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23 20:19: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春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风教学设计

春风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做模拟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风的成因,锻炼收集资料、制作模型的技能,为单元总目标“编辑科普小报”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共安排五个环节:1.搜集关于描述风的相关资料;2.提出关于风的问题,填入问题银行;3.选择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4.搜集资料,解释风的成因;5.做空气对流实验,模拟风的形成。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描述出风形成的原因和正确操作验证“风的成因”的实验。

  教学重点: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学习目标:

  1.能说出5个以上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不同的风。

  2.通过搜集描述风的资料和小组讨论,描述出风形成的成因。

  3.能正确操作模拟“风的成因”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

  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片段,导入风。风可以帮助船扬帆起航,风还可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春天的花娇艳美丽,春天的草绿意盎然,那么春天的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春风拂面。环节二:

  风的描述

  1.风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把它也列入了《气象科普小报》的编辑内内容。你都知道哪些描写风的词语呢?把它记录在你的科学记录本上,记录时间1分钟。

  2.提问:你知道不同季节的风有什么不同吗?能说出5个以上合适的词语来描述不同的风。

  环节三:

  风的形成

  1.友友来到我们的星球上,感受到了风的存在,感到很好奇,一直问个没完。同学们对风肯定也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请把你的问题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吧。

  2.聚焦问题:风是怎样形成的?

  3.认识风是空气的流动

  (1)讨论:要想明白风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先回顾一下刮风时的各种现象。

  ①刮风时有什么现象?

  ②你能看见红旗在风中瓢动,炊烟被风吹得倾斜,树叶被风刮跑,你也能感到风的吹拂和力量,可是你看得见风吗?这说明风有什么特点?(看不见,流动的……)

  (2)实验:你能利用手头的材料产生风吗?为什么用书扇或者用嘴吹就会有风呢。这说明风是什么?

  (3)小结:通过以上事实可以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4.认识风的成因

  (1)讲述:自然界的风,也是因为空气流动而形成的,那么自然界的空气流动是怎么形成风的呢?让我们通过搜集到的资料来解释。

  (2)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风的形成。

  (播放视频)

  所以,风是在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空气流动而产生的。热空气向上流动,受冷后下降,形成了冷热空气的对流。

  (3)通过模型来解释我国冬季北风的形成原因。

  ①提问:冬季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总是刮北风。你能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对此做出解释吗?

  ②讲述:用模型解释。

  ③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以上实验说明,风是在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④总结:其实,地球上的温差主要与太阳光的照射有关,所以,归根结底,是太阳的热量推动地球的大气流动而形成风的。1.学生能提出问题。能够对风提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

  2.能够通过模拟风形成的实验解释风的成因。

  环节四:

  布置作业1.总结:视频复习本节课。总结。

  2.布置作业:

  (1)做一个实验模拟风的形成,并解释风的成因。

  (2)风是一把双刃剑,风有哪些好处和危害?

  就比如风的种类中包含有“龙卷风”,它威力无穷,甚至可以将人卷上天空,把友友和他的朋友一不小心卷上了云端,他们在云端里有什么奇遇呢,下一期,我们一起漫步云端。学会整理本课学习的内容和结论。

春风教学设计2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

  2、标注每一段的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3、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4、将预习案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基础知识

  1、我会拼读我会写

  着重( ) 刮折( ) 嘎( )地一声 冰碴( ) 吹号( ) 冰砚( ) 乍( )暖还寒 粗犷( ) 冰溜( ) 褒贬( ) 飘拂( ) 塞外( )

  2、解释词语我在行

  乍暖还寒:

  将息:

  鼓苞:

  褒贬:

  二、资料助读

  走近作者:林斤澜,1923年生人,浙江温州人。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后调到北京文联工作,专门从事剧本创作。一生有许多作品。如《春雷》《山里红》《林斤澜小说选》等。曾与汪曾祺并称为“文坛双璧”。20xx年4月11日16时46分,被称为“短篇圣手”

  三、课文阅读指导

  1、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

  这篇散文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导学案

  学习目标:1.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感情。

  3、学习先扬后抑的写法。

  4、学习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赞美之情。

  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深入文本

  1、读1、2段: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北国的春风的热爱和歌颂吗?

  2、读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江南的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

  3、齐读7、8、9、10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③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

  4、第10、11段,作者为什么再次写到江南的春风?

  小结:这篇文章,作者抓住江南春风的怡人轻柔和北国春风的豪迈粗犷,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对北方的春风先抑后扬,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歌颂了北国春风,表达了对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赞美之情。

春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10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认识偏旁&“几”(几字头儿)、折文儿;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春天景象的图片或动画情景。

  学生:搜集春天的图片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现在看到和感受到的是哪个季节,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自读儿歌,感知大意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学习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提醒要读准的字音。

  2、全班交流,提醒同学难读的字音。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导认读。

  3、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巩固对生字字音的掌握。

  四、朗读课文,学习儿歌

  1、抽学生朗读儿歌,说说儿歌讲了什么。

  2、把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要读好儿歌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和表示春天特征的词语。

  五、诵读儿歌,练习背诵

  采取教师引读,学生自读、互读的形式练习背诵。

  六、拓展学习,仿写儿歌

  1、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校园里的春天。

  2、交流搜集的春景图片资料,说说春天还有什么特点。

  3、教师出示课文,如:(1)春风给柳树梳头发,梳出条条绿芽芽。(2)春风给风筝梳头发,梳出……(3)春风……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作品。组内同学合作,可以采取作诗、绘画、朗诵等形式完成。

  七、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抽读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

  2、自主择字组词语。

  3、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字形。

  4、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这些应注意写好的笔画。

  教师可重点指导书写:朵、条、给。

春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及重点句式。

  2、掌握《论语》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

  3、在对文本进行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讨与研习。

  4、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5、体会四子之志的内涵,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为何“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场著名的对话、这场对话成为了一个永远经典的情境,成为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场景。

  二、关注曾点的志向

  1、有哪几位学生跟老师进行了这场对话?

  子路(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晢(点)和孔子。

  2、孔子及其弟子就何话题展开对话?——志向【板书】

  ——听教师配乐诵读,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提问:曾点是如何出场的?跟谁的出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确:“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路:直率鲁莽

  曾点:从容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2、提问:曾点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A、请一学生翻译

  “浴乎沂,风乎舞雩”,课文解释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暮春三月,即使在江南,入水游泳犹冰凉彻骨,怎堪浴后登高吹风?

  【明确】这未必是写实,其中有所譬喻。“浴乎沂”既可清洁身体,又可净化心灵,因为水在古人心中是神圣的。《礼记儒行》有“儒有澡身而浴德”之说。

  在我国古代哲人眼中,自然不是无生命的存在,同人一样具有思想感情、品格情操。古人面对人格化的山川,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因为曾点的政治抱负是通过春风沂水的描叙而曲折表露出来,所以见仁见智,可以圆通,似不必拘泥于一说。按照这个原则,我这里可以提出另一种根本不同于上述意见的看法,根据是《论衡明雩篇》:

  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

  王充在这里明白无疑地解释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就是雩祭的仪式。雩祭,是春天人们求雨的祀礼,所以《礼记》说:“雩祭,祭水旱也。”王充的解释根据亦足。因为鲁国当时通用周历,所以说周之四月,正是夏历二月;天气尚寒,怎么能浴?冠者、童子都是雩祭乐人,他们在祭祀时,须涉沂水;十二、三个人鱼贯而行,象征着龙从水中跃出。“风”,解释为“唱歌”,“归”通“馈”,即“”,都合训诂。“归”通馈,在《论语》中不乏其例。如《阳货篇》“归孔子豚”的“归”即作“馈”讲,是送食、进食的意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蒧(《论语》作“点”)字皙,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集解》徐广曰:“一作馈”,这是古本《论语》“归”作“馈”之证。从文意来说,王充的解释似更符合原意。因为,①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曾点能对古礼作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这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内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了。②孔子不满子路,是因为他“非礼”;赞赏曾皙是因为他懂得古礼。礼与非礼乃是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问题。这样解释,全篇上下文意就脉络贯通了。此外,我们知道今本《论语》是《鲁论语》的传本,在汉代时,还有今天已经失传的《古论语》《齐论语》。《论衡》的解释或许是出之于《古论语》吧!

  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但却引起了孔子的无限赞叹

  B、请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想像具体情景,谈谈你的感受

  3、提问:听完曾点所述的志向,孔子怎么评价?

  明确:吾与点也!

  自读文本再合作探究

  曾皙的志向是什么,结合你对孔子的理解,谈谈曾皙之志为何能打动孔子,让孔子喟然长叹“吾与点也”?

  1.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大同社会,曾皙描绘的图景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太平社会的缩影。

  2.孔子周游列国受挫,产生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归隐之情,曾皙之志描绘了孔子独善其身之所。

  3.孔子认为君子以“修身”为起点,曾皙描绘的仪式能让我们在天人合一之境中给心灵一个安顿。“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礼乐之事的象征,曾皙答话时“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举止,也充分体现出礼乐修养,所以孔子之“与点”,实质上是因为曾点的答话深中夫子的“礼乐”之道。

  ……

  曾皙是个狂者,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描绘的蓝图既是孔子憧憬的理想社会,也是他潜意识归隐栖身的理想之地。一幅蓝图,既有憧憬理想并实现理想的愿望和志向,又有屡屡遭败、连连受挫的无奈。其景观直入孔子的心灵深处,拨动了他曲肱饮水的快乐,多种情感集于一身,于是他感叹、赞同。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侍坐弗使,不执琴瑟。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礼记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史记》

  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

  幻灯片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泰伯》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泰伯》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泰伯》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

  尧舜都选贤举能,使天下大治。这种“尧舜气象”是孔子极为赞美、向往的,可谓是他的最高的理想境界。他的“博施济众”老安少怀友信,更加具体地说明了其最高理想境界的社会风貌。在此基础上,以后的《礼记礼运》对大同世界作了如下的概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图画。孔子的太平社会就是行仁复礼恢复西周以来君臣有序的等级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和谐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教导子弟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实现理想的现实步骤,曾皙则用非常感性的图景表达了这一志向。

  【补充材料】

  历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①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

  ②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王充《论衡明雩篇》)

  ③曾点之学,入皆自得,到处受用。其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而乐行忧违,用行舍藏,老安少怀,自有与圣人相印合者。(康有为《论语注》卷十一)

  2、认为曾晳的说法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问题】如果说曾晳的话表现了出世退隐的想法,那为什么孔子还会赞同他的想法?孔子为什么不是“欣然喜曰”而是“喟然叹曰”呢?

  【明确】孔子一方面主张积极从政,另一方面,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情况下又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弃追求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次谈话时孔子已经60多岁,孔子一生奔走列国,四处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鲁国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晚年的孔子对世道看得已经很清楚了,他决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赞赏曾皙所言之“志”的关键就在于曾皙所说正合于“天下无道则隐”。曾晳的无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鸣。

  幻灯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微子》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可见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则性的。“求仕”是为了“行道”、“行义”。能“行道”、“行义”.则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义”则去之。为了实现理想,为了弘扬大道,孔子不动摇,不怨尤,终生积极乐观。他虽叹惋过“莫我知也”。但接着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进可退、唯“义”是存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对照一下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逸游图,其表达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正是孔子退隐传道的生动写照。

  【补充材料】

  历代学者的相关言论:

  1、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而时不我与,方与二三子私相讲授于寂寞之滨,乃忽闻曾皙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所感者深矣。(黄震《黄氏日钞》)

  2、集解周生烈曰“善点之独知时也。”皇疏:“言我志与点同,善其能乐道知时,逍遥游咏之至也。”邢疏:“吾与点之志,善其独知时,而不求为政也。”(《论语注疏》宋邢昺疏,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

  三.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渭然叹日:“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周国平《孔子的洒脱》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此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解读。他说,曾皙的理想看起来不过是“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四书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就比另外那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于丹《<论语>心得》

  三、比较三子之志

  提问:请找出三子的志向。

  明确:子路(足兵)冉有(足民)公西华(知礼)曾点(玩乐?)

  子路:有抱负,坦诚,却失之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4、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5、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三子言志越来越谦虚

  三子对礼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具体化)

  三子之志是治国手段

  曾点之志是最高境界

  五、四读文本,探究孔子“与点”

  1、提问:三子之志都是安邦定国的大志,都符合儒家思想中“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的标准,那为何孔子偏偏却赞同欣赏看起来似乎是玩乐之事的曾皙的志向呢?

  七、总结归纳,情感提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于丹《<论语>心得》

  七、作业:

  本文中孔子的四个弟子,你最欣赏谁?再查阅一些资料,制作几张人物短评的小卡片。

【春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王安石春风 一马春风

2.春风的诗句

3.《春风》阅读答案

4.春风阅读答案

5.春风景作文

6.春风古诗白居易

7.醉春风作文

8.赠别杜牧春风

9.《嘲春风》温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