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摄影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⑴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⑵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⑶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⑴小男孩为什么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____”画出有关句子。
⑵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⑶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⑷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⑴读一读。
⑵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⑶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2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课文。
【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指名由学生回答,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
【讲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从两方面想:一是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片,贴在他们的墙报上。二是高尔基突然接到小男孩扔进的纸团,得知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自己拍照,让门卫放小男孩进来。)
2、突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儿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3、用突然一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5自然段。
2、门卫为什么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办公室?
(从二方面想:一是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也是他的工作;二是不让人进来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
3、高尔基在很忙的情况下让小男孩进来说明什么?
(这是破例,是对小男孩特殊照顾,也说明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热忱的关心和爱护。)
三、学习第6~11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
2、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画出来。(6、7、9、10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3、朗读画出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仔细打量知道小摄影师观察细致,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摆弄很久小摄影师不停地摆弄相机,为拍照作准备,同时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哭着走远说明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能用高尔基胶卷,想马上回家取胶卷;上车走了是小摄影师因为自己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而悔恨,对自己一时疏忽而懊悔。)
4、高尔基在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将这些语句画出来。(7、10、13、15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⑴朗读画出的语句。
⑵吩咐是什么意思?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吩咐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口头指派或命令,一般指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才使用它。高尔基按小摄影师的吩咐。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占用他很多时间,他任其摆布,听从吩咐,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⑶从画出的其它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面带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热忱慈爱,当小男孩哭着说忘带胶卷时,高尔基赶紧站起走到窗口大声喊道:我给你胶卷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热爱的感情非常强烈;从高尔基见小男孩,不见记者的态度上,说明他对下一代的成长非常重视。)
5、这段又一次出现突然这个词,读含有突然一词的那句话。这次突然说明什么?(情况急剧变化。)
6、再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读第12~15自然段
1、小男孩会再来吗?
(再来可能性大。理由有两点: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必然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会受到高尔基热情接待。)
2、高尔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这说明什么?
(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总结全文】
作者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分别写了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中我们体会到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板书】
小摄影师
男孩对比衬托高尔基(关心爱护)
想进去放进来
摆弄微笑
坐、哭站起来
跑喊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名人,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生在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的这件小事,围绕查找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这条线去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伟人的不平凡之处。同时,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三种对话形式及标点的用法。
课前准备
高尔基的相关名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了解高尔基。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介绍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名言有什么共同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一位小摄影师,走近名人——高尔基。去学习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准“摄”的读音。
3、指导“摄”字形书写。生自己写2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去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
a、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b、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词出示:
摄影师阳光明媚鞠躬胶卷
摆弄杂志社秘书打量
指名读,边读边正音。“打量”轻声——开火车读——找形声字读——齐读
b、生说“鞠”字书写时注意点——生板演——自由写2个
c、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拍照,摆弄半天后发现胶卷忘记带了。高尔基非但不生气反而交待秘书如果小孩子再来一定要让他进来。
三、细读文本,体会人物感情
1、高尔基和小男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
小男孩“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2、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高尔基和小男孩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3、反馈学生找出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相关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说说高尔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品词析句,感悟“喜爱”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上节课找到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句子。
句子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你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话的意思。
(2)想像当时,高尔基会怎么说这句话,填词、试读。(读出对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3)从哪个词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尊敬长辈。“站起来、鞠躬、请”让学生说说词的意思并表演,再试读。
(4)紧扣“放”体会高尔基工作之忙,不想被打扰。却在百忙之中接待小男孩子,满足他小小的愿望。感悟高尔基对小孩的喜爱和关怀之情。
在生活中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把谁“放”进来?
那高尔基自己家都要让看门的人放,说明什么?
既然如此繁忙,为何还要在百忙之中接待这么个小男孩?
(5)和同桌分角色表演,读一读,评一评。
(6)这组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
小结:人物对话“提示语”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在后文还有的在前边。你们说说什么时候可以放前边,什么时候放中间,什么时候放后边合适?生谈。在今后我们的写话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句子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1)小男孩在这位伟人家里,有没有害怕或拘束?从哪儿看出?(“吩咐、摆弄、很久很久”)
“吩咐”是什么意思?(一般是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交待事情)
“摆弄”什么意思?(反复拨弄或移动)同义词:拨弄搬动捣鼓玩弄摆布。
那高尔基堂堂一名人,这么忙居然听从一个小男孩的吩咐,还让摆弄了很久很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喜爱、男孩认真)带着这种理解读出“喜爱”。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过渡:摆弄了半天,好不容易摆了个小男孩满意的造型后,小男孩如愿拍成照片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突然”)什么意思?(一下子)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句子3“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1)读到这,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高尔基为什么不生气,还要给小男孩胶卷?
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非要跑回家拿?
小男孩后来回来了吗?高尔基让他拍到照片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好高尔基的这句话。紧扣“大声喊”
过渡:后来故事怎样?请同学们自己接着把课文读完。
句子4:“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1)这是谁和谁的对话?你怎么知道的?
(2)这种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无提示语对话)
师小结:这也是写人物对话的方法,没有提示语。一般用在文中,或读者已了解对话对象时。直接写对话,不用提示语。
4、联系上文,小组讨论: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愿意随时见小男孩?高尔基喜欢的仅仅是小男孩一人吗?今天来的要是换成其他小朋友,他会怎样?(板书:关心、爱护)
三、感情朗读,体会高尔基伟大品格
1、自己读一读体现高尔基关心少年儿童的句子。
2、全班齐读。
四、课后拓展
1、故事续写:后来小男孩有没有再来,如果来了,他和高尔基之间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模仿文中人物对话提示语方式,至少用上两种对话形式,写一写。
2、推荐课外读物:《童年》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高尔基:喜爱、关怀、爱护
小男孩:热爱尊敬
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无提示语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本课15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革命前辈对青少年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青少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一个用纸折成的照相机、若干作为奖励的笑脸
教学过程:
一、以绕口令比赛作为热身运动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放松一下,咱们来进行一场绕口令比赛好吗?
二、以照相机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照相机
师:今天同学们精神都很好,现在我来照一张相片,好吗?
生:好
师:准备好,看到这边来,大家笑一个,好,一、二(咔嚓)
同学们,刚才老师在做什么事呢?
生:照相
师:那照相的人我们叫他什么呢?
生:摄影师
师:没错,同学们真聪明,照相的人就叫摄影师
师板书题目:《小摄影师》,生齐读题目
师:同学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摄影师的年龄大约是多少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今天这位摄影师的年龄,大家猜猜他可能几岁?
师:现在老师公布答案:这个小摄影师只有10岁左右,是个小男孩。今天这位小摄影师要给谁照相呢?
生:高尔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是谁吗?
生:著名的文学家
师: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给一个著名的文学家照相,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瞧瞧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故事吧!
三、学习课文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讨论小男、孩和高尔基是否认识,并说出其理由
3、学生讨论从小纸条中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学生讨论在拍摄中可以看出小男孩什么样的态度
5、小男孩拍照成功吗?此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小组讨论,师请生回答,并奖励回答好的学生一个“灿烂的笑容”
6、从高尔基和秘书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7、小组讨论:为什么高尔基不接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
8、课堂小结:从这件事中,我们了解了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板书: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四、课后拓展:小男孩能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没有照成的故事。充分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
导入新课前,利用自己动手做的“纸相机”为同学们拍照,从而引入课题《小摄影师》。课堂上以灿烂的笑容作为奖励,学生积极性很高,并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
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围绕“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这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上完本节课后,自己感觉效果不佳,虽然学完本节课后,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能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析课文缺乏侧重性,没有处理好主次关系,分析课文深入却没有侧重。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没有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的关系,即传授者与被传授者的关系。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主体者。在这堂课中,我忽视了这点。这节课上,更多的是我提问题,而让学生按着我的问题理解课文。其实,这样我无形中也就抹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学生的发言权力。做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应该是老师在一旁引导,更多地让学生置疑、提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对于课文的具体分析,没有处理好主次关系,重点没突出,某些问题讲得过于详细。课堂上某些环节采取的讨论形式,如: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等形式。没有根据具体问题采取合适的讨论形式。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位老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有所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老师事先所无法预料的。
对于本节课,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管是课堂管理方面或者是知识传授方面,都需进一步完善及提高。希望在今后不断的教学研究及向有经验老师的请教下,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的
一、了解“摄、媚”等八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联络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三、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钦敬酷爱、高尔基对小男孩非常慈祥、关怀备至的情感。
课前准备
一、生字卡片。
二、教学挂图。
三、采集认识关于高尔基平生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一、上节课人人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日,咱们再来学习一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二、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络生存现实说说“拍照”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三、出示教学挂图,门生交换高尔基平生情形,老师相机补充解说。
初读课文
一、选择自己喜好的念书体例,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搭档一块儿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二、搜检诵读情形: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点“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就绪(dang)”、“端详(liang)”、注重:玩弄(nòng)声母是n。
三、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示门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一自然段。
四、交换学习疑问,相机指点门生诵读该词、句地点段落,通过联络上下文的法子初步讲明课文字、词障碍。
五、齐读全文后,完全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一、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二、交换识记法子:行使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誊写时应当注重甚么。
第二课时
温习导入,语言实习
一、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端详叮嘱玩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二、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领会情感
一、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支配组员分角色诵读、演出课文第一—十一自然段的内容。
提示:以课文内容为脚本,找出描述动作、神志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诵读。
二、老师分组巡查、指点诵读、演出。
三、遴选一组门生上台演出,依据演出情形,相机指点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门生演出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端详”、“玩弄相机”、“赶忙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演出时领会到小男孩其时的心境是怎么样的?引诱门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钦敬酷爱之情。
c、捉住高尔基的反映,尤其是“叮嘱”2字,开展商讨,领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眷注。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重高尔基的神志动作,指点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不少胶卷。”让门生频频诵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匡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妙的欲望。
四、实习分角色有情感诵读课文,读出对话的差别语气。
巧设疑难,升华情感
一、发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二、让门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联络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根据。
三、高尔基期望孩子来吗?指点诵读末了一句话,捉住“无非”、“必定”等词表示的先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入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眷注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长,想一想续写
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晤面时他们会说写甚么?做些甚么呢?请你开展想一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砚间互相交换。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计意图:
《小摄影师》一文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故事中所蕴含的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真挚的爱,却是三年级的孩子不容易体会到的。因此,教学这一课,我紧紧围绕“爱”这一情感中心,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让这种“爱”得以延伸并升华。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重点书写“胶卷、摆弄、杂志”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4.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概意思。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段落,通过朗读尝试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本课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学生肯定有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基、胶、卷”等3个生字。正确认读“列宁格勒、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和正确读写“人行道、照相机”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课前准备:收集并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摄影师联系实际说说对“摄影师”的了解。(随机板书:读准摄)
2、补写板书“小”(小摄影师)课前我们预习了,小摄影师指谁?小摄影师要干什么?(小组交流,再汇报。)
3、交流高尔基的资料。(生平、作品、和读书的名言。课前要先准备。)(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广为流传,像《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文中所描述的高尔基当时正生活在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二、汇报读文和认字
1、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然后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学生自读课文的成果。
2、通过自学你学会了哪些字?指名认,注意正音。
3、指导书写,字形难点:卷、基、学生练写,指导评议。
三、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课文词语,培养运用词语的能力。
2、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高尔基对对男孩的喜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3、续写故事。
一、复习导入。
以开火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形式认读词语,并能用词语连成课文的片段。
二、朗读全文,了解大意。
自由读课文,全班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高尔基小男孩
三、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大概内容都有所了解,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前苏联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课文,走近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去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
(1)谈谈男孩印象。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同桌交流讨论。
3、指名说说对男孩的印象。
预设学生回答:
聪明、粗心、有礼貌……相机出示学习“鞠躬、胶卷”
(2)领悟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1、男孩给大家留下一个可爱的印象,那么高尔基这位大文豪在课文中的一言一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自读课文,划出有关高尔基语言和行为的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感受到什么?
2、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喜爱、关怀
预设交流的句子:(注意边悟边指导感情朗读)
“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你怎么了?”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小结: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却能按小男孩的吩咐做,可见他一点都没有名人的架子。他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向书籍,就像饿饥的人扑向面包一样。爱书吧,它可以给你力量。”等等。这样一个如此著名的伟人,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这个男孩吗?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可见他是是多么的关心喜爱我们的少先队员呀。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四、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1、指名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学生评议。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小男孩会回来吗?
预设:
会回来。因为他说要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
不会回来。因为他觉得浪费了高尔基时间,很难为情。
2、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回来吗?
小结:对呀,从“一定”及对待记者和少先队员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我们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齐读这句话。
六、拓展活动
故事按你的想象发展着,请你续编下去。编故事时,请仿照课文中的冒号和引号来运用。
生习作后,再进行交流。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
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1、思考练习2。
2、用“突然”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片、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交流收集的材料;请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通读全文,标画出有多少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部分词语的读音:吩咐、胶卷、秘书、贴在、侧过。
学生汇报:(共有15个自然段;讲了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
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关于高尔基的资料。(教师相机板书)
四、默读全文,围绕着“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事”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结合课后思考题,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六、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内容将质疑的问题梳理、排序。
七、逐一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理解摆弄、吩咐、突然等词语,初步知晓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学习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角色朗读,想一想:小男孩还会回来吗?为什么?
3、讨论。
4、续编故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你认为哪个字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你来提醒大家。
教师指导“秘”的笔顺。
4、写一写你认为不太好记、不太好写的字。
5、听写:摄影师、杂志社、秘书、突然。
6、出示投影:比较几名同学同一个字的书写,集体评议。
7、自己对照书订正,教师随机批改。
三、指导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兴趣的话,选择高尔基的作品读一读。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照相机、杂志社、摆弄”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生词。突然、高尔基、按照、侧身、车辆、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我要读一读、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小男孩给,因为而没有成功,但是高尔基一直期待男孩的故事。
四、感情朗读: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个句子,或者哪个段落?(可以画在书上)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并读出自己的感情。
知识链接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积极文学家。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课文中的高尔基先生当年正好60岁了,而这位少先队员才十岁。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题: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高尔基和男孩的对话描写,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和爱护,学习男孩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1-5自然段,根据文中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阅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描写男孩的动作和语言。我觉得小男孩是一个的人,我想找个同学帮忙分角色读给大家听。
1、我从“吩咐”一词看出高尔基很,也很小男孩。
2、高尔基的时间是宝贵的,对时间格外珍惜。但是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他仍然耐心地接待,任其“摆弄”,还对孩子“微笑”,我体会到了大作家对下一代的。
四、学习12-16自然段,再次体会伟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五、拓展提升。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会再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依据课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提出各种问题,从而产生好奇心和猜测内容的愿望。
2、对留有悬念的情节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加以延伸补充,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流程】
1、议一议:
⑴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会再来吗?
⑵小男孩迅速回家取了胶卷再来时,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⑶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怎么做?
⑷小男孩怎样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怎样做?
评点:这一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主要是起到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想像做好铺垫。可以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小组讨论。参与面越广,讨论越积极,越能激发创新的欲望。
2、说一说:
师:高尔基爷爷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时间对于他来说十分宝贵,然而还是希望小男孩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首先请与同桌讨论,然后把刚才的讨论组织一段完整的话说下来。
师:下面请小组派代表口头表达。
香剑星:第二天早上,天气格外晴朗。高尔基还想念着昨天的小摄影师呢!你看他想得多入神啊!突然,门卫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名记者。是小男孩吗?高尔基问。门卫回答说:是的。高尔基说:快,快让他进来!小男孩说:这次我记着带胶卷了,我吸取了教训,以后也不会那么马虎了。高尔基听到小男孩所说的话高兴极了!小男孩首先举起了相机,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办公桌说:请您坐在这儿工作。高尔基按照小男孩的吩咐坐下。最后小男孩调整好相机,又摆弄了好久,说:一切准备停当。小男孩又换了几个角度,照了几张相,他终于心满意足了。
师:大家觉得香剑星的想像合理吗?哪些地方说得好?
生:我觉得他说高尔基还在想着小男孩,而且还想得很入神。说明高尔基一直在关心小男孩,跟课文内容相一致。
生:他用上了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用得很准确。
生:还有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用得好。打量举摆弄调整都很准确。
评点:相互评价是训练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体现了说话教学的目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创新潜能。
3、演一演:
⑴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内分角色表演。
⑵汇报表演,全班交流,合理评价。
评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并且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观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写一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文字表达的过程。通过讨论、口述、表演,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直观的表象。接下来把直观的表象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有个性的作文。
5、评一评:
教师可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讲,通过学生的互评互说,指出范文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文:第二天,小男孩来到列宁格勒,秘书马上请小男孩到高尔基的办公室。小男孩敲门进来。高尔基说:快请进,我这儿有胶卷。小男孩说:你的胶卷不适合我的相机。说着,小男孩已经吩咐高尔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忽然,小男孩又哭了起来。你怎么呢?高尔基关切地问。我又忘了带胶卷了。高尔基拿了一筒胶卷给小男孩。小男孩说:没办法,只好用着吧!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在凳子上打电脑。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小男孩说:我这次一定要多照些。小男孩照了很久,觉得口渴了。高尔基叫秘书拿来一杯果汁。小男孩喝完向高尔基告别走了。
评点:又忘了带胶卷这一情节的设计很有新意,很自然地安排高尔基借胶卷。既突出了小男孩的特点粗心,也再一次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高尔基打电脑也是一大亮点。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一个多音字“相”,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出示: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找出来,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谈谈体会。
2、交流问题,体会感情。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鞠了个躬”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
他仔细打量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看报纸。”
“仔细打量”“咧开嘴笑了”可以看出他的可爱。用礼貌用语“请您”称呼高尔基,说明他有礼貌。
3、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对高尔基充满崇敬。他要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墙报上。结合“亲爱的、您、请您”等词语来理解。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五、作业: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对比托衬
男孩――→高尔基(关心爱护)
想进去放进来
摆弄微笑
坐、哭站起来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1、教材第26-27页内容:信息窗
2、红点问题,相关“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明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4.通过动手折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
难点: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会画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综合小复习
1.教师拿出三角板,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角和直角。
2.提出问题:角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黑板出示综合题目,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喜欢小制作吗?
然后出示教师自制的简单教具:调皮猴。
教师提出问题:请仔细的观察这两个调皮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回答正确的同学:两个调皮猴的高度不同。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调皮猴的高度不同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先不作答:下面让我们一起一步步来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动手折角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张纸,随意的折出一个角,并让学生展示和观察折的角。
然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折的角,同时教师也折一张纸,上面包括直角、钝角和锐角(学生做的角放到一张纸上便于观察)让学生观察。
要求:判断有几个角;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判断哪个是直角。
最后教师规范答案,使学生明确知识点:角的大小是不同的。
3.演示活动角
在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是不同的基础上,教师演示活动角,并不断的变化活动角的边,使活动角的大小变化。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注意向学生说明:活动角也是一种角,因为它具有角的特征,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
教师提出问题:老师刚才调整的是活动角的什么?角的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后教师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的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4.比较角的大小
让学生同位之间比较自己折的角,并思考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先把顶点重合,再把角的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落在什么位置。
5.认锐角和钝角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直角,然后出示三角板,让学生到黑板前找到直角,提出问题:另外两个角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角比直角小,一个角比直角大。教师相机告诉学生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并板书课题。接着反问学生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回归课本,解决疑问
先让学生看课本讲过的知识,找己不懂的地方,教师给予解答。处理练习,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尽管课文用了不少文字写小男孩儿,但小男孩儿之所以能进来,高尔基之所以那么顺从地听从一个小孩子的吩咐,他不放记者进来,而特别嘱咐要放小男孩儿进来这一切无不体现高尔基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说明他非常热爱、关心下一代。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
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按照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组织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小黑板,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
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门卫不让进去。
D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照完相立刻就走。
(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8)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D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默1215自然段。思考:
(1)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儿?(理解一定的意思,联系第十自然段中的赶紧大声喊道,体会高尔基此时是多么希望并等待着小男孩儿能再次出现。抓住高尔基对记者与小摄影师截然不同的态度,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2)小男孩儿会再来吗,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两种可能都会有的,只要能找出依据,说出理由即可。)
(3)师生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二、完成课后思考题第2题,并说出理由。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能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这样热情接待小男孩儿吗?从中你有些什么体会?
2.课文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突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句话,用上突然一词。
(1)出示句子。
①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②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儿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突然发生的事,都是事前没想到的。)
(3)用突然说一句话。
2.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区别平翘舌音;写词时,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纸。)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背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品析课文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同时,抓住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文章的感情,也是阅读的重中之重。鉴于在教学中融入阅读方法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对话以及细节描写,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阅读能力。
核心教学目标
通过高尔基对话和细节描写,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爱。
核心教学问题
如何抓住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
核心教学活动
借助对话和细节描写,分析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1、借助人物对话,分析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感悟课文。
制作方式
借助PPT进行讲解分析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
工具与软件
电脑、PPT、耳麦、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片头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爱。
开门见山式导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11秒
二、回顾课文内容
《小摄影师》微课教学设计——张丽查道琴《小摄影师》微课教学设计——张丽查道琴《小摄影师》微课教学设计——张丽查道琴本文按照答应拍照配合拍照提供胶卷交代秘书的过程,展现高尔基对男孩的关爱。
三、借助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感悟文本。
1、答应拍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什么?
2、配合拍照
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提供胶卷
在拍照的过程中,男孩突然发现忘记带胶卷了。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呢?体会高尔基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4、交代秘书
(1)男孩未能给高尔基照相,跳上电车离开了,却迟迟没有回来。高尔基是这样跟秘书交代的呢?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什么?
(2)“为什么高尔基不愿意见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呢?
温故而知新熟知文本的内容和顺序。
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这些细节描写体会高尔基对男孩有极大的耐心,积极配合男孩的工作。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心情
抓住关键词语“很忙”“一定让他进来”体会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爱
4分50秒
片尾
四、小结:
同学们,高尔基关爱下一代的伟大形象,铭记我们心中。
总结本课
10秒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品味,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3、学习人物说话的四种表达方式,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这堂课我们去认识一位小摄影师。(一字一顿地说)板书:小摄影师。什么人可以叫摄影师?专门从事拍照、录像工作的人员叫摄影师。谁来叫叫他,注意摄、师是翘舌的。
2、小摄影师给谁拍照?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读课文,遇到拼音的字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与老师,把课文读通顺。比一比,看谁读书最认真?读完三遍课文后站起来继续读。
2、同学们读书姿势很端正,读书时非常投入。请看这是课文的一组生字词语,你会读吗?请自由读一读,谁会读?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
(1)媚、躬、按、胶、辆,观察这组生字,有什么发现?重点指导躬,左边是身,表示人的身体,右边是弓,表示弯着腰。
(2)摄、志、桌、社、侧,指名读,正音侧是平舌音。
(3)阳光明媚、摄影师、高尔基、列宁格勒、车辆、胶卷
照相、鞠躬、吩咐、摆弄、停当、打量、秘书
3、同学们,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出示填空题,引导孩子补白。
自由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出示答案———自由说一说。
出示:在一个_____早晨,_____打开了_____扔给他的_____,同意_____,不料_____,小男孩_____。
用简洁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语文能力,三年级了我们要掌握这种能力。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朗读课文2—10自然段。
1、读了课文,我们了解到高尔基早上接到了小摄影师扔给他的一个纸团,其实这个纸团是一封信。
(1)谁来读读那封敲开高尔基大门的信?
(2)你就是当时的高尔基,读着这封信,让你想到了什么?
少先队员很会想办法;
少先队员很聪明;(给聪明换个词那就是————智慧)
要见上高尔基一面可真不容易;
高尔基非常关心少先队员。
(3)是啊,一个小小的纸团————一封普通的少先队员的信却引起了高尔基的注意。齐读小男孩的信。
2、高尔基与小男孩之间有一段有趣的对话。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位读高尔基,一位读小男孩,分角色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看哪两位同学配合得最好读得最好?
3、指名感情朗读作者、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
(1)这是怎样的鞠躬啊?恭恭敬敬地鞠躬,可不要太急呀!
(2)高尔基按照小摄影师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注意这种摆弄的时间。此时我们的朗读要尽量体现高尔基的什么?耐心、对小男孩的喜爱、爱护、关怀、慈爱。
(3)这是一位十岁左右的孩子,当一切准备停当,他的话语充满了—激动欣喜
(4)一切准备停当,满以为可以实现心愿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小男孩哭着说———引读
当他发现照相机里竟然发现没有胶卷,他————————地说:(失望、岂止是失望已经到了绝望、伤心、悲伤、
在愿望马上就要实现,可是结果却如此残酷,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天哪,怎么会这样?
(5)看到小男孩悲痛欲绝,高尔基赶紧喊道:“——————”这一声声呼喊喊出了什么?安慰、关怀、温暖、
(6)这样充满安慰充满关怀充满温暖的话语,小男孩听得见吗?因为他处于极度的悲伤、懊悔、羞愧的情绪之中。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4、同学们,读高尔基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读小男孩的话要注意读出什么?小男孩能见到高尔基的欣喜、一切准备停当的快乐,发现相机里没有胶卷的愧疚;小男孩前后心情的变化。
5、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师生评议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你就会发现人物说话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出示人物说话的四种句子。
2、请仔细看看这四种表达方式,这四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没有提示语只有人物语言。
3、这四个句子相同的是什么?不同之处在哪里?
反馈:四种句子的标点的加法。
小结:写作中如果我们能采用人物四种说话的不同方式,定能使我们的文章表达更富有变化,文章表达更为精彩,我期待着。
作业设计:
同学们,小男孩离开高尔基的办公室后发生什么事?让我们拿起笔续写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篇15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年~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高尔基与一位小学生之间的故事:小摄影师。(板书,提示“摄”的读音。)
高尔基与小摄影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面来看课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
1、课文称谁是小摄影师?
2、小男孩给谁照相,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读课文。
1、继续思考以上问题。
2、画出不明白的字词。
3、将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指导字词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字音方面:“摄”“桌”“志”“社”是翘舌音,“侧”“杂”是平舌音,要读准确。
字形方面:“摄”“鞠”笔画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部件识字法识记。“躬”可采用形象识字法帮助识记。“社”字右面是“土”,“志”上面是“士”;“桌”下面是“木”,“杂”下面是“木”的变形写成“朩”,应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分辨。“秘”与“密”,经常混淆,可通过组词比较,加以区别。
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摄”“按”“侧”“社”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课堂练习。
(1)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贴(tiē)(动作演示,重点读准字音。)
突(tū)然:事先没预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提示是“穴”头)
吩咐(fēn fù)):交代别人要做的事或应注意的事。
侧(cè)过脸:(动作演示。举例:侧过身子、侧面)
(2)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桌( ) 鞠( ) 切( ) 杂( )
(3)比一比,再组词
贴( ) 秘( ) 胶( )
粘( ) 密( ) 校( )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生词。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3-12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5-11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8-15
小摄影师优秀教学设计06-10
小学《小摄影师》教学设计07-26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最新05-27
小摄影师课文教学设计11-26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选11篇)07-15
小摄影师的教学设计(精选15篇)07-19
有关于小摄影师的教学设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