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3 08:22: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一点不足:让每组承包一个板块,同学们大多致关注本组的板块内容,对其他足的`内容较少关注,因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学习,上完后我在第二节课予以了纠正,规定以后预习,每个板块大家都要预习自修,在此基础上各组在进行承包预习自修、展示交流。这一点组内老师在评课时也指了出来。

  总之,课改就需要我们不断动脑筋去探究,随时加以总结。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2

  每次讲完《济南的冬天》,自己总是喜忧参半。同样,今天这节课既有令我满意之处,又存在着些许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的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长了些。由于是异地授课,和学生素昧平生。初次见面,自己忽略了对气氛的调解,所以学生有些紧张,尽管相当浅显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由此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前与学生沟通交流,创设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是决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其次,最初教学时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因此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后期变换了方式,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课堂的气氛也活跃起来。因此只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当然这节课也有可取之处。我采用了学练结合的方式,学生基本掌握了重要的字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理解并能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教学时注意知识的拓展,结合课外语段练习,加深学生对对比写法的理解。我时刻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能适时并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教学内容力求衔接自然,过渡得当,因此学生对文章写作思路的理解水到渠成,并初步领悟了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只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有的见解可能不准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蒸蒸日上,争取讲每一节课少有遗憾,多些精彩。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3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而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在课堂讨论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

  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我觉得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反思过后,发现自己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本课件设计意图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节约时间,提高教育教学速度,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可以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达到用时少,效率高的目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4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1、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单,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2、因材施教,分层设题。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练。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致于有几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3、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课堂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一节语文课的成功。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5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

  4、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回顾有关冬天的诗句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脉络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点)

  第一部分,(1段)济南冬天 的天气特点,具体:无 、无 、无 。

  第二部分,(2、3、4段)济南冬天的山景。

  一层;写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点: 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特点: 三层:写城外远山。 特点: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特点

  2、文章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简要说明。

  二、【课堂研讨】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划生字词并掌握。

  (1)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5.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结合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五、【学习反思】

  六、【教师批阅】

  时间: 等级或分数:

  七、【奖励记录】

  优胜学习小组: 优胜展示小组(个人): 优胜点评小组(个人):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6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予,即我,舍予,意思是舍我。舍我为谁,少时为学修身,成人为家,为国,为天下。舍我,感到舒,古人在造字时,何其语重心长!而老舍在给自己取字时,又是何等的境界高远。从老舍的字,我们看到了老舍为人的高尚!也看到了成大业者必备的修养和胸襟。

  关于第一段。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

  运用的对比的写法,同时运用了“对于……像我……”的句式,句式整齐,富于美感。

  关于第二自然段。写阳光下的小山。

  一个比喻,将小山比喻成小摇篮。写出了小山的可爱、温馨、安详。下面写济南人们的感受与小摇篮的感觉一脉相承,将济南的人们写成了小摇篮里的婴儿一般。而且虚写人们的心理,细腻传神。通过人们的心理及感受,更突出了小山的小摇篮特征,反衬效果非常好。

  关于第三自然段。写小雪后的小山。

  将小山比喻成了一位美女,且这位美女身着薄衣、露衣、透衣,且衣服被风吹。将小雪后的小山的'美丽风姿描写的生动、传神。在这里,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陶冶,使学生摆脱低级庸俗的色情眼光,追求艺术的美感。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里看出,老舍这位大艺术家的艺术眼光和丰富的想象力。

  关于第四自然段。写郊外的小山。

  这里用了两个“卧”字,将小山拟人化了。可以用换字法比较,感受“卧”字的魅力,将“卧”字,换成“趴”、“躺”,比一比,一下子就能将“卧”字所体现出的安详、有节、有神体会出来。

  关于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

  这里前面用一个“拿”字,将水藻写成了一个非常喜欢逞能且慷慨大方的小青年的形象,一个“忍”字,将水写成了一个慈爱的母亲,一个“照个影儿呢”,将垂柳写成了已长成的落落大方的姑娘,一家三口齐了,而水中的景色也更生动了。后面用一个比喻“大蓝水晶”,描绘出了一个宏大的如梦境般的美好的景象。

  总之,本文用了大量的一脉相承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济南的冬天的美尽展于读者面前,这需要靠读者不仅用口来读,更要用脑想像,用心感受!在这里,我们应该谢谢老舍这位舍己大文学家的馈赠,让我领略了冬之美。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7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1、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 单,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2、因材施教,分层设题。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学生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炼。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致于有点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3、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公开课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公开课的成功。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8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篇的课文,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文章到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与语言美。

  课堂朗读分三步走:

  初读整体感知:通过范读、齐读、散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再读深入理解:以“我喜欢济南冬天的,因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各抒己见,深切的感受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之美。

  三读品味赏析。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值得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理解、体会、学习。

  总结本节课,我认为,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平时的课堂教学,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今后在这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9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经典美文,教学此文,我既把它作为一堂美句赏析课,又把它作为一堂写景训练课。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对学好语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于是,我在教学中,根据题的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独学、对学和群学这三个环节,做到既有自主,又有合作探究。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绝非一般了。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三、“品”与“写”结合,既应对了阅读又培养了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品析文章,同时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品的结果又是为了写作,让学生学会融情写景的写作手法。

  当然这次公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在教学中,感觉教学容量过大,以致每个环节没能精细化;教学中,自己说得过多,放手学生动得还不够。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改掉这点毛病,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出色。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0

基本信息





课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习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队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因此,注重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目标: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并解题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五、体味美



六、探究美



七、作业布置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 ,你喜欢哪个季节?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解题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 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1、



2、



3、



4、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晒”“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情景交融



运用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春夏秋冬的可能都有,教师要有意识引导。


让学生感受一下北国的冬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形,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济南的冬天该有什么特殊呢?



学生默记



阅读注解①


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听读全文,同时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阅读第一段,找出特点及方法:“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赞美济南的冬天”



“温晴”



阅读感知,学生拟题



小山摇篮图



薄雪覆盖图



城外远山图



空灵水晶图



阅读寻找自己喜欢的描写语段,并简述理由



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动词的使用,如: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采用多角度(视、嗅、味、触)描写手法,恰当运用修辞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段景物描写。



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是有一个总体方向



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带着问题去听、读课文,可增强学生阅读使得目的性



师生互动,展开探究,感受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取题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



将写景特点这一知识点随课文教学加以强调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济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无风声 小山摇篮图



温          山 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          温



晴            水  空灵水晶图 绿



无毒日                 蓝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行为评价方案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附: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评价内容自评互评师评学习常 规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教师教学和同学学习带好课本及学习资料学习 态 度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合 作 与 交 流出色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主动与同学合作、互助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认真、公正地评价他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效 果按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同步练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阅读测试题中、特别是作文中问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创新或进步):自评:小组长评:师评:还需注意或改进的地方:自评:小组长评:师评:



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虽然这次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很高兴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1

  上完这节课后我得到了两点经验:

  一、小组如何合作

  现在我们的课堂座位的形式与传统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让小组合作取得有法、有序、有效,就要求我们在这方面做点探究,因而我把本学期的微型课题就确定为《“三环节、双点式”语文课堂有效小组合作的探究》。

  1、小组分工

  小组合作前要做好分工,即要有组织人(一般是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人、确定展示人。这也是借鉴何炳章先生的做法。我把课文分成六个板块,即作者简介和生字生词、阳光朗照下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评析济南的水、优美语句赏析,各小组承包一个板块进行预习、展示。

  2、合作时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公开课,老师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讨论,场面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学生的讨论合作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然后才有合作。

  3、如何合作

  应该说,小组合作应该贯穿于整个三个环节,但我个人认为,预习环节尤其离不了小组合作。我在与预习是让每个小组各承包一个板块内容,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预习最充分的同学作为组内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由专人加以记录,然后确立本组的.展示人。从实际效果看比较理想,但过程需要耐心指导。

  二、展示环节如何不流于形式

  以前我们在展示环节,只是单纯的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一下子就把成果告诉了全班同学,其他同学没有思考的过程,难以深入理解。因而,我让每组展示的时候应以问题引领,展示的同学尽量能够模仿老师上课的做法,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展示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也喊了很长时间: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这就是要给他落到实处。

  事实证明,学生的老师当得还是像模像样的,葛艺勋同学就如何设计台词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还在跟冯老师说,汪贵旗同学展示的认真负责,唐逸、王雅娴、孙伟等同学的展示也可圈可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展示时争相质疑互动,小组展示不够充分的地方或难以回答质疑的地方,我给以了适时的“点拨”,如对于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这一特点如何贯穿全文始终的,学生难以找出规律,其实这牵涉到散文的特点,即“形散而神不散”,我给了学生以点拨,对于小组的展示,我和同学进行了恰当的“点评”。

  课后我跟他们说,你们的展示比我初当老师的时候还成功。

  一点不足:

  让每组承包一个板块,同学们大多致关注本组的板块内容,对其他足的内容较少关注,因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学习,上完后我在第二节课予以了纠正,规定以后预习,每个板块大家都要预习,在此基础上各组在进行承包预习、展示。这一点组内老师在评课时也给与了指出。

  总之,课改就需要我们不断动脑筋去探究,随时加以总结。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2

  经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讨论决定,由我来讲一堂公开课,于是,我选择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在七三班全体同学的配合下,这节公开课得以顺利进行。

  首先要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由于我工作以来一直任教的是初中英语这一学科,这是第一次讲语文公开课,所以虽然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是前来听课的同事们发现并指出了这些不足和缺点,我才能得以进步和提高。比如问题设置的梯度不够,问题难易程度差距较大,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再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小组化学习进行的不充分,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的融入课堂。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向优秀的同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其次,我也要感谢我的学生。上课之前,同学们做了充分地预习。在课堂上学生们都在尽自己所能的配合老师,对于老师设置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作答,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当堂训练完成的很有效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做得相当好。

  通过这次公开课,在改正和克服自身缺点、弱项的同时,我看到了自己与优秀同行们的差距,这更激发了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斗志。我相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更大的教育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3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情”的主要特征,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的 温暖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美丽的及绿萍浮动下的水的 清透空灵的景象,赋予了 济南的山山水水以 感情 和 生命。文 章文质兼美,适合朗读,因此本 课设计了齐 读、自读、小组读、默读等方 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感情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从 教学流程上来看,用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及本课将 学内容作温故而知新,导入语言富有诗意和内涵,极具感召力。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

  《济南的冬天》给我们展示了四幅画面:三幅山景图和一幅水景图。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 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 现的是“城外远 山图”;第四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 。作者通过这四幅优美的图画,再让我们通过优美的语言的启示,使优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 和语言之美获得充分的交流,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 陶,得 到精 神愉悦。因此, 在教学过 程中,不仅仅 让学生欣赏到画面 美, 还要品味到语言美,感受到情感美,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审美, 这才是语文教“ 美”的意义所在。

  在本课教学中,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 分析四幅画面,而是以薄雪覆盖 下的下山图为例,交给学生 方法,让学生自己论述学习其他画 面;并设计 了三幅山景图之间的比较阅 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观 能动性,体现了新 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 的,这里也体现了 教学过程中“活”的特点。

  本课教学将品味鉴赏优美的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老舍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是言语讲 究 ,而是对所写对象极为熟悉,并 有深切独到的体会,它是带着一般发 自内心的真实的喜欢劲儿向人们述说的。 《济南的冬天》一文,正表现出作者对济南气候的了解,对济南景物的熟悉。“济南人们在冬天 是面上含笑的”捕捉得十分准确,也十分生动。他写山、写水、写雪、写阳光、写 各色人等舒适而又快活。他的心情正是这样,他的喜悦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同身受”,用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真切的 体会,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品读鉴赏优美的语言 这一环节中,初次设计由学生 自己品 读、鉴赏。本以为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没有预先考虑 到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七年级 刚入校新生,学生还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因此 在课堂中茫然无 所知。在第二次的教 学过程中,我采用教师引导、讲解、分析、鉴赏的方 式,但发觉本来是课堂引导者的 我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几经修改,由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来品读、鉴赏这篇文章的语言。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欣赏美景,借鉴本文写作方法,当堂作文的练习,注重锻炼 学生抓住景物特征 描写 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用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 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课前摘抄描绘 冬天景色的优美语段,就是启 发学生多读书,养 成积累词句的学习 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齐读、自读、小组读、默读等多种、多次朗读的设想,则是对语 文学习 的延展, 深化语文学习成果。无论是 课堂写作训练还是课前资料积累,其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 让学生牢牢掌 握住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实” 不是让学生牢牢记住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才是教“ 实”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最后,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1)由于目前网络的限 制,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单调、枯燥, 缺少与本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的展示;(2)对于学生 的发言,缺少 适当的激励性评价。把课文教“美”, 教“ 活”,教“实”,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4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片写景的散文,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然后,做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其他的同学。

  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安排是:美读课文,整体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然后是学生回忆在《春》中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自己选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欢的一节,写一篇小教案。第二课时:讲清楚讲课的规则,开展“教师大比武”比赛,由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评,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从教学设计上看,这节课的设计完全遵守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给学生文章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讨成果,在课堂上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长,补比自己之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没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调控,以致于出现了一发难收的局面。气氛之热烈,效果之显著,固然让人欣喜,但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精读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美文,赏美文来品析文章的“美”,把握文章内容。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学会基本的语句赏析的方法(例如:修辞的运用、写作手法的运用)。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如下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对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对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对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从中培养学生自己感受美的能力,把握品析美的方法。

  教,然后知不足。在整个教学中当然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其中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没有很好的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情景之美。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不够精简,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虽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引导语。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但若是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真知,今后教学中要多多注意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5-14

济南冬天教学反思11-07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4-03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5-11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2-25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04-06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03-27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04-03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精选10篇)10-03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通用17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