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知识演讲稿
暴饮暴食会造成糖尿病、高血压等。错误的饮食方式会危害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糖尿病科普知识演讲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糖尿病科普知识演讲稿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糖兄糖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这里,有一些老面孔,更多的是新面孔,对大家的到来,我代表院方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作为俱乐部部长,对俱乐部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从今天开始,黄梅的糖兄糖友们有了新的家。在新的家庭里,我们互相关照,互相鼓励,必将携手走入人生另一番天地。
成立俱乐部是为糖尿病病友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糖友”和我院医生共同参与,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标,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生活。
俱乐部的宗旨是互助互利、相互友爱、相互扶持,分享治疗经验和信息,避免治疗的误区,降低治疗风险。俱乐部不参与商业活动,不在会员间进行任何商业性推销活动。
俱乐部为会员提供以下服务:
1、免费建立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
2、定期免费咨询、电话随访、体格检查,给予个性化指导;
3、每1-2月组织一次健康知识讲座,相互交流治疗经验、信息等;
4、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及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患者提供相关资料;
5、定期免费测量血糖,测量血压。
会员享有的权益:
1、糖尿病患者和家庭的自愿权益,糖尿病患者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参与俱乐部会员的活动;
2、糖尿病患者间相互帮助应以相互自愿为原则;
3、会员间的经验交流、信息交流是在会员间公开的无偿行为;
4、糖尿病患者享有个人的隐私权利。
5、vip会员优先享有俱乐部为糖友提供的各项服务。
糖尿病俱乐部今天已经成立了,在筹办过程中,院领导和职能股室负责人做了大量策划工作和会场布置工作,也得到了各位“糖友”的大力支持,受到“糖友”家属的欢迎。在此,让我们伸出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的俱乐部成立付出心血的各位领导和在座各位“糖友”而鼓掌喝彩!
从今天开始,俱乐部将积极组织健康讲座和会员交流会,定期邀请医院专家讲课、释疑,我们欢迎每位“糖友”的加入,共同为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而努力!
谢谢!
糖尿病科普知识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今天是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11月14日。这一天是为纪念胰岛素发现者、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的诞辰而设立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
对于许多人来说,糖尿病并不陌生,它被称作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彻底治愈糖尿病的良方,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将终生与疾病相伴,生活质量严重受损。不过,研究专家也指出,科学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也可能长命百岁。
我国目前至少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糖尿病“预备军”3000多万,糖尿病在儿童中的流行趋势也日益严峻,在全球,儿童和青少年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约增长3%,学龄前儿童约5%。据悉,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近4000万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约10万人。
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来,Ⅱ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原因主要与物质供给丰富、饮食结构改变,如高热量及高脂肪饮食、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儿童增多有关。来自上海和北京的调查资料显示,在6岁至19岁人群中,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千分之0.48至千分之0.60。糖尿病正在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
与成年人相同,超重和肥胖也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生Ⅱ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如果经常感到没劲,疲劳无力;以前不尿床的现在尿床了;吃得挺多,体重反而减轻了;还有的青少年颈部、腋下等皮肤褶皱部位出现黑棘皮等等。出现这样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研究表明“合理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养成规律体育锻炼的习惯。是预防糖尿病非常有效的途径。”
老师们、同学们,请走出户外,运动起来,不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中等强度运动,采用全身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登山、游泳等,应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它将给您一个健康身体。
糖尿病科普知识演讲稿3
敬爱的评委,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内三科护士王玲,很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我表示深深感谢。我今天所演讲的题目就是:健康新七点,生活新起点。
相信大家都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糖尿病是与生活方式最为密切的慢性病,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汇报病史吧。我科于3月13日收治一位患有2型糖尿病的唐姓女患者,现在首先介绍一下她的病史。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一般资料,主要诊断,护理检查,治疗措施,以及主要辅助检查。
患者入住的第一天第自己患病感到无比惊奇和怀疑,她不相信自己得了糖尿病,还坚信是我们的设备有问题。后来由于我们医生护士的耐心讲解以及精心护理,家人的支持,病友的鼓励,她终于接受了自己患了糖尿病这一事实,并开始接受治疗。
面对鲜香诱人的食物,糖尿病患者是吃?还是少吃?还是干脆放弃?如何做到既品尝美食,又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饮食治疗是关键。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进行饮食控制,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那为什么要进行饮食控制呢?饮食控制可以减轻胰岛素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有助于血糖达标,并可以维持理想体重。饮食控制是不是有很多的好处啊?当然有好处,营养均衡可以带给我们一个好的健康身体,同时也能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还要注意每日饮食要多样化选择,保证膳食平衡。片子中是我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的膳食结构,同样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而后面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来改善血糖平稳问题。另外,患者也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教育。多听听医师的建议总是有好处的。我们经常说:监测是保障,那监测都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看一下,监测可以帮助您:念图。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血糖监测方案: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包括:空腹、午餐前、晚餐前;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还有睡前和夜间的血糖;另外有低血糖症状时要随时监测,剧烈运动前后也要注意监测血糖。血糖控制的目标值为:空腹3.9~7.2mmol/L;非空腹≤10.0mmol/L。学会了监测的小常识,掌握了监测的技巧,运用到各项监测中,保证监测的准备性。实现全方位科学的监测,全方位的监测是健康的保障。
相信大多病友应该都知道,糖尿病的特点是:终身性疾病,血糖水平变化快,个体差异大,仅靠医护人员在医院短期护理并不能实现血糖长期达标,绝大多数时间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那么,进行自我管理有哪些好处呢?首先可以提高病友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的自我管理还能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身体损害;对于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每位病友不要忘了,定期到医院复诊也是自我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糖尿病是终生疾病,糖友应做到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有利于更好地调整更好地调整用药剂量以便血糖达标,定期复诊有利于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这么多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识,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几句话:
自我管理莫推脱,饮食管理需科学,运动管理莫松懈,血糖监测不可少,药物治疗多注意,健康教育重视好。
经过七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以及后期的复诊,这位患者朋友已完全康复,不再受糖尿病的困扰与折磨啦。
中国有句古话:恒则成。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与奋斗,绝对能够帮助到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而且提高糖尿病的意识与治疗教育的措施。
最后很感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大家辛苦啦,再次深深地感谢你们!
糖尿病科普知识演讲稿4
敬爱的评委,亲爱的同仁们: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临床主要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人群易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家族遗传、肥胖、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高血脂。其中,肥胖、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又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很早就有专家用五架马车来形容糖尿病的治疗手段,这五架用来和糖尿病战斗的马车就是“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监测 ”。今天将针对“运动治疗”来给大家予以讲解。
一、运动治疗基础:
1、运动时肌肉和肝脏要分解糖原,血糖就下降了,长期保持运动就有积累的降糖效果。
2、运动锻炼可以使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就增强了。
3、运动消耗能量,降低体重,减少脂肪,血脂改善,最终降低血糖。
4、运动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全身状况。
二、运动治疗适应人群
1、病情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
2、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
3、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
4、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
三、那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宜运动
不恰当的运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合、时间,病人体力较弱,运动难以坚持等等,最后可能使患者选择休息而不参加活动,这些因素都会使运动疗法的效果受到影响。
1、病情控制不佳,血糖很高或血糖波动大的患者。
2、有急性病发症的患者,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等。
3、有严重慢性病发症的患者,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视网膜病变、下肢大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毒高血压等。
四、运动“三部曲”?
1、运动前热身:在正式运动前先做15分钟热身活动,如伸腰、抬腿、慢走等使肌肉先活动起来,避免肌肉拉伤。
2、运动过程:应保持20-30分钟,但在刚开始可由5-10分钟逐渐加量,至20-30分钟。运动方式比如: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
3、放松恢复过程:运动结束后,不要突然停止,最好再做10分钟放松运动,逐渐放慢节奏。再坐下休息。
五、什么时间去锻炼最合适?
锻炼时间可以由自己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原则上是,三餐后1—2小时内运动效果最佳,因为餐后1—2小时内血糖较高,尤其是早餐后为一日血糖最高的时期。很多老年人喜欢晨炼,这也是可取的,但是要注意,如果早晨长时间锻炼或者血糖在6.0 mmol/L以下,就应该进食一些食物后再去锻炼,因为糖尿病人的血糖调节能力比正常人差,空腹运动中,容易导致低血糖,而一旦低血糖就容易发生晕倒等意外。
六,怎样的运动量才是防治糖尿病最有利,对自己最适合的?
在运动中很多人不知道多大的运动量对自己是最合适的。运动量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既要很好的利用运动的治疗效果,又要最安全的不会损害身体。可以根据自我的运动感觉来判断,很轻松、轻松、稍费力、费力、很费力,应该在轻松、稍费力的感觉上比较合适。
在身体反应上,适宜的运动量是:运动后感有微汗,轻度肌肉酸痛,休息后 即可消失,次日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食欲和睡眠良好。不适宜的运动量是:运动后大汗淋漓,胸闷,气喘,易激动,不思食欲;脉搏在运动后15分钟不能恢复;次日周身乏力,酸痛,应该调整减量。
七、为什么锻炼活动要坚持?
糖尿病人坚持参与活动、锻炼是运动方案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实验研究表明,规则运动产生的积累降糖效果2周就可以产生,而如果活动停止间歇4—5天,那么已经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也会随之下降、消失。所以,推荐糖尿病人选择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尽量增加日常的体力活动,增大热能的消耗。
八、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运动也有禁忌症,不适当的运动也会产生危害。有如下情况,就应该休息不可参加运动:(1)血糖未控制,餐后血糖>16.7mmol/L。(2)糖尿病合并酮症、低血糖。(3)糖尿病肾病。(4)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5)糖尿病合并感染。(6)糖尿病高血压未被控制或合并不稳定心绞痛。(7)糖尿病足感觉神经障碍、足溃疡或关节病变。
为了安全的锻炼,运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注意事项:(1)不进行憋气、负重类型的力量运动,不进行激烈的竞争性比赛和运动。(2)避免空腹及服降糖药后60—90分钟运动,长时间活动要携带糖果以免发生运动中低血糖,避免在运动的肢体注射胰岛素。(3)运动中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头晕、腹痛、呕吐、大汗淋淋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休息。(4)注意运动中足的保护,穿松软合适的鞋和袜,每天运动后进行足的自我检查,注意皮肤温度、有无发红、水泡、疼痛、感觉障碍。(因为糖尿病会导致神经损害,足部感觉不到疼痛,而造成足的损害。)
运动锻炼后,应该做好一天活动的记录情况,目的是观察运动疗效及反应,及时调整运动方式;并且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观察运动效果。
糖尿病科普知识演讲稿5
敬爱的评委,亲爱的同仁们:
2013年11月14日,IDF借“联合国糖尿病日”全球关注糖尿病之际正式公布了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
你知道在这3.82个亿人中各个国家占据多少吗?
2013年全球共有51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39%。该年糖尿病的全球医疗花费达5480亿美元,占全球医疗支出的11%。预计到2035年,与糖尿病相关的全球医疗花费将达到6273亿美元。糖尿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快速增长,已经给这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在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和发病趋势的估计中,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其次是印度(6510万)、美国(2440万)、巴西(1190万)、俄国(1090万)。其他患病人数低于1000万但排在前十位的国家还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德国、埃及和日本。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最新统计,2013全球糖尿病在20-79岁成人中的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达3.82亿,其中80%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并且在这些国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估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5.92亿人患糖尿病。当前在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群中,有1.75亿(46%)没有得到诊断。2013年怀孕妇女有高血糖的人数为2100万,占全部当年产妇的17%。2013年全球共有79000名新的1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诊断。
自从接触到糖尿病时我一直在想糖尿病为什么会那么厉害,他会让生病的非常惶恐,同时带来多重并发症,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我一直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回的三个问题
1、糖尿病是什么?
2、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危害?
3、我们应该做什么? 那么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之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通常糖尿病有两型:1型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分泌减少。要想知道糖尿病的发生,需要了解与它发病相关胰腺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事实上,胰腺本身有二种腺体:消化腺和内分泌腺。胰腺的内分泌组织由分布在腺体内的多种小细胞组团-胰岛或朗罕(Langerhans)小岛组成,每个胰岛有几种不同的细胞类型,主要有α、β和σ细胞。数目较多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叫胰岛素,能降低血糖;α细胞分泌的激素叫胰高糖素,能升高血糖;σ细胞产生的激素叫生长抑素,能抑制胰高糖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对调节血糖的稳定起有重要作用。胰岛分泌的激素物质直接进入血流发挥生理作用。
正常情况下,胰岛中上述三种激素分泌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如果胰岛损伤或被破坏,即会引起血液胰岛素的减少或缺乏。有的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细胞或胰岛素自身抗体也会引起体内胰岛素减少、缺乏或作用减退。
这句话刚读的时候可能并不是能理解的特别清楚,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小视频:
一个人,别说人了,一个活物应该怎么活着地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微妙,但现在呢。
这是一位因糖尿病而引起的肾衰竭的老人,在住院前与临终关怀志愿者拍下的一张照片。
糖尿病患者每天考虑的就是今天有没有升加号,也许有的人并不明白,这个“加号”是什么意思,在医学上一般加号是代表阳性,减号是代表阴性,你说的加号是不是尿常规里面的尿糖的加号,如果是的话那可能是你的血糖没有控制好,尿里面出现了尿糖。,加号越多,说明尿液里的含糖量越高,糖尿病并发症图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危害,但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 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 当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或任何时间的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做两次空腹血糖超过7.0便可确诊。
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那么面对糖尿病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大家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食物成分合理,多吃蔬菜。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因为糖尿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以疾病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IDF公布的第六版糖尿病地图再次提醒世人:糖尿病是一个巨大且不断加重的全球问题,糖尿病给社会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在所有的国家,处在社会低层的人反而更容易患糖尿病并承受相对更重的负担。糖尿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健康问题,解决糖尿病的问题需要社会多个方面具体的政策和行动。
最后,多糖的身体不影响多糖的心情,每一天加油!!
【糖尿病科普知识演讲稿】相关文章:
科普知识的演讲稿05-10
科普知识演讲稿10-08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演讲稿08-24
科普知识演讲稿7篇10-10
科普知识演讲稿(7篇)10-10
科普知识演讲稿(6篇)10-08
科普知识演讲稿(精选12篇)08-10
科普知识演讲稿(精选8篇)05-18
科普知识演讲稿(精选26篇)04-25
科普知识演讲稿汇编7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