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些要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语”的特点来。那么,素养从哪里来?能力从哪里来?“语”又应该指的是什么呢?具体在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中,就是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即通过字词的学习、朗读的体验、词句的理解等来提高素养,锻炼能力,体现语文味。
《动手做做看》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备课时我发现这是一篇有着较强科学性的课文。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全文通过几次对话,塑造出一个敢于向科学家质疑的小女孩形象。课文鼓励学生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爱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渗透着在有趣的发现中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面对这样的一篇课文,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上成“思想课”或“自然课”。鉴于以上的考虑,我深挖教材,在“语”字上下功夫,紧抓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渗透三维目标。
一、让字词的学习“丰满立体”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恰当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生字较少,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实践、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教师适当予以点拨。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孩子们归纳出这样几点:
⑴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⑵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⑶ 联系同学的名字识记:琳、娜
⑷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⑸ 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3、游戏识字。我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春每矗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在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了“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这样,在孩子的眼中,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边还有各不相同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不就是语文课堂的根本目的吗?
二、让课文的朗读“充满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课标》对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品味这种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就不能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景物、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要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了。这样的课也就不能称之为“语文课”了。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感悟是至关重要的。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情趣,给人以启迪。伊琳娜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展开、发展而变化。我就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
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给课题加上双引号,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动手做做看”有了引号就是表示人物的话语,那么自然地问出了“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接着,出示伊琳娜做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明图意,重点观察伊琳娜的表情,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体会她发现科学家说的话并不正确时的惊讶、生气、着急的心情。在学生的体会达到一定程度时,指导学生体悟情感朗读。假如你就是伊琳娜,现在就有着这样的心情,会怎样说呢?还会做哪些手势呢?学生再体悟读,在练习朗读的同时配上适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朗读中内化语言,体悟情感。
通过阅读课文和刚才的铺垫,在学生表演伊琳娜回去问妈妈的情境中,他们敢于使用自己的话语了。如问:“妈妈,妈妈,今天朗志万对我们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妈妈,我遇到难题了,你能告诉我怎?窗炻穑?”“妈妈,你说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进一条金鱼,水会不会漫出来呢?”在表演伊琳娜来到科学家朗志万的面前时,学生还不由自主地做出着急地搔脑门、跺脚的动作,声音提高了,语速加快了,气愤地质问“朗志万”。通过读、想、演、说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人物心理,不仅能较好地理解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给词句的理解“搭桥铺路”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理解生字词语。特别对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缺少直观的认识,以至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提倡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词义,淡化脱离语言环境的释词,做到“理解词语不离句,理解句子不离篇”。
1、在课文里伊琳娜妈妈对伊琳娜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句话既紧扣了课题,也是全文的中心,还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我抓住句中的“光”字,设计以下的练习:
⑴ 读句子,尝试把句中的“光”字换一个词,不过意思可不能变哦。
⑵ 给出“光”的几种解释,练习选择:
① 光滑。
② 完了,一点不剩。
③ 光荣,荣誉。
④ 单,只。
⑶ 再读句子,注意体会妈妈的语气。假如这是一位温柔的妈妈,该怎样读?要是一位严厉的妈妈呢?
⑷ 联系课文,说说依琳娜在问妈妈之前做了哪些事?在问过之后呢?
这样通过先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为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主题“搭桥铺路”。
2、文中科学家朗志万说的“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是学生认知的一个难点,是培养学生科学质疑观的关键点。其本意是使学生懂得善于质疑、勇于实践、不迷信、不盲从。但若引导不恰当,会适得其反。鉴于以上认识,设计以下环节:
⑴ 体会朗读这句话,教师先说“要想读的好,先要学会笑。”看前面,读时要加上“哈哈大笑”的表情。
⑵ 想想朗志万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试着说一说。
⑶ 有几个小学生读了科学家朗志万说的这句话以后,有以下的想法。你们说说对不对?
① 我们对科学家讲的话有怀疑后,一定要想办法去证实一下。
②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因为他们也会说错的。
③ 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认真的学习态度。
④ 科学家大多数的时候说的话是对的,少数时是错的。
⑷ 生活中,你最相信谁的话,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听呢?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① 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
② 做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要 。
③ 也不一定是错的,要 。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练习,学生的朗读得到了训练、理解得到了深入、认知得到了升华。假如没有一层层的铺垫和一步步的引导,没有由词到句、由句到文、由理解到辨析等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就不会得到很好的熏陶,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不会这样扎实有效。同样的,没有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不可能达到,课堂上语文味的体现也无从谈起。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动手做做看说课稿11-10
动手做做看说课稿11-10
《动手做做看》听课报告10-10
二年级下《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2-17
动手做做看说课稿6篇11-10
《动手做做看》课文片断赏析08-23
课文动手做做看的教材理解06-14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说课11-12
人教版版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评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