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

时间:2022-10-09 14:51:40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 我要投稿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

  着力培养农村的种、养殖“能手”,深入挖掘农村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等各类致富典型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农民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着力开发农村市场,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技能长处,更好地带领周围的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为乡村振兴工作筑牢根基,助推乡村振兴。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殖能手先进事迹(通用1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1

  李永范今年52岁,是凤凰村4组村民。他家是村民们口中的养猪大户,去年卖了近40头猪,收入十多万元,村委会委员和驻村尖刀班成员一致推选他为生猪养殖代表。

  2000年,李永范的父亲去世,时隔四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当时就只有我一个人。”失去双亲,独自生活,那年他三十六岁。这对李永范来说无疑是一道大坎。李永范靠着木匠手艺打零工勉强为生,过着清贫困苦的日子。

  2013年,李永范45岁,却尚未安家。凤凰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是鹤峰县邬阳乡最偏远最落后的村,这样艰苦的条件没有姑娘愿意嫁过来。李永范萌生出修路的想法,这一想便成真了。“把路修通了交通便利些了,我也想安个家了。”他一个人肩挑背驮,拓荒垦路,终于,修通了到达山顶的路。

  2014年,凤凰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尖刀班牵线搭桥,李永范与妻子李银波落了户,成了家。“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他笑着望向妻子。

  为了脱贫,他办起养猪场由于早年间繁重的劳作,他患下了腰间盘突出的毛病,随着年龄渐长,李永范的身体越来越差,无法干重活,只能待在家。

  2015年,李永范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么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得依靠当前大好的政策机遇找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

  2017年,李永范开始发展生猪养殖。建养猪场,购买猪饲料,育猪苗......他和妻子精心打理着自家的养猪场,摸索着一条属于他们的致富路。

  2018年,由于管理不善,李永范家死了三十多头猪,年底猪肉价格又持续走低,损失有点大。但李永范和妻子并不泄气,他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2019年,李永范卖了近40头猪,收入近十万。2020年截止到11月,他已经卖了十万块钱。

  “还有几头母猪没下仔,肥猪还可以卖五六头,母猪还有三四窝儿,今年的收入可能也是十几万。” 面对未来,他信心满满 “以前只有4头母猪,现在有9头母猪了!”李永范自豪的说道,“明年规模还想扩大一点。”一人富不算富,为了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家致富,李永范给他们送猪苗,传授养猪技术......带动着周边村民一起发展养殖业,寻找凤凰村的致富路。

  李永范说:“我对未来非常有信心,我要支持他们养猪,也要他们致富。”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2

  交下村,是台江县南宫乡的一个苗族自然传统村落,生态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但在很长时间内,村集体经济却是一片空白,是什么让他们从无到有,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县级“名养殖能手”王文进,是如何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林下致富路。

  穿过山林绕着小路蜿蜿蜒蜒,走进台江县交下村兴民养殖场,远远望去一座座鸡舍坐落在山林间,此时,王文进正在洋芋田内忙碌穿梭,消毒、搭棚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层层把关。因鸡场的鸡苗预计五月底进场,他要赶在鸡苗进场前,把鸡所需要的的食料和鸡舍给准备好,让小鸡们能拥有好的生活环境。

  王文进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见到外面发展迅速,而自己的家乡却依旧落后,他的心里便埋下了回乡发展的种子,有想法就立即行动,当即与村委表达了回乡的想法,通过交流发现,村里想发展但是苦于没有专业人才,没有路子,发展成效不显著。王文进便毅然然回乡,担任了交下村的村集体经济法人代表。他常说,幸好这两三年以来还是小有成就,没有亏待村委会还有村民的信任。

  交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文进说:“在2018年的年底,我回到家乡一看,我们家乡的发展跟一线城市真的是相差太大了,一线城市都已经进入了金融时代,而我们几乎跟80年代没什么变化,所以我一回来看我就觉得,我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毕竟这里是养我生我的地方。”

  回乡过后,常常困扰王文进的事,就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何种模式,如何发展。交下村全村平均海拔1080米,因海拔高,地势比较突兀,想走工业、农业等路子,不符合交下村情实际。正是深知这一点,王文进不断深入基层一线考察发现,交下村森林覆盖率超过85%以上,除了田以外的面积都是红线区,非常适合林下文章。同时,养鸡不仅时效短效益高,还不会伤害林区,更能一年一回收,村里的群众个个都是养鸡能手,故而他说,林下养鸡便是交下要走的发展路子。

  交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文进说:“我们老百姓在村里面,我们从小长到大,家家户户都有养鸡的经验,不说那种规模化的经验,那最起码鸡的生理、行为习惯,他们都很清楚,鸡该注意什么,该吃什么,这个全村的人都知道个大概,所以我们做林下养鸡这一块,就非常的符合。所以2019年我就开始,逐步逐步的增加养鸡场的鸡棚,扩大养鸡场的面积,在2019年的年底的时候,我们顺利的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第一次分红。”

  王文进带领群众发展林下养鸡产业,让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有了一个质的跨越,现今他思考的便是,如何从有到提高,如何打造交下林鸡品牌。他多角度谋划,创新销售模式,力推“可视化”,在争取到帮扶单位(移动公司)打造“数字乡村,平安交下”,打造交下村数字化管理,实现集约一体化管控时,通过点对点的可用可视化经营手段,进行可视化经营,可视化销售。

  交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文进说:“我们的产品都是销往深圳、北京、上海、湖北、贵阳等地,所以我们的客户在那边,他要通过点对点的可视化的看见我们喂鸡的产地,鸡吃的是什么,鸡长得好不好,他可以直接点,我就要那只公鸡或者那只母鸡,所以我们就利用村委会的资源,打造了全村的可视化管理,我们已经完成了2,000米的光纤铺设以及30%的公共区域的监控覆盖面,我们这一块已经初步完成。”

  为了效农结合发挥最大效益,成立大米加工厂迫在眉睫,经过,王文进的多方努力,交下村大米加工房于2021年11月建设成立,并于当年10月与省移动公司、贵州财经大学、县教育局、南宫镇政府达成协议,由交下村兴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拿下南宫片区校农结合大米加工经营权,12月份实现销售额20万余元。同时,截止2021年底,林下养鸡实现销售额72万,盈利12万余元。今天的交下已然蜕变,面对下一步发展王文进又有了自己的新计划。

  交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文进说:“下一步我们交下村的林下养鸡,我们的预定的规模是在年出栏一万羽,所以我们在今年年初,我们也扩展了一个新的养鸡厂,1,000亩的养鸡场,这个1,000亩的养鸡场呢,预期一年能出栏10,000羽到15,000羽,然后呢为了养鸡场能够健康走向良性循环,我们也积极的做效农结合搭建大大米加工房,这样子就是加工出来的大米,优质的我们拿去销售,次品的我们拿来喂鸡,今年我们同时也种了十多亩的土豆,蔬菜等等。”

  王文进是一名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的创业人,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中的“领头雁”,更是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力量。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交下村依林下“致富鸡”,将逐步走上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幸福新生活。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3

  今年48岁的张选民是陇西县雨润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发展养殖业已有10年光景。十年来,他凭着一股闯劲、韧劲和干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清晨,天刚亮,张选民便在牛舍里忙活起来。看着眼前一头头膘肥体键的“致富牛”悠闲地吃着草料,喝着他秘制的营养水,张选民打心底里高兴。

  陇西县雨润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选民:我的这水里加了好营养,水里面加的红糖、微贮菌,加上牛的胃口就好了。

  2012年年底,张选民买了1头牛试养成功后,2013年年初就开始规模养牛。十年来,张选民的牛从1头发展到了现在的160头。牛数量不断增多的背后,是他日复一日艰辛的付出。为了减少损失,他努力克服自己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困难,积极学习养殖知识,慢慢摸索掌握了养牛的看家本领,总结了一套有效的常见病害医治方法,自己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

  陇西县雨润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选民:刚开始养牛的时候啥都不懂,牛感冒或者肚子疼、头疼了啥也不懂,现在牛吃草不积极,就能感觉到已经有问题,不是头疼就是感冒,或者肚子不舒服。现在是知道哪头牛哪里不舒服、用哪个药、怎么处理,自己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

  张选民不光牛养得好,他养殖的沃山宝生态黑猪也是出了名的。在文峰镇苟家山村大山深处,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2017年他买了3头黑猪,期间又引进了苏太黑猪、八眉土猪、野黑猪等进行繁育。他每天都会把猪赶进山里吃野草、喝山泉水、还在山坝里游泳,自然生长的黑猪个个膘肥体硕,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陇西县雨润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选民:目前存栏有800多头沃山宝生态黑猪,主要以苜蓿、红豆草、甜菜为饲料,平常在这山上吃野草,山上有好多的野生中药材,如黄芩、柴胡、甘草等,苦菊、蒲公英等满山都是野生的中草药,猪吃上有个预防保健的作用。一年黑猪的效益比其他的还要好些,每年利润达30-40万元以上。

  经过几年的发展,张选民“以养带种,以种带养”的模式,利用山上的撂荒地发展循环农业,打造了自己的饲草加工基地和牧草种植基地。2017年,集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园林绿化施工、人工造林、畜禽粪污综合处理、肉牛、生猪生态养殖、农牧林结合循环发展的综合草牧龙头企业--陇西县雨润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

  陇西县雨润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选民:带动村子、周边附近的老百姓100多户,流转周边群众撂荒地5000多亩,吸纳了本地农户就业40多人,高峰期的时候能达到60多人。最近的这两三年肉牛养殖、牧草加工、黑猪养殖一年下来销售额能达到700-800万元,利润能达到70-80万元左右。

  版权声明

  “看陇西”微信公众号所有原创作品内容版权属陇西县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征得陇西县融媒体中心授权,并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4

  走进位于东坝镇蒿子湖村的民勤县汇祥源专业养殖合作社蛋鸡养殖舍里,一排排、一层层鸡笼排列整齐,一只只褐红色蛋鸡纷纷将头伸向笼外,挤攘着啄食槽内的饲料。工人们推着蛋筐,手脚轻快地捡拾着蛋槽内的鸡蛋,现场呈现一派热闹繁忙景象。

  工人石培贵说,在这里打工离家也近,还能增加收入,每年务工收入有5万。重点是学习养殖技术,以后自己发展养殖业。

  石玉祥发展蛋鸡养殖已有十几年之久。多年来,他坚持科学养殖、科技增收的理念,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技术,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目前,他已建成3个养殖场14座鸡舍,养殖蛋鸡4万只、育成青年鸡13万只,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养鸡专业户。

  石玉祥介绍说,育成鸡大概是一个月或半个月进一次,两个月为一个周期,月月有出有进。全部是送货上门,给养殖户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共同富裕春满园。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石玉祥在发展蛋鸡养殖的同时,动员本村贫困户,到自己的养殖场打工增收,还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指导,带动乡亲们一道依靠科学养殖致富。

  鸣达养殖小区负责人石菊英说,石玉祥养鸡时间长,效益好,她的小区现在存栏有1万多,产蛋率特别好,全部是石玉祥的育成鸡。平时在养鸡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问题,石玉祥随叫随到,非常热心。现在,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养鸡的劲头足。

  在石玉祥的带动下,蒿子湖村先后建成养鸡小区13个,存栏24万只,户均养鸡1500只,群众养殖收入大幅提高。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要在科学养殖上多下功夫,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带动村民养鸡,共同致富。”石玉祥说,他打算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又能带动广大村民致富的路子,真正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如今,石玉祥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养鸡达人,经常会有周边的村民上门向他讨教养鸡技术,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养鸡经验,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乡亲们通过养鸡“啄”开增收致富的大门。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5

  马山古寨,地处偏远山区,从古寨瑶族乡乡镇所在地到古棠村,更是山峦重叠、道路蜿蜒。最近,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琴榜屯的向日葵开花了,一片片金色的海洋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正在引进企业来发展琴榜山的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忙得可热火了!”谈到村里的发展,该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晓梅兴致勃勃、信心满满。

  之前的古棠村,贫困就像一块大石,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要带领乡亲们摘掉穷帽子!”2017年8月,“弃医从政”的潘晓梅高票当选村党总支部书记。

  贴着“深度贫困村”的标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合作社数量为零,14个屯不同程度地存在饮水难的问题……时值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盘点着“家底”,潘晓梅说:“脱贫的路不好走,但我一定要在这‘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古棠村里折腾出个样子。”

  在扶持资金的用途上,潘晓梅和村“两委”班子意见有分歧,她一次次和村“两委”成员交心,最终大家一致决定把扶持资金作为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

  经过深思熟虑,潘晓梅决定从大家熟悉的养殖业入手,她买来2000羽鸡苗,开始了首批瑶山生态鸡养殖。她和村“两委”成员带头上阵,轮流担任饲养员;她积极与后盾单位沟通,达成合作关系,签下订单协议;为了完成第一笔订单,她和几名村“两委”成员半夜就开始忙碌起来,烧水、杀鸡、拔毛、净膛、打包……累到手酸背痛,终于完成600只白条鸡订单。就这样,一批批订单从大城市“飞”进小山村,一只只瑶山鸡从古棠村“飞”到市民的餐桌上。一进一出之间,古棠村的集体经济渐渐壮大起来。

  除了养殖瑶山生态鸡,潘晓梅还依托本地资源,采取“公司+合社作+农户”的运营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种桑养蚕、养猪、佛手瓜种植、鹰嘴桃种植等多种生态立体经济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强起来了,村民也富起来了。

  在这里,村民与产业发生了“化学反应”,成就了这样一张成绩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零到2021年总计44万元;全村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从6900多元增加到1.25万元;2019年,古棠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而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就是潘晓梅。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安。每到冬季,古棠村就会缺水。看到年迈的留守老人蹒跚行走几里地挑水喝,潘晓梅心痛不已。潘晓梅一手抓产业,一手努力把村民最亟待解决的吃水问题解决好。

  古棠村面积大,峰丛林立,输水管道铺设路线长,经费缺口很大。潘晓梅跑遍市县乡有关部门,争取到上级人饮项目扶持资金共220万元。有了资金,她又忙着选址,经过专业团队勘察,决定把供水工程建在拉怀屯。然而,屯里有些群众自家挖有水井,不同意供水管占用田地。潘晓梅白天工作,晚上挨家挨户和群众谈心,最终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019年6月,古棠村集中供水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潘晓梅只要有空,就戴上安全帽,和施工队一起干活。经过半年多的苦干,2019年12月,古棠村自来水厂竣工投入使用,这是马山东部大石山区第一个集中供水工程,惠及9个屯,1300多名村民告别了吃“望天水”的苦日子。

  任职的五年里,潘晓梅用心血和汗水为古棠村编织了一条向上攀登的“脱贫索”:整村义务教育零辍学,危房改造率100%;种桑养蚕初见雏形,瑶山生态鸡养殖渐上规模;引进微型企业开发小手工业产品加工,打造“琴榜山”系列特色深加工产品,组建7个合作社……

  “没有潘书记就没有今天的古棠!”村民们交口称赞。潘晓梅却说:“路子是村‘两委’这个团队谋出来的,成绩是全村人拼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

  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对潘晓梅而言,是新的荣誉更是新的起点。“我一定竭尽全力带领村民把古棠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石头山上的幸福花开得更多更艳更长久。”潘晓梅充满自信地说。 本报记者杨盛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6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7

  熊贤富,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果瓦乡庆阳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熊贤富同志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熊贤富同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12月他当选为庆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庆阳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庆阳村荒山草坡多的实际情况,搞起了杂交牛养殖,并在庆阳村建起了黄牛品改点,发动群众。平时,他努力钻研肉牛养殖技术,积极通过报刊、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肉牛养殖技术及黄牛品改技术。

  他在依靠养殖肉牛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庆阳村党员和群众学习黄牛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黄牛的青年刻苦学习黄牛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他无偿让有志于养殖黄牛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

  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

  熊贤富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8

  张宏兵,男,汉族,1981年出生,大水坑镇向阳村马沟自然村青年农民。初中毕业后,先后在银川、盐池等地打工,在外打工生涯,使他掌握了一定的致富技能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2009年底结婚后,当夫妻两人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初,张宏兵在陪家人去吴忠看病返回途中,不幸发生意外交通事故,突如其来的打击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蒙上了阴影,巨额赔偿让张宏兵负债累累,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生活困难并没有击垮这位青年农民,处理完交通事故,张宏兵积极调整心态,凭借自己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学习养殖技术,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购买50多只基础母羊,发展养殖业。

  2014年,村干部了解到张宏兵家的情况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主动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养殖中的困难,帮助扩大养殖规模,新建羊棚4道,基础母羊增加到230只左右,实现了年纯收入10万余元。

  在2015年他主动求变,经过长时间的对盐池县市场考察发现,盐池县养殖肉牛的养殖户比较少,市场前景好、利润高。随后他走访多地,向周围了解养肉牛的基本知识,学习经验,通过网络和翻阅各种养殖书籍,了解更多养肉牛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摸清情况后,张宏兵将养殖的200多只基础母羊,全部出栏,改养肉牛。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由于肉牛成本高,需要资金量大,在村集体的协助下,他向信用社借款27万元,村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购买40余头肉牛,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2016年肉牛年出栏20余头,纯收入20万元,他用自己的努力甩掉了贫穷的帽子,成为了我村率先脱贫的致富能手。

  饮水思源,富不忘本。在发展致富中,张宏兵同志走在了前列,他在艰苦创业中,得到了乡亲们的关心和帮助,他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总想着为村里的发展做些贡献。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思索,他决定成立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养殖肉牛。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与指导下,他带领5户村民,其中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了盐池县天顺祥种养殖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并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及市场咨询服务。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

  2017年5月,为了让乡亲们有更多的致富路子,他又带领村民一起进行滩羊育肥。有村民想和他一起育肥滩羊,由于缺资金,张宏兵主动为其担保在信用社贷款20万元,年终实现人均增收10000元。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如今,张宏兵已经成为向阳村的致富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同时,张宏兵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肉牛、养滩羊经验。

  2017年,张宏兵的养殖场共出栏肉牛40头、滩羊200多只,收入55万,现存栏滩羊180多只。下一步他将更好的发展养殖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

  每当提到张宏兵这个人时,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种树起了一面致富带头旗,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9

  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刘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10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坚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贫困户石纯英动情地说。

  今年57岁的石纯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石纯英被评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石纯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说干就干,2016年,石纯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2016年当年,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石纯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石纯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石纯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石纯英本人的努力,石纯英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石纯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知识,注重风险的防范,这样才干得长,养得久”石纯英现在面对帮扶干部经常这样说。

  石纯英户的脱贫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强了周边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现有贫困户212户710人,已脱贫203户68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五星村自身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20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11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12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在沿海打拼多年的王显裕看来,生他养他的农村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于是他回到农村发展养殖业,从养竹老鼠到养猪、养鹅、兴办小型饲料厂,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他用自身的创业经历告诉大家: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农村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2004年从东华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满怀信心去到深圳寻求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到深圳找工作几经挫折,王显裕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

  工作之余,在一家电脑维修店做兼职。有一次,王显裕和客户起了争执,最后却以挨打、陪钱、道歉收场。通过这件事情,王显裕发觉自己单纯、憨厚的性格很不适合在城市生活。或许,熟悉的家乡更适合自己,他便开始留意一些适合在家乡发展的项目。

  2008年,在一次朋友聚餐时,王显裕品尝到红烧竹老鼠的菜肴,就业参考《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就这样,他看到了商机:家乡有着丰富的野生竹老鼠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竹老鼠所需的食料,而且竹老鼠的价格高,大小餐馆需求量大!养殖这个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他回到家乡利用自家的房屋,搭鼠窝,买鼠种。养殖就这样正式开始,他也从一个IT人士变成了一名养殖户,每天穿梭于各个饲养间,投放饲料、清洗餐具、打扫卫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做。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他的竹老鼠从当初的40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只。根据竹老鼠的生长规律,它的繁殖会成几何级数增长。虽然卖出的第一批商品鼠的销售额只有不到2万元,但感到高兴的是,按照目前的繁殖速度,不出一年就能实现产值十几万元。

  饲养竹老鼠,除了需要像毛竹和芦苇等粗饲料以外,还要给它们喂一些玉米、豆粕和麸皮等精料。精料配多了,竹老鼠吃不完会变质;少了又不够吃。为了能使精料供应正常,又能实现多元化经营,王显裕便兴建了养猪场和饲料厂。如今已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虽然目前的规模不大,但一年后将可以发展到竹老鼠3000支、肉猪2000头、鹅2万支,产值超过400万元,同时也可以带动周围乡亲一起致富。

  王显裕说:“虽然农村的创业条件艰苦,但我无悔,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准了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么农村和城市一样,都有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13

  在平凉市泾川县玉都镇康家村,提起养殖能手史喜荣,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肤色黝黑,其貌不扬的乡下汉子,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镇村党组织和县相关单位的关心帮助下,搞起黄牛养殖并且创建泾川县泾川县裕泰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肉牛养殖场。该肉牛养殖场,是一家集肉牛育肥、贩运购销为一体的肉牛养殖企业。

  根据当地总占地108亩,其中养殖场占地12亩,饲草地96亩。该场从去年11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建成管理房9间180平方米,暖棚牛舍2栋1300平方米,青贮窖3座1500立方米,围墙420米,蓄水池1座60立方米,累计总投资260万元。目前养牛160多头,收入25万元,经营状况良好。

  为确保基地能实现预期目标,镇党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镇组织、农委等有关部门自一开始就对基地的建设、管理、经营、营销进行多方位全程跟踪服务。

  饮水思源,富而思进,史喜荣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将带领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以此回报党组织的关怀和群众的信赖!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14

  薛家英同志是明光市明西街道办事处马岗村上东组村民,现年51岁、中国共产党员,该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党在农村的新型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富民政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自2003年承包村里的小二型水库(下马水库),从事养殖业,刚开始由于缺少资金和养殖方面技术,只从事单项养鱼,但是效益很低,每年广投入、薄收入,为了能增加收入在养殖中有新的突破。自2005年主动联合弟弟张明彪在下马水库的上坡上利用荒废地建设猪舍进行养猪,从事了立体养殖业,实行水里养鱼、水面养鹅、库坡养猪、利用库水冲刷猪舍把粪便残料直接冲进发酵池中进行发酵、杀灭有害病菌,在排到库水中养鱼,这样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提高了粪便的利用率,解决了养鱼的饵料问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在明西街道办事处政府十分关怀下,畜牧兽医部门鼎力协助为在养殖过程中排忧解难,为其养猪制定免疫程序,并派有专业技术人员为其防疫、养鱼从投放到疾病防治、水质调制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提供信息,以养猪促养鱼、再把养鱼可获利润用来扩大养殖业,滚动式发展,联获效益,薛家英同志在养殖方面能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取精方式,虚心向有养殖经验的同志学习,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养殖经验。

  以致富发展到今天,拥有标准养猪舍栏1000多平方米,年出栏生猪达千头以上。其中野猪养殖出栏达300余头,畜、鱼品达20余吨,鹅年养殖出栏达千只,从而辐射到整个村和周边地区。带动从事立体养殖户2户(耿全义,耿全红),小型规模养猪户达十余户,如:(耿全友,茆新义,胡居祥,马德友,周多奎)等户,养羊户如(冯守张,冯守业),蒋家英同志是当地带头致富的楷模,是双培双带的典范。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养殖户说起她来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15

  何育红,男,汉族,现年45岁,新开乡姚家湾村塬上社人,宇宏营旺特种养殖公司负责人。

  2016年,面对群山环绕、土壤贫瘠,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村情实际和孩子上学、妻子患病常年服药花销颇大的家境,如何改变村上面貌、脱离贫穷,让全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了压在xx心口的一块大石,久久难以忘却。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通过养猪改变家庭现状、带领邻里乡亲脱贫致富。但没有技术,靠老办法在今天还行得通吗?一句反问让他再次陷入了沉思,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谋点子,几天之后他远赴陕西、平凉、泾川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学习拓宽了思路、提升了眼界,也学了不少养殖知识。最后他立足于实际,决定回家开办野猪养殖场。面对家中没有积蓄,资金困难的现状,他没有放弃,找亲戚、找朋友,找银行贷款,最后勉强建起了厂房,购买了仔猪与种猪,最初厂子只有他一个人,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天黑了他还睡不安稳,可喜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第一年他就盈利了,后来他用余钱对养殖场进行了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猪存栏达到了220头,养殖场日常管理也由起初的他一人变成了现在的18人,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

  在致富的路上,何育红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村、社干部群众的高度称赞和认可,他的先进事迹也得到了传颂。主要表现在:

  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学带动。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技术他就到外地考察学习,为了把野猪场办的更好,他买了好多关于养殖的书进行自学,遇到有些专业性强、看不明白的内容时,他就到乡畜牧站请教专业人员,学懂之后他就在野猪养殖上付诸于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养的野猪大多数都达到了300多公斤。

  二是甘于奉献,忘我工作。他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三年的创业生涯中,他没有抱怨过一句,每一次遇到困难,他都能从容面对。当有乡亲问他养殖技术的时候,他都能耐心细致的讲解,甚至放下手里的活,手把手指导,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三是致富路上不忘乡亲。作为一名一名共产党员,他一直牢记使命,牢记党的遵旨,全心全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的养殖场吸纳了许多出远门脱不开身的在家的群众,帮助解决了贫穷家庭中的实际困难,带领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一些贫困户也学着养起了猪,促进姚家湾村在养殖产业路上越走越远。

  经过几年努力,何育红真正实现了利用养猪这一产业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的目的。三年以来,何育红养猪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纯收入15万元。通过何育红的示范带动作用,姚家湾村的生猪养殖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一个把乡亲当亲人的优秀共产党员,相信他在致富奔小康路上会越走越远,也会带领更多乡亲脱贫致富,共同奔小康。

【养殖能手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创业能手先进事迹材料06-21

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事迹总结材料09-01

农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05-31

全国教师教学能手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07-29

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先进事迹材料(通用5篇)09-05

2015年“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护士先进事迹材料04-25

能手的解释与造句06-17

钓鱼能手作文03-24

劳动小能手05-20

跳绳能手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