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3 19:14:51 诗琳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精选5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四)美育渗透点

  体味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罗密欧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反复诵读罗密欧在墓前的那一大段独白,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①具有强烈的激情。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帕里斯特别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真情,以及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亡后的痛苦心情。难点是品味两个人悼词中的浓厚的诗情,以及罗密欧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挚的感情。

  (二)解决办法

  ①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

  ②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节选部分,让学生读出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和人物的不同感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剧作家。教师应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创作活动,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去揣摩品味剧中人物的深挚感情,读出莎剧特有的浓郁诗情。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等录像资料,或是利用课余时间排演成戏。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指导学生概述故事情节,体会剧本的反封建意义。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

  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3、《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4、剧情梗概:参看课本注释。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可复习课文《孔雀东南飞》,由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引入,封建时代人们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由于个人力量的弱小总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2、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3、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的背景。

  4、概述故事情节,明确该剧是悲喜剧。

  5、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家族间的仇恨和家族对婚姻的包办,毁灭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幸福直至生命。剧本表现了当时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昭示了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完成练习一)

  6、学生有表情朗读帕里斯与罗密欧交锋的一段(课本145—148页),分析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7、总结归纳要点。

  (四)扩展

  比较本剧与《孔雀东南飞》的反封建的社会意义。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品味莎剧语言浓厚的诗情和深挚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

  莎士比亚语言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真实。人物是什么地位,什么性格,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说话,都给他一个本来面目。剧中人物的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哀悼朱丽叶的句子非常舒缓,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们当时的悲痛心情;罗密欧与帕里斯冲突时,则使用了很多节奏短促的语句,有力地烘托出二人激动的心情和当时那种紧张的局面。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播放《梁祝》音乐中“化蝶”一段,感受人物生离死别时情感的波澜。

  2、重点朗读罗密欧哀悼朱丽叶的台词,欣赏人物诗化的语言,体会其中包含的情味。

  3、总结归纳要点。

  4、学生分角色表演前半部分,揣摩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

  (四)扩展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录像资料;搜集古往今来的爱情悲剧实例,可以印发陆游的《钗头凤》给学生参考。

  (五)布置作业

  就古今爱情悲剧人物写一篇小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罗密欧听到朱丽叶死后的痛苦心情;

  2、体会莎剧语言充满浓厚诗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总体设计: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把介绍文学常识、熟悉剧本情节放在预习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融戏剧常识、人物分析、情感体会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语文活动之中,课堂调控要灵活,要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改变传统的练习巩固模式,课后设置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学习的'广延性和可持续性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设计(内容见前)

  授课前3-4天发下预习设计内容,并提示学习要求及方法。

  二、课堂导入:

  由一块石头(此石头表面含有两个人物外形,投影显示)的命名入手,谈谈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永恒主题:爱情。教师可以朗诵一首简短的爱情诗(或根据学过的文学作品编写)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模仿莎剧人物出场念《开场诗》,投影显示: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成了今天这一本戏剧。

  交代过这几句挈领提纲,

  请诸位耐着心细听端详。

  三、熟悉情节: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常用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人物对话比较多,读完后情节并不能很清晰的呈现在读者的大脑中。而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则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关系是怎样的?

  帕里斯 罗密欧 朱丽叶 亲王 凯普莱特 蒙太古 劳伦斯 侍童 鲍尔萨泽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帕、罗决斗,罗、朱殉情,神父陈情,蒙、凯和解。

  四、观看电影片段:

  选取罗密欧在朱丽叶墓前自诉和朱丽叶醒来一段。

  五、赏读品味

  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剧作创造了语言的奇迹,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魅力。他的语言就是上帝,在塑造着人物性格,也在改变着人物命运;他的语言充满诗一样澎湃的激情,屡屡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涛。细细品读这篇文章的语言以及蕴含的情感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请两位男生上台,对着投影“躺在墓中的朱丽叶”分别朗读帕里斯、罗密欧的台词。配音乐。

  2、简评两学生的朗读。在分析时要扣住人物的性格。

  3、让男生模仿罗密欧的口吻,想象一个情境(比如听到一只鸟叫,看到火把),再多说几句,书面表达出来;女生可想象朱丽叶在看到罗密欧已死去的神态动作语言,并描写出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习作。

  4、再请两位男生朗读帕里斯与罗密欧交锋的一段,并作简评。体会当时罗密欧、帕里斯不同的心理,特别是情感表现的程度。

  六、探寻主旨

  帕里斯死了。(死也就死了)可是,罗密欧死了,朱丽叶也死了,他们死在爱神的怀抱里。那么,怎么能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呢?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结合这一论述,体会罗、朱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作品闪耀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

  七、结束授课

  学生齐读剧尾维罗那亲王的台词,最后两句教师参与朗读。

  八、创意表演:(如时间充足,可以放在课堂;否则作为课外表演练习)

  让学生自荐出任导演,由导演选择演员,并安排剧情。教师随机采访其他同学对剧情及人物性格的认识、理解。

  九、扩展阅读

  1、课外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

  2、搜罗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作比较阅读,研究其共性及差异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学重点:

  延伸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与分析

  教学方法:

  研究鉴赏法

  教学过程:

  一、试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分别体现的反封建的社会意义。

  (讨论,学生用5分钟时间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然后口头评述。)

  提示: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双双自杀的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因为子女的婚姻大事只能由家长作主。这是这首诗典型意义之所在。从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出作者的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精神。

  二、围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或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提示:①学生要把握作品,深入分析,做出评价。

  ②这部戏剧不一定就只是积极的,也有其缺陷,可以抓住一面评论。

  ③以东方人或是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待此戏剧也许还可以有更多的认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莎士比亚及与之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训练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来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爱情。

  二、【教学重难点】

  欣赏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领悟戏剧旁白、对白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和对爱情的追求。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二)了解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事件。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课文节选的就是这部分)经劳伦斯神甫帮助,两人秘密举行婚礼。后罗密欧刺死朱丽叶的表哥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被逼婚的窘境。神甫给朱丽叶吃安眠药让她装死,不明真相的罗密欧赶到朱丽叶身边后自杀殉情。朱丽叶苏醒后,发现爱人已死,于是用匕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两人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三)速读全文,再次熟悉文本。

  节选部分是全剧的第二幕第二场,是讲两人花园相会的,简称“阳台会”。它描写的是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表白热烈而真挚,展示了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

  文章的脉络很清楚,老师可做如下板书:

  1、 两人独白,表达相思

  2、 两人对白,说爱盟誓

  3、 两人定情,不忍离别

  (四)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自找搭档,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片断。 要求读出主人公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并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的精美。

  (五)从课文中学习爱情。

  人非生而知之,所以,爱情也是需要教育的。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以此培养健康的爱情心态。

  教学反思:对于高二的学生,“走近作者”和“了解剧情”应该是学生自己了解记忆,无需花费时间在课堂上讲。但学生总说没时间预习,也没有兴趣去查阅。所以,就等待着老师讲,老师能在课堂上讲多少就记多少,老师如果不讲就不去了解。因此,我只好让学生朗读发下的资料里有关作者的介绍。剧情内容在课本上有介绍,为了让学生记忆得更牢并训练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复述一遍。这两个环节看似简单多余其实很有必要。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5

  学习目标:

  1.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剧本的主题。

  2.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

  3. 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的比较学习,探究造成各自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点:

  主题和语言。

  学习难点:

  语言特色: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 作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他幼年时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曾进过文法学校,接触到古代罗马的诗歌和戏剧。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曾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登台演戏。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早期(1590~1600),是他学习、继承并取得初步成就时期,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五世》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1601~1607),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一般称为悲剧时期。这时正值英国社会从表面繁荣进入社会动乱的转折时期,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使作者悲观失望,因此作品的基调悲愤、阴郁。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后期(1608~1612),可称为传奇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蛰居乡间,从事传奇剧的写作。在这些作品里,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不再是抗议、批判的态度,而是和解、宽容的态度。主要作品有《暴风雨》,被称为“诗的遗嘱”。

  二、 剧本产生的社会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实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三、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剧本怎样的矛盾冲突?

  2、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3、从节选部分来看,罗密欧一会儿粗暴,一会儿温柔,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呢?

  4、如何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5、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安排了结怨多年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和好呢?

  四、比较探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孔雀东南飞》同是爱情悲剧题材,试比较鉴赏两篇课文的异同。

  1、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2、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用“人权”与“神权”相对抗;反对封建思想,提倡个性解放,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冲破世仇恩怨,追求真正的爱情;反抗封建制家族观,秘密举行婚礼,为爱而双双殉情;两个结怨很深的家族的握手言和等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3、罗密欧本是一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忽而粗暴、野蛮,忽而平和、友好,是他听到心上人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他对仆人用了一连串命令,用粗暴甚至威吓的语言指使仆人,如“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而当仆人顺从他之后,他的语言马上平和起来,“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而对于所谓的“情敌”,他的语言也是忽野蛮,忽友好。通过这些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十分激动的、几乎要失去理智的罗密欧。

  4、剧本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深刻地体现了它的社会意义,即鲜明的'反封建倾向。莎士比亚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人文主义思想的封建贵族青年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巧妙地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5、《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悲剧,但无论主题思想还是艺术风格,都和这一时期的喜剧接近。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两个青年无法结合,终于殉情。两个原本武斗不断的家庭,在各自失去了心爱的儿女,得到了复仇的最惨痛的结果后,两个家族却没有再像过去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械斗,而是显得非常冷静。亲王适时地劝导后,凯普莱特说:“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看来凯普莱特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血的代价。蒙太古也说道:“但是我可以给你更多的。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两家的握手言和说明,第一,年轻的一代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举动已冲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且取得了胜利;第二,这一结果象征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思想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03-08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案12-06

《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02-25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02-02

《军神》教学设计军神 教学设计05-31

教学教学设计01-27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书笔记01-23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