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

时间:2022-10-13 10:07:15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3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回首我国的航天历程,累累硕果向我们展示着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不朽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需要以航天精神为导向指引,生生不息,努力奋斗。

  一、以“心无旁骛”点亮艰苦奋斗。

  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才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站在时代快速更迭的潮头上,无论是困难问题还是风险挑战都会比较多、比较大。这就更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遇难不怕、见险不惧,以心无旁骛的状态,在艰难险阻中练就过硬的本事,做到打必赢,战必胜。

  二、以“笃定前行”推动勇于攻坚。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事物,获得的过程越是困难重重;越是绚丽的风景,行进的路上越是荆棘密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继承和发扬勇于攻坚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碰撞,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把重担扛在肩上,把责任放在心上,用笃定前行的态度,在攻坚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

  三、以“初生牛犊”践行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奋斗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继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面对着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时代的快速到来,传统的工作模式逐渐失去竞争力,各种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成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的优势,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面对质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息开拓进取。

  四、以“蜡炬成灰”照应无私奉献。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是奋斗出来的,每一名青年人,都要像航天人那样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用我们的足迹丈量脚下的土地,用我们的胸怀拥抱星辰与大海。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这两次授课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时隔7个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又给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手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看了这一课之后,我学到了更多的有趣的科学知识,再一次被科学的魅力所震撼,同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骄傲。“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首要任务——学习,学习使我们强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理解航天事业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敢于担当、勇干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

  新时代的青少年们,让我们勒奋学习,锤炼身心,努力做新时代且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

  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处不达.….….

  我在这个发展讯猛的社会里,口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果未来的你,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堂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潮中。

  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

  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了。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

  今天下午,我们收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视频,地面课堂是在中国科技馆,连线了西藏和新疆两个分会场。同学们各有各样,穿得整整齐齐,都很期待上课。

  其中,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太空中给我们授课。我映像最深刻的是在太空中拧白布。她把水把挤到白布上,然后拧一拧,没想到水居然不会流下来,而是越拧越不下来,水全覆盖在阿姨的手上,形成了一个水膜,像个透明的果冻,看上去很Q弹。

  突然,画面一转,屏幕上显示着阿姆斯特朗的照片。主持人说道:“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而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大步。”这是他的自豪,也是他们国家的骄傲。

  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宇航员在上面生活,他们不仅要克服失重的环境,同时还要研究科技。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祖国正在不断发展,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作为一位青少年,要相信祖国,相信民族。虽然我还搞不懂水为什么在太空中掉不下来,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一定会明白的。

  所以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

  今天下午第三节上课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气,结果,刚刚走到门外,却被老师叫回教室,一看,是《天宫课堂》,马上就来兴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却依旧记忆犹新,不知这次,会有什么新东西。

  众所周知,太空和我们地球是有极大不同,有一部分便体现在重力,太空是种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事,在太空中却很难做到,但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义。首先是太空“冰雪”实验,有一种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体——醋酸钠,在地球上作这一实验需要些技术,不过,在太空中则是另一番景象,先挤出一些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空中悬浮着,用醋酸钠晶体一碰,一团“热雪”便出现,好神奇。接着是液桥实验,在微重力的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无限扩大,于是,在玻璃板上滴水,两块玻璃板上的水连在一起,便会形成罕见的水桥。然后的实验是水油分离实验,同样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么样的方法水油也不会混在一起,因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没有浮力,油水自然会混在一起,这时候,便需要离心力,使劲甩,油水才会分离,离心机,甚至太空站都用的这个原理。最后是证明牛顿第一定律,学过物理的都知道,此实验无法用实验证明,但在太空中,离实验证明更近一步,因为只有空气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这次课堂,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白数、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学不好,连这都看不懂。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

  天空探密,永无止境。如今,我们已进入空间站时代,太空的神奇让我增长了许许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识。今天观看的”天宫课堂”中,有许多有趣神奇的实验。其中,有一个”水浮力实验”。做这个实验之前,王亚平老师先是准备了一个有水的玻璃杯和一个乒乓球。

  然后老师把乒乓球压进了水里,当老师把手收回来时,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上时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另外还有一个”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先是用一个环形的铁丝做出了一个十分薄的水膜,然后老师就用水袋里的水,不停地给水膜加水。

  渐渐地,原来那张薄薄的水膜已经变成了一个圆滚滚的.、玲珑剔透的大水球,然后滴上几滴蓝颜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水球,散发出一丝丝光,照量了空间站。接下来王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将一小块泡腾片放进水球里,然后,泡腾片吐出许许多多的小气泡,但小气泡不想走,依旧在水球中,随着小气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这些小气泡撑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细的看这个水球的话,水球是不是有点儿像我们生活的地球。今天观看”天宫课堂”后,我便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成为一位航天员,飞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奥秘。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7

  在太空中,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多都跟在地球生活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天宫课堂》探索太空的奥秘吧!

  瞧,叶老师是飘起来了吗?其实不是,叶老师在演示走路呢!原来呀,在太空走路就好似躺着睡觉一样,横着的。这可与地球上大不相同,在地球上走路,没有一点要飘起来的样子,就是正着地走,好奇怪的太空呀!

  来,我们再来看看太空中转身吧,光靠全身的力气向后转是不行的,必须要用手臂的力气,转身时,右肢要快速旋转,才能转过身来,在地球上转身,只要身子随着脚向后转就可以了。

  在太空中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按压,乒乓球最终都会浮出水面。那在太空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王老师做实验吧。王老师先把一只黄色的乒乓球放进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然后用根粗吸管把乒乓球按下去,慢慢地拿出粗吸管,咦,乒乓球居然没有浮起来,竟然沉在水里。真的好奇怪,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太空,浮力消失了。多有趣的实验啊,我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我感觉宇航员应该很辛苦,他们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做出了这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他们在太空中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却能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样,他们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要向这些宇航员们学习,将来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8

  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一天,因为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我知道了,为什么三位航天员的脸看上去胖胖的,因为失重环境会导致他(她)们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会上涌,所以他(她)们的脸看起来胖胖的。

  王亚平老师做了好几个小实验,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一项实验就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里面,泡腾片在水球里面不断的冒泡,产生了许多欢乐的小气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气泡的气泡球,而且伴随着气泡的产生还有阵阵的香气。哇!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实验把同学们看的目瞪口呆,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不禁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也特别想去天宫亲自做一下这个实验。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教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9

  八年前,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聂海胜、张晓光老师的协助下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在无数孩子心里种下了航天和科学的种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为我们带来了难忘的“天宫课堂”。

  在“天宫课堂”里,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老师在空间站为我们展示了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泡腾片等实验,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奥秘。在这么多有趣的实验中,我最喜欢的是水球光学实验,当王亚平老师站在水球面前时,我们看见她的模样是反过来的,这是因为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王亚平老师通过水球呈现的是倒立。接着,当王亚平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时,她再次站在水球前,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她呈现出一正一反的样子。这一现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级观看的同学们不断发出赞叹声,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科学的向往之情。还有好多神奇的实验,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每个实验都很奇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少年强则国强,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有机会上太空旅行。“天宫课堂”向世界彰显了我们的自信,祝愿祖国愈加繁荣富强!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0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宫课堂”。

  第一个是生活场景展示。

  航天员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他们住的太空小屋,那里有老师们睡觉的地方,还有许多相册,还有许多老师们喜欢的东西挂在上面。一直往前走,还会到达他们的卫生间。可惜,我们不能看到卫生间内部长什么样。除此以外,这里面还有航天员们喝水的地方——一个饮水机。还能看到老师们吃东西的地方,那里有加热箱、微波炉,甚至还有一个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老师们给我们认识了太空细胞。

  第一幅是一个绿色的细胞,它一直在跳动;第二幅是蓝细胞,也一直在跳动。看来,我们人类的细胞一直在跳动啊!

  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满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将它注射到了一个镜子上,镜子上立即出现了一个水光球。接着,老师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将它注入了原来那个大水泡里。然后,老师将脸放上去,大水泡里看着是倒着的,小水泡里看着却是正着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后,我也想对航天员叔叔提问题——在太空中的时间,跟在地球上的时间是一样的吗?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1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孩子热爱航天,首先要让他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让民众对航天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太空授课还将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情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实验现象将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论等方法。现场直播这样的科学探究值得期待。

  王亚平身处太空,面对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课,是中国太空老师的第一人,彰显了一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2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看了神舟十三号的太空授课。这段视频实在是太神奇了,牛顿看了估计都要大跌眼镜。

  神舟十三号上有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位宇航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球实验。实验是用一个顶部有圆圈的东西,吸取一些水。然后再往里边不断加水,使它变成个水球。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嘴巴张的老大,大到可以吞进去一个西瓜,满脸都是震惊。更奇妙的是,人坐在这个水球后面,别人看到的他是反过来的。你以为这就完了?没有。让我眼镜都从鼻梁上跌下来的是,他居然可以用一个针管把水球中的气泡取出来,然后再注射进水球里。一下子我人都傻了。要是牛顿在这里的话,估计也傻了,更神奇的是,他还可以往里边加进颜料,变成五颜六色的水球,这就是反牛顿实验。

  通过观看这个视频,我知道了太空的有趣生活,也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希望我们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继续探索太空的奥秘。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3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我们神舟十三号飞船的3位宇航员用连线的方式,带领大家参观了太空家园。

  王亚平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宇航员们在天和核心舱内工作与生活的场景。由于在太空中,微重力会导致血液上升,所以核心舱内还配备了太空跑步机和太空自行车。王亚平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只有在太空中才能完成的小实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最美丽的水膜张力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在叶光富老师的协助下,运用滴管在支架上制作出了透亮的水膜。奇怪的是,水竟然没有滴落下来。接着,王亚平老师拿出了一朵纸质的粉色小花,说道,这是她和女儿一起在400千米以外的地球上做的太空花,并放在了水膜上,纸花在旋转中慢慢绽放了开来,在太空中别样的美丽。

  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用一种特殊的行动和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也要向宇航员学习这样的精神。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们!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4

  夏风微拂,为神舟飞船送行。浩瀚苍穹,盼飞天英雄到来。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远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火箭腾空而起的时刻,天和核心舱和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的中国空间站正飞临上空,等待着新家人的到来。

  乘舟巡宇,再探天河。全部由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主要任务是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等。

  建造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航天人接力奋战了30年,中华民族也期盼了千百年。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6月6日11时9分成功开启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在完成环境检测等准备工作后,于12时19分顺利进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空间站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5日17时42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自主变轨,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

  交会对接完成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6月5日20时50分,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于5月10日发射,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它装载了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6个月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和样品材料、备品备件及部分载荷等物资。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6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太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7

  胸藏万卷志兴邦,心怀赤诚拓天疆。

  今早十点神箭升空划破天际,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开始了他们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隔着屏幕观看发射现场,不禁感叹我国载人航天水平之高,大国重器世界领先。

  航天人承载航天梦;弹道人塑造火箭魂。以梦为舟,为实现航天梦搭建桥梁;不同轨道、相同梦想、弹道有痕、进取无疆。无数航天人用激情和创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

  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8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自古以来,人们对星空就有极大的热情。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中国人始终不改对宇宙、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在航天领域捷报频传: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祝融号火星车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这些都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航天风范。在2022年初,我们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大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祝祖国繁荣昌盛,这展示了我们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为祖国感到自豪。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航天梦,我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曾仰望过浩瀚星空……我们向往着,向往着有一天能够在宇宙徜徉,去领略那梦幻星空的景象,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小时候,我就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飞向宇宙。也许,我也可以去欣赏地球、月球以及火星……

  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努力,我们必须以报效祖国为己任。为此,我不断用航天精神激励自己,刻苦奋斗。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还为我们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践行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9

  说起太空,人们大概想到的都是“火箭”“宇航员”“星空”……一类的词语,却不知道载人航天背后的精神。

  在《太空一日》文章中,杨利伟听到火箭外部传来的敲击声,沉闷而又富有规律。在后面,有关科技人员一直反复的让杨利伟听不同的声音。千万多种不同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他并没有草草了事,而是一丝不苟地寻找着那个独特的声音。直至现在,有关部门还未能探究出这个声音出现在哪。

  我们都知道飞船在上升过程中会有许多突发状况。如果有前人告知还好,最起码有了心理准备。而杨利伟呢?是首次上载人航天的宇航员,别说有人告知了,后面的人都等着他告知呢。所以他面临的危险和恐惧比别人都要多的多,当船舱内出现“本未倒置”的情况时,后来的地板和天花板还都被改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这种感觉,这一处小细节也无不体现出了科学家们的体贴以及替他人着想。

  从《太空一日》中读出航天精神:一丝不苟,严谨、体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方面,像宇航员以及科学家们学习吧!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0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飞入宇宙,飞上月球,看嫦娥,观五兔,赏月桂。

  有时候,我在睡梦中发现我当上了宇航员,穿着宇航服,慢悠悠地走进火箭,看着那些令常人眼花缭乱的按键,和众人一起倒计时,五四三二一。火箭底部喷出火苗,火箭像箭离弦一样,飞快地冲上天去。我坐在驾驶位上,熟练地操纵着火箭,冲出大气层,飞向月球,上面并没有嫦娥,玉兔和月桂,死气沉沉的,一片荒凉。但我还是很喜欢这,四处研究,观察。之后,便返回地球,做研究,成了万众瞩目的人,那里,我十分快乐,十分自豪。

  从小到大,我一直很崇拜杨利伟,我崇拜他的勇敢,他的英雄气概,他穿上了宇航服,自从神舟七号飞入太空那一刻起,我就有一个愿望,去瞧一瞧杨利伟的宇航服,更希望自己能穿上这件宇航服。

  妈妈知道后,说我白日做梦,别人知道后,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与我妈妈同感。但我却不那么认为,我认为,一个人,不管天分有多高,只要肯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就一定可以成功。

  我有一个美好的航天梦,我会为这个梦想努力拼搏,争取有一天,我能飞上太空,参观月球。现在科技发达了,这一定能成功!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1

  小时候,我常常倚着妈妈的肩头,望着那浩瀚的夜空,看那闪着光焰的星星,内心充满了无限向往。这渐渐地成了我的一个梦—航天梦。

  飞向太空,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去看星星,去看月亮,去看太阳。于是,我便常常幻想:年轻的我穿着一身洁白的航天服,在浩渺的宇宙中遨游,那是多么美好!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的梦想也快实现了!

  如果,我是宇航员,我会做很多事……

  假如,我是宇航员,我将来到广寒宫,去看看那美丽的嫦娥姐姐,冰雪聪明的玉兔,伐木的吴刚。问问嫦娥姐姐寂不寂寞;问问玉兔想不想变成美丽的姑娘;问问吴刚还想不想回到东晋。并告诉他们,我居住的地方是个蓝色的星球,那里的人都很善良。

  假如,我是宇航员。我将来到小熊星座和大熊星座。去和小熊星座的 “小熊” 交上朋友;去和大熊星座的“大熊”交上朋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戏,一起品尝食物。我会告诉他们,我居住的地方叫中国,有滚滚的长江,浪涛汹涌的黄河,更有热情善良的人。

  我的航天梦……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2

  小时候,坐在夏夜的院子里乘凉,远远望去月亮上有一片灰色的斑痕。妈妈告诉我,那是一棵美丽高大的桂树,那桂花香飘十里。月亮上还住着嫦娥仙子和她心爱的玉兔。我便幻想着有一天能插上一对翅膀飞到月亮上与嫦娥仙子握握手,抱一抱可爱的玉兔,嗅一嗅桂花的清香。

  长大后通过书本,我知道了,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人尝试着飞天。他们把自己连同几十只最早发明的火箭一起绑在椅子上,火箭点燃后不但没有飞出去反而把自己给炸死了。可是人们仍然存着飞天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在几千年后,科学家按照小鸟的模样发明了飞机,登上了蓝天。我又盼望着早日能坐上飞机,在蓝天上遨游。

  直到听到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顺利登上月球的消息后,我才知道宇宙飞船可以载人飞向浩瀚的宇宙。宇航员必须穿上沉重的宇航服;睡觉时必须被绑在睡袋里;一定要用带吸管的杯子,穿鞋底带钩的鞋子。而且食物是象牙膏那样挤出来的。在月球上走路时,一不小心,还会在空中飘来飘去……于是我天天盼望着乘坐宇宙飞船去宇宙中看个究竟。

  我的航天梦,伟大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3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梦,这个梦会伴你走过一生,而在我的心中,一直贮藏着这样一个梦。

  小时候,我每天晚上都会仰望星空,那一颗颗星星“眨呀眨呀”,眨巴着它们那双迷人的眼睛,多么地像孩子们天真纯洁的眼睛,我梦想有一天我能飞上太空,和这一群“眼睛”在太空中玩耍、嬉戏:我梦想有一天我登上宇宙飞船,穿上太空服,在太空船里漫步,在太空里漫游,我梦想。

  继续仰望那一片星空,便发现了他其中的奥秘,那里离月亮最近的一颗星星紫云星,最亮的一颗是牛郎星而那些暗淡无光但富有情趣的星星,十四区情人在关心自己的家人而夜里不闭的眼睛。我梦想飞上太空,告诉他们,我们一切安好,别担心,我梦想。

  看到那一位位宇航员登空成功时,我不禁心动了,我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太空,像他们一样,在太空上吃、睡,我现在每天都在梦想:那一颗颗星星围在我身边,形成了天秤座,月亮在我身边给我讲故事,我拉着她的手不让他离开,于是形成了冬季昼长夜短的现象,我梦想。

  虽然,这个梦对于我来说很遥远,但它又似远非远,因为我相信那句话:只要付出努力,你的梦终会变成现实。只要我现在多努力一点这个梦就离我更进一步。

  我心中有这么个梦,你的呢?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4

  自从杨利伟在2003年10月登上月球后,我就想登上那辽阔无际的太空,登上那人烟稀少的月球去看看。

  虽然那时我才三岁,懵懵懂懂的。但是,航天的种子在那时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且生根发芽了。我想:杨利伟能行,我也能行!我要随着这个梦想一步一步走过去!

  5岁时,我在幼儿园上了中班。听到老师给我们讲的关于航天航空知识,看到图画书里一幅幅关于宇宙、月球的画时,我小小的心灵不禁充满了奇思妙想:月球上有外星人吗?太空里有没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是否也车水马龙呢……一种好奇的感觉油然而生,真想立刻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8岁时,我知道了太空中有八大行星,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和天王星;我知道了太空里有太空垃圾,还知道了月球中没有人……

  现在,我知道了登上宇宙要有很多航空知识,要有高学历,还要有健康的身体。所以,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步一个脚印,登上我梦寐以求的太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员!。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5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航天员,驾驶着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在太空中探索神秘的星球。

  因为这个梦想,我平时喜欢看航天类的书籍。家里的书架上有很多关于航天的书籍,一有空我就会翻阅这些书。从书中,我了解到许多有关航天的知识。

  勇敢的航天员不畏艰辛,能经受住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他们是祖国人民的骄傲!我最敬佩的航天员就是杨利伟叔叔,他是中国第一代航天员。我真想当一名航天员,像杨利伟叔叔那样,驾驶着宇宙飞船探索太空。在飞船中,我们可以俯瞰美丽的地球,还可以去探测月球、火星,发现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一名优秀的航天员,要有健康的身体。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坚持锻炼身体,只有身体素质好了,才有可能成为航天员。另外,我还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认真学习,才能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

  假如我是航天员,我会去太空遨游,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我坚信,坚持不懈地锻炼,勤奋地学习,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6

  伴随着我们激动的心情,“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此次课堂继续采取太空对话的方式进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观看这次的天宫课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在欢乐中学习。同时感受了中国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先进,中国的航天员也越来越优秀,短短一节课,勾起了我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航天梦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员身上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未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7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等三名航天员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的现象,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必须通过离心力才能使水油分,还知道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8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似乎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老师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微重力环境下会旋转翻转的扳手,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还知道了在失重力环境下手细效应如何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最后,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很多有关宇宙奥秘的问题,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索宇审奥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审来秘,必须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9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

  “天宫课堂”第三课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问天实验舱,然后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了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航天员还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饮水,扳手是如何调头的,最后介绍了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这些”课程“的同时,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们还与在地面的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我学到了更多的载人航天知识,对科学的兴趣变得更加强烈,非常感谢航天员们的科普。

  时至今日,天宫课堂已经开启了三次课程,它对于我们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天宫课堂培养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为后续科学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所有梦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天宫课堂给许多青少年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国家科技发展程度、教育整体质量等因素环环相扣。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0

  “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任“太空教师”,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大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四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示出问天实验舱的一些神奇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大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1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这次授课与上一次一样,继续使用“天地对话”进行授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给我们上了一节生成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一个小实验不仅教给我们了物理知识还反映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这份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没有他们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跨过道道险关,怎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我国的航天事业呢?

  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2年《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2

  在太空渺渺之间,我们人类目前只是对航天事业的初步探索,在宇宙咫尺之间,我们仿佛婴儿般稚嫩。

  中国乃至于全世界对宇宙了解都非常之少,所以我们要发展航天太多了,已至于地球污染严重。这一步或许是错误的,但是却止不住人类的步伐。

  在人类控索的旅途中,我们创造了千万个工具,这些工具对于探索来说至关重要,就如我们的另外一只眼睛和手。

  虽然,我们在不断的控索地球,但也在不断的索取,以至于我们的家园遭到破坏。我们该怎么办呢?

  伸手探索是人类自古的智慧所在,抬腿跨步是人类的机体自然反应,这一切都是造物主伟大的所在。

  我们想在蓝色的天空翱翔,我们不能向鸟儿一样飞向蓝天,所以只能借助工具。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6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10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9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的观后感(通用13篇)10-13

观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选13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6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13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精选13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14篇)10-13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10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