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研讨总结
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研讨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研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了根本解决中小学生负担太重以及义务教育短视化、功利性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抓手。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严重违背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减负中的“负”即“负担”,指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课标要求、额外增加的部分。学业负担则既包括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包括了非课业的校外、线上教育带来的负担,同时涵盖由此引发的心理负担。学业负担是客观负担和主观负担以及校内外、线上教育等不同形式教育带来的负担的统一。作为基层学校,如何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值得我们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增学校课程管理之效,减校外盲目培训之负
“课程在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的衍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以学校制度性安排和教师的教学性实践为中介,对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施加有力影响。”首先要发挥学校对课程规划管理的功能,这里的课程规划包含对“三个课堂”的规划,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第一课堂,关注课堂质量,立足校情、师情、生情作好第二课堂的规划与设计,推动学校资源重组,倡导家校协同创新,作好第三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其次是通過较全面完善的课程规划与管理,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战场。最后要端正教师思想,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双减”的意义,同时深刻领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守住师德底线,不在校外参与各类辅导培训,全身心投入学校教育事业。只有真正发挥好学校的主体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作好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划与设计,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增学校规划管理之效,方可缓解校外盲目培训之负。
二、增教师课前备课之效,减低效课堂之负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业负担的诱因之一,这种教师认知学业负担的方式使得教师容易把自己放在与社会、家庭等同等的地位,稀释了教师对学业负担过重应当承担的引领性责任,让教师处于与学生对立的.被动地位,更不利于教师积极有效地探索和解决减负提质问题。教师认知学业负担的立场迫切需要从学业负担的诱发者转化成为减轻学业负担的核心责任人、重要推手”。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活动首先表现为备课。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抓实抓好备课组活动,推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通过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同时,通过集体备课还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解决备课组团队内部教师结构差异带来的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弱化因差异产生的负担,使有经验的资深教师资源共享,新手教师可以快速上手,教育教学步入正轨。
三、增课中学生主动学习之效,减课后加码之负
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学习是学生求知需要迸发的自觉自发行为,即使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困惑依旧能愈挫愈勇,这种基于求知需要勤奋主动地学习和发展不是负担,教育者不顾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加给学生任务并且使学生体验到过重压力才是负担。因此,“减负”并不代表纯粹快乐的宽松教育和简单化学习,而依然提倡学生通过勤奋求知,在适当的压力中激发自我效能感、禀赋和发展潜能,从而体验成长中的奋斗、努力和自我实现所带来的幸福。在研究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样既能实现课堂效率提升,又能降低对学业负担的感知。教师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科特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法与学法,要有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意识,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充分借鉴已有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校本化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要有课型研讨意识,通过课型研讨、同课异构等方式,对不同课型展开研究。学生在课堂主阵地获得了有效的学习,培养了必要的能力,获得了必要的价值感,课后补课自然就不再成为需求。
四、增课后作业研究之效,减学生沉入题海之负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既可以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又可以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巩固、拓展、提升。作业设计与布置也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与设计的理念。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作业是他们学业负担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研究、设计、布置高质量的作业才能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首先,学校层面出台关于作业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作业布置要求、作业批改要求、作业公示制度等,年级组要协调各学科备课组,从量上做到总控制。各学科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是减负最科学也最有效的一个环节。其次,各学科组要基于课程标准,认真研究作业,精选题目,要求作业中充分体现课堂的三个维度检测功能,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提升。同时,要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到检验课堂效果的作用。再次,各备课组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精准布置分层作业或个性作业。
五、增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之效,减家长焦虑之负
20xx年秋季开学后,课后服务工作正式启动。这给学校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空间,可以规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作好课后服务两个规划,
一是规划好一周五天的内容,其中包括课业辅导、体育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
二是作好一天两小时的规划,要求所有活动有主题、有计划、有教案、有反思、有总结,努力做到系统化、规范化,防止碎片化、随机化。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不仅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问题,而且还能使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学生放学后无人监管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学生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如果仅是过度强调智育构面的价值效用而忽视其他构面的影响,则势必加重学生的‘智识负担,遮蔽学生人性的本真发展。与此同时,在课程结构中,过分强调认知类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社会实践类课程则鲜有重视。”基于此,我校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课程,以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编修了《西安经开第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南》。本指南由六大板块组成:认识自我、强健体魄、社会文化、自然科学、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共有48个主题,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利用学生周末和暑期休息时间,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等各个方面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资源,通过各年级各班家委,围绕育人目标,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社区服务、爱心关注、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做到了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为孩子的成长长远谋划,有规划支撑,有课程依托,有活动落实,有阶段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仅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更使学生在减负后获得的自由支配时间里,在学校的指导下做有意义的活动,较大程度缓解减负后家长产生的心理焦虑。
【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研讨总结】相关文章:
双减背景下教研活动总结01-18
双减背景下阶段性总结范文01-15
双减背景下优化优秀教学设计01-15
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总结(通用11篇)01-17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总结(精选11篇)01-17
双减背景下的活动总结(通用8篇)01-15
教学组双减背景下总结(通用13篇)01-15
双减背景下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精选6篇)01-15
双减背景下教研工作总结(精选5篇)01-15
双减背景下阶段性总结(精选12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