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1-08 22:07: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4.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6.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嗫嚅倔强有力胆怯沮丧轮廓风靡恍惚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要求:能找出各种描写对应的句子。

  3.文中“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小心”一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明确:(“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准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现了“他”在提问时的这种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态和神情。)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

  (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爸妈拌嘴时总是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又总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

  ②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空虚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xx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