会受到人们的一次祝贺,年岁越大,人们希望其生存下去的愿望也欲强,但继续“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难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注定的某一级,他便死亡了。大多数人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乐天知命,平平庸庸,虽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质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说他们的精神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3、还在少数的人,他们的一生则是在探索、挑战和开拓中度过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是怎样的人?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下面三种人。

  ⑴ 师生共同分析第一种人。

  “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从这句话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类人?“矿物”指什么?

  实际生活中的这种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写这种人的工作状态的句子,说说作者赞颂了这类人的什么精神?

  ⑵ 学生自读7~9段,讨论分析第二种人、第三种人。

  抓住关键句子,说说“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与“在工场的`劳动者”分别是哪两类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学家、思想家──甘于寂寞,勇于探索。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勇于挑战,热爱生活。

  在工场劳动的人──艺术工作者、发明家──珍惜时间,勤于劳作。)

  五、写作训练

  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用更多的画面,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丰富的人生。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像续写第四种人的生活景像吗?

  (学生习作摘录略)

  六、小结

  不论是哪一种人,哪一种生活场景,归结起来就是两个词──奋斗、进取。用冰心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是的,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达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进取的便永远停顿在同一个地方。

  【板书设计】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奋斗

  生 征服广阔领域 进取

  在工场劳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学习古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背诵、默写诗歌并赏析名句。

  教学重点: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丰富、奇特的想象;背诵、默写诗歌并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曹操的《龟虽寿》引入《观沧海》。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解题

  《观沧海》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作何解,能否换“观大海”这个题目?

  讨论、归纳、明确:“沧”是暗绿色的意思,“沧海”就显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动,所以不能换。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音频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意;(出示补充注释)

  临,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竦,同“耸”,高。观,看,统领全篇。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行,运行。若,如同。星汉,银河。志,思想感情。

  3、出示画面,感受形象。

  4、理解诗歌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

  五、品读诗歌,感受意境

  1、 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 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宽阔、博大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六、赏析诗歌及名句: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3、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一:这四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二:日月的运行好象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星汉是指银河,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象也发源于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是日月星辰的母亲,表现大海的一种宽阔、博大的胸怀。让学生思考、讨论:1、这是实景,还是虚景,即诗人想象?2、如果是虚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象?(明确:前面几句描绘了大海的壮丽,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目睹这壮丽的山河,激发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因而借助想象,表达愿望。诗人以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实际上是诗人宽广胸怀、豪迈气魄的写照。)

  七、写作特点分析:

  这首诗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可谓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这种写法,诗人们常用,但古代也有些诗歌情景是分开的。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八、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实景:海水 树木 草秋风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 宽阔、博大

  情:开阔胸襟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理想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主题单元主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课文通过学生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别开生面的作业:找春天,了解了小丽的“特别的作业”——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玉兰花画,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另外,小丽的做法还启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环保意识,加之语言能力有限,让他们了解“怎样爱护”不算难,但要了解“为什么要爱护”却不容易。但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较强,想象力丰富,好表现,情绪易于激动。因此,教师将生硬的说教安排于一个又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倾听、理解、表达和交流。

  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要求

  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会区分“昨”与“作”的不同,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认字和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境引思,目标定向

  1、教师:小朋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以“爱护”为主题的单元。(板书:爱护)

  2、齐读单元课题,师“爱护是什么意思?”(喜欢;不弄坏;保护,不破坏。)

  3、师:说得非常好!你们知道哪些东西需要爱护?(学校、小动物、花草树木……)

  4、引入课题:小朋友说得真好!生活中值得爱护的事物很多很多,怎样去爱护,这就值得思考了。老师今天介绍一篇好课文给大家,大家一定会明白很多很多……板书:特殊的作业

  二、鼓励质疑,引发兴趣

  1、教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2、学生回答:

  A、特别是什么意思?

  B、“特别的作业”是谁做的?

  C、“特别的作业”指的是什么?……

  3、小结: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们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三、自主探究,互动感知

  1、自由试读

  师:开书34

  页,自己试着读一遍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小伙伴和老师、查生字表、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小组学习。

  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学生汇报识字情况。(你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4、学生识字。

  5、师:细心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带”“代”的读音相同,怎么组词,怎么区分?

  “昨”“作”两个字的样子、读音相象。昨天——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作业——人来做作业,所以是单人旁。

  6、检测识字:春姑娘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送来了很多礼物。看——识字卡片。(卡片在黑板上组成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

  7、师:小朋友在识字时最喜欢作什么游戏?(开火车、猜字)

  (猜字游戏:一个学生指字,一个学生猜字是“作”字吗?不是“作”字。是“业”字吗?对、对、对,你猜对了。)

  四、交流体验,探究感受

  1、教师:小朋友很开心。猜字游戏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我相信小朋友还会认识的。再读课文:这一次要读得流利、有感情,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同桌读……)

  2、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3、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A、我知道什么是特殊的作业,小丽画的画很特别,因为她爱护花草树木。(出示多媒体画面)

  B、小丽做得好,我们要向她学习。

  C、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小丽想到了,说明她爱动脑筋。

  ……

  师:小朋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弄明白了吗?(明白了)

  五、引伸创造,发展感悟

  1、师:小丽的特殊的作业是最好的,我想其他小朋友也并不是故意破坏花草树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错事,以后他们一定会改正的。

  小朋友,如果罗老师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把春天带到学校里来,你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照出来、唱出来、说出来、画下来……)

  2、小组活动:准备一下,表现你对春天的热爱。

  3、小组表演。

  4、多媒体:教师展示有关春天的照片、图片。

  六、创设情境、指导行为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公园吗?下面,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多媒体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小草、小花、树、小动物……)三块木牌子是干什么的?(写广告)写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草人人爱,千万不要踩。

  ●小花说:“千万别摘我,我怕疼!”

  ●不要乱给小动物吃东西。

  ●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花草树木。……

  3、小结:小朋友真不错!真正懂得了怎样去爱护大自然里的动物和植物。

  七、板书设计:

  爱护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材理解:

  这是一首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的诗歌。它以拟人的写法,抓住四季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迷人的四季景色。全诗语言亲切,句式相似,情感浓烈,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理念:

  (1)强化以生为本,进行先试后导。

  (2)重视感悟体验,培养语感能力。

  (3)加强学科沟通,促进学科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在尽情地朗读中感悟一年四季的.变化及特征;通过诵读及探究,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读儿童诗歌,在诗歌优美的韵律中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感知,个体感受

  1、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四季的美丽景色,教师朗诵。

  2、师生对话:交流感受最深的情景。

  二、自主选择,有感而发

  选择一景,尝试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

  三、呈现文本,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主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语言感悟,探究学习

  1、师生合作读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探究学习,发现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二、情感感应,合作学习

  1、选择季节,分组自主练习朗读。

  2、指导朗读,读出四季不同的特征。

  3、诵读全文,再现四季之美。

  三、学科整合,升华情感

  1、谱曲歌唱。

  2、美景欣赏。

  3、联系生活。

  4、总结提升。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2-24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

教学设计方案07-11

教学设计方案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