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城教学设计1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长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⑴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长城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或直接用挂图展示。)
⑴ 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长城。)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弯)
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
(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学生可能无法说出来,老师应当适当地引导。)
⑵ 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点)看到的?
(作者走在长城上)
⑵ 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根据文意和学生搜集的资料异型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提示: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⑶ 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插图,结合下列词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条石 城砖 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本文通过“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图文对应”──“图文对照”──“复述插图”,四次看图相得益彰,让学生受到了观察能力的训练,从中学会观察的方法。通过“拓展延伸”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坚强意志、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重点难点: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长城图片、音乐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播放音乐《长城长》
2、欣赏完了这首旋律优美的歌,你们听出来没有歌唱的对象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对祖国、对故乡的爱,尤其是对长城的爱)
3、小结过渡: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座的可能有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去过长城,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长城好不好?(出示长城图片,揭题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读音,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课文,课件出示用“~~~”画出具体描写长城的句子。
三、集体反馈,突破重难点
(一)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说。指名说说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出示大屏幕)
2、想。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长城 绵延伸展 跌宕起伏 巨龙;烽火台 勇士 巨人,这样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3、赏。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二)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塞外呼啸着的北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经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和故事呢?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小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三)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学习,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出示大屏幕)
(1)“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在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的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2)“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意,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3)“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3、教师小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四、课堂小结
1、大屏幕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总结: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外国人一提起中国,首先想到的是长城,因为它气魄雄伟,并且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化身,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它被写进了国歌里,印在了人民币上,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和艺术家对它倾诉胸中的热爱,你能说说有关长城的成语、名句、歌曲吗?
6、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当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参观万里长城时,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
五、全课总结
我们中华民族的地域宽广,我们的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人民更是勤劳、勇敢、智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六、课后拓展
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及传说故事,制作“我爱长城”小报
板书设计:
10※ 长城在我心中
绵延伸展
长城 宛如 巨龙 雄伟壮观
跌宕起伏
傲视长空 勇士
烽火台 宛如 坚强不屈
默对苍穹 巨人
教学反思
在上本课的生字新词时,进行字音、字形的强调,我进行重要的再强调。然后,我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苌一起读一读W芴逑吕矗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P>
在上本课时, 我反反复复看教材参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 理解全文,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并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突破文章的难点上,主要通过资料的搜集以及语句朗读来实现。特别是对长城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以及想象,让学生在反馈中,逐步认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们坚强不屈、雄伟气势的象征。
反思这课,收获还不少,其中也有些地方讲得含糊,学生还不很明白。以后我要多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使每课都得以成功。
长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学习生字词
①生字: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
②新词: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长城教学设计5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工程,我们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就热情地赞美了我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引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美。
3、让我们在聆听播音员阿姨的朗读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好吗?打开书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两节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两节。第一节写了长城,第二节写了运河。有哪些内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2、(出示书上的两幅图)这就是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读一、二行。
3、(在“奇异的景象”下加上点)注意这些带点的字,再读读这两行,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读出作者那惊喜的感情。
4、这两个“奇异的景象”一个是(),一个是()。它们分别“奇异”在哪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并且读一读体会体会。
5、交流所划的句子。(出示)
6、看看图,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课前,大家读了《新补充读本》上的《长城》一文,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师: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雄伟壮丽)
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8、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9、出示:看图,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10、交流: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朗读时,要注意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看地图)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条长长的运河也是无数老百姓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挖成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1、引读最后两行诗句。这里的“人间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们能想象出当时修筑长城、开凿运河所遇到的困难吗?除了你们能想到的,还有许多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许多辛酸苦辣,可我们的祖先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人间奇迹”啊!
12、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
三、布置作业
1、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学过的词语(“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等)写一段话。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星期三下午上网的时候搜集资料,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长城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 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 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填空内容: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 。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 。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 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 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 (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 学习生字:谱、创、华。
(4) 自由练读。
(5) 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 ,它像 ,又看到了 ,它像 。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15、长城 和 运河
像巨龙 像丝带
中华民族的祖先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
长城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5、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生字,长城图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出示课件长城图,简介长城;揭示课题
简介──对于长城,同学们了解多少?
(请学生先说)
师简介──要点:
知道长城修筑年代的久远,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等。
揭题,读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自学生字新词,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一起读:
要求互相正音,读通课文。
三、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了解“崇山峻岭”“屯兵”“盘旋”等词的意思。
2、课文:
指名读,结合正音。
3、让学生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四、学生再读课文──读通、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自然段大意;质疑释疑
1、读课文,形式由学生自己选定。
2、默读,要求:
⑴ 思考: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注意一二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
⑵ 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等:
批注上自己不懂的,想要解决的问题。
3、同桌之间或四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4、反馈学生默读思情况及质疑情况,师视情引导、评价。
5、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写字
再认读生字;简单指导,学生动笔写。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及课后第二题。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教学的过程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情为线”。做到以读导情,以读悟情,以情****,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与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出示课件长城图,揭示课题、读题。
二、让学生自由读一遍课文,为后面的读文学习打下基础,回顾初读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
分段指导阅读:
1、第一自然段:
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读,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长”及气势雄伟的特点;初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自个选择读的方式练习读;师巡视指导。
⑵ 指名读,齐读等,适时评价引导。
⑶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2、第二自然段:
目的: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男生和女生交替着读,初步了解内容。
⑵ 学生默读,想一想:
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先同桌互说,再指名班级交流(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及构造特点)。
⑶ 质疑。
(让学生了解长城此结构特点的作用,从而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⑷ 通过引读,加深理解。
3、第三自然段:
目的:
通过读与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⑵ 通过引导读,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⑶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带点词“多少”“才”,理解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万里长城。”
让学生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第四自然段:
目的:
通过读与说(议)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齐读。
⑵ 根据课文内容(可引导从一、二、三段找一找)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⑶ 让学生同桌互说,再在班级交流。
四、总结
1、出示名人赞扬长城的语句,让学生读,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五、作业
1、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为长城写一个导游词。
3、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9
一、激情导入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播放视频)
看后你想说什么?你能用课本中的一句话来评价长城吗?
课件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齐读。你觉得哪些词重要?板书: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抓住关键词再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它“气魄雄伟”?是“伟大的奇迹”?
二、从远看到近看,体会长城特点。
(一)研读远看,体会长城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作者怎样写长城的“长”?
(1)像一条长龙,比喻句;用形象观察法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先观察课文下边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词语的意思,感悟长城的气魄雄伟。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万三千多里(13000里除以8里等于150天,要走整整一个学期——长),列数字。
3、指导感情朗读。(多么长、多么气魄雄伟的长城啊!你能用朗读把长城的雄伟气魄表现出来吗?
4、小结过渡:这样长,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其他国家有吗?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长城(指向中心句)学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略读近看,体会长城的特点
1、学生自由阅读第二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2、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结构。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
3、从长城的设计巧妙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1)引读: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墙顶上——————。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
(2)引导学生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长城打仗的?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这么高大坚固的工程,让人不禁为其壮观震撼;这么巧妙的设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怎么不让人惊叹!(学生齐读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从单看到多看,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一)单看条石,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过渡:每个站在长城上的人,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么伟大的工程是怎样建成的呢?
1、出示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2、学生默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思考、体会、批注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紧紧围绕数量多、重量大、设备差、山势陡来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4、小结:激情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二)多看其他,联系一二自然段及课外积累,深入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过渡;单看是什么意思?(只看、仅看。)刚才,我们只是看了条石就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如果我们来联系1、2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修筑长城的不容易?
2、生读书,汇报。(1)高大坚固、十分平整、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2)从长于万里,崇山峻岭体会到工程浩大,艰难——
3、激情引读,深化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师:长城长于万里,工程浩大——生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长城高大坚固,永远屹立——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长城设计巧妙,举世瞩目——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了多少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生接读: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所以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生接读: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总结:同学们,我们这样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阅读思考,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血汗和智慧,这是阅读课文的好方法,大家今后注意运用这个读书方法。
四、总结全文
师指板书:今天,我们领略了长城的魅力,他那雄伟的气魄,包含的血汗和智慧,都无愧于世界奇迹。马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亲眼目睹这世界奇观。也可以通过长城网站去更好地了解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10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长城录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吗?对,是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播放录像,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过渡:文中又是怎么评价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那句话。课件出示: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再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重读哪个词?)
提问:那么长城有什么过人之处说她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自由的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并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或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析第一段。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理解“蜿蜒盘旋”:弯弯曲曲的延伸 。
观察第一幅插图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有六千多千米。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的写出了长城的长? 列数字(课件出示长城路线图)
过渡:我们刚才远远的看到了长城,给我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特别的长,那你们想不想把长城看得仔细一点,清楚一点呢?
2、分析第二段。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你都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课文的哪一段描述了这幅图的内容?(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的朗读第二段,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长城的?各有什么特点或者作用呢?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长城的示意图。
远看长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长,近看长城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感觉呢?(高大坚固)
这么长、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你能用一个词语修饰吗?(气势雄伟)板书:气势雄伟。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四、总结
长城的长,长城的高大坚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确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此外,长城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长城,去更深入的了解长城。
五、板书
长城
长:六千多千米
气势雄伟
高大坚固:平 宽 高
长城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长城的构造,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图文对照,展开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学习媒体:多媒体电教平台。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展开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同学们,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跨越时空的界限,尽情领略长城的风采。请翻开书本17课,齐读课题:长城。长城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
(1)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
(2)开火车读生字词——齐读。
二、了解长城构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语:有人说,在普通游客的眼中,长城是一座建筑物,在有艺术品位的游客眼中,长城是世界伟大的奇迹,在中国人的心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板书:建筑物 奇迹 骄傲)
(一)了解长城的构造。
1、指导观察文中的两幅画。
那作为一座建筑物,长城的构造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长城图,你看到了什么?(第一幅画是远看长城,有一个整体的感觉(板书:整体)。第二幅画是近看长城,看到了城墙顶上,城墙外沿上有垛子、嘹望口和射口,城台,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板书:部分)无论看什么,都有一定的顺序,作者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图文相符的段落。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内容是描述画面景象的?
3、了解长城构造。
课文是怎样描述第一幅画面的?(学生回答: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多有气势的长城啊!你想感受一下吗?(练读——评读——齐读)
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第二幅画的呢?(学生回答:尽量要求学生用课文语言回答。)
4、创造情景,加深理解。
同学们,你明白了长城的构造了吗?现在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画一画长城。(学生画)画完的同学,向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小组交流)谁愿意上来展示。(全班交流)
5、拓展小知识:有关长城的课外知识。
(二)、知识深化,情感内化。
1、同学们,当你看到无数的城砖、无数的条石是那样整齐、坚固,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到劳动人民处。是啊!万里长城上印刻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请同学们看着长城上的一砖一石,想着劳动人民修建的场面,读一读这个句子。
2、用心感受长城,看来同学们已经有点艺术品位的感觉了。那就让我们用朗读和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吧!(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你感受最深刻的是哪句话呢?请你用笔划下来,想象场面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读)
汇报:第一句: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作者由眼前的方砖、条石,联想到了修筑长城工程的浩大、艰巨,进而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第二、三句: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长城上数不清的条石,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有的是无数的肩膀,有的是无数的手,有的是无数的劳动人民。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了一座万里长城。所以扶着条石,作者很自然地想到了(句子)
多少次,汗水湿透衣衫而不顾,多少次,手和肩膀被檫伤,鲜血直流,多少次,多少次置之不顾,才有今天的万里长城。让我们再用心地感受一遍。
第四句:想到这里,作者不由得发出感叹: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想象场面,情感内化。
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手放在桌子上。好,现在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啊!你仿佛看到了——,你仿佛听到了——。
汇报: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于是,你发出感叹:(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所以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生齐读。
(三)、回归现实,情感升华。
1、其实,作为每个中国人,我们都深深地以长城为骄傲。请看古人对它的赞颂。(出示诗: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唐:汪遵)学生读。再听听我们的国歌所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学生唱。长城,不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的象征。今天,成为游览胜地的长城,已经远离战争的腥风血雨,历史又赋予它新的意义,着恰恰说明了长城内外的中华民族已经团结一致,共同走向繁荣富强。请看国际友人对长城的赞誉: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2、这时,我忍不住自豪地说:“长城,你是中国的骄傲!”你呢?
三、作业:
1、收集有关长城的传说,讲给父母听。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体会写法,积累好词好句,指导书写。
学习过程:(略)
板书设计:
17 长城
建筑物:城墙顶上( 城台)
城墙外沿(垛子 了望口 射口 )
奇迹
骄傲
长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xx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习《17
长城》。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近观城墙是近景,作者从远到近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近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平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习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难点: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都谁去过长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自主探究
(一)指名初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生评读,纠错。
(二)在组内读一读带有新词的句子,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找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对于有争议的词义加以指导。
(四)默读课文,把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自特点的语句用曲线画下来。
1、找生说特点,提示:先读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间作补充。
2、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段落,加深了解,找生作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处长城的特点。
三、交流展示
1、把你见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介绍给组内的同学听。
2、把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组内评出说得好、展示好的同学,全班发言,对于他发言的内容,其他同学可提问参与,互动对话。
四、积累词句
1、选择你喜欢词句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2、试背词句,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长城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程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识长城
1、揭题: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设计理念: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
长城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
引读课文。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2、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图文对照,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看第一幅图:
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看第二幅图:
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重点赏析,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
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⑴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⑵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增强学生的美感,达到学科整合的作用。)
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理念: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五、披文入情,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指导感情朗读,要求:
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小结: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
六、自由抒情,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设计理念: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七、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
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设计理念: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3、展示积累:
你们一定有了许多美丽 的收获,那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吧!
4写感悟:
看来大家收获颇丰,现在让我们回顾全文,静静地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写一句话,写在书上。
个别交流。
(设计理念: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八、结束语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第二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过了《长城》这篇课文,了解了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都是举世文明的伟大建筑。
二、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蜿蜒、嘉、隔、垒”五个字。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起来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只是做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
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设计理念: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养成积累优美语句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程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识长城
1、揭题: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设计理念: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
长城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
引读课文。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2、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图文对照,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看第一幅图:
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看第二幅图:
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重点赏析,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
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⑴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⑵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增强学生的美感,达到学科整合的作用。)
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理念: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五、披文入情,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指导感情朗读,要求:
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小结: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
六、自由抒情,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设计理念: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七、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
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设计理念: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3、展示积累:
你们一定有了许多美丽 的收获,那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吧!
4写感悟:
看来大家收获颇丰,现在让我们回顾全文,静静地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写一句话,写在书上。
个别交流。
(设计理念: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八、结束语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第二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过了《长城》这篇课文,了解了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都是举世文明的伟大建筑。
二、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蜿蜒、嘉、隔、垒”五个字。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起来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只是做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
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设计理念: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养成积累优美语句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