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课文大笔墨写了小稻秧与杂草、杂草与喷雾器的对话。处理这些内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比较浓,并且读得很有感情。
在学习小稻秧遇险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等词语,我让孩子们运用姿体语言,把它生动的演绎出来。在学习小稻秧如何脱险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演,通过动作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如“警觉、一边……一边……、有气无力、纷纷”等,学生们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课文,让他们在自己不断的体验中学习,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把文字转化为外在表现的演绎能力。可以说整个课堂都是乐融融的。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生字生词,会用“纷纷、激烈”造句,体会一些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3、结合农村水稻种植的生活实践知识,理解除草剂、喷雾器
4、阅读有关知识,充分运用想象力,说一说你长大后可以怎样对水稻进行种植和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水稻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小稻秧脱险记》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后会想到什么呢?
生1:小稻秧遇了什么危险?
生2: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
生3:为什么小稻秧会遇到危险呢?
师:同学们想得好说得更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小稻秧一起经历一次危险的遭遇吧.(生自读课文划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出示课件一棵小稻秧苗遇到杂草的围攻
生1:课文是写小稻秧苗刚到大田时就遇到许多杂草一拥而上抢营养的危险。
生2:后来幸亏来了喷雾器大夫帮忙才脱离危险。
师:那么小稻秧苗为什么会遇上危险呢?
生3:因为刚搬到大田,还很小,所以才会被杂草围攻。
生4:因为小稻秧自己也需要营养,所以才不能让杂草抢走。
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呵。下面看黑板,请同学们说说看,都认得那些生字?
险、吵、杂、拥、拼、跟、谁、、欺、负、纷(汹、蛮、需、抢、警、剂、雾、微)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生:我认识“险”和“拼”。老师教过我们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还有拼音的拼也认识。
师:哦,这位同学真聪明,老师讲过的他都记得很清楚。大家掌声鼓励。
生2:我还认识“谁”、“吵”与“雾”。造句时我用过:不管是谁都要遵守纪律。作文时我写过“桌子与椅子的争吵”,还有我家就有喷雾器,这个字老爸早就教过我了。
师:啊,这位同学能从多渠道学习语文,真棒!
(其他同学也都交流自己认识的字。生字教学的音很快解决。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每个生字至少组两个词。)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认真,生字都会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我们来个比赛好吗?
生1:我记住了:险、吵、杂与拥字。险是左右结构左边耳朵傍,右边脸上的脸的右边;吵是用口去吵,杂有九根木头,拥是用和手。
生2:我记住了欺负、拼跟谁。谁如果欺负我,我就跟谁拼命。
师:这可不行。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可不能拼命呵。
生3:这些字我都会默写了,不信,我就写给您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手要上黑板写。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学得好,记得牢。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在第二遍读课文了。下面就请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读,教师巡视指导)
生小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音形义。
师:还有问题吗?(学生摇头)看来需要老师帮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时就会的。识字任务完成了。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务。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画词语,教师巡视。让学生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卡片上)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把小卡片举起来。
(学生纷纷举起.老师把这些词浯板到黑板上。气势汹汹、激烈、蛮不讲理、警觉、腊黄、纷纷。
(大家读词语)
师: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完两遍的请举手。(学生举手)好,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学生继续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回到原先的问题上: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生齐答:遇到杂草要抢营养。
师:被抢走了吗?
生:没有,后来幸好来了喷需器大夫,喷了除草剂,才使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师:今天学习到此结束。回去以后把生字写十遍,每个字组词两个。下课。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并指名让几个学生说小稻秧苗遇到什么危险,后来是怎么脱险的。)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一段并说说这一段讲什么?
生1读完说:这一段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生2:他汹字读成阳平了。
生3:我认为这一段是说小稻秧苗被杂草围住了。
生4:我说应该是杂草要抢小稻秧的营养。
师:大家都很认真,说得都对。谁读第二段?
生5读后说:,小稻秧因为营养被抢气病了。
生6:他一拥而上读太慢了体现不出杂草的蛮不讲理。
生7:蜡黄读成猎黄了。
生8:我说这一段写的是杂草气势汹汹抢营养。
师:同学们读得认具听得更仔细。
师:谁来读第三段?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很多学生举手,师对没举手的同学说。)哪些同学虽然没把握读正确,却愿意试一试?(一个同学举手)好,请你站起来。老师很喜欢这个小朋友,因为她勇敢、敢试。请你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得较流利。但有指读现象。)
师:请停下来。这个小朋友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蛮”一开始读错了,后来又改正了。
师:好,你听得真认真。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同学,自己错了自己改正。请你再读读那一句。
(学生读完那句后,接着读下去,教师相机纠正错误)
师:哪一位同学能不让老师教,就能读得正确、流利,还能有感情?
(指一学生读。学生读得很好,老师相机表扬)
师:读得多好呀!不要老师教,你就能读好了,真不简单!
师:“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到底什么意思?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一下,选出一个演小稻秧,一个演喷雾器大夫,其他演杂草,注意把一拥而上与蛮不讲理演好。
(生轮流上台表演。当小稻秧上台时,演杂草的同学一拥而上,去抢他身上的东西。“小稻秧”哭了,但杂草还是要抢。这时演喷雾器的上来了,他把手中的药水洒向杂草,杂草纷纷倒地,小稻秧高兴地跳起舞来。小稻秧的生病样子与除草后的高兴样演得好,杂草的一拥而上也演得不错。)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刚才杂草的样子就是(生:气势汹汹)
师:杂草野蛮不野蛮?
生:野蛮,不讲理。蛮不讲理就是不讲理
师:杂草让小稻秧说话了吗?
生:什么话都不让说。哦,知道了。这就叫“不由分说”
一生问:什么叫警觉?
生1:“警觉”就是灵敏的意思。
生2:“警觉”就是感觉到了什么,然后他抬头看看。
师:有一点意思,但没说清楚。下面老师表演一下。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不一定说得出。
(老师请两位同学一起表演。一学生读书,一学生当喷雾器大夫,老师当杂草)
生:“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
师:(表演“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生:“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
生:(表演喷雾器大夫)“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学除草剂——”
师:“你是谁?”
生:“我是喷雾器大夫。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什么是“警觉”,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再表演一下“警觉”,请大家看清楚。
(师生又表演了一次)
师:懂了吗?这就是“警觉”的意思。不要说,体会一下就行了。
师:再看“纷纷”。这个词谁来造句?
生1: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生2:我家办喜事,亲戚们纷纷来喝喜酒。
生3:早上,乡亲们纷纷走上街头去买菜。
师:造得真好。课文中的“纷纷”是“一个接一个”。记住,理解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谁能用激烈也说一句话?
生4:解放军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生5:课堂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生6:昨天晚上我爸和我妈激烈地争吵。
生7:今天我和小红激烈地吵了一架。
生:…
师:好,掌声鼓励。
师:谁能够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
“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请大家简单地说一说。
生:小稻秧刚搬到稻田来不久,它就被杂草抢营养。(师插话: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杂草就来抢营养)后来喷雾器大夫喷了一些化学除草剂,把杂草消灭了,小稻秧这才脱险。
生:小稻秧刚搬到稻田来不久,就被一群杂草团团围住。那些杂草抢去了它的营养。后来,喷雾器大夫来了,把杂草给消灭了;小稻秧终于脱险了。
师:说得好,一个比一个好。书读通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1(想说什么又坐下了,师发现后鼓励他大胆说):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有问题。
师:什么问题?
生1:我家就是农民。除草剂不光会杀死杂草也会杀死小稻秧啊。我们这里稻田里有了杂草,就从来不用除草剂。而是靠我爸和我一起去耨草。既不用花钱买农药,又能解决杂草争营养的麻烦。
生2:是啊,我老爸有一次喷除草剂,不小心,喷到一棵菜边,结果过几天,那棵菜就枯黄了。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些问题,连老师也还是第一次发现。请把你们的.意见写出来,我们把它寄给编辑叔叔好不好?
生齐:好。
师:那么结尾应该怎么改更切合实际呢?
生1:小稻秧难受地说:“大夫,您用错药了吧!”
生2:“我也不行了,大夫您是非法行医吧!”
生3:“大夫,您是怎么治的病,连我也要死了。”
生4:“大夫,您帮倒忙了。”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节课就学到这里。回去后改写结尾,明天再交流。
教学反思:
一、读通读懂读明白。首先,我让学生围绕课题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二、读演结合着重悟。在教学本课第二教时,我采用了“读中议,读后演、互动评。的方法,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联系生活鼓励创。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特别是学生联系生活提出的不能靠除草剂去除杂草,反映了农村孩子的优势。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一些词语本应多下些功夫让学生学用结合。还有评价的激励作用的发挥都有待完善。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3
坚持教学反思,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中不断提高自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对自己教学实践和周围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福柯说:“反思就是对熟悉的东西再次陌生化。”教育反思,有助于教学研究与提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细微之处见精神,每一次细小的反思汇集起来就是巨大的力量。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反思型、专家型教师。
走入历史长河,让我们一起回顾教育的昨天。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与培养;70~80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我的语文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过于强调工具性的一面,导致知识的灌输与能力的训练做过了头,致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和机械状态;90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于是我们的课堂又出现了如此场面:一堂语文课热热闹闹、旁征博引、花样翻新,但若问结果如何、收获何在,却说不大清楚,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极端对立所致,这无疑会使学生学得肤浅,使语文学习失去意义。许多老师在困惑、在迷茫,不知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应如何进行,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深入地学习与不断地反思使我豁然醒悟:其实我们的困惑与迷茫来自我们对教育教学理论认识的浅薄与偏离;来自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肤浅理解;来自我们对旧课程的依恋;更来自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行动上的举足不前。只要我们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关注人文思想的渗透,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得到提高。
语文课是学习言语的过程。学习言语必须在精神生命活动支持下,通过言语实践习得言语规约,也必须在言语规约的帮助下,通过言语实践,提高精神生命的品位,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语文课程之中。《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的一句是“快把营养交出来!”,以往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出凶狠的语气或以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将自己的语言体验代替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情感体察,这样的语文教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其结果为学生拿腔作调、单纯模仿,从而使语文学习失去了意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尝试将学生带入童话般的世界中,让他们自由地朗读。我听到了孩子们怀着不同的心情读出了不同的语气,拿腔作势的、外强中干的,更令人激动的是有的学生因想到杂草无理取闹其实内心怯搦,因而读出了凶狠而又胆怯的语气。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着内心的情感、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不同情境中充分地朗读,充分地感悟祖国语言蕴含的丰实与多彩。学生感知于外,受之于心,这一教学设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可以给予,能力可以在实践中通过训练提高,而情感既无法给予也无法训练,情感只能去培养,只能靠语言这个载体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番话时刻警醒我在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于是在教学三年级《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便出现了这样的环节设计:“用形体语言与情感语言相交溶理解文中较难的词语”。教学的效果出人意料、令人振奋。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想像,争先恐后地表达:此刻,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科学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他们热爱科学、喜欢小稻秧的情感在形象的口头表述中流露出来,思维与情感为之聚合,在言语实践中,提高了精神生命的品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一过程,不但提高了教学水平,更让我饱尝了教学成功的喜悦,领悟了情感与思维的真谛——没有了情感,语文只是一堆无生命的符号,思维也会毫无意义;没有了思维,语文只是一堆抽象的文字,情感将不复存在。情感与思维的同步生成与发展才能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两者的统一不仅要靠教师,更要靠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作为服务于学生实践的主体,启发、引导、组织、规范学生的认知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从依赖教师到独立自主地学习,最终成为语文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使情与思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定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人文的底色。
课堂教学呼唤教师教学的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它具有显现的个性特征;是装在头脑里的,往往是不能以文本方式陈述和传递的缄默的知识;是将经验、顿悟、智慧、体验、经历与情感融为一体的,镶嵌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景性的知识;是教师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身经验+自我反思。我愿在反思中加快成长的步伐,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尽我绵薄之力为改革前进中的语文教学迸发一点星火微光,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领略语文教学的魅力,使教学也能成为一门艺术,孩子们会在语文教学的海洋中愉悦畅游,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而我们这些引航手怎能不警醒反思导出更佳方向呢?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4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因此,课堂伊始,通过猜谜语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由谜语导入课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理解本课词语时,重在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与生活体验来理解。特别是“团团围住、气势汹汹、一拥而上、不由分说、蛮不讲理”等词语,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积极质疑,自由感悟,表达独特感受。好问者必定善学。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文。因此,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遇险”和“脱险”,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词语,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真正感受课堂不是以老师为主体,他们不一定只有从老师那里才能获得想要的知识。
当然,对这节课的不足我也深有体会: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太多,后面用时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忽视对“激烈”一词的理解,同时没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能让评价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润物细无声——由《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引发开去
《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这是一则科普童话,讲了一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当场就病倒了,后来喷雾器大夫前来帮忙,使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几年前也曾教过这篇课文,那时也着实研究过一番,今天再来上这篇课文,难道照搬老路?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呢?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注重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做人。
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如果你是这群杂草,你会怎么想呢?
生: 喷雾器大夫,饶了我们吧,我们下次再也不欺负小稻秧了。
师:你很有危险意识,将来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会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生:哎呀,都怪我们蛮不讲理,跟小稻秧抢营养,现在我们是罪有应得啊。
师:你做事情,很会自我反省,将来领导一定会赏识你的。
师:文中的人物角色,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不假思索)我最喜欢喷雾器大夫,因为它乐于助人。
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喷雾器大夫一样,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
生:我最喜欢小稻秧,因为他们很可爱。
师:帮助弱小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小结:生动有趣而又有启发性的课堂评价语不仅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充满张力,而且能够很好的点拨孩子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心灵。
二、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品格。
课文大笔墨写了小稻秧与杂草、杂草与喷雾器的对话。处理这些内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比较浓,喜欢读这些文字,并且读得很有感情。我抓住时机,对人物品格进行了感悟。
师:读了杂草和小稻秧的对话,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杂草?
生:我觉得这群杂草很凶,把小稻秧团团围住,还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叫出来!”
生: 我觉得这群杂草蛮不讲理,小稻秧不给他们营养,他们就去抢。
生:我觉得这群杂草像强盗一样,很恐怖。
……
师:你想对杂草说点什么?
生:杂草,你们这么欺负小稻秧,肯定会遭到报应的。
生:小稻秧是农民伯伯辛苦种植出来的,你们怎么可以跟他们抢营养呢?
三、仿写童话故事,增添学习情趣。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而且看过的故事也很多,自己提笔创作一篇童话故事,不是也很有趣吗?于是我把这个作业要求布置下去,没想到孩子们挺会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思考、让你大笑、让你回味。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因势利导,我相信一颗颗小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不是吗?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5
今天的试课,算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原以为在导学案和复习单的引导下,学生会很快适应这种模式,但我完全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忽视了学情,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课堂延时,预期目标没有达成,具体问题如下:
一、关于导学案的设计
为了让学生明白导学案如何使用,我在学习单上备注了很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原以为学生会明白,可结果大相径庭。那些经过我精心设计的语言到头来非但没有让学生明白,反倒耽误了很多时间,比如我的.复习检查环节原计划是5分钟,可学生拿到导学案后,习惯性地读“学习目标”,致使任务一再延迟。鉴于此,再设计学习单设计时,将学习目标的文字省去,在教学环节中体现。导学案设计再简洁一些,以免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于合作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检测之前所学生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然后小组内读一读,再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掌握情况。设想很简单,可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没有进行过小组式的学习,因此在分工和汇报时延误了很多时间,且没有达到检测的目的,致使合作学习有些流于形式。
教学改进:
1、如果学生尚不能接受导学案,索性就放弃,但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导”的意识。如果依旧使用导学案,就将学习目标的文字部分省去,在执行每次学习任务的时候,都应该先给学生说清楚,磨刀不误砍柴工。
2、如果不能从遇险和脱险两个故事情节入手,也可以考虑按人物角色解读本文。
3、课堂缺少读书的声音,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分角色读,是掌握本文,体会人物想象的最佳方式。在下次的设计中,要在读的方式和技巧上再下些功夫。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6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十几位家长前来听课,有些紧张。还好,今天上的课文是我《小稻秧脱险记》,很有童趣,感觉还可以。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语言生动、对话很有个性、情节有趣。
在教学时,我将本课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
1、整体感知;
2、读通;
3、读好。
一、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教学本科第二部分时,我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紧张,导致几处口误。“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没有很好地引导,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没能轻松完成造句练习。还有生字教学显得不够紧凑,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7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我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内容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理解杂草对小稻秧的态度时,我让一些学生上来表演,其余学生做导演,这不仅让学生轻松而深刻的懂得了杂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态度、不同处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让学生理解词语“警觉”和读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通过了示范表演、会的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讨论、表演、朗读,思维更活跃了,感受更真切,学习效果当然更好了。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者巧妙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只要“意会”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在教学词语时,常常将“教参”或词典上的解释一字不漏地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以便在考试时不丢分。这样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实际效果也不好。强调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师导得得法,学生才能悟得真切。
上完这堂课,我的最深感受是学生会读书,喜欢读书,关键在于引导。首先让孩子们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读文,探究性的阅读。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情绪,在读、说、演、评等方法,加深内心感受和体验,培养语感。在表演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感情投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8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结构比较清晰,情节也很简单。经过《小露珠》的铺垫,学生已经有了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各种科学现象的意识,加上农村的孩子对给稻田除草这样的事情还比较了解,所以上课时比较得心应手。综合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借鉴:
1、注重对句式转换的训练。
三年级学生灵活性比一二年级强了许多,为了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处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以前做过,但是效果不好,学生总是不能把握句子的本意。在这次训练中,我直接让学生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转换的正确率就比较高。在下次的句子转换练习中,我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这一小节中有哪句话可以换一种说法,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下去,学生会越来越熟练,在自读其他课文时就会自然而然灵活运用。
2、在理解词语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例如在理解“激烈的”和“纷纷”这些词时,我不脱离具体语境,放到文中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学生很容易理解“激烈”就是剧烈的意思,你一句,我一句;甚至你还没说完,我就抢着说了;还可能两个人一起说。进而 通过 老师引导知道它常跟战斗、争吵、比赛搭配,可以说“激烈的战斗”,激烈的----引导学生说。接下来我又提问:能用“激烈”说一句话吗?把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词语。最后回到文中:谁能读出这场争吵的“激烈”来?又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文本中去。
3、注重朗读指导。
课文语言充满童趣,每个人物的语气都各具特色,例如有气无力。可怜巴巴的小稻秧,声音洪亮的喷雾器大夫,还有蛮不讲理、气势汹汹的杂草。它们说的话都非常有性格,我在教学中就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把他们带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进而理解各色人物不同的性格。例如这一片段:面对这样一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想一想,小稻秧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它的心情是怎样的?(生:气愤)那么请你气愤地读一读这句话。(生:难过)那么请你难过地读一读这句话。(生:伤心)那么请你伤心地读一读这句话。学生在读的时候,仿佛自己也成了无可奈何的小稻秧,更加理解了小稻秧被杂草欺负时那种束手无策、无助的心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还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除此以外还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1、在教学中我觉得我提的'问题太琐碎了,问题也比较多,有些问题可以合并,多让学生去质疑、释疑,把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老师稍微少说一些,这样可能效果会比较好,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活跃。
2、在解决某些稍微有一点难度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忽略的。其实学生小组学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然而我没有注意培养和训练,所以学生在合作讨论时往往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干什么,或者效率非常低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对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课堂氛围还是非常好的,本以为科学童话会很枯燥,但是同学们却学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我布置课本剧作业时,每个小朋友都很有兴趣,非常高兴。我相信,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的课本剧表演一定会非常精彩。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9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课文有趣,学生很是喜欢。
在教学本课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读读、评评、演演、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并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句子。在本文中人物的刻画不同,朗读的语气是不同的,如野蛮的杂草气势汹汹的话、喷雾器大夫洪亮的声音、有气无力的杂草的话语。在开展指名读、齐读、同桌之间练习朗读,让同学们在交流时进行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朗读的技巧。其次,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分四人一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再让学生推荐一两个小组代表上台表演。这样不但生动再现了课文描述的情节,还进一步地让朗读与适度表演结合到一起,进一步地深化了课文朗读的层次,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尤其是杂草的纷纷倒下和小稻秧获救后的喜悦心情学生都演得淋漓尽致。台下的观众更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就在这样轻松、愉快、自然的情境下又一次深入到文本。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时标准的相关要求,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体会“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
3、理解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内容,知道小稻秧遇险的原因。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本课教学我打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难点】
读、演、说中感悟、体会理解第
一、二自然段中四字成语及小稻秧遇险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感受文本
——以“悯农”入手,在朗读古诗中感受小稻秧。
1、出示古诗《悯农》,引出课题。
2、师生板书课题,强调“稻秧”和生字“险”(左窄右宽,耳朵长又扁,遮住半边脸。)
3、学生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学习字词,初读文本
——紧扣“生字词”,在具体字词中走近小稻秧。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指导写字,规范美观。
3、由“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引出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中随文正音)
2、教师扮演小稻秧与学生一起演演课文的第
一、二自然段,感受小稻秧的遇险过程。
3、再读第
一、二自然段,并出示课堂练习说话题:“这真是一群____的杂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准确使用词语。
四、拓展文本
以“你想对气得病倒的小稻秧说什么?”为话题,分别采访学生。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至五自然段的脱险部分,下节课演演这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
杂草气势汹汹、蛮不讲理
脸色蜡黄、病倒了喷雾器?
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课文十分有趣,学生很是喜欢。由于是第一课时,我打算让学生通过读——演——说等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课文生字词和第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在课堂上,我将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期望得到一定的效果。
1、充分利用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2、对于中低年级来说,想一想、演一演、读一读等环节正是他们表达情感,促进语言内化,感悟文本内涵的良好手段。在学习“遇险”部分时,我尽量与学生一起表演,通过“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遇险”的体验更加渗透。设想都是美好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我将更加用心渗透教材理念,争取做到更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过程:(略)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1
《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我在教学时主要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即历险和脱险。
一、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第一部分——历险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难理解的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采用了“读读、议议、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体会、再表演,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评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达到对词语理解的目的,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
二、边读边演,让表演发挥促进作用。
在第二部分——脱险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演,通过动作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如“警觉、一边……一边……、有气无力、纷纷”等,学生们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课文,让他们在自己不断的体验中学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件乐事。
三、方法指导,让技巧发挥引领作用。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机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一个是表演法,在整篇课文中都有运用。在教学“收拾”一词时,让学生读读下文,从而读懂它的意思,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又给学生重新创设语境辨析词意,得出不同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意也会有它的差异。更好地为学生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奠定基础。
文中的“纷纷、激烈”两个词是需要造句练习的,我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联系生活,轻松完成造句练习。特别是“纷纷”一词,我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给学生做好充分的铺垫,造句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2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理解课题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记”是什么意思?本以为孩子们会说不出,可料不到孩子们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说这个“记”就是“记下来”的意思,我们还知道有《木偶奇遇记》、《西游记》、《吹牛大王历险记》、《昆虫记》……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以演促读,采用“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种读演结合的方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读、演、评、再读”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表演到位了,课文内容和关键词语也自然都理解了。个人觉得用这种方式理解效果比较好,也不需要再去理性地解释了!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3
昨天忙着校本研修现场会公开课试教、沙龙及一些日常事务安排,人虽在学校,而一整天未进教室为学生们上课。今天早上还没来得及把包放进办公室直接进了教室,那批热情的孩子脸露笑容和我打起了招呼。我被他们的笑容感染了,问:“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嘉诚站起来说:“今天俞老师不走了,和我们一起上课了。”我点点头。爱美的雪妍同学说:“俞老师今天穿了条鱼尾裙,围了一条纱巾,真漂亮。”我不由得露出了笑容。雪妍的同桌刘洋不等我喊他,他就站起来说:“今天我们学《小稻秧脱险记》,你上次说过,这篇课文让我们表演的呢。”他的回答得到一片附和声,哦,原来他们惦记着表演这回事!好一批爱表现的家伙!
看他们表演兴致那么高,我就做个顺水人情吧。我在讲台前站定,清清嗓子道:“要表演,对课文内容不熟悉行吗?我们现在为表演准备,最先要做的是什么?” 聪明的孩子心领神会,朗朗书声顿时响起,我赶紧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朗朗书声持续了大概二十分钟,那批小家伙在位置上已是蠢蠢欲动比划着手势。强烈的表演欲已容不得我像往常那样读、讲课文内容,我在直接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后围绕题目帮助学生略梳课文条理:①小稻秧遇险;②小稻秧脱险;③小稻秧脱险后。前后只用了五、六分钟。接着我就进入了学生盼望已久的课本剧表演阶段。老师还没讲就表演,这可是第一遭。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推选编导,执行排演。孩子们忙碌着,个个神采奕奕地说着笑着演着,我则在一旁坐观其变,悠闲地看着那帮小家伙因表演而兴奋的脸庞。准备了近二十分钟,我让他们分组表演,其他组则在一旁欣赏等表演完毕后评说。一组组的学生在表演,一个个确切的评价从孩子的嘴里说出:
“那批杂草围在小稻秧的四周,在跟小稻秧说话时叉着腰比划着手指真有点‘气势汹汹’。”
“我觉得第一组没有把第二段的内容表演好,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表演的那群杂草围在小稻秧四周,静静地听小稻秧讲理由,这怎么能说‘不由分说’呢?不由分说应该是不等小稻秧说完就拥上去的啊。还有既然是‘拼命’,他们的抢营养的`动作幅度挺大的,他们这组也不够大胆。”
“喷雾器大夫喷洒农药到杂草头上,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那棵杂草应该在喷雾器大夫刚喷洒到它那儿就敏锐地感觉到的啊,可那里的杂草一开始什么都没感觉到,这不能叫‘警觉’。”
“我觉得第四组的‘小稻秧’表演得特别棒!喷雾器大夫帮助它消灭了杂草,它高兴地在风中舞蹈,还把身体向上‘挺’了一下,似乎一下子解放了,长高了,我真伪‘小稻秧’高兴。”
……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表演着,评论着,把我原来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讲解的词语要提醒的重点都在他们的表演及评论中那么自然而深刻地理解了。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说,老师们,放手,课堂同样精彩!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4
在这次评教评学中我讲了《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讲完课后,结合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各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一面是: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者巧妙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只要“意会”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传”。
基于此我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解释什么叫“有气无力”时,尽量让学生往生活方面寻找,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有的学生说到了体育课长跑后累极了的样子,这个就比较形象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自己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在教学中做到了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我改变了以往的“你真棒,你真行!”。而尽量评学生的情感方面。如:“听了你的发言,我仿佛已经看到可恶的杂草就站在面前了。”这样在整节课上学生总是那么兴奋。
当然,对这节课的不足我也深有体会: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太多,后面用时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插图没有很好的利用,图片与文本应融合在一起,但却被我孤立的割开了。
3、导学案使用不够灵活,应注意与文本前后的联贯性。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5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主角是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应该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小稻秧到底遇到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通过学文,了解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幼稚的,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当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是生动而且富有童趣,相信学生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如果单纯让孩子们去读课文再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那样做就显得很肤浅。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跟孩子一起去品读文字,深入文本中,跟小稻秧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入情入境,孩子们会不会学得更有兴致,感受更深刻,而课堂也会更加富有情趣。指导学生精读要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抓住关键词语来把握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细读文本,文中有很多的关键词语:“一群”、“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有气无力”、“纷纷倒下”、“挺了挺身子”……写的栩栩如生。这些词语,如果单凭学生读,教师讲来理解就降低了理解文本和感受文本的程度。所以,我想一定要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所以,我按照文章的两部分内容来设计课的流程。第一部分:“遇险”。第二部分“脱险”。我想,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表演肯定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应该设计一个环节能够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情景,并能根据文本规范学生的表演,让他们很快就知道如何才能把握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表演的更好。于是就从:“招聘演员”开始。
这一环节是在第一课时小组比赛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我选的是每一小组读的最好的学生。一是第一课时已经通过小组比赛给孩子们充分的练习朗读的机会;二是这一边读课文相当于范读,主要是把课文完整的成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尽量避免读的不流利。
第一幕“遇险”,从招聘演员开始,首先出示招聘的条件:读懂课文;有声有色的读好对话;能熟练的记住台词并表达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想:怎样读好对话?那就是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来表达?那就是他能够过理解再来表达。在招聘演员的过程中,让不来应聘的孩子当评委,这样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参与进来,避免一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难理解的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来理解评价。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有几个词语是漏掉的,因为孩子们没发现,这是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这方面作为教室,我还要认真的反思。
第二部分“脱险”我的实际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第一幕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朗读,讲故事,或者其他的更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但是,孩子们选择的方式只有朗读和表演。这也与平时的语文课的引导有关系。既然课堂学生做主,那就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于是读读、议议、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评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达到对词语理解的目的。可以看出孩子很高的.积极性,当演完第二幕的时候,一再要求把全文完整的表演一次,遗憾的是我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没有让孩子们进尽兴。后来想,应该让孩子们把全文呈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课堂的完整性就更能体现。
最后,把学生带出文本,体会科普童话的含义。
总结: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材。其次,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抓住孩子的特点设计课的形式一定要引发孩子的兴趣。第三遵循自主有效的课堂。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课堂的自主有效。应该是尊重孩子们课堂的兴趣,而不是被自己的课堂设计所限制。遵循设计,超脱设计。真正的创造,自主、民主、科学的课堂。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04-01
语文《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03-29
《小稻秧脱险记》课后反思01-16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5篇03-18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精选25篇)12-19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05-27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实录03-13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案03-05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精选12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