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
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事迹材料所要体现的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特定的时代特征都要通过叙事予以展现。这里由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精选14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1
王仁雪,女,藏族,现年12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文娱委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后,各学校被迫停课,孩子们也没法继续上学,就在这时,王仁雪同他的邻居大哥哥杨云川把周围邻居22个孩子组织起来,在临时搭建的帐蓬里开始了自我学习之路,没有书桌板凳当;没有凳子坐地上,尽管这样,他们还合理的安排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科的学习。而且还在大哥哥杨云川(中学生)的帮助下,学了一些英语单词及几句简单的问候语,临近“六.一”节时,他们还自编了一些文娱节目,“六.一”节那天,县委书记李洪勇一行到日隆镇看望孩子们,经过此“帐篷学校”听到里面孩子们的歌声、鼓掌声、欢笑声便走了进去看孩子们表演,其节目有:歌曲《美丽的家乡》,《献给妈妈的歌》……,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小毛驴》……,小品《杀鸡宰鹅》等节目,表演长达一个多小时,过了一个特殊快乐的“六.一”节。
地震后能看到孩子们这种积极向上,不等不靠,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李书记非常感动,当场给他们发放了慰问品,学习用品,这所“帐篷学校”创办人杨云川由国家教育部授予救灾优秀学生称号,王仁雪被评为日隆小学抗震小英雄称号。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2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3
黄坝驿乡九年制学校初一年级数学老师王玟,额头上缝了9针的伤口依然明显,时不时还感觉到阵阵刺痛,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仔细观察着伤痕的变化,26岁的王玟有点担心,会不会留下永远的疤痕?不过,王玟并不因此而后悔。她说,保护学生永远是老师的天职。
5月12日14时28分,学校宿办楼楼梯和阳台开始出现稍微震颤,同时夹杂着低沉的轰鸣声,就像重型机器驶过身边一样。不一会儿,地面由上下震颤变成左右摇摆,幅度越来越大,宿办楼的墙皮嗖嗖下落,门窗啪啪作响,远方巨石从山上滚落的轰隆声不绝于耳。“不好,地震了,赶紧到操场上去。”正在宿办楼二层阳台上的王玟一边大声呼喊,一边跌跌撞撞地朝教学楼方向狂奔。
教学楼上的情形此时已经非常紧急,雨点般倾泻而下的瓦片,将二楼到一楼仅有的一段露天楼梯封锁,20多名一年级学生被堵在二楼楼梯口慌作一团,吓得哇哇直哭,大喊着:“老师,老师!”
冒着被砸伤的危险,王玟用胳膊护住脑袋,飞身冲向楼梯,来到孩子们面前。“别怕,赶紧跟着老师,顺墙角下楼。”她大声对孩子们喊道。惊恐的学生们按照王玟的指挥,在她的保护下,沿着墙角,迅速朝楼下跑去。
把这些孩子带到安全地带后,王玟刚想喘口气,回头一看,楼梯口上还有两个女生,她们看上去已经被吓呆了,浑身发抖,拼命哭喊。在他们身边,从屋顶倾落的砖瓦越来越密集。来不及细想,王玟再次冲进教学楼,飞跑到孩子身边,一手抱住一个,转身就往下跑,为了避免落下的砖瓦砸着孩子,王玟尽力将头和身躯向前倾斜,用自己的背和头为他们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全的空间。好不轻易跑到一楼楼梯口,眼看就要脱离险境了,就在这时,一大堆瓦片哗啦啦落下,重重地砸在了王玟的头上和背上,热乎乎的鲜血一下从她头上喷涌而出。王玟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但就在倒地的瞬间,她把孩子紧紧地护在怀里。事后,王玟才知道,被她救下的两个孩子一个叫王小小,一个叫解怡新,都只有6岁,因为自己的保护,她们都只受了一点点皮外伤。
王玟说,自己原本是一个瘦弱胆小的人,平时连一桶水也提不动,晚上上厕所也要丈夫陪。但是那一刻,不知哪来的勇气和力量,她没有丝毫畏惧和胆怯,毅然决然地冲进了岌岌可危的教学楼,最后竟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跑了出来。“也许,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吧,师爱让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一瞬间变得无比强大!”她说,她的同事们当时也都无一例外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临危不乱,组织学生有序疏散,直到学生们全部脱险,自己才最后撤离。
“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我希望学校能早日重建,我也能早点重返讲台,和学生们在一起。”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4
十堰市红十字医院职工、中国红十字应急队队员陈光圆满完成了一个月在四川抗震救灾任务,于7月21日上午十点乘坐的K284列车顺利抵达十堰,红十字医院在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这次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红十字总会首次引进了国际联合会(即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星月会组合简称)支持的野外医院、供水系统、公众卫生、基础、营地等5支应急队(简称ERU),在地震紧急救援和灾民安置中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为保证ERU的顺利交接和运行,同时也为培养ERU骨干力量,中国红十字总会决定以省为单位组建除野外医院外的中国红十字应急队,赴四川灾区实地接受国际联合会ERU专家的培训,并参与救灾工作。
一道电波,中国红十字应急队队员陈光整装待发
6月18日下午6点,中国红十字总会发出组派中国红十字应急队紧急通知,电波迅速传递到湖北省红十字会、十堰市红十字会、十堰市红十字医院,要求红十字医院立刻派员待命准备开赴前往国际联合会驻扎在四川灾区的ERU大本营营地工作,负责接受丹麦、英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ERU队员培训、协调ERU救援,主要从事ERU大本营基础营地建设、设备维护和运转。
红十字医院办公室根据前期自愿请缨要求到四川抗震救灾申请书,把目光落到了陈光身上,陈光,男,45岁,身体健康,医院维修班班长,从事水电、管道等维修维护工作多年,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作过硬,作风扎实,他在申请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川汶川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做为红十字医院的一员,弘扬“仁道、博爱、奉献”精神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人人都有义务为灾区人民分忧、为灾区人民解难,我不怕任何困难,即使牺牲我也再所不惜,我恳请组织批准我到四川抗震救灾。
医院找到了陈光谈话,陈光欣然前往,并承诺:“一定尽最大努力搞好ERU营地维护工作,让ERU队员尽心尽力为灾区人民服好务,我决不辱红十字人的使命,一定为红十字医院争光。”
认真学习、刻苦专研,牢固掌握各项维护技术。
6月21日下午,陈光同志抵达四川绵竹市九龙镇国际联合会ERU抗震救灾营地,为了尽快适应工作,陈光顾不得旅途的疲惫,立即要求ERU安排具体任务,当他得知他主要负责营地发电、供水、公厕、浴室、帐篷及食堂等设备维修维护后,又马不停蹄的去熟悉营地的工作环境,了解相关设备维护、操作及管理,虚心向国际联合会ERU的国外专家学习工作流程和使用技术,尽快掌握ERU各项仪器设备操作,由于ERU所用设备均是外国制造,设备使用无中文说明书,带领的专家又是丹麦人,沟通、学习都十分困难,往往一个设备的一个问题都要用好几个小时才能搞清楚,他一边学习,一边认真做笔记,不懂就问,他尽量用最短时间掌握各项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使用,同时为他在对中国的ERU第二批队员培训、实现顺利交接具有重要的作用。
兢兢业业做事,得到了ERU的肯定
6月22日上午11:30分,烤箱在工作中突然发生故障,ERU丹麦人员通过电话咨询认为修复难度很大,准备放弃而购置二台小微波炉替代烤箱,陈光同志想到ERU队员中餐要么要推迟,要么要调整为其它食品,为了保障国际队员能准时吃上如意的中餐不影响工作,陈光坚持向丹麦方技术人员建议,将设备打开争取尽快修复,在陈光的努力下,烤箱很快修复,中餐准时开餐,国际联合会ERU人员对陈光竖起了大拇指。
营地最为繁琐的工作是四个节能型公厕的维护,需要定期添加循环水、配制试剂、排放污物,特别是排放污物时气味十分难闻,每次都需要5小时,陈光他从不叫苦、叫累、叫臭,他坚持着就是为了ERU队员无后顾之忧更好的为灾区人民服务。
为了保障发电机长正常运转,陈光除了每天为发电机采购柴油并进行补充外,还要认真观察发电机的油压、油位、水位、电压、电流等仪表,每天还要记录许多组数据,夜间还必须定时查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是保障营地办公、厕所、热水器、照明、食堂等正常运转生命线。
ERU营地帐篷种类多,每个帐篷重达500余公斤,每天都要多次检查是否漏气,底部固定是否结实,以防倒塌和吹翻。充气帐篷维护难度极大,由于充气帐篷体重重,漏气后篷内空间狭小又易吸贴在维护人员身上,一动浑身是汗又不透气。7月11日凌晨突降暴雨,由于篷顶积水太多加之余震不断而倒塌,陈光立即对倒塌帐篷进行排水、充气、加固,一个帐篷复位就用了整整3个小时。ERU队员既盼天晴又盼下雨,但晴天由于帐篷没有隔热层,篷内温度达40度以上,犹如蒸笼一般,夜间休息也只有10点钟以后才能入睡。雨天由于篷内空气不流通,湿度大,呼吸十分困难。但无论任何时候、出现任何情况,陈光都能做到保障有力,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良好运转,解除ERU队员后顾之忧。
由于陈光同志为人正直,干事踏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圆满完成了接受ERU培训和各项服务工作任务,并对中国红十字应急队第二批队员进行了很好指导、培训和交接,他的工作受到了所有ERU队员的好评,陈光多次得到中国红十字会赈济部副部长王平、湖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毛三元等领导的慰问和鼓励,ERU将陈光作为湖北省唯一重点对象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推荐为优秀队员。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5
3天内7位亲人遇难的噩耗接踵而至。3天里数十例手术,没有人知道她心里藏着多么大的悲伤。在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黄琼心中,救活更多伤病员。
绵阳市中医院13楼重症监护室外,黄琼的五妹一家三口静静地等待着:“三姐让我把小侄女最后的照片给她送过来。”那几张留在手机上的照片是地震之后,藏在黄琼心灵最深处的牵挂。
黄琼,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强震后3天内她7位亲人遇难的噩耗接踵而至。在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下,她擦干泪水,以坚韧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救治伤病员的工作。3天里数十例手术,同事们看到的是坚持,没有人知道她心中藏着多么大的悲伤。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做着本就应该做的事情。”5月27日,刚刚协助医生为一个灾区孕妇做完剖腹产手术的黄琼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很平静。“亲人遇难,是不可挽回的事实,而救活更多的伤病员,让他们康复起来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对遇难亲人最好的安慰。”
中断休假:“院里一定会很忙”
5月12日,强震袭来。正在休假的黄琼立即想到“院里一定会很忙”,匆匆赶回医院。
绵阳市中医院的手术室设在住院部大楼14层,地震造成停电、停水,加上可能出现的余震威胁,已经不能正常开展手术工作。抢救工作只能在医院的低层和院内的防震篷里进行,临时手术室必须建立,而此时设备却在高楼上。
冒着余震的危险,黄琼和同事们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登上医院大楼,抢运手术室里的医疗器械设备。手术床、监护仪、手术包、输液包,一样样一件件被运送到安全的地方,来往返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正是因为他们的临危不乱,保证了临时手术室的建成和使用,也使得当晚急救工作得以有序展开。
“中医院只有400个床位,地震之后的半个月里我们收治了20000名伤员,靠的是黄琼和同事们顽强而有序的工作。”院领导向记者介绍。
噩耗频传:一次次来到手术台
黄琼的家乡就在重灾区平武县。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和亲人无法联系。她只能把担心压在心底,因为她知道“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13日晚上10时,她终于接到地震中失去联系的姐姐的电话,得知侄女遇难。那一瞬间,黄琼头晕目眩,因为她失去那个由她从小带大的可爱的女孩。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伤员,黄琼藏起悲伤,镇静情绪,一次次来到手术台,配合医生做完一台又一台手术。
然而噩耗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两天里,又有6个亲人遇难的噩耗传来,而远在平武的80岁的老母还杳无音信。当妹妹的女儿的遗体找到后,还在从外地往回赶的妹妹打来电话,希望黄琼去平武接运遗体到绵阳,然而她拒绝了。医院的伤病员手术量猛增,外地支援的医疗队需要配合。含着眼泪,黄琼在电话中对妹妹说明了理由。没有人知道她心中的悲伤和愧疚有多重:“当初是我建议把这个侄女送到平武读书的……”
“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悲伤。”黄琼告诉记者,手术室工作不容许她有片刻分神,但只要稍有闲暇,她就会流着眼泪静静地发呆,也会不由自主想起去世的亲人,辗转难眠。
深深感动:亲人们成了志愿者
黄琼的丈夫吴国胜也是绵阳市中医院的职工。地震发生后,两夫妻几乎没时间见面。“电话联系一下知道彼此平安就足够了。”吴国胜把对妻子的理解化为行动,在医院见啥做啥:“在这样的时候,能为国家分忧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荣耀。”
5月13日,是医院最为繁忙的时候,黄琼在搬运伤员的时候忽然发现儿子吴泽宇和侄儿们的身影。“我们是来当志愿者的,用行动支持你。”亲人们的身影出现在医院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化成黄琼最大的工作动力。5月13日下午,医院里的一个大帐篷要从门诊部转移到住院部,却没有人手。吴国胜听到消息,赶紧把一家人招集起来帮忙。然而院内通道太窄,情急中他们抬着帐篷从前门出去,绕过院外的涪城路,把帐篷抬进侧门。回忆起这些非凡的志愿者,黄琼被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深深感动。
16日,黄琼得知母亲只受了点轻伤的消息,欣慰之余,更多的是愧疚。在平武,由于家中房屋完全坍塌,年迈的母亲和舅舅至今仍住在帐篷里。地震发生后,黄琼还没有回过一次家。“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就连他们住的帐篷都是邻居帮着搭建的。”说到这里,黄琼潸然泪下。
“提灯女神”:她在同事和病员眼中
地震发生以来,黄琼一直都处在高负荷工作状态。领导看她实在太疲惫,安排她回家休息,然而护士们却发现护士长仍然出现在手术室。“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就是过来看看。”黄琼说。然而这一看,往往又是一整天。
在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都把黄琼看成大姐姐。手术室护士聂鹏先告诉记者,由于这一阵子实在太劳累,很想请假,但是看到护士长一直奋战在一线,又藏起了请假条。面对手术室里情绪失控的孕妇,黄琼总会握紧她们的手,反复安抚:“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新的希望,好不轻易从灾难中走过来,一定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地震发生后,临时手术室设置在住院部三楼。由于灯光条件不够,手术中必须要人举着手术灯。黄琼毫无怨言地承担起这个任务。她不知倦怠地举着手术灯,照亮了手术室,也照亮了同事们的心。“她就是‘提灯女神’”这是同事和病员对她的评价。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6
汶川地震过后,他一直被埋在废墟里。13日早晨9点多,他被救出来,满身都是伤,被紧急送往医院。被救出来的时候,他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浑身没受一点伤。
他叫吉庆云,四川省德阳市绵竹汉旺镇小学一位年近40男教师。
在医院,吉庆云擦了一点药,住了一整天。14日早晨,他就回到了学校。“伤情比我重的,大有人在。医生也很繁忙,我就不添乱了,赶紧救娃娃啊。”
回校后,吉庆云参加到抢救学生的队伍中,直到记者采访的15日下午5点多,一直都没有离开。他的妻子徐晓琴是一位村小教师,不放心丈夫,也赶过来陪着丈夫,一起寻找被埋的孩子们。
校长何仁贵说:“吉老师平时很爱学生,个人素质很高,教学能力也很强,学生都很喜欢他。”
地震发生前,吉庆云正在3楼的办公室和几位教师聊天。突然,地板抖动。吉庆云迅速起身,赶到自己所教班级的教室。因为这里经常发生地震,而且每次震级都不高,这次的抖动并没有引起他的警觉。他跟学生说,别着急,慢慢往楼下走,保持秩序。
他的话音刚落,天花板上的砖块就掉下来了。
沙石就像雨点一样往师生的头上砸。吉庆云赶紧带领学生退到拐角处。一个学生吓得哭起来了,看见吉老师,就跑过来抱着他。吉庆云下意识地把他搂在怀里。一下子,上面掉下来的砖块就把他们掩埋了,卡住了。
“当时,我听到外边到处都是尖叫的声音,身边还在不断地晃动。学生们乱作一团,哭爹喊娘。”吉庆云说。
何仁贵告诉记者,全校学生一共3500余人,教师180余人。目前已发现19名教师遇难,小学和幼儿园学生遇难者已经近200人。
“我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严重。”吉庆云说,“幸好当时我抱着他,跟墙壁围成了一个小围圈,这才让那个小男孩没受一点伤。”吉庆云的班级一共48名学生,目前仍有两名失踪,其余46名全部获救。
何仁贵说:“在师生陆续被挖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另外还有5位教师,他们的怀里都抱着一个孩子。不幸的是,教师和孩子们都遇难了。”
挖掘中发现,六年级的教室里有很多礼物,都是送给老师的。其中有一支钢笔,是一位学生送给孙安平老师的礼物。他就是怀里抱着孩子的5位教师之一。
眼看就要小学毕业了,学生准备了钢笔、贺卡等礼物要送给老师。可是,就在那山摇地动的几十秒钟后,学生们的礼物最终没有送出去,老师也没有收到学生的礼物。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在那几十秒钟内定格为生命最后的姿势。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7
5.12地震使得德阳市旌阳区严重受损,其中柏隆、天元、扬嘉、孝泉的农房长效还本家财险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受灾面积巨大、数量极多。
作为营销部经理的黄灵同志,凭着职业敏感,很快就认识到我区,多个接近龙门山脉的乡镇受损情况严重。为了能够让灾民灾后尽快重建家园,在第一时间带队到各乡镇服务所不畏艰难,深入查勘。每天披星戴月早上六点半出发,傍晚六点半回办公室主持召开全天查勘总结会,终日与面包加矿泉水。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五月份的早晨,温热的阳光散发出炽热的气息。虽然刚刚经历特大地震使黄灵同志看上去略显疲惫,但在作了简短的工作安排后,振奋精神整装待发了。查勘的第一天,黄灵同志驱车近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村公路两旁遭地震破坏的房舍就开始不断地映入眼帘。一下车,附近的百姓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拉住他不停地诉说,如何在一瞬间的巨大震动后,亲人受伤、房舍倒塌、财产破损,自己遭受了多么重大的损失和打击。黄灵同志耐心地倾听着灾民的诉说,一边安慰,一边认真地记录着房屋主人的名字,门牌号码和房屋受损情况,为将来的理赔作数据准备。
柏隆是旌阳区查勘定损工作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地处山区,农户居住相当分散。地震之后,道路损毁严重,很多地方无法驱车前往,而且山路崎岖,危险重重。作为小组的队长,他不畏艰险,面对路边一处处坍塌的房屋和随时都会滚落下来的岩石,他十分平静,阻止其他队员前行,独自一人上前查勘拍摄,为理赔留下珍贵的映像资料。
查勘第四天,黄灵同志一到服务点,一位看上去约摸40多岁的当地农户迎面走来。在问明情况后,他还来不及稍息片刻,便立即驱车前往农户损毁的房屋查勘。地震后盘山公路更加难行,许多路段在抢修后,崎岖不平,一路颠簸,五脏六腑已经开始翻江倒海了。沿途尘土飞扬,更是让人避之不及。问到正在开车的黄灵同志每天吃这么多的灰尘什么感觉?他回头憨憨一笑,“吃惯了。”要查勘的农房位于一条45度的山间小路上,来回经过这条连军车都很难上下的小路,还真是别有一番惊险在心头。回来的路上,沿途失事车辆的残骸触目惊心地丢弃在杂草丛中,让人心中感受到阵阵悲凉。这样的路对黄灵同志来说,每天都会走上无数个来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为灾区群众送去了人保公司的关怀,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大灾无情,人保有爱”的庄严承诺。
有更多的农户的家在山里面,查勘车无法直接开到那里。需步行前往,黄灵同志及他带领的查勘理赔队员克服蜀道崎岖、忍饥挨饿等诸多困难,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山头、田间。看着农户倒塌的房屋,黄灵同志都会感到阵阵心酸。查勘时,他还不住地安慰着农户,而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望着长长的山路,问黄灵同志是不是每天都要走这么远的山路?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起第一次上山时,被农户“骗”说只有20多分钟的路程,结果是按照农户的脚力计算的,最后还是走了一个多小时。爽朗的笑声在阳光下久久回荡……
德阳天气闷热,在崎岖的村间小路走不上十分钟,就会汗流浃背,而且农村的卫生环境较差,空气中弥漫着动物粪便的味道,但是没有人顾虑这些,没有人关注这些,抹一把头上的汗水,大家只是不停地走,不停地拍摄记录,经过一所所村舍,翻过一道道山坡。很多需要拍摄的农房受损严重,围墙倒塌,墙体开裂,屋顶瓦片斑驳,甚至很多房屋已经列入危房行列,为了更好地记录损失状况,确定损失数据,黄灵同志带领的一线理赔人员不顾个人危险,多次在摇摇欲坠的屋檐下、岌岌可危的房墙边,手持相机拍摄。汗水顺着脖子流淌,沁湿了衣衫,眼镜被蒸腾的雾气附着,变得模糊。
5月29日在赶回德阳的路上,又遭遇了余震(回来后得知是青川又发生了5.4级地震),由于强烈的震感,黄灵同志片刻没有停歇,又返回当天查勘的孝泉镇,查勘农户生命及财产有无更大的损失。
黄灵同志就是这样为保户奔波,每天行走6、7小时,50多公里路,共查勘6500余家农户,挨家挨户、楼上楼下非常仔细地进行查勘登记,顾不上吃饭喝水,及时准备全面地掌握了受损资料,为理赔工作提供了准确真实的数据,充分体现了人保财险精神,谱写了一曲“人民保险为人民”的奉献之歌。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8
9岁的林浩逃生后,没有跑开。
连续救出两个同学后,他又跑进了教学楼……
“因为我是班长!”
脸上,擦伤的痕迹依然很清晰;头顶上的一块鸡蛋大小的疤,头发还没有长出来。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就是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
6月7日,在四川省资中县的一个村子,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
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林浩爸爸带着他来到资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爷爷;而林浩的妈妈,还在映秀镇当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
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
“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
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
说起自己身上的伤,林浩说:“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
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林浩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
父亲林大坤告诉记者,因为是班长,林浩一直管着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他会准时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饭吃,然后走半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从来不迟到,说要是迟到了,同学们都会在外面等。”
救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找到自己的父母,直到5月21日,才和在汶川县草坡乡打工的父母联系上。
在映秀留守了两天后,表妹和两个姐姐找到了他,姐弟几个与映秀镇的群众一块,开始往都江堰转移,“我们走了7个小时,走的全部是桥下面的小路,路上只歇了一会儿,一直都在走。”
从都江堰被安排到成都后,林浩和其他同学一起,被安置在四川儿童活动中心。知道了林浩的事迹后,那里的人都叫他“小班长”。
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刚到中心时,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所幸只是额头和右手有些擦伤。检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师帮忙,自己翻身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医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
在儿童中心的几天,林浩生活得很好,志愿者叔叔每天都会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受伤的部位,还交了很多新朋友,“我们每天都一起上课,我最喜欢上体育课,可以学跆拳道;我还很喜欢白老师,他是个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林浩和另外几名灾区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参加了儿童节活动,还参观了奥运场馆。第一次离开大山的林浩,对一切都充满新奇。
林浩告诉记者,地震后,他就没见过班上的同学,“我很想他们,很想上学。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9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宕昌县,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原本是国列贫困县的宕昌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沉重的灾难使全县人民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申爱平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以来,他就积极投身于少数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深入地震灾害第一线,了解灾情。申爱平同志作为一名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在地震灾害面前,他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想到的是少数民族受灾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发生的当时,申爱平同志正陪同市县领导在新城子藏族.乡开展维稳工作。地震发生后,申爱平同志按照市县领导安排,本着高度的责任感,迅速到新城子藏族乡藏族村了解灾情,并及时电话联系全县民族乡村和各宗教活动场所,询问了解地震灾害情况,当得知灾情严重时,他心情很沉重。
地震后第二天上午,申爱平同志在单位召开了短时间的紧急会议,及时安排部署了民族宗教方面的抗震救灾工作,会后,他立即带领单位职工,首先奔赴灾情严重的新城子藏族乡和城关镇乔家藏族村检查灾情,又连续3天深入全县其他民族宗教乡村和宗教活动场所认真细致地查看了灾情。他用最快的时间向市局和县委、县政府汇报了灾情。
二、组织宗教界开展了募捐活动。灾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动员广大信教群众向灾区献爱心,开展了募捐活动,同时自己带头捐款,并组织单位职工捐款,共捐资1.72万元。
三、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按照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申爱平同志组织单位人员在了解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的基础上,加班加点,编制了宕昌县少数民族、宗教活动场所地震灾害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上报了市民族宗教局和县政府。
四、驻村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按照县上安排,申爱平同志作为第一批驻村抗震救灾工作队员、进驻新城子藏族乡老树川村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一是了解上报了灾情.二是制订了灾后重建规划。三是协助乡村为易地搬迁户选址定点,兼备物资,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五、多方争取了救灾物资。申爱平同志心系少数民族受灾群众,他对受灾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及时向市民族宗教局汇报灾情,得到了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马超的高度重视,市局马局长查看了宕昌灾情后,通过国内外友人关系,争取到阿联酋迪拜酋长基金会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500顶,争取到香港乐凯公司捐助宕昌县抗震救灾帐蓬40顶。争取到甘肃省兰州市捐款8万元,面粉2500斤、大米2500斤、青油500斤、衣服和鞋2000件。
在这次“5-12”抗震救灾中,申爱平同志始终和县委、县政府及市局保持一致,时刻想着灾民,时刻参与救灾,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腔热情,体现了“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反映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展示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必须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10
从5月12日到昨日,3天,对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秋红来说,像是一个世纪。这个14年兵龄的铁铮铮汉子,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虎目噙泪,十指掘土,战友帮助张秋红将父亲和嫂子从废墟中刨出时,他已经没有了眼泪,颤抖的身影依旧站在废墟的顶部,指挥救援……
楼房垮塌父亲嫂子不幸被埋
昨日中午11时30分,都江堰市观凤小区巷内,一具遗体平卧在砖地上,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一位武警上尉跪在路基上,“爸爸,我不能送你了,请您原谅我……”上尉语音哽咽,肩膀不住抖动,身旁的数十名武警战士忍不住哭出声来。这名上尉就是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秋红,逝去的老者是他的父亲。
在距遗体不到200米处,是观凤小区34栋楼的所在地,曾经的6楼住宅,经过5月12日的地震,已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张秋红的父亲和嫂子都被埋在废墟下。
“地震时我正在成都某中队指挥训练,当时并不了解都江堰的情况。”张秋红双眼通红,眼睛盯着地面。他回忆说,由于和都江堰失去联系,对于当时住在都江堰的父、母亲、嫂子、妻子和孩子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一直在部队战备。直至当晚10点,支队与都江堰中队始终无法联系时,支队决定让张秋红前往都江堰,一是让张秋红看看家人的情况,二是打探都江堰中队的情况。张秋红冒雨打车来到都江堰观凤小区时,已是午夜时分,他在小区内大喊妻子的名字,雨中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母亲、妻子和6岁的女儿。此时,一家人抱作一团,张秋红瞬间被噩耗击中:地震发生时,他的父亲和嫂子正在睡午觉,最终没有跑出楼,被埋在废墟下。
废墟面前铁血男儿放声大哭
“爸爸、妈妈和嫂子半年前才到都江堰,是为照顾我刚出生的女儿。”张秋红说,他老家在湖南常德,1994年服役到成都,就在都江堰成家。去年9月左右,张秋红的父母和嫂子一起从湖南来到都江堰,照顾即将临产的妻子。当时,张秋红为父母和嫂子在观凤小区34栋租了间套三住房。
地震发生时,张秋红的母亲恰好下楼晾衣服,眼睁睁看着住宅楼瞬间垮塌,母亲大喊老伴的名字,“母亲一动不动,任凭砖头砸在身上,全身都砸伤了,她坚信爸爸没事。”说到这儿,张秋红虎目含泪,用力眨了眨眼,望向远方。
由于任务在身,张秋红12日午夜见到母亲后,来不及到废墟上看一眼,就匆匆赶往都江堰武警中队。一个通宵,他向都江堰中队传达了支队指示,回到观凤小区时,已经是13日清早。此时,他一个人来到掩埋父亲和嫂子的废墟前,再也忍受不住一晚的悲伤,放声大哭。“我得坚强,在家人面前不能哭,只有撑着。”说着,张秋红再次泪水满眶。
十指刨土含泪抬出父嫂遗体
13日整天,都江堰大雨滂沱,几乎所有解救现场都无法进行营救。当日中午,武警成都支队派张秋红到都江堰指挥解救,解救现场就是父亲、嫂子所在的观凤小区。眼看大雨不减,张秋红站在废墟前默默祈祷,整夜未眠。
14日上午,天气终于放晴,张秋红带领战士开始解救。官兵们用铁锹、十字锹和钢钎进行先期挖掘后,怕伤到废墟下的幸存者,只能进行徒手作业,搬起一块块石砖、刨出一堆堆灰土,张秋红双手不住颤抖,“当时心里真说不出啥滋味,着急,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但还要忍住不能往下滴。”
当日下午4时,在刨出5具遇难者遗体后,张秋红和战士们发现了嫂子的遗体。“她头上伤口很多,已经没救了。”张秋红看着从湖南赶来的哥哥,用力咬着嘴角。废墟下究竟有多少遇难者?还有没有幸存者?这两个问题,让张秋红不得不暂时忍住悲伤,指挥战士继续挖掘。
昨日上午11时,在成功解救出一名幸存老者、转移10具遇难者遗体后,张秋红沾满灰土的双手摸到了一片衣角,他本能地一愣,这片熟悉的衣角,瞬间模糊他的视线,“爸爸!”我当时就肯定是他,他和五六名战士用手刨出父亲身旁的碎石、灰土,将父亲遗体抬出废墟。一路走,张秋红一路洒泪。
忠孝难全泪别父亲继续解救
昨日中午,支队特别为张秋红放了几个小时假,让他处理父亲和嫂子后事。“请父亲理解我,一路上,我确实无能为力,部队任务所需,我不能陪你回湖南了。”跪在父亲遗体前,张秋红为父亲上了3柱香,低头沉默许久。
在张秋红的眼中,父亲是个特别值得尊重的人,“我现在都感觉是做噩梦一样。”下午,张秋红的哥哥将把父亲和嫂子遗体送到新都区殡仪馆火化,然后将骨灰盒带回湖南。而张秋红并不能亲自送父亲最后一程,他依旧在解救现场指挥,“废墟里还有别人的爸爸,别人的嫂子。”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11
郑xx,男,现年19岁,家住苍溪县歧坪镇旭光村四组,系元广中学高2008级27班学生。
5.12汶川大地震使苍溪县受到严重波及,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为余震不断,也导致了学校无法正常上课,当元广中学放假休课后,他担心自己的家人和家乡,就早早地回到了家,想帮助家乡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7日,歧坪镇接到苍溪县人武部的命令,命令歧坪镇人武部应急分队20人于5月18晚在县人武部集结,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抢险。由于当时正值农业生产双抢时节,人员十分紧缺,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告诉父亲自己要去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抢险,并给父亲做思想工作,想父亲和自己一起去,可是家中已经成熟的油菜、小麦咋办?他对父亲说:“农活留给母亲做,这个时候应急抢险才是第一位的”,父亲不想让儿子失望,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在应急抢险中,他顶烈日冒酷暑,重活难活抢着干。第一天是给苍溪县城郊中学搭帐篷,被拆卸的铁床部件一条就是重100多斤,他一个人扛一件冲在前面,从早上7点直干到晚上8点,他没说声苦、叫声累,歧坪镇武装部长见他肩膀都压成了血痕,心疼不已,必竟他才19岁,一个在校的学生,从来没干过体力活,为了能完成应急抢险任务,他拼了命地干活,父亲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为自己有这么懂事的儿子感到骄傲。在抢盖歧坪粮库期间,28度的高温,烈日当头,他没有退缩,在房顶上累得大汗淋漓,因为过度劳累,险些从房项上掉下来,队员们见他太累,让他下去休息会,他说我们得抢时间,快变天了,为了国家粮食的安全,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粮仓盖完。
郑xx,来自元广中学的一名高中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国家和人民赤胆忠心和无限热爱。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12
2022年6月1日,宝兴人民的记忆里再也抹不去的“六一”。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芦山发生6.1级地震。宝兴县紧邻芦山县,不到三分钟时间再次发生4.5级地震。
蜂桶寨乡与震中的直线距离较近,地震导致蜂桶寨乡境内多处山体垮塌,道路、通讯中断。蜂桶寨乡瞬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成为“孤岛”。
此时,家住蜂桶寨乡盐井坪村的县人大代表杨文均第一反应是:坏了!会不会有人受伤?道路有没有中断?拨出电话想了解情况,但电话里传出的不是忙音就是静音。他立刻丢开手中的农具,开车沿路查看有没有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在发现道路多处塌方后,他冒着飞石的危险,立刻组织工人,利用自家的挖掘机、装载机等机具开始了清障工作。“我是人大代表,打通生命通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文均连续担任了四届县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在“5.12”“4.20”地震和“8.11”“8.20”特大洪水等灾害中,每次他都挺身而出,主动迎战。这次也不例外。他再一次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抗震救灾第一线,与乡、村、组干部联手作战、分工协作,主动承担了疏通蜂桶寨保护区至盐井坪村、快乐沟、邓池沟等路段的清障保通任务。现场指挥、组织人力、调动机具、购买材料.......一切井然有序。在超负荷、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下,快乐沟、保护区至盐井坪村、邓池沟等10多处塌方点被一一清除,车辆已实现通行。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是与群众走得最近的人,不仅要为民代言,在大灾大难面前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和问题。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哪里需要我,哪里有困难,只要党委政府、群众一声召唤,我绝不推辞。‘顶着困难迎难而上’就是我的人生格言。”杨文均坚定地说到。
抗震救灾还在继续,杨文均以及各级人大代表也还在继续努力。尽管灾难接踵而至,但宝兴人民一定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争取早日吹响抗震救灾胜利的号角。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13
5月12日下午14: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悄然降临,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地处汶川附近的都江堰也成了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建筑屋倒塌不计其数。灾情发生时,家在都江堰的杨磊正好休假在家,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将杨磊所在的网吧倒塌,杨磊被埋其中,只露出一个头,危急时刻,旁边的人迅速将杨磊解救了出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被解救出来双手受伤并流血不止的杨磊,虽然极度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危,但是看到网吧里还有更多的人被埋,听到他们的呼救声音,杨磊决定留下来,用自己的双手去解救被埋的群众。
下定决心后,顾不得自己已受伤的双手大量流血,甚至房屋有再次因为余震倒塌的可能,冒着生命危险,杨磊忍受着伤痛,在塌陷的房屋内寻找呼救者的声音和被困者。听到被石板压在下面的一男一女在叫救命后,他便快速来到他们身边,由于没有工具,杨磊便用着受伤的手一点一点拨开房子的碎片、碎石,并且还不停的安慰他们说:“你们冷静一点,我们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在他和另外两人的努力下,一个、两个、三个……总共五个生还者解救出来了,看到生还者大量流血,考虑到他们的安危,杨磊和其他两个人一边呼救,一边拦车将生还者送到附近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五个人很快就脱离了危险。这时,杨磊才想到自己家人也有可能会被埋在废墟里。他便迅速回到自己的外婆家时。不幸中的大幸,虽然外婆家房屋已经倒塌,但家人安然无恙。看到这一切,杨磊这才回到医院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此时,心存挂念的他想到门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在简单安抚家人后,便回到门店继续上班,全力保护公司的财物安全。
虽然,杨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防损员,但是,在灾难面前,他没有被击倒,甚至奋不顾身,不顾惊险和劳累,不顾自己也身受创伤,积极地投入到抢救工作中,从未道过一声苦,也没说一次累,以一颗普通防损员的火热之心,敢用生命冒险换甘泉,树立了防损员的良好形象。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14
重庆商报5月21日报道昨日上午9点,正在市武警总队医院病房内喂母亲牛奶的四川北川中年汉子王正兴回忆说,地震发生后,他和二弟背着母亲走了13个小时,轮换了上千次,才终于把左腿受伤的母亲背出险境。
尘土中救出断腿母亲
王正兴说,12日地震发生时,母亲母广琼正在北川县城曲山镇的家里为孩子们削水果。突然,众人发现房子剧烈摇晃起来,四处的玻璃纷纷爆裂,“发生地震了,快跑!”母亲大声吼道。全家人刚跑出家门,就全被晃倒在地。30秒钟后,王正兴在弥漫的灰尘中爬了起来,随后弟弟及弟媳也都聚在了一起。只受了点擦伤的他们听见四周到处都是慌乱的救命声,便开始营救能够救出的人。王正兴说,15分钟过去了,他突然听到母亲在不远处呼叫,他找到母亲后发现老人左腿已骨折,鲜血如注。弟媳立刻找来一张布把母亲伤口紧紧绑住后,他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外跑。
兄弟俩轮流背母亲逃生
据介绍,刚刚地震后的惊吓及营救伤员后的疲劳,使王正兴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背着母亲腿脚酸软不已,拼命跑出六七米后便无力地蹲了下来。王正兴的二弟见状,立刻接过母亲背着继续跑,跑出不到十米,浑身乏力的他也开始左右摇晃,不得不又把母亲转移到了哥哥的背上。
“丢下我吧,你们快跑,你们一定要活下去。”母亲在王正兴的耳边说道。王正兴疯了一般地摇头拒绝了。就这样,他一直和弟弟每走一段就轮换一次,背着母亲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他们在把母亲背往县医院的途中听人说,医院已全部坍塌掉了,于是他们立刻转向县防疫站。此时的防疫站已人山人海,医生告知要先救病危者。王正兴见其所站的整栋楼已呈45度倾斜,立刻决定不再等候,背着母亲又去了县政府广场。广场里,大家都害怕震后会有洪水突然来袭。
13小时送母亲到安全地
兄弟二人为了尽量确保安全,再一次背着母亲冲向县里最高最平的地方任家坪,然而在走出约2000米时,因山路滑坡无法前行,他们又转身快速返回县政府广场。“立刻把我放下来,你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得太多了,必须抓紧时间逃生!”母亲边发火边使劲地挣扎着要从儿子身上下来。“我们死也要把你背出去!”王正兴坚定地对母亲说道,在13日凌晨3点,前后辗转7公里,兄弟俩终于把母亲背回了县政府广场,两人才稍微放下心来。至此,兄弟俩已花了整整13个小时。13日清晨,救援部队把母广琼送到绵阳404医院救治,确诊左胫股骨折。
目前,老人已转入我市武警总队医院继续接受治疗。昨日记者离开病房时,母广琼即将上手术台,她微笑着对一旁的亲人说,“有你们,我什么都不怕。”
【抗震救灾典型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树典型先进事迹材料(通用5篇)05-27
2022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材料08-22
优秀教师典型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08-01
抗震救灾标语07-28
感人的抗震救灾09-28
抗震救灾诗歌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