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使同学知道手脑要并用才干有发明。
教学难点,有些词句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考虑
1.板书课题:11 人有两件宝
课题中两个字没学过,谁会读?(指名读)请读准的同学领读生字、生词。再齐读课题。
两件宝也可以说两个宝。件是生字,左边是_(生:单人旁),右边是_(生:一个牛字),一个人牵着一头牛,这个字就是件,一件衣服、一件事情的件,也是这个字。
2.课文是一首儿歌,是根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的《手脑相长歌》改编的。
3.读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启发同学学会提问。)
二、范读课文(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听老师读课文后,知道这两件宝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凭借汉语拼音读两遍课文。
2.读课后生字表(一)和表(二)中的本课生字,在课文中把这些字画出来,再连成词读一读。
(教师巡视、辅导,了解自学情况。)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双手 事情 发明(注意带点字都翘舌音,情为轻声。)
考虑 做工 才干(注意带点字都是平舌音,能是后鼻音。)
劳动 两件宝 办不到
2.指名读课文。(从差到好,不同层次3-5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不的不同读音)
3.齐读课文。
五、以问促读,熟悉课文
1.课文有3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2.这两件宝该怎样用?读第二句。
3.课文最后说什么?
4.连起来读一读课文。
六、识字写字教学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词。(开火车轮读3遍)
2.指导同学记住字形。(突出重、难点)
双:两个又不同,左边是又字旁,第2笔是点。
做:右边是反文旁,4笔写成。
才:把寸的点改成撇。
3.指导写字。
双:右边的又,横撇要左伸到点下。左右靠拢。
做:左中右三局部要紧凑,单人旁要窄些,中间古稍短些,右边反文旁与单人旁一般高。
办:先写横折钩折、撇、然后左边一点最后右边一点。
4.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听写,写后集体检查、订正。
双手、做工、才干、劳动、两件、办不到。
3.朗读课文。
二、理解句子
1.双手会做工,大脑会考虑。
(1)口头填空。
工人_______
农民_______
护士_______
老师_______
(2)考虑就是干什么?(动脑筋,想方法)
讲讲你或他人动脑筋的事。(启发:想一想,你在学习、玩、做事的暑假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想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你见过他们经过想方法把事情办好的事吗?
2.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师解释发明:想方法做出自身或辊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发明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中一些小发明的事例,重点说说他们怎样考虑、怎样做的。使同学知道手脑并用与发明发明的关系,不必深讲。
3.小结:这一课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我们可要把它们用好。一个人只要爱劳动,肯动脑,一定会有所发明。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读法。
读这首儿歌就是在向他人介绍两件宝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用,介绍的时候要把词语连起来读,意思才清楚。如: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
用手又用脑,才干有发明。
2.听朗读录音,再跟着一起读。
3.指导背诵。
(1)理一理三句话的顺序: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采用师与生、组与组对读的方法激发兴趣,协助记忆。如:师读每行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比一比,组词语。
工( )做( )才( )
公( )作( )寸( )
板书设计:
两件宝
两件宝
双手
大脑
做工
考虑
发明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二、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计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
穷
桑娜 渔夫 西蒙
人 抱 熬
担忧 害怕 坚定
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本课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被教育部电教馆收录于《全国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录像带中并出版发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教学准备】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夏令营的较量》、其他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大家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
板书:
英、笛福
2、解题:
“漂流”什么意思?
(随着水浮动。)
3、这部长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所谓缩写就是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留下主干部分。
4、鲁滨孙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5、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第二自然段) 。
6、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
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
交流时随机板书:
住、吃、安全、孤独
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细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说说鲁滨孙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板书:
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学生讲讲原著中的故事。
(种麦子、做陶器、做独木舟。)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那么他究竟是靠什么在荒岛上生活了这么多年?
(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
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阅读资料后四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总结发言。
6、教师总结:
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四、课外拓展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拓展练习
购()评()破()拾()
沟()坪()玻()给()
拎()甸()续()钱()
铃()句()读()线()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
◎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
1、运用自己掌握的有效学习方法,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读懂故事,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并鼓励有自己的想法。
3、大胆评价故事中的角色,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体会寓意,创造性地复述寓言。
板书设计:
听记
读思
一路花香
说演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评编
人各有所长,要自信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求知欲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干什么吗?今天,我们听故事,好不好?
二、听故事,明大意。
1、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记。
2、请努力听清以下问题:
(1)、你所听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2)、故事中有哪几个角色?
(3)、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吗?
三、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这是一则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寓言,我很爱读,所以,我把它推荐给大家。请同学们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要求。请某生指出一处请另一生朗读,以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四、潜读全文,明寓意。
1、祝贺大家圆满地完成了第一项任务,如果我们继续用心多读这则寓言故事,我们会大有收获。让我们努力。
2、再读课文,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3、你对寓言中哪个角色感兴趣?能凭借自己的用心读书把它生动地介绍给大家吗?
4、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汇报我的收获,师示范讲述完好无损的'水灌的自述。
5、通过听看老师的介绍,你学到了哪些介绍方法?
6、认真读文,思考,准备。
7、你对哪个角色感兴趣?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8、你对文中角色分别给予怎样的评价?
9、现在你能和他人合作把整个寓言展示给大家吗?
五、创编寓言
听了同学们的评价,这三个角色肯定会有所震撼,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想象吗?请续编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是谁呀?(出示图片、课题卡片)你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亲热地叫叫她的名字吧!)
指着:姑、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多好看的棉花姑娘啊!可是,有一天她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幻灯片:生了蚜虫的棉花),你们想对棉花姑娘说什么?
2、小朋友们多关心棉花姑娘啊,她到底是生了什么病?有没有治好呢?赶快打开书137页,听老师来讲讲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
3、交流。(指名多个说,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蚜虫治病斑点啄木鸟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想要讲好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谁来说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姿势、不认识的字请教、难读的要多读、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真能干,那赶快去读读吧!
2、刚才你们读得可真认真,那么有没有碰到难读的句子呢?
(1)第一自然段:生字多。这里有几句话?都难读吗?
第一句:指名读,读词语:蚜虫,谁记住了蚜字?
第二句:谁来读?注意停顿:盼望/(停顿)
读词卡:盼望(在哪儿见过盼?)
治病(谁见过这个字?)
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复出现的句子,你们会读了吗?
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来帮忙吧!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会读了,重复出现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那就去读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会读得更好!
5、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读读课文,该请几个呢?(6,按照自然段)
6、下面我们来赛一赛,一排一排读,看看,哪一排的小朋友读得最好!
四、巩固生字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特别那,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啄、斑)
2、生字娃娃看见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心里特别高兴,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词语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在这里,一边高来一边低
词语:姑姑、新娘、蚜虫、啄食、斑马、盼星星盼月亮)
3、生字娃娃还很调皮呢,躲在这些句子里面不出来!谁找到了,谁会读?
句子:(1)盼盼到家,安居乐业。
(2)我的小表弟盼盼把手张开,小鸟用嘴在他的手心啄了一下。
(1)啄木鸟是益虫,蚜虫是害虫。
(2)我终于把姑妈盼来了。
(3)王母娘娘开蟠桃盛会。
五、写字:只、星。
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两个字:只、星
2、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上下结构)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你又发现了什么?
4、谁是小小书法家?请小朋友们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六、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姑、娘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益虫与益鸟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字形:啄、斑。字音:盼、娘、治。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去寻找有关益虫与益鸟的知识,你都找到了哪些益虫与益鸟呀?引导:是益虫(鸟),它能。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图片: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吗?它长着什么样呢?(大大的眼睛,雪白雪白的棉花,碧绿碧绿的叶子)对,它长得那么漂亮,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棉花姑娘。指名读课题,注意正音姑娘轻声。
3、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棉花姑娘生病了,你们瞧(出示生病的棉花图),你看了这样的情景,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归纳为三个问题:⑴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⑵会有谁来给他治病呢?⑶结果病好了吗?
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要求:听清字音,想想刚才自已提出的问题。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反馈:
⑴问题一:棉花姑娘得的是什么病?
①出示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注意盼望、治病的正音。
③理解:可恶、盼望。给可恶换个词。盼望这个词说明棉花姑娘的内心非常怎样?
④再次指名读,要求初步读得有感情。
⑵问题二: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吗?
①出示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注意咧字音。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了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他的心情高兴吗?
④请初步有感情地读课文。
⑶问题三: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①找到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说说从这段中知道了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他长的'什么样?
③出示相关的写七星瓢虫的句子,练读。
④师生共同分角色读一读第四小节。
过渡:其实棉花姑娘在这之前碰到很多的小伙伴,只是他们都不能给他治病,他们都是谁呢?(板:燕子,啄木鸟、青蛙)
⑷朗读2-4小节。
①快速读,完成以下练习。
燕子只会捉的害虫。
啄木鸟只会捉的害虫。
青蛙只会捉的害虫。
②同桌选择喜欢的一个小节练读,分角色读。
③反馈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带音节)指名读一读。
姑娘
蚜虫
盼望
治病
啄木鸟
斑点
2、读单个字,并说说在哪儿见过或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写下词语。
(姑姑
姑妈
蚜虫
盼头
治疗
斑马
斑点)
3、读句子:
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会读课文中的生字,还把生活中的词语请进了课堂,下面就让我们运用他们来了解更多的知识吧!
小小知识库:
①啄木鸟姑娘是大树的好朋友。
②禾苗的脸上长满了黑斑,青蛙马上赶来治病了。
③蚂蚁喜欢吃蚜虫拉出来的蜜。
④猫头鹰天天盼着捉田鼠。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宝宝,下一节课,我们要更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演一演,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是教科书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节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它注重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数据,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数据,对学生今后参加工作,进一步学习深造,都有很深远的意义,因此新增本章内容和学好本章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材编写的是学生喜爱的各种动物,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但与数据打交道,解题时往往计算较繁,费时较多,对此,学生可能感到不太习惯,甚至表现出缺乏耐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学习统计一的特点和实际意义的同时,寓教于乐,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一些基本知识。
2.使学生能运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据充满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对繁琐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
3.通过“最负责的班干部”活动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关心热爱班集体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及其重要意义;
(二)难点
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导语:大自然中有很多可爱的生灵,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展示六种动物活动的资料。
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体现学科渗透。
3.设计提问
(l)这些动物中,你最喜爱哪种动物?
(2)本班中,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3)你是如何知道的?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并自然过渡到小课题。
引人小课题: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4.如何进行全面调查?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言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计学生可能会想到举手表决法和站队法。对于学生的方法,要予以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并很自然地介绍收集数据的另一种方法—问卷调查。
5.分发问卷调查表。(教师指导学生如实填写,并要求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渗透德育教育)
6.启发学生如何统计问卷调查的结果,预计学生可能会运用的方法:
(1)唱票法;
(2)做游戏:找六位同学分别扮演六种不同的动物,让六个扮演者分别戴上标有1、2、3、4、5、6的动物帽,然后将收集的调查问卷表分别交给相应的扮演者,看每位扮演者得到的调查表数。
(3)介绍课本上用表格整理数据的方法──划记法。(由教师列表,学生分组完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全班同学最喜爱的某种动物的人数分布表
7.总结用表格描述数据的方法,启发学生用更直观的方法描述数据。
(l)启发学生在看电视台某些综艺节目的比赛时,参赛选手的人气指数是用圆柱形图表示的;
(2)介绍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3)着重讲清楚如下两条:
①如何画条形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在统计图中,每一个小条形表示什么意思;
②怎样画扇形图,因为一个圆周角有360度,所以每一个百分比应该占多大的面积,只需要将百分比乘以360度,得到扇形的圆心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即可。在这里,还应指导学生如何识别扇形图中每一个扇形所代表的含义。
8.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l)让学生对照表格、条形图、扇形图说出本班同学喜爱六种动物的情况;
(2)分发问卷调查表,调查本班“最负责的班干部”,先以组为单位整理数据,然后在黑板上统一划记,学生根据划记结果用三种方法描述数据。
9.小结
(l)学生畅谈学习本课的收获;(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师生一起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①全面调查──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
②收集数据的方法──问卷调查;
③描述数据的方法──表格法、条形图、扇形图。
10.课后练习
以班级为单位,全面调查喜爱哪门功课的同学最多。
六、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学思想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提供自主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机会,鼓励他们的创新思考和创新实践,以培养创新意识。
2.坚持创新原则,把教材创新、教法创新及学法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l)教法方面: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如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而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法方面: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逐步从“学会”向“会学”迈进。
(二)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人部分用音像资料展现数据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体现数据分析的必要性,以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面调查举例;接下来演示六种动物的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用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描述,从而增加一了课堂容量,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评价
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数学评价改革的核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开学初就建立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并且应用到每一节课中,课后填好成长记录表。
(二)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发现了问题,就鼓励并表扬学生这种勤于思考的精神,而不是讨论这个问题到底意义大不大,有没有价值。
(三)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多样化
教学时,我采取了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元评价主体,如学生畅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小组内互评,对学生所提出的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及对答对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方式上,不局限于纸笔测验,重视课堂观察、调查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评价的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2、能力目标:
⑴ 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抒发感情。
⑵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知识目标:
⑴ 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⑵ 体会作者含蓄地表达感情,从而提高自身文学鉴赏的水平。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文章集文学性与抒情性于一体,情感较充沛,主要写10年浩劫给作者带来许多不幸,心情压抑,但睹花释怀感悟生命永恒。要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因此,采用情境教学,通过配乐朗诵,通过展示画面来达到这一效果。
2、重点分析:
⑴ 对景物的分析是文章的重点,为突出这一效果,通过放映画片来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
⑵ 文章抒情性浓,表达感情的方式较含蓄,这些是大家所要领会的;为突破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配音朗读”展示画面、“配音背景介绍”设置情境与《热爱生命》的片段进行比较等手段来实现的,以便加深学生领会文章主旨。
3、难点分析: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是本文的难点,借何景、言何志,“景”与“志”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是这堂课所要解决的,因此,主要采用分析、引导。
【教宇对象的分析】
1、初一的中学生,其情感的两极性较为明显,易激动、爱动感情。因此,设置情境教学较为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陷入课堂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达到理解把握文章的感情。
2、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趋于成熟,因此,“借景抒情”游戏能够顺利进展,这样一方面加深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确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初一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精力容易分散,而多媒体教学的视听系统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全面接收新知识。
【教字策略及教法】
1、情境教学法:
儿童心理学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儿童在学习前情感已做好准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则他的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是有效发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途径,故选择配乐朗诵,因为音乐所包括的感情信息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目的是:
⑴ 使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诱导。
⑵ 随着音乐的起伏,朗读的进行,初步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
2、实施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学习说:
刺激→反应→假设→突破的理论,即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评议,不标准的答案让学生采用归谬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发现错误,以便强化能力。
3、寓教于乐,知识迁移: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好的途径是: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主要运用在“借景抒情”的训练,“景物的细致描写”的训练。采用的方式是学生看画面描绘事物,并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比衬班级某位同学,然后用文字写下来。
【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运用Frontpage 制作,穿插Powerpoint 。因为它能产生一系列的动画效果,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较强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它包括放映画面、朗读、分析、训练、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花与人的友好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类是花解人语,如“感时花溅泪”,“泪眼问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有一类是人解花语,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因为解花,所以“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大家看且听《紫藤萝瀑布》,并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类型,你的根据是什么?
二、朗读,熟悉课文
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情感基调,以便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它属于人解花语类:理由是课文句子:“觉得这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地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都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以及课文第十段。这些都表明作者领会了花作为生命形式的本质。
三、提问同学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介绍写作背景
1、文章写花,为何会由花谈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法,由花的现状(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和过去(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控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比较,谈到紫藤萝经历磨难仍生生不息,故“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尽的。”
2、文章写紫藤萝花为何会谈到“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因为作者此时为弟弟的病情而忧虑(介绍背景)。
3、文章如何把花和人联系起来,提出文章的主旨?因为二者有共性:都是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都体现生命的长河无止境。
4、文章在这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5、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有其共同点,抓住事物的共同点来描绘。
四、游戏、写作
请同学做游戏:一位同学描绘多媒体上的画面,或一种花的特征,或一种事物的特征;另一位同学根据他的介绍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班级某位同学,抒发某种相应的感情。
举例:我们常用玫瑰形容一个人艳丽又清高,请你也举例来说明。
五、分析文章的写景手法
1、同学描绘是否逼真,为什么?有一些逼真。
2、如何逼真,该注意什么问题?必须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
3、从哪些地方来抓住事物的特征?
从颜色、形状、质感等各方面来写。
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迁移
请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对“紫藤萝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观察必须从颜色、形状等来看。紫藤萝花的特点是什么(分析1~6段)?何处体现?
1、主要的特点是繁茂、活泼、热闹、沉静(见课件演示)。
如繁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活泼热闹: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沉静:颜色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2、花的特征与文章中心有何内容上的联系?花的沉静涤荡了我心中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并引入“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
花的繁茂、花的活泼、热闹体现生命永恒、生命永无止境的中心,引出文章的主旨。
3、景物的描写能否游离于主题之外,该注意些什么?景物的描写不但要抓住特点,而且它还必须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展开。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景物描写必须抓住特点。
3、把本课中的片段与《敬畏生命》片段比较作为作业。
【多媒体的演示】
1、多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思路:
打开磁盘,点击课件中的“紫1”进入课件。
点击“紫藤萝瀑布配朗读”。
点击课件中“背景介绍”,打出所要朗读的内容,打出“表现手法”所提出的问题。
点击课件中“游戏、写作”展示画图。
点击课件中首页“紫藤萝瀑布”的标题,出现它的画面。
点击课件中的“作业”比较。
点击课件中的“紫1”进入该课件,深件首先响起饱含淡淡哀愁的音乐及一些具有动态效果的文字,这是以多媒体丰富的声乐画面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安定同学情绪,同时营造情感氛围,以突出课文要求“领会作者情感”。这正符合儿童心理学家卡哈娜指出的:如果儿童在学习前情感已做好准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则他的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展示紫藤画面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营造气氛,为下面的“分析文章的情感”作烘托铺垫。让学生首先进入状态。
本文是抒情散文,结合单元提示及这课的教学要求:“领会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采用音乐配置画面为背景以及作者《哭小弟》中最后四段的配乐朗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众所周知“音乐的魅力远远地超过言语的表达。”目的是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加强视听感受,进入情感氛围。
设计思路:音乐的旋律配合朗读,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描写的是什么情感,以便下一环节的提问、分析。
⑴ 打出背景文字及画面。插入“配乐朗读”这个环节目的是加深同学对作者的经历的了解。
⑵ 画面音乐能强化他们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因为记忆及理解力只有在强化中才能加深。
⑶ 提问的方式是采用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学习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⑷ 用多媒体打出问题有利于节省时间。这些都体现“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思想,同时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设计思路:教育家贾得指出“迁移的核心依赖于法则和原理的应用”。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加强记忆,另一方面自己总结的法则能为下一环节熟练运用作埋伏。
寓教于乐是这一环节的特点:
⑴ 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利于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只有再现事物,才能更好唤起学生记忆,才能对事物进行细致描绘。
⑵ 允许同学描写其他事物,这样一来就不会限制他们的思维。
⑶ 由于班级的同学比较熟悉,能使学生抓住二者的共同点,进行知识迁移。
⑷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其乐无穷,利于他们转动思维。
设计思路: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学生初步描绘为下面分析“描绘事物要抓住特征”作基础,从而使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
多媒体再现实物,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便于观察。这与写作要求“艺术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理论不谋而合,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设计思路:为引导学生自行分析下一环节“紫藤萝的特点”,完成知识迁移而设计。
再现画面利于学生结合课文来分析,轻松解决这一重点难点。采用的教学法是巴甫洛夫经典性学习条件作用说。说与写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作业强化教学重点。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容量。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6-29
教学设计方案11-0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