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
人居环境,是指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精选8篇),欢迎阅读参考!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1
按照上级关于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胜之战的工作要求,为构建桃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治长效机制,实现社区环境卫生长治久洁,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分工负责。按照市文件要求,构建以“街道为主体,社区抓落实”的联动机制和“规划城建环保站牵头协调,各职能站所分工协作”的协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高效有力,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是居民为主体,社会参与。社区书记为各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社区居民主体作用,坚持依靠居民、发动居民,充分调动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社会各界和知名人士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多方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机制。
三是注重长效,健全机制。坚持对本区域内环境卫生实行网格化管理。各单位和站所负责本区域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实环境卫生整治责任人、整治内容、考核内容等制度,同时实行环境卫生登记制度,深化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日登记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全面落实队伍机制、责任机制、督导考核机制,打造亮点社区和先进党小组负责片区。
四是教育引导,树立新风。坚持环境整治与转变观念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行垃圾分类,倡导文明新风,发挥居民管理、维护、主动监督的积极作用,引导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让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成为居民的自觉行为。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居民卫生意识、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民风文明的目标,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提供坚强保障。
1、推行垃圾分类。在街道、社区设置干湿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点(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饮垃圾投放设施)和大件垃圾设置投放点(含装修垃圾)。由居民分类投放、环卫分类收集,将湿垃圾集中到小区设置的集置点,将干垃圾集中到公共垃圾站,将可回收垃圾(含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等)集中到临时堆放点统一处理。实现街头巷尾干净通畅,交通沿线周边无垃圾的目标。
2、开展污水治理。对重点河段(小港河)、沟渠进行治理,彻底清理漂浮物、堤岸杂草杂物和生产生活垃圾,确保无丢弃的病死畜禽、无生产生活废弃物,引导居民规范排放生产生活污水。规范居民养殖行为,庭院小型畜禽养殖圈养率达100%,病死畜禽必须无害化处理。
3、筹措保洁费用。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规[2018]943号)文件精神,在目前管理模式上,各居委会成立环境卫生理事会,理事会按户48元/年的标准收取卫生费(与水费伴收);企、事业单位根据人员数量、垃圾量大小、垃圾类别等因素,“差别化”制定付费标准;同时,社区要广泛发动居民筹资筹劳和知名人士捐资捐助。要做到专款专用,定期公布收支情况,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两个社区和联点站所办的年度评先评优考核内容。
4、抓好规划管理。拆除违建房(违规搭棚)、危险房、零散房,分类整治“偏杂屋”。对影响社区规划实施的拆除到位。影响社容社貌的修缮到位,居民自愿改建的由居民自行出资,按照个人申报、居委会初审、办事处研究确定的程序,由规划建设环保站统一规范、统一风格、限定面积后改建到位。
5、推进移风易俗。继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完善居民公约,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居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实行红白喜事报告制度,丧事一律在殡仪馆办理并严格执行火葬制度,所有红白喜事严禁搭台唱戏,坚决落实全域禁炮禁塑各项规定。
6、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按照《湖南省“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工矿特色新桃矿,并争创省级文明单位。
三、整治重点和考核内容
1、社区中心主干道。责任单位:规划建设环保站。主干道有人常态化进行清扫和保洁,无裸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停乱靠,无纸屑、果皮、油污、痰迹等废弃物及污渍,无蚊蝇滋生场所。无秆、垃圾、杂物等露天焚烧,。(由规划建设环保站负责对环卫工考核,每出现1次检查不达标现象,扣除当月绩效工资20元)
2、集镇街道。责任单位:振鑫物业公司。无出店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停乱靠、乱贴乱画、乱搭乱建、建筑垃圾、旧广告标语横幅、污水直排等现象,每周扬尘洒水一到二次,集贸市场整洁有序。(由纪工委负责考核,每出现1次检查不达标现象,扣除当月绩效工资20元)
3、单位庭院。责任单位:各单位自行负责。保持垃圾及时清运,院内院外、办公场所干净整洁。(由纪工委负责考核,每出现1次检查不达标现象,相关站所长在办事处例会上作情况说明,多次检查不达标取消站所年终评先评优并相应扣减年度下拨经费;企业每出现1次检查不达标,加收其每月卫生费500元)
4、社区区域。责任单位:金坡居委会、金鑫居委会。社区楼栋前后干净整洁有序,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无污粪直排,无畜禽散养,保持水沟畅通。楼栋长齐全,并以栋为单位进行每月评比公示。(由纪工委负责考核,每出现1次检查不达标现象,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周例会上作情况说明;多次不达标的,取消年终评先评优并扣除年度下拨工作经费)
5、美化亮化。责任单位:规划建设环保站。社区路灯等亮化设施管护良好,维修及时;绿化布局合理,管护修剪到位。(由规划建设环保站负责维护员考核,每出现1次检查不达标现象,扣除当月绩效工资20元)
6、移风易俗。责任单位:金坡、金鑫居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成立卫生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有居民公约,红喜事气球拱门不超过2个,丧事一律进殡仪馆办理,无搭台唱戏和燃放鞭炮等行为。社区设立“环境整治奖品超市”,引导居民实行垃圾分类。4月份实行垃圾分类试点投放点,7月份街道社区全面实行垃圾分类运行工作。(由纪工委负责考核,每出现1次检查不达标现象,单位负责人在周例会上作情况说明;多次不达标的,取消年终评先评优并扣除年度下拨工作经费)
其他站所办按照各自联点社区分片地段比照上述整治内容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桃矿街道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片区(两个社区划分为8个片区)指导、协调、督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社区党组织会书记任本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长。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有人、有钱、有章、有责”的要求,确保宣传教育、收运设施设备、体系建设、奖补经费足额予以保障。各社区也要积极自筹资金,形成多元投入模式。
三是大力宣传造势。要采取多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营造氛围。各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居委会和学校要组织居民和学生进行环境卫生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社区联片干部、党员、和谐组织、妇女、老年人和中小学生的作用。要通过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通过党员的表率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居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变化、享受实惠、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善于发现典型、总结推广经验,要建立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投诉渠道,及时整改和反馈群众反映的问题。
四是健全完善机制。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健全社区卫生协会管理,落实居民“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制度;实行社区、站所、企业卫生评比制度;建立垃圾、污水处理付费制度。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考评的常治长效机制。
五是严格督促检查。成立由纪工委书记陈立勇牵头负责,刘建平、田鹏、曾超美、李舒等为成员的督查考核组,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检查结果在周例会上予以通报,作为办事处下拨各单位工作经费和年终绩效考评重要依据,对在人居环境行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重奖,对敷衍塞责、导致工作被上级通报批评的一律按相应程序予以问责处理。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2
根据《关于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的通知》(肇乡振组[2021]11号)要求,为促进常态化、全覆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营造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有力推进辖区“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工作要求,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切实提高“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领导小组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决定成立黄岗街道“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吴洁先担任,负责协调各单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整治目标任务
(一)开展村改居社区垃圾清理。完成房前屋后和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的清理,引导村民整齐摆放建筑物料,及时清运建筑废弃物;结合常态化文明创建、巩卫、生态环保、爱国卫生运动等重点工作,每周组织结对挂点单位、居民、中小学生等开展一次卫生集中清洁行动,解决“村改居”社区垃圾乱堆乱放等污染环境问题。
(二)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对社区内存在的乱搭乱建设施、违章建筑、违法商业广告或招牌进行清拆。对存在应拆未拆危破房、废弃猪牛栏、破旧旱厕、渠厕、露天粪坑等进行处理,对社区内“三线”(电力、电视、通信线)乱搭乱接、低垂,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处理。
(三)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全部社区基本杜绝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且无人清理现象,生物质露天焚烧得到有效防治。
(四)加强对村庄塘沟的清理。组织干部群众清理村庄沟渠地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引导村民生活污水规范排放。
(五)加强散养家禽清理。对禁养区内饲养家禽的住户,限期自行清理,及时清拆违规搭建的养殖建筑物,落实禁止散养家禽。
(六)提高居民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和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和清洁卫生意识。树立文明村规民约,从源头减少杂物乱摆乱放、墙体乱涂乱画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四、工作职责
(一)街道每月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对辖区“村改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势进行研判,社区实行周例会制度,每周定期研判推行辖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到社区,负责组织社区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管理措施,承担包社区责任。街道挂点领导全面负责挂点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挂点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定期下沉挂点社区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协调解决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督导检查“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跟踪落实整改。
(三)社区“两委”干部承担包片责任,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和指引,全面负责所包片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立足本社区实际,组织党员及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日常巡查排查和监管维护,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文明户、美丽庭院创建、“星级居户”等评比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承担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有关项目的村级组织落实责任,自觉参与监督管理和维护;引导居民出资、投工投劳。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3
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十七届十六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整齐、整洁、规范、有序,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的总目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2021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反复抓、抓反复,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助推乡村建设行动,以更加亮丽的乡镇面貌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强化全域意识。全面推进镇全域环境综合整治,逐步补齐环境整治弱项短板,基本实现镇域范围内环境干净整洁;持续深化村庄、通道沿线、景区景点及水体岸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农村、景区景点及水体岸坡环境清净秀美、安全通畅。
三、重点任务
聚焦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从农民自己动手能干、易实施见效的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入手,组织实施示范工程,不断巩固提升村容村貌。
(一)整治集镇秩序。加强集镇管理,落实集镇门店、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彻底整治私搭乱建、禁止污水乱倒、垃圾乱扔、街道乱占、门口乱摆摊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广告乱张贴、牌匾乱悬挂等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和严格执法检查,开展专项治理等行动,彻底解决集镇的乱象,加强清扫保洁人员的管理,实行量化和绩效考核,做好彻底清扫和日常保洁,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街道打扫和保洁实现“七无五净”目标。积极动员各方力量、镇村联动,通过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彻底改善集镇无乱摆摊点、乱搭乱建、倚门占道经营、农贸市场外溢等现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全域覆盖的保洁新格局。
(二)整治镇村组道路。以建设“四好”公路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道路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打造靓美道路。推行路长制。明确道路的管护责任人和保洁责任人,配齐打草机及垃圾清理工具,对道路及道路两旁的杂草进行保洁管理并常态化开展各项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清理整治乱堆乱放。对堆放在公路及公路两侧的柴草堆、粪堆、建筑垃圾堆、对飘落的纸屑塑料盒等其它生活垃圾等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对公路两侧的积存垃圾彻底清理、掩埋,疏通水沟,做到不留死角,并做好日常保洁。实施镇域“大美化”活动。对辖区的道路两侧补栽苗木,清理杂树杂草,开展绿化、美化,并落实管护责任,为群众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清理辖区村和辖区内道路、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市场、居民房前屋后、垃圾桶存放点周边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焚烧发电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抓好保洁员队伍管理工作。加强对全镇63名保洁员的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对保洁员进行一季度一考核,一季度一评比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警醒谈话,谈话后工作仍未压实的,予以解聘。保障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营。垃圾中转站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由专人负责,继续做好杭口、新湾、上杭三个乡镇垃圾的日常清运工作,做好与各乡镇垃圾清运车负责人、县转运公司等方面的对接,合理安排各乡镇清运时间以及中转站转运时间,保证尤其是节假期间的垃圾转运工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12月,杨坊秀美乡村点被选为全县垃圾分类试点村庄,2021年将继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以及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中反馈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辐射到集镇及周边村庄,争取尽快在全镇范围内铺开垃圾分类工作。
(三)整治农户院落。各村(居)委会要广泛深入动员辖区群众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前期扎实做好农户旱厕摸底工作,务必确保旱厕数据的准确,完成摸底工作后迅速展开旱厕改造工作,做到旱厕清零工作。实施“厕污革命”。引导农户实施院落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洁净和院内摆放规范的“五净一规范”工程,达到院落的屋内无垃圾杂物、无畜禽粪便,屋内屋外整齐清洁,积极开展庭院美化,种植花草苗木提升农户人居环境形象,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坚持每个季度对各自然村的农户进行环境评比工作,并对“五好庭院”农户进行嘉奖。
(四)做好重点工作。对柯龙线、茅界线、双杭线等重点路线绿化、沿线氛围打造进一步提升。做好2021年中高塅村秀美乡村点的打造。前期做好入户宣传工作,确保自筹资金收缴到位,清拆工作做实,同时以打造杨坊秀美乡村点的理念结合中高塅村实际,打造具有特色的中高塅秀美乡村点。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管网的铺设,尽快投入使用。
四、整治要求
(五)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各部门要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镇治理办具体负责工作协调、组织推动和监督考核;镇财政所要根据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资金需求,做好资金筹措工作;镇清洁工程办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房建设管理等工作;镇河长办负责清淤疏浚等工作;镇交通办负责道路建设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做好全镇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落实推进。村(居)委会负责动员党员干部和村(居)民完善村(居)规民约,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六)加强宣传引导。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LED和各类会议广泛宣传,常态化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良好氛围。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深入挖掘先进典型,推动形成人人爱护环境的文明风尚。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开展“随手拍”活动,对存在的典型城乡环境问题进行曝光,着力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城乡环境问题。
(七)强化长效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严格目标管理,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各村(居)年度目标考核。科学考核评价,制定并出台2021年杭口镇村(居)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考核细则,明确各项整治任务、时间节点、考核标准。强化调度督查。建立通报约谈机制,将常态化督查、月月考评与日常通报相结合,对行动迟缓、举措不力、效果不佳的村(居)予以通报批评,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等互促互进。
——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村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地方为主,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
——坚持持续推进,突出健全机制。注重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
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并推动分类处理试点示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村户用厕所愿改尽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水平有新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二、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四)逐步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动厕所入室,新建农房应配套设计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厕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落实公共厕所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
(五)切实提高改厕质量。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技术模式应至少经过一个周期试点试验,成熟后再逐步推开。严格执行标准,把标准贯穿于农村改厕全过程。在水冲式厕所改造中积极推广节水型、少水型水冲设施。加快研发干旱和寒冷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加强生产流通领域农村改厕产品质量监管,把好农村改厕产品采购质量关,强化施工质量监管。
(六)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暂时无法同步建设的应为后期建设预留空间。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统筹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三、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七)分区分类推进治理。优先治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及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等区域,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和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开展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态环境敏感等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鼓励居住分散地区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八)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摸清全国农村黑臭水体底数,建立治理台账,明确治理优先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鼓励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建立健全促进水质改善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四、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九)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构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督,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和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径。扩大供销合作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
五、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十一)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通过集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村庄公共空间。科学管控农村生产生活用火,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推动线路违规搭挂治理。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畅通安全通道。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容和设置行为。关注特殊人群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二)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
(十三)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六、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十四)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实施以“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结合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等组织村民清洁村庄环境,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村庄清洁日等,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十五)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利用好公益性岗位,合理设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队伍,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员。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建立健全设施建设管护标准规范等制度,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依法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以及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费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农户付费分担比例。
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十六)强化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组织动员村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充分运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项目公示制度。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引导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组织或企业,吸纳农民承接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管护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七)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动员优势,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各级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大力推进健康村镇建设。
(十八)完善村规民约。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倡导各地制定公共场所文明公约、社区噪声控制规约。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八、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九)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完善地方为主、中央适当奖补的政府投入机制,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按计划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保障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鼓励各地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用于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县级可按规定统筹整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资金和项目,逐村集中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收益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项目。
(二十)创新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做好与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政策衔接,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优先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落实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有关要求。鼓励村级组织和乡村建设工匠等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具备条件的可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
(二十一)推进制度规章与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地方立法,健全村庄清洁、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村卫生厕所管理等制度。加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领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管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标准,抓紧制定修订相关标准。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标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增强政府部门、企业等依据标准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依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监管机制,适时开展抽检,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二十二)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创新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重点任务。加大科技研发、联合攻关、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等力度,鼓励支持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节能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领域国际合作交流。举办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技术产品展览展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职业教育,强化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继续选派规划、建筑、园艺、环境等行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九、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结合乡村振兴整体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协调资金、资源、人才支持政策,督促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省级党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抓好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等工作。市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当好一线指挥,选优配强一线干部队伍。将国有和乡镇农(林)场居住点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十四)加强分类指导。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优化村庄布局,强化规划引领,合理确定村庄分类,科学划定整治范围,统筹考虑主导产业、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村庄发展。集聚提升类村庄重在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提升建设管护水平,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保护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空心村”、已经明确的搬迁撤并类村庄不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范围,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对一时难以确定类别的村庄,可暂不作分类。
(二十五)完善推进机制。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县域范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推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护,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统筹谋划、统一管护运营。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各方积极参与,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充分考虑基层财力可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整治提升重点,防止加重村级债务。
(二十六)强化考核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相关督查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的地方持续实施督查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督促检查,并制定验收标准和办法,到2025年年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结果与相关支持政策直接挂钩。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
(二十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总结宣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创新利用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编制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增强社会公众认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5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1.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秉持规划先行的工作理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开好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保留“农村味”为基础,充分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美丽乡村。按照不同乡村类型,结合各村实际,开展中心村布局规划、风貌塑造、亮点打造等建设工作,以方便人民群众为出发点,着力改变中心村形象面貌。上半年持续抓好2021年度省级中心村东高行政村其林中心村后续建设,投入项目资金90万元。
2.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开展情况。一是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解决群众户厕、公厕粪污去处,起到储存再发酵作用,并解决主体用肥问题,每年能给主体节省15万元肥料钱,液位仪监控设备的安装,起到监测储粪池粪污是否存在溢满情况,提示及时处理。二是继续加强对“两支”队伍的监管考核。改厕服务站对清掏服务队(廖晓庆猕猴桃种植家庭农场)、大宝建材(维修服务队)的日常监管,通过智能化平台的建立、运行,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三是制定管护考核细则。依托镇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成立改厕办公室,负责全镇农村改厕规划、实施、档案收集和对一站两队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与“两队”签订服务及补充协议,明确“两队”的职能、职责,明确奖补服务标准,定期开展考核,兑现服务资金,保证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池满了有人掏,实时了解、掌握全镇改厕运行情况。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保障农村改厕真改真用。采用下发“三瓮式”化粪桶,并对化粪桶及时送检,严把产品质量关。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进行监管,每户完工后由镇、村、改厕办、农户四方初验,再申请县级验收合格后交付农户使用。上半年完成改厕230户,完成改厕示范带建设。对全镇户用厕所进行排查整改,全镇厕所均能正常使用。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成立并明确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各联系村班子成员工作职责,保证各项工作任务部署到位、落细落实。镇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开展带队调研,定期调度、深入一线,现场点评指导,逐点逐项研究环境整治工作方法和美丽乡村建设具体规划。各村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为压实责任,将农村改厕和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级月考评内容,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有效运用考评指挥棒,明确工作重点,为镇村两级农村改厕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把脉定向、提质增效,力求用系统化组织保障夯实工作基础。三是以“洁净乡村、宜居家园”为目标,以村为单位,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六净一规范”为切入点,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着力改造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不良习惯,全民动员、全员参战,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户改厕等工作,并将家居庭院人畜分离、禽畜集中圈养、门前三包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由点到面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提升村容村貌,上半年拆除旱厕150个,废旧猪圈57个,残垣断壁5处,乱搭乱建38处,整理乱堆乱放209处,拆除破旧鸡棚79个,就地取材安装原生态竹栅栏850米,新建柴棚139个,清理污水沟1324米,修剪绿化12000平方米。四是全市农村厕所革命暨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和全县农村自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活动在我镇开展,进一步推动提升了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是启动2022年度省级中心村长源行政村徐坳中心村建设,拟投入项目资金160万元,启动全镇8个宜居自然村庄建设,项目建设资金240万元。二是做好东高美丽乡村验收准备工作,确保高质量通过省市验收。三是进一步做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维护工作。
2.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一是本着应该尽改的原则,持续推进户改厕工作。二是加强“两支”队伍管理,定期开展考核,兑现服务资金,保证厕所坏了有人修、粪池满了有人掏。三是坚持开展户厕问题排查整改,确保农村改厕真改真能用。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围绕整治改善内容及标准,按照“镇包村、村包组、干部包户”的要求,全面开展排查,形成排查问题清单,督促问题彻底改、改彻底。二是在专项排查和集中整治基础上,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三是坚持月考评制度,以评促改、以评促升,推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迈新台阶。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6
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各级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解决农村广大群众最急需、最关切、最直接的环境卫生难题,从实际出发,秩序渐进,通过长期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二、工作目标
以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助力乡村振兴,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到2020年底,按照规范建设、改善环境、分类实施、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发动全镇广大群众,集中力量、集中整治,突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学习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着力解决全镇环境“脏乱差”问题,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标准,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逐步形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舒适安逸、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卫生意识普遍提高、卫生习惯基本养成的新农村工作局面。
三、具体任务
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和厕所。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努力实现“三清两改一提升”的工作目标。以村庄清洁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从而实现村庄内垃圾不乱倒,污水、粪污不乱流,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习惯、文明意识普遍提高的工作目标。
(一)集中清理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作用,对辖区内道路沿线、河道、沟渠及房前屋后的垃圾以及乱堆乱放进行大清扫、大清理、大整治,不留死角,彻底清除可视范围内的垃圾,基本做到无成堆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垃圾车负责全镇垃圾每日清运,做到日产日清,促使全镇环境卫生状况随时保洁。(责任单位:清管所、各行政村等)
(二)全面清洁农村水源水体。辖区内河道、沟渠较多,个别村组人口密集区房屋周边排水设施相对薄弱,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污水沟、臭水沟仍然存在,河道、沟渠内各类漂浮物随处可见。需要加强对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加强对新村聚居点的管理,全面清理辖区内河道水域漂浮物;动员人口密集区广大群众对排水沟进行全面清淤整治,坚决防范形成农村黑臭水体。(责任单位:水管站、各行政村等)
(三)全面清理整治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等农业生产废物。茶坝镇境内建有部分规模化养殖场所,为防止畜禽粪便直排现象发生,需要加强对养殖户教育宣传和惩处力度,坚决杜绝畜禽散养行为和粪便直排,加大对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力度,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责任单位:畜牧站、各行政村等)
(四)启动改造农村户用厕所和公厕。通过逐户调查,全镇目前非卫生厕所较多,农村厕所改造任重道远。要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旱厕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工作,是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对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普及卫生知识。(责任单位:政府、各行政村等)
四、组织实施
(一)全面启动实施。2019年1月开始在全镇范围启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镇村两级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村庄清洁行动做到家喻户晓。?
(二)开展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间为两年,2019年是重点,2019年1月至11月,各村要广泛发动广大干部党员群众集中力量开展“三清两改一提升”,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住重点组织集中开展整治活动,推动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及各大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和节点,组织全镇干部群众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7
2019年,我乡将严格按照省、市、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我们将继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全域无垃圾治理、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高位谋划、精心部署,强化责任、扎实推进,促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一、进一步强化宣传动员。在全乡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和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进行再部署、再宣传、再发动、再组织,集中力量、限定时间,广泛深入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创建全乡无垃圾、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全面小康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设立专题专栏,借助宣传公示栏、村社大喇叭、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介,深层次、多角度宣传,充分发挥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主体作用,带领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二、继续实施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排查乡村陈年垃圾堆弃情况,集中力量,限定时间,重点清理各村连接处,废弃院落、场站和路边、河边、坑塘沟渠等地方堆弃的垃圾。防止城市向农村转移垃圾,防止在村庄周边新增垃圾堆放点,全乡、各村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结合垃圾产生量及分布状况,建立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因地制宜选择收集和转运方式,确立高效的垃圾收运管理体系;乡村合理安排和配置垃圾箱(桶)、斗(池)、中转站、转运车等收集转运系统;各村建立“一户一桶、一社一斗(池)、一乡一站(场)”垃圾收运体系。依托示范村,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激励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探索推行以农户自行分类为主、村专业队伍分类收集为辅,集中回收、就地减量、统一转运等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有效减少进入处理末端的垃圾量。
三、加大农村住房安全动态巡查。做好危房改造政策、住房安全标准、房屋认定、贫困退出等方面的政策宣传,消除群众将“安全住房”等同于“新建住房”,解释好“四类重点对象”和一般农户的概念,处理好房屋动态变化和贫困退出的关系,严格“普惠政策”和“精准解决”,按照住房等级要求,差别化落实管控措施,确保政策到位。密切关注农村房屋质量风险变化,加大农村住房安全巡查和动态管理力度,会同各村和扶贫、民政等部门全力做好因发生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和部分原长期外出务工现返乡等原因可能出现的新增危房情况,对新增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户,及时告知,靠实安全责任,适时根据房屋安全等级,组织开展修缮加固或重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推动乡村污水管网向全乡延伸覆盖。按照乡村统筹的原则,对靠近集镇周边的村庄,要纳入乡村污水处理系统,以乡带村提升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2019年底,将隆家堡村、步云坪村、房家庄村、木架洲生活污水接入乡村污水管网;建成一座污水处理站,配套敷设污水管道,完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2020年底,将黄溪村、三角坳村、塘头山村、勾坳村、程禾溪村生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建成2座污水处理站,配套敷设污水管道,完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
五、全面完成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按照《麻阳苗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精神,全力推动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与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到2019年实现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8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环境整治部署,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方位动员、全过程整治、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做到全天候保洁,卫生整洁,商品摆放有序,垃圾容器齐全,给排水设施通畅,公厕建设符合标准,防四害措施到位;对沿街旅馆、餐馆、美容美发厅等经营性场所加强监管,开展店招店牌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镇属辖区环境卫生整治,要加强对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做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刻乱画等现象。
(三)进一步整治交通沿线环境。集中开展镇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对各类交通道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陈年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将垃圾做好收、集、运、处;对乡村道路及沿线实现无垃圾堆放;维修养护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建设垃圾同步做到清理;取缔不符合规划的交通标志、标牌和广告牌匾;及时清理道路两侧绿化带种养、修整过程中形成的垃圾;
(四)进一步整治农村环境。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好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垃圾的科学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对农村秸秆杂物乱堆乱放、阻塞道路、乱搭乱建、随意圈占等现象集中整治;对农村生活、畜禽粪便、废旧农膜、尾菜处理、柴草堆垛、建筑、等各类垃圾及废弃物开展集中清理;建立健全村庄保洁制度,配强垃圾清运装备、保洁人员,实现农村环境整治日常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建设农村集中或分散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系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通过宣传广泛动员群众,加快实施农村道路改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庄绿化工程凸现田园风光、自然风光,全面实现农村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圈。
(五)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编制实施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今后将配置建设好农村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处理设施;计划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并达标运行;结合创城建设,加快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设计等前期准备各项工作。
(六)进一步强化投入保障。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县上的政策要求,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将环境整治作为基础建设、民生工程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建立财政奖补机制,重点对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设施、装备进行必要保障;创新投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鼓励企业或社会资金参与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建设和运营服务,为环境整治提供资金保障。
(七)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创新责任机制,对街道、道路、村庄等镇属辖区通过定责、定人、定时、定岗,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垃圾处理的全过程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在严格执行各类制度的同时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不断创新整治工作经验、方法;建立健全领导、督查、考评、追责机制,采取全程督查、重点督查、随机督查、现场督办、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各镇属单位、行政村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监督检查;对整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实行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整治进度、成效、问题,对先进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整治不力、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媒体曝光、约谈警示、通报批评、严肃问责。
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加大农村综合治理力度,拆除擅自设置、破旧、存在安全隐患户外广告15余块,清理规范店外经营行为224余次,处理偷运乱倒等行为19起;实施“拉网式”清理整治,督促便民市场做到周边环境干净、卫生、整洁;对镇区主干街道全天候分段巡回保洁,随脏随扫;对公共厕所实行专人管理,及时清理打扫;严格实行环保责任制,督促环卫人员加强生活垃圾场和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的管理。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整治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完成改厕4座,配套垃圾清运车1辆,购买新增垃圾桶510个;开展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逐步实现了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分类处理、定点投放、收集清运;积极组建农村保洁队伍,建立完善了保洁工作制度,组建了环境管护监督队伍,督促农户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通用6篇)10-14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精选7篇)10-14
村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精选7篇)10-14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文(精选20篇)07-20
社区环境整治工作计划02-25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精选11篇)03-03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精选12篇)08-31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表态发言稿08-23
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总结范文11-20
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精选5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