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1
本课重在阐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重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难点是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为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工作:
1、广泛搜集及筛选历史背景材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及时充电。如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我课上为学生展示了六则材料,激励学生分析材料,提炼出有效信息,认识到“从中方看,从美方看”,最后得出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是中美双方共同的意愿,从而突破了难点。
2、精选图片,再现历史镜头。如在讲述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我展示了《乔的笑》,使学生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下完成本目的学习任务。最后,我又展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申奥成功》、《上海世博会》等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新世纪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让学生查阅有关影视资料,扩展学生视野。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导入新课环节比较好,结合时事,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让学生角色扮演,分析的比较全面,也渗透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题的设置,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之一。探究一突出了本课的难点。探究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资料,预测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做到了学为所用。探究三通过不同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政策也不相同进行分析,得出:世界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课堂小结是本节课的有一个亮点,从“学有所得”表面知识的掌握,到“学有所思”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到“学有所用”达到学习是为现实服务的目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虽然通过欣赏《乔的笑》图片,让学生体会“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标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果插入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最振奋人心的一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则会更好。
(2)课堂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在处理探究题预测未来中美关系会怎样发展和会否一战时,如果给予学生充分讨论时间,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2
在《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一节课下来,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同时,也使我对这种教学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所谓自主学习,虽重在强调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是放任学生,让学生随心所欲。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学案提出预习的问题时,一定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好学生的思路,对于本课我的'问题设计思路如下:
1、首先利用数轴图示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落实基础知识,并找出本课的外交成就的主要大事,并把每个事件填在数轴的相应位置上。这样,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而且时间脉络清晰。使学生既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对内容按发生的顺序进行了一次梳理,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学习历史。
2、接着上一问题,再进一步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纳。通过抽取历史事件的共同属性,学生对本课主要历史事件做出了三种归纳:
①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②21世纪初期的外交;
③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几件事。学生通过看图示学会了找共性,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与归纳,在学生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问题再深入一步,共同来探究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使问题顺理成章,自然深入,学生既有兴趣去学,也不会觉得费神。
综合上述内容,本课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学起来轻松、主动、有热情、效果好。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要在课前设计一份好的学案,尤其是要设计出好的问题来。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3
细节能够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第一个任务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喜欢上历史课。学生如果对历史不感兴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托。所以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握细节,充分运用细节来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使学生能主动进入历史课堂,有对历史探究的原动力。
如在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时,我在一开始上课就展示出教材上的一幅照片——《乔的.笑》,就是乔冠华在联大通过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开怀大笑的照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之后又介绍了照片的一些情况:这幅珍贵照片在新闻摄影展中获得金奖,纽约某大报对乔冠华这纵情一笑也倍加赞叹,称他为“大国家的大人物”。乔冠华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因为乔冠华的表情是很夸张的,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大。所以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了。这时我适时设问: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大笑?学生很快就能从课本中获取信息: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件事是新中国在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是一件令我们自豪的事。图片是无声的,但图片所带来的情感的渲染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就在现场。这会使他们产生与乔冠华有相同的感受:为我们的国家高兴、自豪。有了这样的铺垫以后,学生自然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好感,有求知欲。本来教学内容只是一个过程性的描述,一些结论性的语言,相对来说是枯燥的。用细节来刻画特定的场景和对象,非常类似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抓住了这个精彩瞬间,以情感打动学生,带他们走进了历史。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处处呈现新课程理念,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属于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是否落到实处?评价是否多维而全面呢?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如何真正与学习评价的有效性相结合?
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确定新的评价目标
过去我们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客体,但现在看来,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与“学”的状况才是评价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应该具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基本功能:
1、对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面做一个测定;
2、对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程度做一个判定;
3、充分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探索欲望。
这样的功能定位意味着纯书面的考试本身并不等同于评价,而仅是评价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为评价提供一定的量化资料。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对老师“教学”的反馈性评价。
根据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为了尽可能做到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我把认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确定为评价目标。总体而言,认知领域包括对基础的、重要的历史知识、概念和原则的了解和掌握;情感领域包括学生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技能领域包括思维能力的基本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外交事业的发展》的教学反思09-05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反思08-13
《汉字的发展》教学反思09-13
《为了集体的发展》的教学反思10-28
《发展与合作》之教学反思02-01
事业发展岗位职责03-09
《美国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07-2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反思04-04
体育教学反思《发展奔跑能力的游戏》06-17
教育事业发展实施计划范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