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1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它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会用字母来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回顾整个课堂,感触很深。我能很好地运用导学练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反思如下:
1、导入比较精彩。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我说:“我们师生来个比赛好不好?”听到这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好”。课堂气氛一下就调动起来,同学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我立即出示几道题,很快的就说出了得数,学生看到老师算的这样快很吃惊,也很好奇。在学生诧异之际我出示了课题,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也会算的向老师一样快。然后很自然的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以师生比赛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小组学习比较到位。导学练模式重在小组学习,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说:“这是老师在课下搭成的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老师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组内交流算法,第一次进行小组自学。通过观察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进行了第二次小组学习。我以(3×5)×4=3×(5×4)为例,等式两边有什么异同时,我又让小组观察研究:在举例验证时我让每个人举一个例子,小组交流,看看有什么发现。通过几次小组学习,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把黑板让给学生。黑板不只是老师的舞台,更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黑板交给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我让各组的代表一边说想法,一边板书算法,学生非常愿意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语言流利,板书工整。在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很好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4、注重渗透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
1、练习量不够。由于在交流时没有控制好时间,导致交流的时间过长,习题没有完成,学生没有更好的进行巩固理解。
2、学生交流时间过长。课堂交流环节,学生积极踊跃,我忍心打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索性让学生一一汇报展示,结果浪费很多时间。这一环节,想法一样的我可以让学生口头复述,不用一一板书,回升一些时间的。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2
1、猜想一种学习的方法,很多世界性的难题和这些难题的解决都得益于猜想这样一种学习的方法。关于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由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联想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而猜想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内容。那么我在想我们在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时,会不会有一个即定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知道应该朝哪一个方向去猜想,需要我们去搜索,有时它会突然冒出来(即直觉)。所以我认为猜想的重点是怎样把联想的对象(这里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找出来(即找到一个思考的方向)这应该是这节课的关键。
2、验证的过程
这节课验证的过程是这样:因为所有学生写出来的算式都证明这个定律是正确,所以这个定律是对的。这个过程对吗?实际上这个过程不一定正确,虽然在小学阶段主要采用的是演绎法和不完全归纳法。验证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对定律内容的理解,举例子只能说明学生对定律内容的一个表层的认识,是非常具体的(即根据定律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应该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乘法交换律(如5×4,4×5它们都表示4个5相加是多少或5个4相加是多少,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意义,所以它们的积是相同的),这样的话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是更进一步的即在抽象层面上的。我后来觉得是否可以这样:当学生引出了字母公式后,师:我们通过举例子可以知道这个定律是正确的,那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如果没有)师:能不能根据乘法意义来理解这个乘法交换律?(让学生说说怎么去理解)
3、缺乏深度。
从这几个方面来说:1对两个定律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没有对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进行抽象的概括)从学生方面来说,缺乏挑战,没有难度。特别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没有能及时地进行总结,以至当出现于内容不是一致的时候)学生就觉得有点困难。对结合律的理解应该让学生理解到结合律就是三(几)个数相乘,不管那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都一样。要使学生这样去理解。第一,通过举例子(写出算式来验证);第二,通过生活实际来理解三个数相乘是怎么回事。最后可以问:学习了这两个定律你认为有什么用?(让学生说到可以使计算简便)。我认为如果这样的话,自己这节课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一种学习方法贯串整节课:联想x猜想x验证x抽象。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3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通过反思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1、在开课加入复习口算,通过5×2、25×4、125×8的计算,使学生明确:这三组数的乘积是一个特殊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很大的帮助,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通过比赛计算(15×25)×4和15×(25×4)谁的计算速度快,使学生自己体会到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学习乘法结合律的目的是为了使计算简便,但我想这一点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可能没有深刻的体验,因此我在这里采用了男女同学计算比赛的游戏,即调剂了计算课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自己有了深刻的体验,感受到学习乘法结合律的必要性。
3、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本节课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经过学生的大胆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的内容,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没有结合具体情境教学,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验证,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规律,将计算规律的探索学习与解决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2、这毕竟是一堂计算课,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练习密度过小,这对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影响。还有就是练习的层次不是十分的明显,在练习中可以穿插变式练习,如:25×16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为了使学生灵活使用乘法结合律,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还可以在练习中设计不能简算的连乘法,让学生判断能否简算,从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3、在教学中,有点偏于关注部分学生,要注意与全体学生的交流,让所有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在平时教学中,多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倾听”。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对数学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尝试,就是简单的运用几个算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感知新知识。虽然没有让学生明确感知是生活中的数学,但是可以让学生感觉简单的数学课,简简单单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