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67页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思考)
生1:我发现图上有5个工人在铺草坪。
生2:我发现花坛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一个工人叔叔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
生:这个工人叔叔说“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求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从主题图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激趣,理解圆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小小游戏,大家说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选出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给圆涂上颜色,比一比,谁涂得快。(涂完后,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这个游戏不公平?男同学涂的圆大,女同学涂的圆小。 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板书: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师:现在大家知道男同学为什么涂得慢了吗?(引导学生说出男同学所涂的圆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让学生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三、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 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 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 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宽相当于圆的 ? 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4、公式运用,巩固新知。
师:现在大家懂得计算圆的面积了吗?我们来试试看。
四、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出示教材第67页的情境图)这是刚才课前发现的问题。 师:这道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指名板演。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小结: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反馈,扩展提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小刚家门前有一棵树,他很想知道这棵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但是他又不想锯掉,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吗?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长×宽
= 半径
S = πr ×r
=πr2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的面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探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通过大胆猜想、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情景图:
①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②提问:“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占地面积”指什么?
2、说一说:什么叫圆的面积?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出示情境图,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回顾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指出: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新知识的一种很好而且很有用的思想和方法。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将没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强化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2、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3、合作探究:
(1)猜想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3)汇报交流,展示成果(分层展示学生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等多种感知觉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应用知识间的转化和联系,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借助网络画板制作的动态课件展示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展示不同的等份数拼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感受极限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对圆切拼的动画演示,观察不同等份数拼成的不同图形,发现规律,让学生感受极限思想。
5、推导圆面积公式。
①比较转化后的图形与圆,你发现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
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 × 半径
=Лr × r
=Лr
6、小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 =Лr
【设计意图】:通过转化和对比,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讨论的学习交流,从而把发现知识的过程交给学生,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7、知识应用、内化提高
(1)、 求下列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r=3cm
(2)、出示例1: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 你认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4) 汇报解答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米,它能浇灌的面积是多少?
2、把一个周长为18.84cm的长方形改围成一个圆,围成圆的面积是多少?
3、求下列圆的周长和面积。
r=2cm
4、求半圆的面积。
r=4cm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5、回顾整理,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培养反思习惯,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3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求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⑵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的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1、复习迁移,做好铺垫
师问:
(1)长方形面积公式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师: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求法是借住谁来推导出来的?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出示:一只小牛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2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牛能够吃草的面积有多大?
问题:
(1)小牛能够吃草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
(2)如何求圆的面积呢?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师: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该怎么办呢?
(2)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请同学们试试看,将圆转是否可以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3)让学生转化的过程进行展示。(略)(多组学生展示)
(4)用多媒体进行验证。
让学生闭起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师:若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5)引导归纳:
思考1: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
思考2: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
再次多媒体展示动画。
师:若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周长为2πr,从而得出长方形长=πr,宽=r,
即: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πr×r
得到:s圆=πr×r
师: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若不知半径必须先求出半径再求出圆的面积。
4、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小牛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师:强调书写格式:a写出公式b代入数字c计算结果d写出单位。
(2)出示例题:
例题1: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24分米,求这个圆的面积?
a、让学生独立练习,b、指名板演,c、师生评议。
例2、一个圆形花坛,周围栏杆的长是25、12米,这个花坛的种植面积是多少?(π≈3、14)
a、学生独立练习,b、指名板演,c、师生订正。
师:引导学生对三道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求圆的面积方法。
5、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判断题
(1)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圆的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2、把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
3、一块直径为20厘米的圆形铝板上,有2个半径为5厘米的小孔,这块铝板的面积是多少
6、课内总结,梳理新知
师:(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
(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
(3)已知圆的周长、圆的直径是否也可以求圆的面积呢?如何求。
7、布置作业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4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牧羊图,让学生欣赏,并找一找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图画内容:把一只羊用一根2米长的绳子拴在树桩上吃草。
2、谈话:同学们,羊能够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什么形状?羊能够吃到多大面积的草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相信上完这一课,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圆的面积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圆的面积;
(2)了解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圆的面积。
二、实践导学
(一)认识圆的面积
1、什么叫圆的面积。
2、小组讨论
3、圆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半径;
(2)直径;
(3)周长。
(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指名分别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然后课件展示)
2、谈话:我们能不能也象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一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3、小组讨论
(三)操作探究
1、转化圆形推导公式
(1)、让学生拿出卡纸(1),观察卡纸(1)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2)、让学生拿出卡纸(2),观察卡纸(2)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又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3)、教师课件展示圆被平均分成16等份后转化的图形。
(4)、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⑴、将圆通过剪拼,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
⑵、新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
⑶、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课件展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c÷2×r=2πr÷2×r=πr2
s=πr2
三、练习巩固
1、运用公式学习例1、
学生试做,说根据,
2、完成基本练习(做一做)
四、拓展提高
1、解决“小羊吃草”问题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二、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果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其他平面图形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教材首先出示了估算图,再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化曲为直和极限的数学思想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构建。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是一次飞跃,但是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教b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把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红岸公园为了减轻工人们的负担,在公园的草坪上安装了许多个自动喷水头,它喷射的距离为5米,喷水头转动一周是什么图形?
(生回答:圆形)
师: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呢?(课件演示喷射的过程)
这个面积就是谁的面积?(圆的面积)
(板书:定义: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同学们会求圆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学习新知]
(二)尝试估算、探究思考。
师:这个圆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这个圆的面积。
(课件出示16页图,将这个圆置于边长是10米×10米的正方形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先试着估算一下这个圆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师巡视。
学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米,圆的面积在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之间,即50平方米<圆的面积<100平方米。
2、利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先数出 四分之一个圆的面积约是20平方米,整个圆的面积约是80平方米。
我们估计了半天,也没有得到精确的数值,那么,它一定有一个具体的计算方法,就像圆的周长= dπ 或2π r一样,我们继续往下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尝试解决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入探究作好辅垫]
(三)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公式的吗?我们利用的就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方法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图形。那么,我们能否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类比迁移。为学生打开思路,找到了继续往下探究的方向,对由直线图形过度到曲线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
2、探究公式
(1)学生操作:
师:请大家拿出圆片,把它等分成8份,再分成16份,然后和组内成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思考:拼成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可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
(3)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为例:师一边倾听一边课件演示拼的过程。
(4)操作思考:
学生接着剪拼32等分的圆形,边拼边观察和16等分的圆拼成的图形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更接近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课件演示拼的过程,再现等分16份的圆拼成的图形)
(5)如果把圆等分为64份,128份……大家想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生: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6)观察思考: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接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圆的哪部分相等。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交流一下。)
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π r),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
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长×宽,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应怎样写?
生:s=长×宽
= π r×r= π r2
师:π r2 中r2表示r×r即2个r相乘。
师:我们终于找到了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拼剪,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1、计算喷水头转动一周浇灌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师巡视)(强调估算的作用)
2.已知圆的直径0.2分米,求圆的面积。
3.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闻名世界的声学奇迹,它是一道圆形围墙。圆的直径为65.2米,周长与面积分别是多少?
4.有一圆形蓄水池。它的周长约是31.4米,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
5.教材1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掌握圆的面积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经过尝试,他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总结收获,激励结束(略)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推导与计算相结合来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目标(课件)
(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弄清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
四、学情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
1、知识呈现生活化。以草坪中间的自动喷灌龙头为草坪喷水为主线,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生活数学这一条主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教学过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自动喷水头浇灌草地得出一个半径是5米的圆”这一情境(课件),让学生在情境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在思考“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启发猜想,明确方向————化曲为直,扫清障碍————实验探究,推导公式————展示成果,体验成功————首尾呼应,巩固新知五大步进行:
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
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中。我启发学生猜想(课件):“比较两个圆谁的面积大,你觉得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自然的会作出合理猜想。但对于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许能想到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至于如何转化,怎样化曲为直,因受知识的限制,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抓住这一有力契机,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二步:化曲为直,扫清障碍。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小相等的圆分别沿半径剪开,先分成8等份、然后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后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于线段(课件)。这一规律的发现,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彻底扫清了“转化”的障碍。这时我适时放手,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三步: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首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能不能将圆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试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我没有硬性规定让学生拼出什么图形,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圆形卡纸小组合作去剪,去拼摆,并鼓励学生拼摆出多种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进入第四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的,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然后由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同时对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情况,教师再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并结合板书。
(课件)首先让学生明确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半径等于宽,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这是教学的关键,再此基础上进行推导(课件),得出圆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再让学生弄清圆周长的一半等于πr,从而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化简后用字母表示为S=πr2。
第五步:首尾呼应,巩固新知
在学生获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龙头最多能喷灌多大草坪呢”?求出它的面积。从而达到了对新知的巩固。
四、分层训练,拓展思维
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环节: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求下面各个圆的面积。(课件出示)
(1)半径为3分米;
(2)直径为10米。
(3)周长为13厘米。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2、一张圆桌的桌面直径是1.5米,油漆师傅要在圆桌面的边上贴一圈铝合金,并在正面漆上油漆。请问,油漆师傅要买多长的铝合金,油漆的面积有多大?
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3、王大伯想用31.4米长的铁丝在后院围一个菜园,要使面积大一些,该围成正方形好还是圆形好呢?你能当回小参谋吗?
4、一块正方形草坪,边长10米.草坪中间的自动喷灌龙头的射程是5米。
(1)这个龙头最多可喷灌多大面积的草坪?
(2)喷灌后至少可剩下的面积有多大?
六、评价和反思
这节课紧紧抓住了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把一个圆通过分、剪、拼等过程,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的联系,这种从多角度思考的教学理念,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理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计算。
三、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关键:
转化前后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在一广阔草地上,用绳子拴着一只羊,可移动的绳长是10米,这只羊可活动的范围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请大家画出羊活动范围的示意图,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位画的是周长,另一位画的是面积。)
思考:
要求羊活动的范围就是求此圆的周长还是面积?谁画的正确,为什么?什么是圆的面积?(先说,再看书自学。)
生读,教师板书:圆的面积
大家会求这只羊的活动范围吗?怎么求?下面我们就探讨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大家想知道吗?
二、探索新知:
(一)、先自学课本,小组探讨如下两个问题:(电脑出示)
1、在推导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什么变了?(板书:形状)
2、在推导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什么没变?(板书;面积)
(二)、探讨第一问:
A:多媒体出示16等份圆。
1、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
2、学生小组操作。
3、你会把它变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吗?学生小组尝试操作。
4、多媒体演示:把等份的第一等份平均2份,移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5、学生展示操作成果。
B:多媒体出示8等份圆。
1、请同学们猜想并且讨论:如果把同样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象上面这样拼,得到的图形谁更接近长方形?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媒体演示8等份。
C:多媒体出示32等份
1、再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把同样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象上面这样拼,得到的图形谁更接近长方形。
2、眼睛微闭想一想。
3、媒体演示32等份。
D:多媒体演示三幅图综合画面。
1、让学生仔细观察后问:哪一等份更接近长方形?
2、为什么,等份的份数越多就能拼出越接近的长方形。
F:如果要想把圆变成长方形你觉得要分成多少份?学生把眼睛闭起想一想
学生讨论。
(三)探讨第二问:
A:1、把圆在剪拼的过程中变成长方形,圆的面积为什么没有变化?
2、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谁的面积?(教师板书)
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那么,圆的面积等于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拼的图思考)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B:仔细观察多媒体演示问:
1、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什么?怎么求?用字母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什么?怎么求?用字母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C:推导出圆的面积并且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
D:再出示前面的导入题,问: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了吗?
三:课堂练习
1、同座互增一个画好半径的圆,求其面积。
问:先要知道什么条件,再怎样求?
2、求一元硬币的面积。最好先量出硬币的直径还是半径?为什么?
3、实践题:每人准备一段绳子并求此绳围成最大圆的面积。学生讨论如何
解决此问题?
4、根据下面条件,求出各圆的面积。
C=6。28米r=1分米d=20毫米
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圆,求圆的面积。
课堂延伸
学生讨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相等吗?为什么?
练习:把一个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求此圆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座位互相谈一谈是怎样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67-6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前些日子我们已经研究了圆,今天咱们继续研究圆。
2、画圆
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规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
3、比较圆的大小
请小组内同学互相看一看,你们画的圆一样吗?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圆大一些,有的同学画的圆小一些?看来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揭示课题
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确定策略,体会转化
(1)明确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都认为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关,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体会转化
怎么去研究呢?这让我想起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个故事?曹冲之所以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石头的重量)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就常常用到转化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大脑中快速搜索一下,以前我们在研究一个新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预设:
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方法。
当学生说不上来时,老师提醒:比如,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割补法)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小结: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
(3)确定策略
那咱们今天研究的圆是否也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如果我们也像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那样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拼一拼,你认为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那怎么办呢?(割补法)怎么剪呢?
①引导学生说出沿着直径或半径,把圆进行平均分;
②师示范4等份、8等份的剪法和拼法;
2、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1)学生动手操作16等份的拼法;
(2)比较每一次所拼图形的变化;
(3)电脑演示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所拼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它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交流发现,电脑演示圆周长和长,半径和宽的关系。
(3)多让几个学生交流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圆之间的联系。
(4)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现在要求圆的面积是不是很简单了?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了?
出示主题图求面积:这个圆形草坪的半径是1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判断对错:
(1)直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
(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
3.知道了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那知道圆的周长能求出圆的面积吗?
四、总结新知,深化拓展
1.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同学们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这个新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以后大家遇到新问题都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尝试一下。
2、拓展
在剪拼长方形的过程中,有同学产生了疑问,能不能把剪下来的小扇形拼成三角形或者是梯形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拼的过程)
那利用拼成的三角形和梯形又能推导出圆的公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算一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数学教材第11册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渗透极限、转化、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转化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
五、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圆桌照片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看老师家里就有这样一个圆桌,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圆桌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圆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圆桌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计算圆桌桌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质疑激趣。教师创设了“看到这个圆桌你能提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合作探究
1、复习转化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师:我们以平行四边形为例,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指名说、师投影演示)
师:在推导过程中,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新图形面积公式,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没有帮助呢?
师:如果有的话,你打算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呢?到底行不行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探究,请看活动要求:
1、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2、转化后图形的各部分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3、根据转化后图形面积公式试着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问题驱动,自主探究。
教师让学生带着3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
3、汇报展示
预设:
学生方法1:将圆等分成(8份、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上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另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圆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就是圆面积的公式:∏r2。
学生方法2: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梯形或三角形。
学生方法3:用圆的一部分推出面积公式。(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面积×份数)
板书:学生汇报的思路,即转化后图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的理解更清晰。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碰撞交流,研讨辩论。教师让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如果有问题,让学生再重复一遍,让学生发现同学在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互相提问、质疑、解决问题。】
4、课件演示,体验极限、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
5、资料介绍,感受数学文化,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老师给你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算一算这个圆桌面的面积了吗?(出示圆桌的照片,并给出圆桌的半径是40厘米)
生:一人板书,其他学生本上练习。集体订正。
6、知识性小结:
师:如果我们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半径。
师:还可以知道什么,也能求出圆的面积?
生:圆的直径或圆的周长?
师:怎么求?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第四环节:总结提升,纳入认知。
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又适时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还可以知道什么,也能求出圆的面积?”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不仅明确知道半径可以求圆的面积,知道圆的直径、周长也可以求圆的面积,进一步丰富学生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
(三)解决问题:
1、口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2、填写下表。
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2厘米
6厘米
6.28厘米
3、某公园里有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嬉水池,正中间有一个人工喷泉,设计要求喷出的水不能落到水池以外。这个喷泉的喷水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圆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联系圆的面积=×r=×r
=πr×r=πr2
公式S=πr2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订正。)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交流,订正。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11
设计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提出了圆的面积概念,接着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策略。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提供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课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进行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接触并更能理解极限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网络化学习,激发学生应用网络环境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感知圆的面积:(课件出示一大一小的圆)
师: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板书:由半径决定)
2、感知圆的面积有大有小:
(选择两个面积不同的圆)
师:大家看,这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吗?说明:圆的面积有大有小。
师:那谁能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想办法表示圆的面积和比较两个圆面积的大小,以及区分圆的周长和面积等途径,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面积的含义,为概括圆面积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合作探索,交流操作经验
1、初步感悟:
(1)课件出示:书103例7图。
师:图中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么?
原来我们数方格的时候,不满一格算半格,这里有两格特别接近满格,(课件闪烁)我们数的时候安满格计算。
通过数圆的面积,得到整圆的面积,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填表、计算,汇报
小结: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我们得到了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想知道圆的面积到底是多少,看来还需要知道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操作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找出求圆面积的方法。
3、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以平行四边形为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利用电脑课件的演示,达到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起学生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并明确思想方向,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由直线图形过度到曲线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开始新的学习。为学生开展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师: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以前我们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寻找用半径求圆面积的方法,并以此为主线展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
[注:在要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取经验,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空间,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师:请大家把各自的拼图展示给大家(鼓励不同的拼法),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拼成的是什么图形,是用什么方法剪拼的。(学生可能出现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长方形、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等方法。)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不同拼法,引导发挥联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沿半径剪拼的方法是较为科学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了自行探究,创造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不仅会知法,而且会选法,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利用课件演示,呈现经验总结
[注: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收获也有不同,以往只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学生会在操作中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有的完成不了实验,有的误差很大等等,没有充分的说服力,不能帮助学生对圆的面积进行充分理解。直接影响了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几何知识的形成,感知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零散的,不完整的,所以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后,又为学生提供了教学软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观察这一个实验的过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建构。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12
一、内容简介及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的特征和掌握了园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活动,通过折一折和剪拼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二次探究活动,围绕着“怎样使折出的图形更像三角形”、“使剪拼后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这些问题开展操作、想象活动,充分体验了“极限思想”。
第三次探究活动,学生借助数字、字母、符号等,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第一次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思想”
3、第三次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4、解决问题
5、小结
三、知识应用(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已经掌握圆的哪些知识?
师:关于圆你还想探讨什么?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谁能摸一摸这个圆片的面积。
师:那这个圆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沉默),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评析】“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因此当老师提出“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感到很茫然。此时,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作为教师,如何施展自己的“点金”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截了当地讲“方法”,而是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入手,引导学生从头脑里检索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这样设计,既在学生迷茫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又让学生把“圆”这个看似特殊的图形(用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用直线段围成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师:好,同学们停一停。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已经有想法了。我看你们小组的想法就很好,谁代表小组上来说一说?大家认真听,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噢,你想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来求它的面积。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师:这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师:你想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求它的面积,是不是?
师:刚才同学们有了两种思路,可以把圆折一折,想转化成三角形,还可以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板书:转化[【评析】通过第一次探究,学生产生了两种很有价值的思路。即通过折一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设计了“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了吗”这一关键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反思,达到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师:同学们刚才也发现了,不管是折出的图形,还是剪拼出的图形,都不是很像三角形,怎样让它更接近这些图形呢?是不是得进一步研究。请每个小组在两种思路中选择一种继续研究。
师:各个小组都研究出结果了,谁想先来展示一下?请你们小组先说。
师:为什么要折这么多份?
师:你们同意吗?这就是把圆折成16份时其中的一份(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平均分成4份中的一份相比,确实像三角形了。如果想让折出的形状更接近三角形,怎么办?
师:你继续折给大家看看。(学生折起来很费劲)看来同学们再继续折纸有困难了,老师在电脑上给大家演示一下。这是同学们刚才把圆平均分成16份的形状(课件演示“正十六边形”),这一份看起来像是三角形了。现在我们再把它平均分成32份,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并突出其中一份的形状。)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如果分的份数再多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分的份数越来越多,那其中的一份会是什么形状?
师: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成功地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求三角形的面积,你们的方法真好。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一个小组迫不及待地举手想发言)请你们小组派个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
师:这个方法还真不错,这个小组把圆剪成8份(把这个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和刚才剪成4份拼成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师:能让拼成的图形更接近平行四边形吗?
师:哪个小组分的份数更多?
(教师让另一组展示自己平均分成16份后拼成的图形。)
师:和前两次拼成的图形比,又有什么变化?
师:如果要让拼成的图形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我们让电脑来帮忙。大家看,老师在电脑上把这圆平均分了32份,看拼成新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呢?(课件演示。)
师:把这圆平均分了64份,看拼成新的图形呢?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圆的面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