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和反思
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和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
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
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
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
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
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
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
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
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
板书:追求幸福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
(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
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近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
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
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
(1)织女一边挣扎……
(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
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
四、表达方法
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平淡无奇,太平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
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
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
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
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
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
(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
(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
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这是为什么?
感人,哪里感人?
曲折,跌宕起伏。
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故事的起源发展来探究民间故事的魅力。)
七、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设计意图:落实课后的练习,指导复述的技巧,照应前面学到的叙事方式)
八、推荐阅读
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它们是——《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民间故事的天地。)
九、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板书
13 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反思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时,我重点落实了说和读能力的训练。
一、朗读能力的训练。
苏教版教材或新课程标准都十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一般故事内容比较浅显,情节比较生动,高潮凸起,人物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节跌宕起伏,比较适合朗读能力的训练。
当然有感情地朗读并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要有层次性,一般要经历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这么三个过程。首先是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为有感情的朗读打下基础,然后朗读和感悟相结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到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和不讲骨肉情谊,一个专制形象。织女的非常痛苦的心情和牛郎知道织女被王母抓走后的那种心急火燎的心情。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重点词句,最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我认为朗读的指导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朗读差异性,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即可。
二、要加强复述课文能力的训练。
复述课文的能力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往往教师会忽视了这项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不考的。苏教版课文比较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课文都要求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必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复述《牛郎织女》时,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一段一段地进行,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学生复述的兴趣。
复述前先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考,如: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火燎,携子追赶——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学生一段一段地进行复述,积极性比较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全文复述,在复述的时候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给他提个醒,其实就是复述的要求,然后问他你是讲给谁听的?他说是讲给奶奶听的,那奶奶耳朵有点背,听不清楚,你可要想点。有了这个情境,增加了学生复述的情趣。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和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