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
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精选6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
学习新课标和区里进行新课标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反观自己的课堂,我认识到自己的生本意识还有待加强,有时对于教学的预设过多,导致对学生的牵引教多。再看昨天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时都十分关注学生,课堂上所有的一切都源于学生,把时间充分的交给孩子们自己去读、去学习、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
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语文教学增强“实践创新”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课程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多中途径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并且在大量的实践和运用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鼓励学生多创新,让学生能进行探究、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在新的课程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在新课标指导下,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因此,平时备课中要研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标准。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
此次课程改革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为主体,首先,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其次,在英语课程的每个决策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校、教师、课程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每个决策环节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而不能一味满足学校或教师的愿望。
二、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做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决不否定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的联系和运用。传统的教育过于依赖教科书的作用,对教科书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所以,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英语课程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主动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的主动在于与教师协调配合,积极思考,充分吸纳信息。这种互动式教学能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效果。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式。对英语课程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教学过程应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都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课标则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了首位。从现实状况来看,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较大的学生,其主要困难还是兴趣、信心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培养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自然就会有困难。教师要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新颖的教学法,通过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努力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而且还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教学的互动中,学生不断的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中。
以上就是本人学习新课标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颁布了。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的力度变化之大,是教育界全体有目共睹的。我在认真听取了核心专家对该课程标准的权威解读之后,我的心得与思考如下。
一、新课标修订变化
本次新课标修订中最亮眼也是最鲜明的改变就是强化了课程教育中的育人导向,首次点明了语文教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三维目标”,该新课标修正则主要围绕着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此外,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结构上进行了修正,将语文教学能力作为核心,把其它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者附加的地位,并且设置了与此相配的六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最后,新课标之中加入了对学业质量的评价,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
二、新课标解读心得和思考
作为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此次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相较于以往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能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依托新课标中的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围绕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基于大任务、大单元、真实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要开拓学生的思路,就必须重视诱发因素的选择和运用。我们知道,不诱不发,诱导得好,就会思绪绵绵,言辞滔滔。诱因范围广泛,一书一画等等,都可以用之诱发引导,打开思路。情景教学是集成“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情景教学,在情景中展开联想的彩翼。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实物、音乐、图画、表演、生活,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启发想象,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其次,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正好这个学期听了几堂公开课,我得到一点感触,老师要上好一堂课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课堂问题的设计也是能体现出这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新课程标准像石,敲出星星之火,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出国留学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体现儿童味。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
《新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以上要求,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读音,默写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仍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体现新标准的要求,命题时将更加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标准》阅读训练要求,概括地说,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命题将重在三点: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时,坚持文质兼美的前提,注意体裁的多样性,以适合学生的各种"胃口";每一组命题要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二是根据新标准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命题的原则是力求开放性和弹性,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三是语文阅读命题除了取材于教材以外,也要选取一定量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开展练笔活动,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淡化文体,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提倡有创意地表达。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中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能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脱节。要与学生的学法挂钩,与学习内容挂钩,与学习效果挂钩。“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课改就是用多媒体上课,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来表演,演课本剧、演小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老师只是坐在旁边做免费观众。
首先教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我认为,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必把课文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6
今天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解读,有些许收获。吴欣歆教授从五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
第一,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进行解读。为我们解析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理念。尤其侧重强调了核心素养,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思维、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与老课标对比最明显的变革是增加了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相应的教学提示,给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学的过程当中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第二,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进行了解析。语文任务群的特点更加注重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他们的关系是整体推进侧重发展相结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所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而是整合型的。
第三,从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解析。吴教授先从学业质量的研制思路向我们阐明了2022版新课标的诞生。接着从学业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解析。其目的就是为了关注学生语言经验的结构化水平。
第四,从增强指导性方面进行了解析。主要从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两大板块给我们解释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更重视。尤其是注重学习任务全评价的教、学、评一体化。
第五,从加强学段衔接这方面进行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共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虽然独立但内部之间有相互牵连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注意学段之间的衔接。
听完吴教授的这堂讲座,让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又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为我指明了方向。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7
今天有幸聆听了教育界大咖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的线上讲座,她是真正懂语文、懂孩子,还能站在未来看教育的人。
她先就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目录进行了一番对比,从大方向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深度剖浙了此次新课标的五个主要变化,分别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加强了学段衔接。
听完吴欣歆教授的分享,我最大的感受是,她实际上是在解读语文学科的改革定位是什么,只有重新认识了语文教育的价值,作为一线的我们才能理解该怎么带孩子,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课堂和资源引导。通过语文学习,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我们要关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部结构,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习任务群是多重对应、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关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不同,体现出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国家现在倡导的是真正情境化的语文学习,通过“单篇阅读、阅读单元、学习单元”线性学习,围绕一组课程内容,提炼一个学习主题,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开展一次学习活动,让学习主题成为一个统整的、典型的学习活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优化了知识结构,情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的联合,发展学生的情境学习力和应变力,学语言和用语言,让学生丰富语言运用经验,逐渐探寻自己的语言风格,实现语言运用的提升。
我们应该更好地解读语文新课标,把握学业质量标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培训时做到终身学习,聚焦问题,研训一体,努力开发和利用有特色、系统化的课程资源,用更大的格局来定位自己的科目,定位自己的教学,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好方向。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8
今天下午,又听了《义教新课标》解读系列公益讲座,这次主讲是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给我的印象是讲得特别清楚、透彻,从大框架到小细节,都一一呈现,可见吴教授对2022版《义教新课标》的熟悉,不愧是核心人物!
吴教授从头至尾为我们详细地解读了新版<义教新课标》让我更清楚地知道语文这门艺术课的重要性及作用。我今年任教一年级,因此特别认真地记录了低段的学业质量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口语交际”: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用礼貌用语主动回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我想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还有不足,主动性稍欠缺,没有做到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每次喜欢交际的总是那么几个。自己要努力找到突破口,慢慢引导更多孩子参与课堂。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都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标最后,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向我们提出了八条建议,第一条就是“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所以我也要向吴教授学习,深入研读,做到心中有数,朐有成竹,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提高教研水平,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9
5月10日晚我有幸聆听了温儒敏教授“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新课标解读讲座,收获颇多。此次讲座从课程性质、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及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讲解,讲座中温先生尤其强调了“立德树人”“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关键词。听完讲座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拿起2022版新课标,仔细研读,同时也将新旧课标进行比较。
首先2022版新课标,可以视为2011版课标的升级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其基础上从诸多方面都进一步做了调整、优化和补充,力求推动新时代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新旧课标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的育人价值在于“立德树人”,如何“立德树人”,课标上给了三个载体,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明确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3、提出了语文学习三个任务群。
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项任务;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项任务。
4、课程目标分学段要求。
在2022版新课标中,就“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方面,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了具体要求。与2011版课标比较,更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第一学段,首次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增加了“表达交流”的要求;不仅仅是识字还要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在跨学科方面要求结合其他学科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学段,学习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口头表达,合适情景和语气交流,请教,回应;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第三学段,尝试多媒介阅读,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整体来说,在识字量这些涉及到具体知识量方面没有发生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阅读的要求,尤其是整本书阅读还有阅读的方法、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诗词),实践中的运用以及跨学科运用上。
5、研制了以“学业质量”为标准的课程评价方式。
“学业质量”是完全新增的板块。2022版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主要维度,关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这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重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较为细致地描述了不同学段的、结构化学业质量标准,这就为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段进阶和阶段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和参照。当下,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语文教学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因此,学业质量标准的出台,能够发挥“以考定教”的功能,以指挥棒的姿态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6、提出了以“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为内容的课程研训要求。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也是完全新增的板块,一共提出了8条建议,涉及教师的终身学习、教研的问题导向、研训一体化建设等内容。其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推动教研的效度升级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新《课标》落地落实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库保障。毋庸置疑,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以新课标为纲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积淀、努力提升要成为一种应有的职业生活方式。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觉得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教学,应在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首先,教师的角色要进一步转变。从过去的单一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只有这样,教学才会由“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教师才会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历程,才会由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其次,教师面对知识的态度也要发生转变。知识不再是传递性的,是基于活动而生成的,是在被“人”需要时适时介入的。它需要我们将之转化为帮助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评价要前置,明确学习活动的价值指向,将评价动态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学习。
再次,在教材的使用上,单篇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在进一步统整之中构建学习单元,而教材的课文资源也只是教学资源整合后的基础性要素。
最后,基于单篇教学的问题设计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要转向包含着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等在内的教学情境的开发与设计,使得教学单位由时间转向学习事件,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2022版新课标有更鲜明的价值取向,突出了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明确语文课程“为谁育人”;有更强的目标指向,聚焦于“核心素养”内涵,回答语文课程“育什么人”;有更具体的实践导向,构建了六大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丰富了课程实施建议,引领语文课程“如何育人”;有更清晰的评价方向,增设学业质量的内容,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建设,描绘出各学段的语文课程的“育人”蓝图。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0
今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我无论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教师成长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针对这次培训我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教师要创造儿童喜欢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真正读懂学生。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尊重、读懂才能使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潜力,但不成熟,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喜爱学习,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第三,教师要读懂课堂。创建高效、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培训中通过听李学红老师的报告,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绘本、教材、影像等教学资料,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进行游戏识字时要讲究效果。写字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错误。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2、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大力提倡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3、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次培训张建中老师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首先,分组时要按照学科、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使小组内能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并且要做到动态化管理。第二,组内的分工与互助。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自学,帮助同学。在小组互助之前必须要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互助,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小组长如何工作还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怎样给同学讲解问题、怎样检查同学的学习结果、怎样进行总结、怎样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等。只有有了会管理的组长,才会有高效的小组学习。第四,努力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交流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提出并梳理问题,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代表小组同学发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组质疑的能力。第五,小组学习的评价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暑假前,学校组织开展了校本培训,我聆听了雷盼花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解读,感觉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新课标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学习任务群”,并且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这样做,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么课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质化”弊病。
学习任务群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让我认识到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渗透学习任务群,不断地去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沁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是新课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第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具体进行语文学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文学形象,同时还要强化自身语言表达,确保可以对其相关文化进行有效弘扬,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第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书面表达,同时还可以使其能够熟练口述自身想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思维发散能力是其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相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还可以有效联系现实中的事物。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给学生恰当引导,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最后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四是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描写。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此作为扩展写作的基础,指导学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自己《美丽的家乡》,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再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汉字的魅力》,要求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把语文学习直接指向了实践研究。
五是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化。
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了。“整本书阅读”是作为“任务群”专设2个单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两部分,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主要引导阅读和思考,供学生选择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或者课程内容,合理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整本书阅读书单。
“整本书阅读”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读书养性”,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必搞得太复杂,重在“目标管理”,不要太多“过程管理”,能坚持完整通读几本书,就很不错了。如果还安排写作或者讨论,“过程管理”太细,反而可能败坏读书的兴致。
六是新课标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课标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师必须跟上去读书。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三新”,也就是“新高考”“新课程”和“新教材”,必然会给老师提出更高的业务要求,在未来几年,老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会成为硬指标,读书少的问题会显得很突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多读书,充实自己,否则面对新教材,我们就会无从下手。
那么,教师应该读哪些书籍呢?我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读:一要读中外文化经典,这是最基本的书。阅读的目的,是接触中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二要读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书目。比如,教数学的,可以给自己安排读点化学、数学、生物,以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书;教科学的应该多涉猎科技史、科技哲学领域的书;语文老师读书的面应当比其他学科更宽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三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专业书籍读,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次的深入学习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2
暑假中,在xx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定位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问题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纠结点——“读就是为了写吗”?固然读写结合很重要,读也能促进写,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而且读了就能写吗?显然,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放上,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考量了。阅读应该有它自己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二、新定位、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建构都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写的场面非常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因此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比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自己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但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形成正是老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集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三、新体验、新理念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内容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剧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可以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甚至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老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大量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五、新策略、新原则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况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3
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出国留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新课标"对于我来说已不陌生,上学期教导处组织了多次学习活动,但我认为真正把它渗入教学中绝非几次学习那么简单。于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认真研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想。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维"目标。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师单方面的填鸭式式教学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本班有些学生的成绩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经过一段的时间的观察发现,对于低年级而言,拼音、字词教学是关键,虽然课上我都细细地去讲,但是每次考试还是有很多同学写错,后来我经过思索调整了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字词训练,订正的时候不再是老师写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书、字典等,自己去订正,反馈下来效果比原先好了许多。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本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4
今天夏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夏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5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
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6
一、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在课程的定位上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由“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三、修订体现“减负增量”
一是适当减负。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会”。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但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明确写上一至三年级“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二是增加学生阅读量。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尤其关注的。这一点我觉得很能好,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多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才能提高,语文的素养才好,这也是我们学校这几年一直倡导,并为之努力着。
今天在学习新课标时,发现了这几天我在中星小学跟着陆校长学的“学习型课堂教学”,跟新课标的要求相符,例如第一学段(1~2年级)就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表达的自信心。要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3~4年级)的阅读方面就要求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口语交际中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就要求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旧的课标在第8条,现在调整到第2条,说明其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也作了调整。还要求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佩服陆校长的前瞻性,早在几年前已经为培养学生的终身能力而努力着,我相信,我们的学员在她的指导下,将会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明天而奋斗!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7
当前,语文教学界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工作。新课标所诠释出的教育理念推动着教学的发展,也引领着像我一样的徘徊于教育改革门槛的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下面我先谈一下对语文新课标的理解。
首先,新课标让我对语文教学理念有了崭新的辉煌。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己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新课标也带动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定位。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8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19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今后的教学活动实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导作用。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要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022版语文新课标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要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在新课标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语文学科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研读,为高质量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0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今后的教学活动实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导作用。
总体来说,两版的课标内容,基本没有变,即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的标准没有变。学习新课标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到变化比较大的就是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样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我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的评价方法。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我将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领悟精神,和学生共同成长。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1
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我们的“新课改”也是一轮接一轮的有序进行着。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出台了,它如一缕微风迎面而至,给疫情下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让我们的教学有了新的改观,大家如获珍宝似的开心不已,学校也开展了学习新课标活动,我们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集体学习、共同讨论、个人自学,并对新课标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大家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还知道了自己今后在教学中的奋斗目标,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和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认真钻研新课标,领会课改精神。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观察、参与社会的生活能力,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形势,让孩子们在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我们更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自觉获取知识。
二、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每个人所带的学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内容也不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了解各学段的学情,如: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我的课堂教学更加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三、树立新的教师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转变,教师角色也随着发生变化。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制定再完美的计划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从教导者转变为倾听者、服务者、组织者、引导者、陪伴者和参与者,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这样才能将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四、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在“双减”的政策下,老师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也就是说,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不论是在教材的编写意图、重点难点上都要细心研读课标,吃透教材;接着就是学生方面,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学生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去探索学生将会怎么学,从而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计划。最后,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不论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直观教学,还是奖励机制、自主学习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课后多总结、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五、与时俱进,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顺应时代要求,走进新课程,学习新理念,实现课程目标,学习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学科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坚持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领悟其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学生共同成长,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再上一个新台阶。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2
2022年版新课标发布后,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情境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
在课程理念中也提及到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情景式的学习方式。课标是这样解释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景式的学习方法是教师为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主动地给孩子们营造一种以形象为主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的具体的场景,并借此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学习的学习方法。
我们通常认为,科学合理的情景式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最为主要的是可以减轻孩子们的厌学压力,持续性的吸引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
不论哪个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我们也常听一些孩子们说道——某某老师喜欢讲故事,不喜欢上课,但是我们的成绩却很好。这就是情景式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孩子们容易被故事吸引,从而注意力提升,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也会充满兴趣的去完成我们的作业任务。所以讲故事,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情景式教学方法,更应该成为我们孩子们的学习方法。
在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引进我们的生活情景,孩子们会在学习中被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原有的知识储备,增强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因为孩子们熟悉身边的事物所以对可以迁移的知识会有亲切感和渴求度。
情景式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和理解知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创立一种更加有效的沟通。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实践式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换一种说法,实践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体系丰富为一种可见的活动,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和应用,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情趣,最终形成“抽象知识——实践深化——加深认识——优化知识”的良性循环。
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到学生差异,然后在进行教学。怎样弥补学生的差异和学生的不同呢?那就是阅读。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当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孩子们子让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会如鱼得水。
阅读就是在给孩子们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3
暑期全员培训结束后不久,就领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由学校统一配发的课标书籍。曾经自己也买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但是没有详细读过。因为此次暑期全员培训有一个微型讲座,也在网上看了很多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但就像王崧舟老师说,当我们听别人的解读时,已经是二手货了,缺失了自己的理解,还是要自己一字一句去认真品读。于是假期里,我把2011年版的和2022年版的来对比读,看看这十年的时间,我们有了哪些新的改革方向。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与2011年版不同的是,这一次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课程性质的表述而言,两者都有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性质的具体表述,就是围绕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展开的。而这一点也是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提到的。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我们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文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经颁布,就成为了老师们学习与研读的重点。学校也及时购买并给每位老师下发了新课标。我仔细阅读了新课标,新课标无论是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都阐述得更为清晰、具体了,也更加具有指导性。读后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更加清晰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从“双基”“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维度更加清晰,育人方向更加明确。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运用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语言运用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必要的语文知识、能说(明得体)会写(文从字顺);
思维能力则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新课标还提到“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只有思维敏捷、灵活、深刻,听和读才可以被内化;说和写,才能被外化。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是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运用的中心,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工工整整地写,有理有据地说,简洁通畅地写,在品味汉语言文字中,发展思维,获得美的熏陶和文化的认同。
2022年版课标对每个学段的具体要求,将语文实践活动由以前的2001年课标、2011年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学习领域,变为四个内容板块加以表述,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在分块表述的基础上,最后提出每个学段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上的总体要求,凸显学段任务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理念更加突出以生为本
新课标提出了五大理念:
1、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课程结构: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3、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课程实施: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课程评价: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四大理念:
1、学科思政: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2、教学设计: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3、学以致用: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4、智慧学习: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强调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强调跨媒介的学习,强调泛在性的学习,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以上九大理念中,特别要注意教学设计中“学习情境”的创设,语文学习的情景建构,可以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去创设,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变得有趣、有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学习内容更加体现“大语文观”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义务教育语文新版课标的一大亮点。新课标语文学习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主题,将学习任务群分为三个层面六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则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学习内容”“教学提示”内容设计上,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要“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甚至还有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体现语文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在新版课标中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的表述均围绕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四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教学提示三个部分依次展开,将过去零散的、线性排列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归纳整合,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侧重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点的整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侧重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习活动的整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侧重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阅读方法的整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侧重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学习活动的整合;“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侧重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阅读活动的整合以及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策略的整合;“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侧重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学习资源的整合。
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的整合不是漫无目的式的,而是统摄于各个学段不同的学习主题,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我们教师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背景、大主题之下设置多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小主题,如“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寻”等。每个学习主题的设置都是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服务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完成一个个情景式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提升。以学习任务群为课程组织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目标与导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仍需时刻提醒自己反复阅读新课标,以新课标为导向,多实践,多探索,在新课标指引下,上精品好课,育时代新人。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5
近日,再次翻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身处新课标时代的一线语文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实践、运用,教师有“应为”——主动适应新课标,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一、应主动研读。
新课标时代的每位教师都是课标的研究者,应主动、细致研究新课程标准。我关注到本次新课标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6个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全新的6个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评价?新课程标准中均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教师应认真研读,才能将新概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二、应积极实践
新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教师可以参照新课程标准,率先在自己的班级教学中展开实践。例如,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我们班之前就有所涉猎,但是缺乏具体的指导,总觉得开展的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完成整本书阅读的`目的。那在接下来的高年级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怎样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结合新课标中的教学提示,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师生共读、同伴共读、图书推荐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实践活动,注重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完善新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指导中的作用产生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有操作法,这就是一线教师最具体的“应为”。
三、应改变观念
观念需要积极转变,因为观念指挥行动。执行新课程标准,教师要有主动改变的自我意识,不要固守旧经验,应主动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例如,可以主动去了解,作为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是什么?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新概念、新做法、新思路有哪些?只有做到明确观念,才有可能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够准确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应努力在研究与实践中改变自我,实施精准教学。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评”保持一致,明确自己“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形成一套具体可执行的教学方案,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这是对新课程标准最有益的补充。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6
在这份新课标中,我读到了很多新鲜词汇,但这些词汇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教育非常理性的观察和审视。现在和大家分享其中两个具有新鲜感的关键词,“思维”和“审美”。说到“思维”,我们往往会觉得那是理科该干的事情。语文和思维关联不大。但如今的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和提升。语文的内在是逻辑,是思维。风花雪月是建立在严密逻辑之上的美的事物。所以,“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语文课要特别关注的事情。新稿中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中其中一条为:思维发展与提升,崇尚求真创新。具体解释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通过语言运用,逐步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逐步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用于探索创新。着地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让孩子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在密码,知其妙,也要知其所以妙。进入高段,我对读书笔记做了革新,原先为好词、好句摘录,现在我改成摘录句子、赏析句子,让孩子解码语言,不是表面的感知,而是内在的发现与习得;低年级的课堂中,怎么进行孩子思维的有效练习?
拿刚磨过的一堂《我变成了一棵树》其中一个环节为例。文章写的是英英想象自己变成树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两课时的教学我们以课堂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来架构,第一课时为字词和总结英英变成树后有趣的事情;第二课时为感受有趣的想象,掌握方法,进行小练笔。从一开始的凌乱、细碎到最后完整、有序,我认为孩子语言完整表达的背后就是思维有意练习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多在课堂中使用类似思维导图这样的有效手段,这是孩子练习有序严密思维的很好的方法。
语文的深处是思维。我们要多引导孩子去关注表象后的那个为什么。再说“审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核心素养中再次提到“审美鉴赏与创造陶冶高尚情操”。我近期一直在关注语文课的板书,发现一堂优质语文课的板书真是“思维”与“审美”的完美结合。现在有一-些老师,把“黑板”变做“舞台”,展示自己的课堂亮点,这些“优质板书”,无一不是思维和审美的结合,这样的美,是内外兼具的,不仅只是漂亮而已。“文学鉴赏”也是审美的活动。六下第二单元是阅读外国名著,语文园地中有一-题是: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我发现,上课时很多老师都把最终结果指向第一种也就是课文中的版本。确实,课文中的版本语言夸张、幽默,是非常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的。但其实,这是一-道开放题,译者语言风格不同,看你欣赏哪一一种。张友松的文字读来文绉绉的,可能成年读者会比较欣赏。成时的版本语言简约,质朴,是另一种味道。让孩子在这样多元的品评中学会文字的鉴赏,文学的鉴赏,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思维、审美,均涉及语文的方方面面。意识决定行动。我们心中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渗透到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点滴中。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7
这两天,我们参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聆听了省教育专家张晖老师的讲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内涵与实施途径》和陈海青园长的讲座《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以及张红俭园长的讲座《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与分析》,丰富详实的讲座内容,鲜活的案例分析,让我对课程游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全新的解读。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讲座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
这次的培训活动,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8
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必须进步自身专业素质。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教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相关的能力的进步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不断进步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文化知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长大服务,以科学的教育方法赋予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乐课;
如何上好音乐课?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真的还不少,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罗文忠老师讲的电脑多媒体制作软件。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我们以往的照本宣科确实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方法;要正确把握学生唱会与唱好的关系,唱会是目标,唱好则是过程;对于音乐作品,我们音乐老师要做出艺术化的设计与诠释;我们音乐教师要强化示范作用,音乐教学部需要捉迷藏;在对音乐的表现,往往教师的一手势更胜过于教师的说教;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永远比歌词更重要;而我们平时的检测,不仅只在于期末进行;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要教会学生聆听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三、重视音乐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表现音乐的机会。通过培训发现,音乐课若仅依靠每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是很难达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合唱团、舞蹈队只能使部分学生得到锻炼,校级歌咏比赛、艺术节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时间较短,仍属短期性活动,不能满足多数学生对艺术的强烈需求。课堂教学,仅仅是引起学生喜欢,亲近音乐的动机,使此动机更积极地加以升华。而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更应该让音乐走出教室,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促成更多的音乐氛围环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灵活而自然地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爱乐风,增加爱乐人口。让音乐走进各班教室。走进每个家庭。甚至走进社会。与生活结合,从而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创作的空间,并赋予更多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长,懂得关怀自己。包容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xx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29
肇庆市中小学教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全员培训工作从20XX年3月开始进行。根据上级的培训安排,本人在线观看新课标、新教材专家解读视频,并在线进行学科研讨。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也与各学科一样有序地进行。通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收获也很大,体会更深。
我们知道,本次修订的课标是针对第一个十年存在的诸多问题做出了比较明确的修正。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次修改,在保持原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各方面不同意见,力求更加完善、和谐。例如,对于什么是“数学”?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基本理念方面,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课程的目标定位上,《标准》作了“双基”扩展为“四基”,“两能”转化为“四年的重要调整,即: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些目标的整体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全面、持续、和诣发展有着重要意思。
十年的课程改革过去了,个人认为:课标很多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但客观地看,起色不大,和期望差距还是很大的。为此,这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核心概念抽取出来并单独提出,意在进一步强化,以期引发广泛重视,并付储切实有效的行动,产生根本性改变。此次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但是,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勇于创新,积极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0
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应与时俱进。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能力培养,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内容的学习,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发现了新课标所表现出来的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课标注重对学生个性保护
在新课标中,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有主见的行为个体,我们语文教学务必要重视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在学生学习完后,脑子里的东西都一模一样。在近几年中,国家尤为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保护学生鲜明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见成效,但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新课标出台后,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看到了希望。老课标低段口语交际板块,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但新课标将“精彩情节”改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这番改动非常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观意见。老课标所谓的“精彩”是教师或教参已经定位的东西,在学生看来,教师所谓的精彩也许平淡无奇,因此在复述时,难免失去兴趣。而新课标让学生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摆脱了教参教师的束缚,给学生最大限度自由选择的权力,学生感觉被尊重了,因为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
二、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一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三是要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新课程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循序渐进
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四、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胆量
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新课程教学实施了几年了,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反思,使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自己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将我学习后感受总结如下: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标关注孩子们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积累,一定要让孩子们对文章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3、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略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总之,通过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1
通过这次新课标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本次培训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提高了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原先我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有这个必要吗?
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二、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更新。
为我开辟了新视野,使我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思想的观念。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三、形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重大变革。
准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把握好以下点: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评价目标:评价目标要清晰、有价值,要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同时,才可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贡献自身的力量!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2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己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己,实现“超我”。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3
时间像发动的车轮一样永不停息地向前滚动着,转眼间本次培训将接近尾声。虽然学习的时间短暂,但却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自参加国培以来,我认真聆听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积极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使我更加懂得怎样备好课、备好学生,怎样去评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为我前行注入了新的原动力。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新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要认真学习新《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训中专家讲的很透彻到位,这应该都是我平时先做的,只是比较粗略,可以说是略知一二罢了。让我明白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怎样实现自我发展,成长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所应当具备的智慧。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去吃透教材,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增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同时我们应当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爱,这种热爱体现在对工作充满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兢兢业业。要有自强不息,永不停止的精神,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充实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你所面对的学生,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做出榜样。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们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在今后教育道路上我会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4
体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课改理念应主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但在最近组织的评优课上,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有大场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课堂场面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一节快速跑课只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安排学生跑4次,游戏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锻炼价值的拼图“2008”,其结果是把课的运动负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由于投掷物太轻,投中的学生很少,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在体操练习中,有位学生在给同伴保护帮助的时候漫不经心,发生了学生摔倒受伤的事故。教师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加强责任心的教育,而他却对学生进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体育课上,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就应当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评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必须应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等,这些教育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体育课。
有的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落实在课堂,评价还是教师一人的事情。尽管教师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滚动4次,有的让学生创造过障碍方法,有的让学生创造玩的方法等。但练习之后要看学生练习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出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标,要体现成功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例如,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讨论滚动方法,让学生实践把纸片放在胸前活动中怎样才能不掉下来,等等。但学生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设计:创造了3种滚动方法、跑了4次纸片不掉下来才算成功。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讨论、探究、实践。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一只哨子通领课堂,对学生“统”的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不理想。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毫无生气,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学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五、评课反思
(一)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如果不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操作和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实践证明,任何一堂好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其他人说好,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只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过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就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付出了多少?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对新课标研究得有多深?对于运动训练,有人说,平日训练的水平就是比赛的水平。对于新课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平日研究多少,上课就能体现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要多加强横向联系。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互相看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纵向联系,求得同行专家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课改指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试教通讯》等刊物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努力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上,如果能处理好细小环节,针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教育渗透,对教师来讲可能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课上经常有以下现象:自觉地去帮助别人、主动帮助教师安排器械、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小心从器械上掉下来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对小组长指挥不服从、自我展示时向后退、怕苦怕累,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动态的,如果教师不闻不问,那就会一晃而过,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原来体育课是这么上法,我表现得好(积极)或不好(消极)老师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也不管。这时,学生的惰性就会抑制其积极性。其结果是符合学生口味的练习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应付。要知道,体育课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标的问题,还有其他维度目标需要完成。所以说,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观察,去考虑,去处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那学生更不会有什么激情可言。所以说,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用优美规范的动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练习,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不要一味幼儿化,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这是比较难的一项工程,只有想办法挖掘才能挖出来。此外,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5
暑期,学校安排我去三明学习,通过两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加强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鹿崇云教授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讲授。一是对新课标人教版体育科本进行解析;二是明确指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强调课程内容是实体,并且规定了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游泳、冰雪项目为体育课中必上的内容,但这六大项目里的下面内容可以自主选择。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关注的问题:
1、要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基础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的发展时期。
2、要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
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体育课不能上成休闲课。
3、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不但要教好它,还要适当地提高技术的含量和适宜的难度,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过程,与学生的行为、态度的发展成熟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教师想的变成学生学的目标,变成学生自觉的、具体的学习行为。
4、要熟悉学生,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实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真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学会遵循规律,进而驾驭这些规律,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的三个实质性的问题:
学生学习体育到底需要什么?
学生学习体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到底是怎样构建的?
学生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哪些发展?
5、体育课教学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意。
6、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要方面,从学的角度看,在教师启发、教导下,学生是主要方面。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缺少任何一方也不可能构成教学。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看,自我和他人一样是主体,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关系。
所以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具体的,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形象的好坏,讲解语言是否清晰、讲解内容的精炼程度如何、感人与否,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解决得是否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了时机和火候,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的控制等等,都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鹿崇云教授还强调新授课时我们应该关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关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 学生在新知识、新技术的学、练、思的环节中,教师对课堂生成和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关注;
3.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
复习巩固课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分类和梳理;
2. 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和运用多层次、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找出问题与不足;
3.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能力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4. 要重点关注学生面对现实的技术学习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核心,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紧紧结合学校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我们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受到社会和领导的关注。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6
一、必须知道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二、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么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四、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特点
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我觉得,如果我们对新课标学习掌握的不到位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可以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说,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重心,实践是学习的核心,这次我们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标吸取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还得要再接受考验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透视种种现象,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7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8
本次培训,本人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
一、此次学习不但告诉我们“什么”,而且结合实例,告诉我们“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重在提升我们实际的教学本领。
二、此次学习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小学不同学段、内容的特点,为科学施教找到了“指南针”。
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整体把握,又要分段了解、分析、探究。培训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们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
三、此次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新”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家在讲解自己的理论观点时,无不旁征博引,特别是列举了大量的课堂实例,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在过程的引领中传授知识、讲析技法、阐明理念;可以说这些专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点指”的本领传授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教学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过程的体会、领悟中内化知识,促进自己实际的教学技能的形成、巩固。
新课标理念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中心”、“两性质”、“三维度”,即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数学,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国培”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学习后无不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实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数学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39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0
通过体育课程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舰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尝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效果。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1
在开学的这段时刻,校园利用教研时刻让我们学习新课程规范。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和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规范》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进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兴趣,在日子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协作中体会数学的探求,然后真实享用到数学带来的高兴。因此,我通过对新课程规范的再学习,有以下的知道:
一、要用新理念辅导教育教育工作
新课程规范把全面开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常识为首要方针转到首要重视人的情感、心情、价值观和一般潜力的培育,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开展的教育环境。在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重视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心情。
二、改变教育方法
1、创设情境要为教育效劳
恰当的教育情形创设,不仅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前奏,并且会成为他们自动探求数学范畴奥妙的动力,因此,教育情形的创设,不仅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常识布景,学生日子经验紧密联络起来。如果仅仅为了寻求时髦而缴尽脑汁,伪造教育情形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育效劳。
2、鼓舞学生独立考虑,引导学生自主探求、协作沟通。
动手实践、自主探求、协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考虑,鼓舞学生宣布自己的意见,并与火伴进行沟通。教师应带给适当的帮助和辅导、长于选取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育中,教师应规划五光十色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调查、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日子的空间,知道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幻想,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相同的,逐步开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舞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日子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在本学段教育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育学生的估算认识和开始的估算技能。
4、日子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育日子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日子的联络,有的为联络而联络,或牵强附会,有的不加选取,寻求原汁原味的日子味,日子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想的培育缺失了。
我以为,数学日子尽管与日子联络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络日子,关于数学是大有裨益的,但正如日子难以数学化相同,如果数学教育一味的寻求日子化而迷失了自己,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自身,数学学习能够吸收日子中搞笑有益的例子来为日子效劳,也能够用日子中培育学生的使用认识和数学潜力,但不能走失数学自身。
5、培育学生开始的使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教育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日子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常识使用到日子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实际日子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进行自动探求与协作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安排学生展开生动搞笑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调查、操作、推理、沟通等进程。
随着社会的开展,学生每一天了解超多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讲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日子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讲堂。在讲堂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素质得到全面进步,让讲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取得对数学了解的一起,在思想潜力、情感心情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前进和开展。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起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用心去感触教育美、去寻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讲堂教育中,研讨知道进程和情感进程的知情一致规则,是具有实际优点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求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集心情,发生探求数学规则的趣味;沟通情意,构成乐学数学常识的态势几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步学习功率,力图真实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纳的方法不同,作用也完全不相同。叶圣陶说过:“习气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辅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考虑的好习气,随时重视周围事态的变化,理解事物之间并不是原封不动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状上或本质上发生新的情况,事物的方法或资料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气就应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育。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靠心情,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理解会有人来辅导他怎样做,至于做的方法,做的作用,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发生,要想独具匠心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应对新课程改革的应战,我们务必改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日子的联络,使学生从日子经验和客观事实动身,在研讨实际问题的进程中用数学、了解数学和开展数学,让学生享用“数学学科的高兴”且高兴地学数学。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2
沐浴着新课程的春风,享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幸福:学生的主体性在不断的师生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气氛在愉快的交流中变得亲切自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位,教师的个人意识与素养在整体要求下不断提高。下面谈一谈我对课改的点点感悟。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生为本
思想品德课已经把心理品质、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方法教育有效地进行了结合,即依托于心理学的知识,又区别于心理学课程。学习时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敞开心扉,通过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心理现象来体验、来获取对知识的认同和掌握。
1、合理开发利用教材上的空间
实践教改就会发现在教材编写上有一闪光点——教材中都留有大量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去让学生思考、去写、去评论、去留下感想,这是非常可贵的,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场所,去实现心理交流。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用好这些空间:一方面,要求学生把教材中“议一议”“想一想”等内容能物化为语句的,尽量用最精练的语句表达概述出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得出的感想写在空白的地方。使学生的情感和探索能够有一个停留的场所。等到一学期学完,再回顾一下过去的思想与情感,学生又会对原有的所思所想产生新的共鸣,提升到一种新的认识高度。
2、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实施活动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新教改中有许多活动性要求,因此采取“活动化教学”,可以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针对“我们的责任,理解参加公益活动,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以下活动方式:组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辩论会,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此外还采用角色换位训练:按照性别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懂得应如何关爱社会。这些活动方式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受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讲授“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时,我针对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别列出这些行为的后果,即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分辨是非,体会遵纪守法的好处,违法的危害,从而达到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针对“保护个人隐私”,我以“家长是否可以拆阅子女信件和日记”为题,开展一次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活动。通过开展亲子对话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期望,又能以平和有效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助于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密切亲子关系,提高法律意识和是非观念。
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而教学的时空就不能局限于学校时间及教师,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处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欠缺“我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这些方面的认识,以及缺乏较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能力。那在“走进父母和理解老师”,以及有关友情等的课文,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想法,生活中具体做法,了解学生对于父母、老师和朋友的看法。然后再设计教学方案。在讲“走进父母”这课时,我提前了解了一些学生对于亲情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由于一些原因使得学生对父母的关心较少,甚至一些学生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那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一些环节,是让学生主动了解父母,去做到关心父母,甚至在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实实在在去关心帮助和体谅父母和长辈。
(2)理论联系实践,适时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如果离开了学生实际生活,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设计好教材中所展现的探究、讨论、反思、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情景,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知识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结合时事政治给学生拓展知识,也给对于十分关注时事政治的同学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不仅是以自我为中心,慢慢学会去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更加有效的教学之中去。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3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4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5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6
我从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7
今年11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教科院在临朐组织的学业水平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时间虽不长,但每天的感觉是充实的、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
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就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
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
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
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通过培训,我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且有了日后工作的指南:
1、作为一名教师,要让教育具有“亲和力”、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会时时警醒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8
到华南师大参加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
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49
(一)一个平台
今天,学习培训换了展示平台,各单位在展示的原有基础上,还需要抽一名年轻老师起来回答问题,随机抽取,不能有丝毫的准备,现场回答,要不是对教材特别熟悉的话,真的是很难回答全面、看着很多抽到的老师对答如流,各有特点,有的讲得有广度,有的讲得有深度,共同点是来自课本,高于课本,体现了他们的学识渊博,平时善于积累、魏老师的点评甚是精彩,其深度和高度更是令我敬佩不已、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仅收获更多知识,而且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在这个平台上,没有世俗的争斗,有的只是一个个渴望得到欣赏的心;在这个平台,拭去往昔的烦恼,增添了久违的舒适、可以说是“一棵树,四粒果”。
(二)两种感受
在培训的过程中,精神有点紧张,但是每个单位的发言精彩部分和自己随时产生灵感,我都如获至宝的做了记录,每分每秒都不敢懈怠生怕丢失了珍贵的东西、今天,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天,在研讨过程中,很多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真的是“献出自己的想法,取得集体共赢”,今天的感觉是紧张并收获着。
回想以前也参加过不少各类培训,但今天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实用性,这也许就是理论的重要性吧、只有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拥有生命!
(三)三粒收获
一、良师:在这次培训中,孙雪峰、张齐庆等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培训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成长的舞台。
二、益友:在这个舞台我们有了共同奋斗的经历,我们互相辩论,互相欣赏,彼此相识,共同提高、在课间休息时并结识了很多的同仁,为以后的专业成长储备了人脉资源。
三、成长,为了秋的收获,我们不断的劳作着,人们都说炎炎的夏日是庄稼生长最快的季节、在这个七月,我们吸足了养分也不断的成长着。
(四)四个“多”
人们常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今天的培训更多的使自己有了更清理的定位,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努力的做到:
一、多读书,增加自己知识库的深度和广度。
二、多交流,与全县的历史老师多交流、沟通丰富自己。
三、多用心,要想做好教育工作你必须用心的喜欢这项事业、通过培训我发现凡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都已经把教育工作作为了一项事业,用真心去呵护自己的事业。
四、多展示,不管自己的水平有多差,只要敢于展示,就会有更多的“空瓶”反思自己,以容纳更多信息。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0
在暑假期间农垦总局组织我们历史教师在农垦教育学院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有幸参加,感觉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1
通过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失。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2
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学习了《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使我从理论知识到课堂教学方面对新课标有了很好的认识和了解,让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以下是我本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对新课标的认识
(1)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变得有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具有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天性良知。要让学生从心灵上接受人类美好思想的熏陶,接受社会共同缔约奉守的道德规范,形成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崇尚敬仰的心态,从而自觉地守护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不断提升完美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发展,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坚持语言运用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根植课堂,创设情境,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确立英语易学的信念,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引导孩子跨入英语学习的大门,热爱英语,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并整合教材,采取分层教学,设计不同梯度和层次的任务,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体设计目标。新课标课程设计的思路是通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维度实现英语这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个总目标。除了总目标以外还细化成九个级别的分级目标,每个级别都详细的说明了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能够更好地在设计每课教案时做到基础实、技能全、步骤细、重情感、重整合、并且能根据每个级别的要求和目标分析我所教学生的学情来对初中三年的教育教学进行一个较好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4)强调学习过程。新课标强调学习的过程,因为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没有好的过程不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活动化教学”是一个教学的有效途径,活动化教学就是指让学生"动手做",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此外,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讲、课堂内外阅读大量的英语读物、朗读、背诵等等也是优化教学过程,达到理想效果的有效方法。
(5)优化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定量分析十分必要,学生的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思维品质、个性等并不能完全反映在分数上,所以我们应重视定性分析。如果缺少对学生思维过程等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只关心问题的结论,轻视思维过程。这不仅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认识似是而非,养成在知识探究过程中浅尝辄止的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更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遏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展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资料搜集、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全过程,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的发展状况,发现某些学生的潜在发展能力,采取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6)丰富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资源,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和尝试。我们以上一堂英语课为例,上课前教师应该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全面的分析,然后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渠道来开发教学资源,改进教法和学法。例如从书籍、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获取歌曲、诗歌、典故、故事、漫画、笑话、动画和各种多媒体素材。此外、老师也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如黑板、挂图、简笔画等来进行课堂教学。当我们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材料必须富含哲理。
(2)材料必须紧扣教材。
(3)必须有利于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4)选择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二、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了新课标后,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心所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重视和强调语音教学。想要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的门槛,就必须重视和学好国际音标和语音语调。在起始年级要求学生要学好读音规则,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不仅学生要多听录音模仿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语调,教师也应该多听录音纠音。
(2)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好的先生不是教学生读书,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五大五小的英语教学模式,大预习、大听说、大阅读、大参与、大课堂;小对话、小演讲、小演唱、小写作、小背诵等形式培养学生爱思考、爱合作、爱交流、爱展示的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语言交际能力。
(3)过程与结果并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条件。在教育教学中,过程和结果同样的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給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充满真实语言情境的和谐课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德育的渗透,让学生既学会学习,又学会做人。具体的做法有:起始年级让学生学会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英美语言文化的了解,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教学中不搞题海战术,但是要讲练结合,当堂修改,当堂巩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笔记、朗读、背诵、对话;常复习、及时小结、常运用、学以致用、常反馈、勤能补拙;坚持口头交际和读写。做到堂堂淸,日日淸,周周淸,月月淸,通过采取重视学习过程的做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作为英语教师的我,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课堂,培养更多更好的学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3
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实施的执行,需要我们从教学全体出发,共同营造这个崭新的平台。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之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不仅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功在千秋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感情性,对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重大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艺术冲动和最基本的造型的能力。
一、学生方面因素
(一)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新课改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尊重每一个求知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平等、民主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传授-接受式,课堂教学专制、僵化、始终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即便教师付出很多的艰辛也是事倍功半,这种模式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发展的教育观来摆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以往,我们往往偏重于“填鸭式”教育,忽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去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导致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有些美术教师在自身文化修养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存在糊弄学生的情况。新课改之后,美术课地位的提高使得我们美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起来,给教师的个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三)改变学习方式,发挥主体作用,树立自信心
现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应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情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美术学习情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方面因素
在构成美术教育系统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成了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发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还要有驾驭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情感心理,指导学生情感实践,从这些方面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情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提高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怎样丰富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树立当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情感目标及相关的评价方式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不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学,而且还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细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奥运》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北京奥运会标,设置了这样的情感目标:为什么我们的奥运会标要用中国印?当你看到它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在讨论时纷纷表达了自己奥运情、中国心,这样就达到了情感教育目的。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为自身积累财富,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积累更多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4
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美与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通过这次学习。我发觉这几方面较之以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创新,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理解课标新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原来的三句变成了现在的两句。基本理念之二是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性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比未修改之前多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这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基本理念的转变,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更具体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好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去做将来对社会有用之人的重要教育方式。所以,我们广大教师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转变,而且也要熟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让理论知识充实到我们的实践中去,从而更好的驾驭教材,灵活选择新的教法,去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熟读课程总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让我们教育工作者为培养时代创新人才肩负起更神圣的使命。有人说过,一般的教师是教“知识”;好的教师是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是教“智慧”。新课程总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对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做卓越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时代的弄潮儿,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新课标把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四基”、“四能”作为新课程总目标之一、之二,促进小学教育更全面的发展。
三、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的课标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5
随着课改的深入,美术课标也进行了修订,以往美术课在教学中经常被视为小科目,在此次的课标修订中却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学校安排的美术新课标培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我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现具体实谈谈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对美术课程的特征理解
修订后的课标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美术课程的轮廓形象,揭示了美术学科独有的特征属性,也填补了过去的大纲、课标实验稿对学科特性描述的空白。感知、理解属于审美的范畴,视觉形象的创造则需要技法的支撑,这与我们过去所讲的美术课既要有“美(审美)”,又要有“术(技法)”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单纯只解决审美或单纯解决技法问题也是不可取的。审美需要技法的支撑,审美会更有厚度。
二、对美术课程的性质理解
实验稿中将美术课程性质定位于“具有人文性质”,这肯定是正确的,但由于很多学科(语文、音乐等)也有这样的属性,因此还不能全面概括美术课程的完整特性。修订后将美术课程性质概括为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比实验稿更全面、更准确一些。凸显视觉性这一特征,更容易实现美术课程发展学生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教育价值。我特别赞同修订后新增的“愉悦性”这一性质。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应该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快乐”也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之一。作为非应试学科的美术课程,我们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国家课程计划保证了美术课的开设,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坐得住,学得好,这就要靠美术教师善于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来实现了。美术学习的程序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结果也是多样的,难以用简单的正误来评价。”美术活动还具有调节身心的功能,更多的学生期望在美术课上获得表达与放松。趣味是愉悦性的基础,美术课要体现愉悦性的教学原则,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独特魅力,精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一些游戏、表演、竞赛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学习,以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
三、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认识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所持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理念是针对教师而言的。新的课程标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尽管这四个方面不是美术课程所独有的,但应该是在美术教学中倡导和张扬的。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是新的课程标准新增的和反复强调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目标,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让孩子们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已成共识。就美术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只面向少数特长学生,而是“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力,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也要开齐、开足美术课,让每位孩子都享受到基础美术教育的权利。
四、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课标中所占篇幅最多的就是“内容标准”部分,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美术课标其实就是表述国家对公民在美术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个标准是最低的标准(达标要求),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与实验稿相比,修订后的课标在内容选择上与课程目标更加融合。内容标准的表述更加明确具体,出现了很多定量的具体要求,更具有“标准”的性质。记住:12、3、6,3,2、300。三维目标具体定量要求如下:
1、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图形的符号。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三位)及其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通过观摩录像或邀请当地工艺美术家、民间艺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制作方式与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说出2种或者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认真研读内容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修订后的课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了美术知识、技能的学科主线,也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功能的拓展,还体现了不同学习活动方式所经历的过程、方法,是一种“均衡式”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规范美术教师在操作层面体现多维的课程目标,美术综合探索要有“美术味”,不能脱离美术本位,但也忌讳过于纯粹的专业课。把握好尺度。
五、对教学、评价建议的理解
由于师资水平与教学条件的差异,各地美术教育水平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农村学校美术教师感到教材难度较大,内容不适合农村学生生活背景,许多课业难以完成,感到无所适从。针对这一问题,修订后的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的要求,特别提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可以看出新的课标的教学建议贴近现状,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这一建议给美术教师提供更为宽松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教材进行变通处理,自主研发一些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修订后的课标在评价建议上也较实验稿更加实际,删去了不易操作的“美术教师评价体系”。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求尽量采用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以激励学生为主。的确,与其花很多的精力去搞美术教学质量评价,倒不如多搞几次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作品展示来得实在。此外,修订后的课标还十分重视回应美术教师的诉求。为保障美术课的基本教学条件,在课程资源建议中对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必备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绘画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为美术教师争取教学条件的合理要求提供了依据。
美术教师是美术课标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与实验稿相比较,修订后的课标不仅与时俱进,在概念界定上更加准确严谨,在行文表述上也更加简洁精致、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相信能够得到美术教师们的喜爱。修订后的美术课标是美术课改十年来的积累与沉淀,凝结了学科专家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线美术教师的愿景,必将引导美术课程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完成美术课程的使命。当然,以一种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完美”的课标也只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还需要在课程实践中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可以说,修订后的美术课标是我们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成熟的标志!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6
今年开始的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经过暑假对新课标的研读,使我感触颇多,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新一轮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受益良多。以下几点是我对地理新课标的学习体会:
一、地理新课标更切合初中学生心理和生活需要
新课程内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更切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社会,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学习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地理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组织者的身份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4、教师必须写好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是珍贵的案例,写好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
三、地理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地理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去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用心去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7
这一个多星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本人感觉受益匪浅,现略谈几点体会:
一、新的课程教材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
仅仅依据某一种教学方法编写的教材是不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的。现在几乎从每一套通过审查的教材中都可发现视听法、交际法、认知法、全身反应法、提示法等提倡的方法的应用,可谓兼收并蓄,并集各家所长。例如,从课堂教学的技术层面来说,新的课程标准所建议的课堂活动类型有:
①调查和采访活动,包括专题采访,民意调查,做出决定或选择并解释原因等;
②探究活动,即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用词语做具体的事情,比如找出两幅图或两篇文章的不同点和相同点,重新给句子或图片排序,提供方位或根据方位找到某个位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③合作学习活动,即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
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的任务,并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小组活动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有效发挥每个的学生的特长。
二、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新的数学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各种综合技能。要为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独立指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总之,新课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8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表面,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更新科学教学理念。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教师必须具有坚实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科学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具有指导那些基于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必须参与研究和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自觉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和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来源,可以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新手段,来源于对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专家,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参加和经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59
“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的最深感触。以下是我的一点认识:
一、努力钻研业务
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自己的学生都能从我这里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二、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所以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并且向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要利用情境、游戏等形式变的有趣,使学生喜欢。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作业的形式不再单单是书面的形式,而是要走入生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到的知识真用的上了,在生活的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让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六、自主探究,放手探索,把课堂交给学生。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才能快乐地学数学。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60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三维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的教学理念,让许多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新编教材给我们提供的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应用音乐的习惯。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2022新课标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新课标学习心得05-10
《新课标》学习心得07-20
新课标英语学习心得06-15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03-16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12-16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06-10
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12-24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08-30
有关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04-07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感想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