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3 04:40: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1

  【教改与创新设想要点】

  1、大生活,小叙事,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就是本文的魅力所在。利用学习本文的机会,教会学生观察民俗,体验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

  2、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指导学生朗读,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多读才能品味。

  3、本文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又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特色。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动人的文化底蕴的能力,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2、品味本文本色语言的美,学习平实本色语言表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史,其中,仅仅是食文化,就举世闻名。请把你所知道的或品尝过的名菜或名小吃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稍作准备,教师巡视、提示)

  点几个准备较好的学生讲述,教师注意评点:其讲述的内容有没有包涵一定的文化内容。

  (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款名菜的图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二、明确教学重点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一遍,思考:你觉得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重点学习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当然要学习它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怎样独具特色?放到后面学习。

  2、读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咸鸭蛋谁没有吃过?可是有哪位同学就此写过一篇文章的呢?可见,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我们学习本文要解决的第二个重点问题。

  (多媒体放映:学习重点1、品味语言2、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三、整体感知课文

  先让学生预习,思考下列问题:

  1、高邮的咸鸭蛋很闻名,可是为什么题目是端午的鸭蛋而不是高邮的鸭蛋?

  作者花了不少笔墨盛赞故乡高邮的鸭蛋,但为了突出端午节的故乡风俗,同时,端午的鸭蛋是一年中滋味最美的时候,所以用了这个题目。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教师提示: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3、让学生合上课本,凭记忆复述高邮的咸鸭蛋有些什么特点。

  四、研究性学习

  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以下任务。

  1、教师范读第一段,然后学生读:

  注意要读出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约5分钟)

  2、我们常说,写文章忌东拉西扯:

  本文既是写端午的鸭蛋,为什么要扯到清代著名作家袁枚,而且还说自己并不喜欢他,但又喜欢他的《腌蛋》一条?这样说岂不是东拉西扯,自相矛盾?(5分钟)

  这个问题偏难。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对答案中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

  这样不是东拉西扯。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

  3、读第二段:

  (可以采用学生个别读,然后学生个别评价的方式)思考:本

  段除了写高邮咸蛋的特点外,还写了什么内容?(3分钟)

  本段除了写高邮咸蛋的特点外,还写了吃法、端午跟鸭蛋有关的风俗、如何挑选鸭蛋等内容。

  4、请学生准确而全面地概括端午鸭蛋的特点。(3分钟)

  ⑴蛋白柔嫩⑵油多⑶黄是通红的(总:皮细而油多)

  5、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请同学们讨论: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语言特色的'?(10至15分钟)

  ⑴口语色彩浓厚。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xx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⑵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例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⑶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如他写咸鸭蛋头一筷子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和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6、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与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本文可以说是这样的一篇小叙事的杰作。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本文,想想看,如何来写这种小叙事的文章呢?(10分钟)

  假如老师布置了一篇写生活中小事的作文,你们该如何准备,如何下笔?(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长集中本组意见发言。)

  如何准备提示:

  ⑴要热爱生活。一个对生活麻木不仁或悲观失望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

  ⑵要有探究未知事物的求知欲。

  ⑶要细心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

  ⑷虚心好学,不懂就问。重要的知识不妨记下来。

  以上几点,是积累阶段。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素材,才能在写作时不犯愁。

  如何下笔写此类文章?

  可以由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体验谈,也可以当堂写一个有关风俗人情的小片段,老师点评。多鼓励,少指误。此时可以结合导入新课时同学们的发言进行回顾。

  7、探讨:

  文章如此津津乐道咸鸭蛋有意义吗?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感受课文情趣。

  2、掌握品读语言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心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解读文本内在韵味,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认真品读,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资料

  资料(陆建华《汪曾祺和高邮咸鸭蛋》

  有人对汪曾祺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着说:“我只能排第三,前头还有(高邮咸鸭蛋)。”

  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高邮咸蛋在汪曾祺心中的地位,今天,我们就走进高邮,看看汪曾祺笔下的那枚鸭蛋究竟装着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二、温故知新

  三、明确目标

  四、品语言找趣味

  《社戏》结尾说再没吃过那夜的好豆,再没看过那夜的好戏。其实,戏并不好看,豆子也一般,作者难忘的是儿时的记忆,这是最有趣的。有人说,本文的`4.5段最为有趣,你能找到相关句子吗?有没有唤醒你儿时的记忆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自己找到的趣句在组内范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感受,品出趣味。适时介绍品味语言方法,品出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又用怎样的情感介绍家乡特产。

  五、赏风格感魅力

  1、介绍汪曾祺的语言风格。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方言入文文言入文)

  c有淡淡的幽默。

  2、学生自由选例,结合课后题进行品味评析。

  3、归纳语言特色。

  a、平淡而有味。(读起来亲切自然)

  b、方言入文。(脱口而出,直率朴素)

  c、淡淡的幽默。(增强文章趣味性)

  d、文言点缀。(使文章增添了书卷气和典雅之美)

  六、拓展延伸:说风俗

  1、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并说出这个节日的习俗?

  2、假如你是周至县的县长,你要举办“中国周至·民俗文化节,”你有怎样的设想,会通过哪些渠道来推荐周至民俗文化?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民俗让你难忘?或者家乡的某些特产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请以“一说起家乡,我就想起了家乡的------”为开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要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了解端午的风俗,准确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文中平淡而又有味的语言,理解鸭蛋带给作者的情与趣。

  【教学手段】

  手工制作蛋络子、端午的习俗的一段flash动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诗句和谜语来猜中国传统节日:

  (分小组竞赛)

  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⑶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⑷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2、用幻灯展示出端午的习俗照片:

  (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会选择写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产生对文本探索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紧紧扣住学生心中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却偏偏写小小的一枚鸭蛋?

  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

  步骤二:分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找寻问题的答案,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人。并比赛哪个小组的讲解精彩﹑理解准确。

  (步骤二中是实施分材教学的关键,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学习环节会出现分水岭,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小组长的.引领。老师在聆听学生意见的同时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思路不畅的学生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同学阅读讨论后能明确家乡鸭蛋的特点。

  (过程中老师打出对切开的高邮鸭蛋横截面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整体感知中同学大致了解到作者对家乡的端午的鸭蛋难以忘怀的原因是由于在端午节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等活动能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步骤三:小组代表发言,解答前面的中心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别的小组的发言,老师及时做现场点评。肯定理解正确的一面,并指出不足。

  (经过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从表层到深层含义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中介物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进入到深层次思考。)

  步骤四:播放端午节的相关flash动画,结合观察身边的社会,比较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与中国民族传统节日在如今社会迥异的处境。阅读老师发的另一篇辅助阅读材料“节日的联想”。

  (汪曾祺的文章读来有味、有趣,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一笔一笔写端午的种种乐趣,可是今天,有谁还把端午吃鸭蛋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端午节和许多别的传统佳节一样,节日意味渐淡,仿佛演绎为一种节日的符号了。它的民俗意义、文化内涵,已然完全淡化,远不如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那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传统的佳节还有几人有着幸福的期待?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他们对重视传统文化!至少要知道,端午节、端午的鸭蛋,它是我们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记!)

  三、品味语言

  别说鸭蛋都一样,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样子(秀气)。

  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引导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体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平淡而有味,字里行间有着淡淡的幽默。)

  学生的发言老师可以及时做适当的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引导他们以最棒的语言讲出自己内心独特的个人体验,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分享碰撞的思想火花。

  四、梯度练习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任选一题

  △查找出汪曾祺的《葡萄小令》阅读写读后感

  △△模仿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片段作文“家乡的小吃”

  △△△阅读“节日联想”后,仿写一篇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

  【板书设计】

  童年岁月的美好回忆

  家乡生活的温馨回味

  情

  寻常生活的闲适体味

  端午的鸭蛋带来的

  挂蛋络子

  挑鸭蛋

  趣吃鸭蛋

  玩蛋壳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07-04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06-20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07-29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09-30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模板03-19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03-19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06-14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学设计09-21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优秀06-27

《端午的鸭蛋》教学反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