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
致敬“逆行者”,他们舍身取义构筑起生命堡垒。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没有人不珍惜,但面对突发疫情,护士始终冲锋在最危险的前线,他们用凡人身躯为大家构筑起坚强的堡垒,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精选20篇),仅供浏览。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
如何快速对7631名医学隔离观察者进行核酸采样筛查?
这是长白山中心医院19名护士在疫情期间的一次大考。
今年3月,吉林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长白山开发区肩负起长春、吉林、延边等地输送的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的核酸采样和医疗保健任务。长白山中心医院的19名护士,以身为盾,舍己抗疫,凭借着坚韧与执着,用不辱使命敢担当的精神,为长白山抗疫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3月10日晚,长白山中心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要求承担区域内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的核酸采样和医疗保健任务。
3月11日早6点,第一批参与核酸采集的6名护士奉命集结,进驻隔离酒店开始核酸采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项工作都需要在衔接捋顺中不断完善,当天护士们一直忙到晚上6点,才吃上第一口饭、喝上第一口水。
因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突然骤增,急需充实核酸采集人员的力量。“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医务人员要心里装着群众、想着患者,化压力为动力,舍小我成大我,坚决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金伟东院长说,隔离点需增派第二批采集核酸人员,但派出时长不定、任务不定、检测对象不定。面向全院的征集令下发不到30分钟,报名办公室前就排起了长龙。
“我是党员,我必须冲在前!”“我年龄虽然大,但我经验丰富,让我上!”“我年轻,有精力,我报名!”“这是我正常工作,我要参战锻炼自己!”......全院医务人员纷纷请战报名。最终在28名护士中,又筛选出6名护士,入选第二批核酸采集队成员,其他请战者组成预备队。党员高婷婷坚决地说:“我是党员就要冲在前面!”于是她出发了。
隔离点的核酸采集是高风险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传染,这对首次出征的护士们来说,是一次严格的考验。
3月11日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护士武默迪、张迪一组,针对金水鹤酒店4名隔离发热患者以及230名留观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尽管直面危险,她们淡定自若,熟练地用棉棒涂擦咽喉,将拭子折断,放进试剂管密封,写上名字,一遍遍重复着高风险的操作。
“疾控通报下发,上面显示我们采集的4名发热患者有3人呈阳性。这时我才回想起酒店内潜藏的危险,我及时调整心态,积极作为,从容面对……”武默迪说。
3月27日,护士高婷婷远在异地的父亲病重,医院负责人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车护送其母亲去医院照顾。她说,“家里困难院里已经给解决了,隔离点的困难多、任务重,更需要人,在这关键时刻更不应该离开岗位。”
4月1日,长白山中心医院突然接到池西区隔离酒店需要增援核酸采样护士和医疗保障人员的紧急通知。医院立即在请战人员中选派第三批6名核酸采样护士进驻隔离点。李云磊作为唯一的男护士,临危受命,肩负起增援池西抗疫小队的队长,带领采集小组驰援池西区疫情防控工作。一干就是28天,采样8754人次,其中双采1188人。
4月8日第四批核酸采样护士秦彦披甲出征……
此次隔离点核酸采集的19名护士中,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只有24岁,有13人交了入党申请书,在面对危险工作时,他们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勇敢和担当。特别是在池北区隔离酒店采样的护士,最长时间已坚持45天,完成采样41053人次,其中双采3966人。
“疫情之下,因为职业、因为责任、因为义务,更因为使命,我们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战士’。这是我们一生的骄傲!多年以后,我们会自豪地说,我们也曾是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的英勇战士。”护士迟文华说,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2
刘晓霞,女,30岁,井陉县中医院副护士长。该家庭共有四口人,丈夫李承桐,以及两个年幼的女儿,组建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两个年轻的父母,刘晓霞与李承桐在工作上不畏艰险,不论何时,都奋斗在工作一线,爱岗敬业、服务他人,他们给自己的女儿们做出了榜样,给予了她们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一、职责所在,勇往前线。
新年的喜庆本在越发红火的时刻,却遭新冠肺炎疫情突袭,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刘晓霞不畏艰险,勇于担当,承担起医务人员的责任,不分时间、处境,一心拯救生命,积极请战奔赴抗疫前线,成为河北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大军中的一员。抵达武汉后迅速进行专业培训,2天后正式接收患者,积极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衣食住行到心理疏导,点对点帮扶,为患者消除恐惧,缓解焦虑,赢得了患者的赞誉,武汉江岸方舱医院还特别颁发了“抗疫标兵”证书。
二、全家抗疫,众志成城。
刘晓霞在防疫攻坚战中昼夜持战,疲惫憔悴的她,看向痊愈病人是希望,看向背后家人是鼓舞,远在井陉县的家人在她赴鄂抗疫的工作上给予支持和肯定,在她无畏艰险的决定上给予充分理解和赞扬。刘晓霞家人在疫情期间也都通过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力量,丈夫李承桐作为井陉县检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在坚守岗位,在疫情防控前线披星戴月,连夜到所负责的井陉泰丰小区挨家挨户发放出入证,为了小区居民明日能够正常安全出行。日间在小区门口执勤,负责出入小区人员体温检测记录工作,经常忙到很晚,赶回家中还要照看两个不满4岁的孩子。婆婆也是一位心存大爱的人,疫情期间除了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防控工作以外,还多次向相关单位捐献防疫物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人都没有置身事外,默默奉献的家属就是一线医务工作者最坚强的后盾,正是有了家属的默默付出才能让她们安心投入到战争中去,刘晓霞家庭敬业奉献,为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力量,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同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防御战,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共同迎接不负韶华的又一个春暖花开。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3
自西藏发生疫情以来,当地医疗状况时时刻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纷纷派出医疗队伍支援西藏。8月16日,山东省选派204名医疗队员组成第二批援藏医疗队,奔赴西藏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有40人来自德州,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护士袁青林就是其中一员,他负责核酸采样、检测以及方舱医院救治等工作。
接到援藏通知后,袁青林内心有些激动,但他很快平静下来,在与家人商量之后,迅速踏上了支援西藏的旅途。在这之前,西藏已经连续九天出现了新增病例,袁青林随队来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刚到西藏时,当地物资十分匮乏,同时伴随着高原反应,袁青林不得不靠吃药来缓解头痛。袁青林的工作是上门入户为当地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常常需要下村爬山,“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稍微走快一点就会缺氧头疼,嘴唇发紫,实在撑不住就会歇一会儿喘口气”。尽管高原反应让袁青林产生各种不适,但他仍坚守在工作岗位,想着赶紧出任务,多出一份力,没有因为身体状况而请假。
为了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袁青林常常与家人通话、视频来让自己放松解压。“妻子刚怀孕不久,孕吐比较厉害,家里就她一个人,难受也没法在身边陪着她,心里会有一些愧疚。”袁青林的妻子也是一名护士,很能理解他的援藏工作。在最初报名时,妻子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能帮助当地人民抗击疫情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袁青林表示,父母虽有些担心,但也很支持他的决定,希望儿子以疫情防控工作为重,绝不能退缩。
在经历了二十多天的援藏工作后,袁青林习惯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刚下飞机时当地领导献上哈达,工作中受到志愿者们的热情招待……“当地居民都很好,对我们援藏工作者很尊重。”曾经遇到的困难在袁青林眼中已变成很平常的事情,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上他仍在继续前进着。袁青林说到,自己现在做的工作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这里能帮助藏族人民抗击疫情,也会为自己感到自豪。
支援西藏不是袁青林第一次进行疫情援助工作,在此之前,他还在威海支援疫情防控,而不同的是,援藏工作条件更加艰苦,当地疫情形势也更加严峻。
9月8日是袁青林进入到方舱工作的第一天,这里有1500个床位,32名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袁青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4
面对患者,她心细如发、照顾周到;面对工作,她总是心思缜密、一丝不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护士长的初心与使命,她就是昆明眼科医院门诊护士长——赵娜。
2012年8月,赵娜成了昆明眼科医院的一名护士。工作以来,她坚守初心,坚定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从一名普通的护理“新兵”,迅速成长为医院里的护理“专家”。目前,她是医院资历较高的,也是临床一线经验最丰富的护士长之一。
“阿姨,做完手术后,虽然眼睛能看清楚了,但是别忘记每天点眼药水,您血压有点高,要记得按时吃降压药……”在昆明眼科医院门诊部,护士长赵娜对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李阿姨交待着术后注意事项。
初见赵娜,她身着一身整洁的蓝色护士服、戴着一顶蓝色无纺布头套,显得朴素又专业。在眼科医院从业10年,她在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以自己娴熟精湛的护理业务和热情周到的护理为患者服务。努力用爱心服务着、感染着周围的人,把病人变成朋友,既有医患之间的信任,更有朋友之间的关心。白衣即“戎装”,她始终坚守在护理岗位上,做守护眼健康的践行者。
我们的赵娜护士长是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工作严谨,超有耐心,科室的大事小事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在大家的心目中,她就是一个面带微笑、心系科室的大管家。
——来自昆明眼科医院门诊团队的评价
赵娜护士长,对工作充满激情,踏实认真,锐意进取,认真钻研工作方法,把科室管理的井井有条。工作也认真负责、谦虚谨慎。她勇于担当,做事公平公正,昆明疫情期间,她身先士卒,带领科室团队积极参加抗疫工作,圆满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
——来自昆明眼科医院院长的评价
从赵娜个人的成长来看,每一步都有稳扎稳打的“脚印”。2015年5月赵娜取得护师资格证,2017年任住院部护士长,这是她担任的第一个管理职位,深感责任在肩。2016年、2017年连续被誉为昆明眼科医院优秀员工;在10年的护理生涯中,赵娜一步一脚印,从一名新入职护士成长到护士长,2019年12月,担任昆明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2020年被评为昆明眼科医院“服务之星”,2020年3月20日被昆明市妇女联合会、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昆明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授予“抗疫先锋”;2021年荣获“敬业奖”荣誉称号,参加2021年度昆明眼科医院工会“首届读书节”荣获二等奖。2022年荣获第五届“最美医者”奖。
“只有在技术方面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常常告诉我们的小伙伴,一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融合在一起,为患者提供贴心、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来说,最注重的问题莫过于花钱治疗效果不佳,绝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详细的治疗步骤,所以我们的护士都会预先告知详细的治疗过程、复诊时间、注意事项等。”她说,作为医务工作者,能做的就是忠于职守。
综合门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视力差、行动不变的老人,作为眼科医院的护理人员,赵娜对待每一位患者都似亲人般,亲力亲为、耐心细致的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她努力用爱心服务着、感染着周围的人,把她满腔的热情奉献给她热爱的护理事业,把爱心送到每位患者的手中,受到了同事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我只是万千医务工作者中普通的一个,做了一名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赵娜说。作为一名党员,她在工作中发挥了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在疫情防控任务重、人员紧、物资紧、需要增援的严峻环境下,赵娜同志作为一名临床护理人员,积极响应民营党委号召及倡议,响应支部的号召,她主动申请前往疫情防控一线,并主动率先行动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为分配到的每一位市民检测,并带头投入到新冠疫苗接种的保障工作。
作为昆明眼科医院的的支部书记,自任职书记以来,能立足全局,履职尽责。尽责尽职服务于民,为人民群众眼健康保驾护航。不断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周边社区、职工开展红色活动。
赵娜还告诉我们,很多市民朋友在治疗结束后,还会和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平时也会微信上聊聊近况、点点赞,还会带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到昆明眼科治疗眼睛,这充分体现了市民朋友们,对昆明眼科医院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服务的充分肯定。
护理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平凡的爱。每一项护理工作都是平凡到不能平凡的小事,但对于身患疾病,身体和心灵都在经历痛苦的患者来说,她却能让患者感受到亲人和朋友般的关爱和照顾。她不忘初心,带领全科护士用真情与爱心为患者架起一道绿色通道,为人民的视觉健康保驾护航。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5
8月23日,海南省肿瘤医院、海南成美医院60名医护组成抗疫医疗队,星夜集结,奔赴乐东黎族自治县支援抗疫。他们以医者的责任与大爱,书写了一个个暖心故事。
高风险区入户采样 “你们守护我长大 我来守护你健康”
“村里情况我熟,让我去。”8月30日晚,疫情突发,孔汶村被划定为高风险区,要求入户采样,不漏一人,任务紧迫,风险高;医疗队接到乐东黄流镇孔汶村核酸采样任务。该医疗队副队长、海南省肿瘤医院护士长张小娜的家就在孔汶村,她自告奋勇前往采核酸。
张小娜回家乡抗疫一个星期了,离家近在咫尺,但她没能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次日凌晨4点半,张小娜和队友一道,起床做准备。天微微亮,医护们迎着晨曦,坐上村里安排的三轮车,奔赴一线抗疫。
张小娜从小在村里长大,熟悉地走进每一户人家,核酸采样工作进展非常顺利。
在采样过程中,张小娜发现乡亲们疫情防护意识不强,她当起了临时宣传员,每走进一户人家,特别遇到老人,都用当地方言,耐心做解释和宣教工作。
“阿婆,口罩要戴好,要遮住鼻子。阿公,用过的口罩不能乱丢,要放到黄色的专用垃圾桶里。”张小娜一路走,一路提醒,后面声音都沙哑了。
在张小娜不断宣教下,村民的防护意识也不断改进。“虽然很累,但是看着村民越来越配合防疫工作,我觉得值。”张小娜说:“小时候村里长辈守护我长大,这次我愿意守护他们的健康。”
进方舱医院救治患者 “像爷爷一样守护这座城”
容婷婷也是乐东人。容婷婷的爷爷是一位“老革命”,曾参加过抵抗日军侵略、守护乐东的战斗。
受爷爷影响,容婷婷从小就很懂事,有担当。到医院工作后,有重大任务,她总是会主动报名参加。这次驰援乐东,她又主动申请到任务较重的方舱隔离点工作。“身为医务工作者,又身为乐东人,这个时候我义不容辞,我也想像爷爷一样守护这座城。”容婷婷说。
容婷婷所在的方舱医院,临乡道而建,全长1.2公里。她和队友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每班从头走到尾,连鞋子都灌满汗水。
隔离点新来了一位三岁的小朋友,因为年纪小,小朋友在隔离点很不适应,一直哭着不配合核酸采样。“小朋友,姐姐给你唱儿歌吧,这样你就不会害怕了。”为了缓解小朋友紧张的情绪,容婷婷像亲姐姐一样照料小朋友。
接收隔离人员、分发生活物资、核酸采样、收运垃圾……从阳光烈日,到夜深人静,容婷婷和队友们一刻不停奔忙。
“在方舱支援的日子,第一次觉得疫情离我们这么近。”容婷婷说:“工作虽然很累,能为守护家乡出份力,觉得很有意义。”她在日记中写道:喝着乡亲们送来的甘甜透心的椰子水,收获太多的信任与感动!
村民肿瘤药吃完了 “不要急,我们来想办法”
“医生,我药快吃完了,可以想办法帮忙买药吗?”8月28日,该医疗队接到黄流镇多二村孙先生的求助。
原来,孙先生是一位肝癌患者,平时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需要定期服药控制病情。因为疫情管控,没有办法及时到医院复查和拿药,眼看快断药了,孙先生和家人非常着急。
“药不能停,会影响治疗效果的,我们来想办法!”该医疗队队长、外科医师周怀龙和副队长张小娜,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里,及时给患者做了检查,并与医院相关专家取得联系,通过医院互联网线上问诊系统,为患者开具了处方药。
药买到了,要送到患者手上却比较麻烦。周怀龙、张小娜当即与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联系,为孙先生开通了送药的“快递绿色通道”,通过医疗队和村干部层层接力,孙先生及时拿到了“救命药”。
“要不是你们,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太感谢你们了!”拿到药的孙先生激动地表达着对医疗队的感谢。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6
“我想说的太多太多,愿平凡的视角带你走进这不平凡的每一天。因为,平行时空里,那些平凡人正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做着伟大的无名英雄……”近日,一篇用户名叫“柿饼”的95后护士精心制作的美篇《泪目!平凡的“视角”记录不平凡的每一天》刷爆朋友圈。文章中,一句句感人肺腑的文字、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一段段来自疫地的视频,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共鸣,纷纷感动“才女”记录的这些不平凡瞬间。
这位大家口中的“才女”就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的护士陈思敏,作为科室年纪最小的护士,今年21岁的她主动请缨上“疫”线,如今在隔离病区已经奋战了30多天。
主动请缨 义无反顾返岗抗疫情
2019年7月,陈思敏从学校毕业来到市六医院工作,11月到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上班。“她做起事来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地做很多事情。”说起陈思敏,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护士长傅昕对她称赞不已。
“还记得1月20日,那天下班后,接到爸爸的电话他说他已抵达武汉准备接我回家。心里窃喜终于有了三天连休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了,殊不知这场疫情已在悄悄向我们靠近。”陈思敏在文章中写道,回老家休息的时间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计划。
1月21日,陈思敏在老家医院做CT检查显示肺部有阴影,她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但好在之后的查血结果正常,核酸检测阴性,排除新冠肺炎,考虑细菌性肺炎,在家进行抗炎、抗感染治疗。
“在家隔离的14天对我来说漫长而恐慌,我积极配合治疗,一天也没出过门。”陈思敏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逐渐好转,复查CT病灶都已吸收。
“隔离期一满,我就向医院提出了申请,要求返汉参加一线。”陈思敏复查结果一切正常后,克服“封城”的重重困难,在医院的协助下办理好通行证明,毫不犹豫地回到武汉。
2月9日,她终于重返岗位,回到原科室的隔离病区,与熟悉的前辈们并肩作战。
初面死亡 见证最平凡的生离死别
“2月9日,是我返回一线上的第一个夜班,我将永远记得那个夜晚,12床的爷爷不幸离开了。”陈思敏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返岗后在隔离病房里送走的第一位逝者,也是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当天凌晨1点,正在换药的她突然听到12床的监护仪在报警,跑来一看,发现患者的氧饱和度下降很低。“情况不对!”陈思敏立即反应,叫来值班医生,火速参与抢救。尽管大家用尽全力,但最终奇迹没能出现,爷爷还是走了。
“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死亡病例,当时已经来不及害怕,只想着好好送爷爷最后一程。”陈思敏说,尸体料理,这个曾经只在书本里学过的内容,如今她要亲自完成。
“我和琪姐一起拔掉病人的氧气管、鼻插管,耳朵和鼻孔塞上棉球,遗体消完毒,裹上两层床单,然后等着殡仪馆的车来接走。”陈思敏回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仍可以闻到刺鼻的消毒水味道,每完成一个动作就要停下来大口喘气,一切都要保证在30分钟内完成。
陈思敏说,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平凡的送别,没有一个家属,没有任何仪式。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尽量让患者有尊严、有体面地走。
“战袍”上作画 绘出抗疫希望与正能量
美丽的“宝妈”、有担当的“90后”、冲锋在前的“老将们”……在陈思敏的美篇里,既有真情流露的文字,又有她为伙伴们拍摄的珍贵照片,“最美护士团”、“最强医生团”、“最美护士的天使印记”,一张张照片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
“只是当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点点记录着。”陈思敏说,她曾在学校做过宣传工作,平时也喜欢拍照,疫情期间看着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抗疫情,令她非常感动,想帮大家留下点回忆。
她坦言,完成这个美篇并非一日之功,里面所有的照片和文字都不是一次性完成。她每天一点点累积素材,有故事发生时随时记录下来,拍摄的照片也提前做好主题分类,看似简单的一个美篇她足足准备了半个月之久。
“我就想知道那个防护服上的画是谁画的,大神啊!”美篇最后,一张张“定制防护服”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眼球。白色的“战袍”上,画着各种五颜六色的图案,有好吃的热干面、面窝、三鲜豆皮、火锅,有漂亮的黄鹤楼、樱花,还有可爱的奥特曼、大白,图案旁边还不忘配上文字:“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去过早”“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去看樱花”“我有奥特曼护体,一定消灭一切怪兽”……
一件件特别的防护服都是陈思敏亲手所画。她说,为了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中轻松一点,增加乐趣,她决定在大家的防护服上画画,当作三八节礼物送给大家。
3月8日晚上11点,刚下班的陈思敏便拿出彩笔开始在防护服上作画。一笔笔描绘,一点点上色,她一直画到凌晨2点才全部完成7套“战袍”的创作。画完,陈思敏又小心翼翼地把每一件防护服叠好,放回袋子里装好。
“每个袋子上我都做了备注,这样老师们喜欢哪个就可以直接穿哪个。”陈思敏说,她特意算好人数画了7套,保证第二天上班的护士都能穿到。
3月9日一早,护士长傅昕收到如此精美的礼物惊喜不已:“虽然她提前跟我说过会在防护服上画画,但没想到画得这么好,简直不敢相信!”傅昕护士长说,穿上陈思敏亲手画的防护服,她们都舍不得穿着进隔离病房,拍完照后她们都自己留着私藏起来。
“本来想着三八妇女节当天发的,可是想做得更好一点,最后还是推迟了一天。”陈思敏谈到没赶上节日当天发美篇虽略有遗憾,但能帮大家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也是自己坚持记录的初衷。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7
有一场“战争”,正在进行;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她们褪去柔弱,身穿“战甲”,逆行而上,她们是这场战役里坚强、温暖的娘子军。在辛苦地工作之余,她们通过文字认真记录着抗疫工作的点点滴滴,以下是徽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儿科护士长司金花的抗疫故事。
巾帼担当,逆行而上
2022年7月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紧急打响,与新冠病毒的赛跑争分夺秒,徽县人民医院派出5人的医护团队出征夏河方舱医院,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抗疫战斗,为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早在疫情初期,我们就纷纷写下请战书,在接到出征方舱任务后,迅速集结进驻场地开始工作。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地处藏区,大家水土不服,条件艰苦……但这些都没能让我们退缩。当知道甘南发生疫情时,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驰援甘南夏河阿木去乎镇方舱医院,我深刻认识到疫情就是命令,病床就是战场,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直奔一线。
我们五人正式进舱,还不知道方舱里面将会是什么情况,带着疑问我们做好了进舱的准备,一整套穿脱下来已经汗流浃背,给所有的病人测温、擦拭门把手、门框,做好病区、过道病毒消杀工作,生活垃圾也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置。完成这一波工作,已是大汗淋漓,眼冒金星,就这样我们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坚信着必胜的决心。这几天虽然工作很累很苦,但每当听到“谢谢”、“辛苦了,你们还没吃饭吧”,每一句话语都让我们心里洋溢着温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十几名患者相继出院,看着病人一个个陆续出舱,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作为一名护士,我很珍惜并十分努力的完成这项光荣的工作,同时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胆怯,没有退缩,为选择了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而感到自豪。
虽有乌云遇皎月,但坚持下去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所以我相信,甘南的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以后的`天空会更蓝,云朵会更美,格桑花开的更艳,来年,我定会相约这片神圣而美丽的土地,再看那片最美的格桑花!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8
如果说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那么赠予母乳,则是白衣天使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
8月底9月初,安阳滑县遭遇新冠疫情,全县连续数日处于静默状态。9月8日以来,不能回家的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护士连肖,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原本给女儿储备的母乳送给一位不能进食的高龄老太太患者,给老太太及时补充营养,直至近日出院,故事传出后,被众人纷纷点赞。
说到缘何将自己的母乳送给高龄老太太患者,90后的连肖有些羞涩。她说,这只是一件小事,并且第一次提供母乳的过程有些偶然。
连肖是一位哺乳期妈妈,她的女儿刚刚7个月。8月份以来,由于新一轮疫情的发生,连肖的很多同事都奋战在抗疫一线,科室人员十分紧张,她选择在病房坚守岗位,已经半个月没有见到嗷嗷待哺的女儿了。于是,连肖就用储奶袋把富余的母乳给孩子保存到冰箱里面,以备不时之需。
11床患者是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因“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入住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后又被诊断为“吞咽障碍,留置胃管”。连肖是她的责任护士。查房时,她了解到老人缺乏营养,就想到自己给女儿储备的“口粮”是不是可以送给老人补充营养呢?当时怕老人的家属误解,没有直接说是她的,而是说是爱心人士给的。老人的家属得知后,一直对连肖表示感谢。
“作为一名护士,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是给老奶奶一份力所能及的关怀和温暖吧!”连肖平静地说。
据神经内四科护士长刘晓介绍,连肖从事护理工作近10年,在日常工作中,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非常有爱心和责任心,是大家身边的榜样。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9
9月以来,贵阳疫情来势汹汹,被按下了暂停键。
为了援筑抗疫,毕节市一批批的医务人员从各县市日夜兼程奔赴贵阳,紧急驰援。
在援筑抗疫第一梯队中,纳雍县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长蔡莉自告奋勇请战出征。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白衣卫士,医者仁心,我当然要冲锋在前。”蔡莉的援筑申请得到批准后,她很激动。
9月3日,蔡莉被安排到云岩区梦想典城小区参与核酸采样,整个小区有几千户居民,共设置了10个采样点,10个人为一组,每个人负责一个点。中午,天空下着沥沥细雨,排队等候采样的居民一波接着一波,蔡莉边采集核酸,边作心理疏导,引导大家不要恐慌,做好防护。
晚上九点左右,蔡莉和她的队员共采集了核酸样本5000余份。休息间歇,小区的居民自发为她们送去热水、牛奶、泡面、月饼、水果、零食……
入户采集核酸,挨家挨户排查,每天的战“疫”,蔡莉没有缺席。“中秋节,小区的一个居民给我硬塞了一盒月饼,不收都不行!”蔡莉说。
“我记得有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们过来采集核酸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过了,两个老人没有手机,只带身份证,没有手机就扫不了条形码,我只好用我的手机给两位老人绑定他们的信息,为他们扫条形码,采集完标本之后,他们再三感谢!”
秋天的深夜,谈不上寒风刺骨,但还是有点冷。小区业主零零星星前来采集核酸,队员们陆陆续续地困了,有的业主采完核酸后返回为她们送来了毯子、被子、还有红糖姜汤水……
“我只是做了一名医护人员应该做的,却没想到得到了贵阳人民回应的爱!”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蔡莉说:“虽然很累,但医护人员就应该冲在一线。治病救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蔡莉是个“老兵”。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蔡莉就曾在纳雍县瑞吉酒店隔离留观点奋战了120天;2021年,在云南省沧源县临时隔离点奋战了73天,在纳雍县瑞吉酒店隔离留观点奋战了33天。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0
“今天是您71岁生日,女儿在海南东方的核酸采集点遥祝您‘生日快乐!平安健康!’”20日,湖南支援东方医疗队汤彩艳在纸上写下对七旬母亲的生日祝福。8月8日,汤彩艳随医疗队支援东方,很遗憾缺席了母亲的71岁生日。
汤彩艳是来自湖南岳阳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她告诉记者,因工作和各种原因,她这几年很少回家,“从岳阳到邵阳,路途仅300公里,车程4个小时,至今已有8个月没有回家了。”
“亲爱的妈妈,您有糖尿病,年过七旬,身体也是每况愈下,腰腿疼的毛病总犯,严重时上楼都很困难,我几次想让您来医院检查,却总是被琐事牵绊……”汤彩艳在纸上写下对母亲的思念和担心,她说,父亲过世后,母亲坚持一人在乡下独居,就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这次没能陪母亲过生日,她感到愧疚。
8月初,海南疫情严峻,汤彩艳主动报名参加了湖南援琼医疗队,千里驰援海南东方。临别时,汤彩艳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叮嘱我要保重好身体,注意安全!”带着母亲的叮嘱,8月8日晚,汤彩艳随湖南支援东方医疗队抵达东方,8月9日投入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至今已有十三天。
“面对疫情,身为一名医护人员,责无旁贷!”在东方抗疫一线,汤彩艳和队员们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有的上门入户为居民采集核酸样本,有的在核酸采样点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还有的用心教授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手卫生”,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
“原本是答应母亲要回家陪她过生日,这次是我食言了。”汤彩艳说,疫情过去后,她回去好好陪伴母亲,带上母亲最爱吃的岳阳小龙虾,母女一起看电视、聊聊天,还有一起到阳台晒晒太阳……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1
她与同事们奋战在战“疫”一线,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南丁格尔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她用无私无畏的奉献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担当,她是桃源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护士长钟美。
勇当先锋 奋战一线
“面对疫情,抗疫前线就是战场,医务人员都是战士,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一样可以白衣作战袍,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为人民为国家作出贡献。没有生而勇敢,只因为选择了无畏。在抗疫一线,我就是冲锋在前的战士。”钟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而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钟美自行取消春节休假,主动请缨参与各类疫情防控工作,接过了在桃源县常吉高速路口进行卡口值班的重任,为来往车辆检查健康码监测体温,冒着严寒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甚至都喝不上一口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从未叫苦叫累,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印痕,手套把她的手泡脱了皮,但她无怨无悔、始终像螺丝钉一样钉在一线。“在我们最无助、最艰难的时刻,是她们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关怀,她们热情的服务,真情的安慰,详细的科普,给予了我们最贴心的服务和莫大的慰藉,向他们致敬,谢谢伟大的天使们。”这是一名外地司机路过时说的一段话。
后来卡口被撤销,钟美又回到桃源县妇幼保健院坚守疫情防控工作,在医院的各个防控通道值班,为医院守好疫情防控的防线。
调度接种 有条不紊
2021年1月,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逐渐推开,钟美又街道新的疫情防控任务:全面统筹、调度桃源县妇幼保健院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一开始钟美只觉任务重压力大,脑子里也毫无头绪。为保障接种工作能顺利并高效有序的进行,她带头加班加点,扎实做好场地布置工作,为保障疫苗冷链储存环节,她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最后经过她与院领导和后勤科的反复论证,决定在储藏疫苗的房间和接种疫苗房间之间的墙上挖个“洞”,最后事实证明了她想的这个“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保障了疫苗冷链储存,也保证了整个接种流程的畅通性,避免受种者重复往返排队的可能,也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和受种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1年4月底,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展开,高峰时每天有800人来桃源县妇幼保健院接种疫苗,如何更好的优化服务流程成了钟美的难题,为解决好这一难题,她更是煞费苦心,一方面主动对接社区居委会的负责人,商量相关事宜;另一方面精心组织人员力量来搞好民众的服务,提高大家的满意度。在接种现场,钟美组织人员帮助接种人员绑定湖南居民健康卡,为他们提供爱心凳、爱心杯、爱心水,以此来增加大家排队等候过程中的舒适感。为提高接种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减轻问诊医生的工作量,减少排长队白排队的情况,钟美每天安排人员维持秩序,并提前询问前来接种的人员有无典型接种禁忌症,考虑到每一名接种者的绝对安全,钟美在接种点配齐了急救设备、急救药品。除此之外,钟美还多次组织参与疫苗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疫苗的接种程序以及注意事项,对参与接种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在集中接种高峰期,为保障接种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钟美果断安排两班倒全天候无休的模式进行接种工作,在拥挤的人群中经常能看到“一抹红”,穿着儿保科粉红色工作服的钟美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别人换了班,她依旧在打电话调度、安抚受种者情绪、协助发放接种证……说话太多导致钟美的声音经常性嘶哑。由于疫苗接种任务严峻、责任重大,每一个环节钟美都会全程统筹安排,认真扎实的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和疫苗运输供给衔接等工作,忙起来甚至自己当起“搬运工”,确保了接种不间断。
接种高峰期持续了近半年,钟美每天早出晚归,在完成自己儿保科份内工作的同时坚持统筹调度疫苗接种工作,每天早上6点多就赶到医院,几乎天天晚上加班到8、9点。在钟美的统筹调度下,截至现在,桃源县妇幼保健院接种疫苗71264人次,疫苗接种全程零差错。
面对汹汹疫情,钟美不惧风险、铤身而出,用行动显示了白衣天使的“硬核”担当!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2
7月14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士王春蕾和同事们接到增援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的指令后,紧急收拾行囊,再次踏上了他的抗“疫”之路。
王春蕾是一名“90后”护士,2020年他作为甘肃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曾逆行出征,支援湖北疫情。
7月15日凌晨1时,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医疗队接管了十五楼病区,当护士长让他担任小组长时,他觉得对自己既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磨练,由于小组由六名“90后”队员组成,队友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九零后小分队”。
相比第一次在武汉的工作,王春蕾的内心没有了当初的慌张,多了一份从容,王春蕾将护理工作不断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更加坚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作为组长,王春蕾深知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不仅要将救治工作开展好,更要保证每一位队员的安全,作为队里唯一的男同志,王春蕾总是主动承担一些耗费体力的工作,给队员们足够的安全感和踏实感。
面对病区的患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王春蕾的小组拿出最好的耐心,安抚患儿情绪,组织病区小朋友们折纸、玩游戏、学会手卫生,早日战胜病情。当一位小朋友突然拿出折好的坦克模型说:“你们都是坦克战士!”队员们收获满满的感动,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的所有组员安全地离开污染区,我才安心进入一脱间。”每天结束工作后,王春蕾与下一班组长进行工作交接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病区,最后进入一脱区的他也会隔着玻璃门观察组员是否严格按照脱防护服的流程及步骤操作。在清洁区,王春蕾总是认真检查组员们是否穿戴整齐,穿戴达标后,带领大家有序地进入病区,因为他深知这是保护大家的第一道防线。
在战“疫”一线,越来越多的“90后”挺身而出,他们毅然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用行动彰显年轻一代的成长与责任、奉献与担当。王春蕾只是其中的一员,他们的身影在城市各个角落里奔忙,连接着这座城、温暖着这座城。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3
七月流火,酷热难耐。在兰州市口腔医院门诊楼前有一道特殊的“防线”:她们身穿隔离服,面带护目镜,全副武装,主要任务是预检分诊,仔细排查患者情况。看似平凡的岗位,实则承担着非常重要又繁琐的工作。兰州市口腔医院安宁门诊部护士张苗苗就是这支前哨队伍中的一员。
7月16日下午,在家休息的张苗苗得知医院要启动急诊模式并实行闭环管理,一直从事前期预检的她即刻在微信群报名参加第一急诊闭环组,并赶往医院接受培训,随后作为预检分诊人员坚守在医院的“第一道卡口”。
兰州市口腔医院是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由于口腔科诊疗的特殊性,所有操作医生与患者都会产生近距离接触,而且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极易产生大量飞沫气溶胶,若有潜伏期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诊并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极易播散感染,导致疫情蔓延,因此疫情防控期间预检分诊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驻守岗位以来,张苗苗每天早晨和预检分诊小组同事都会在工作人员抵达医院前对环境开展消杀,并辅助给所有闭环人员采集核酸。面对不同的患者,她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要求患者扫小兰帮办,查验患者的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报告,询问患者近期情况。面对迅速变化的疫情形势,为更好地掌握患者信息,张苗苗每天提前在国家相关网站看中高风险区实时变化。7月18日上午,一位中年男子进入门诊大厅,张苗苗按照预检分诊疫情防控基本要求,确定患者“三码”合格后,又对其进行“七询问”。询问过程中,张苗苗注意到患者回答时言辞闪烁,她判断患者应该隐瞒了关键信息,经过仔细询问后发现该患者来自高风险区。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由急诊组成员向其做出解释并给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患者满意离开。像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张苗苗说,“由于我不是兰州人,好多地名不熟悉,遇到不清楚的就立即查询,确保准确无误。”
第一急诊闭环组工作一结束,张苗苗于7月24日又报名参加第二急诊闭环组,开启了新的征程。为群众的健康护航,在平凡的岗位绽放青春,“95后”护士张苗苗在抗疫一线展现新时代青年逆行奋斗的风采。而在此番抗疫过程中,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和张苗苗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时刻准备着迎接各种挑战,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4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张静静,疫情期间的逆行者。在人民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挺身而出,在马上要回到日思夜想的家时,她却倒下了。为了更好的与患者沟通,她自编了一本《护患沟通手册》。她一心为了人民,却倒在抗疫成功的黎明前。
大学生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感伤与哀叹的同时,除了应该学习张静静医生的精神,更应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能力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爱无疆,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加砖添瓦。防疫攻坚,白衣战士奋勇争先;爱国保家,各方支援不甘人后。我们更应如此,在学校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修养,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
医护人员为我们做的太多,他们时时刻刻守护在一线,把每一个病人都当做亲人看待,宁可自己累着,也不愿意看见任何一条生命的离去,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大无畏的精神,他们永远是我们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是祖国的天使,中国人的天使。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祖国为我们提供的这么好的环境。
面对疫情,我们作为学生,要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健康监测和卫生防护,及时向老师报告自己健康状况,不让老师和学校为我们担心。不信谣,不传谣,科学防控,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号召每个人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在公共场所要带好口罩。其次,注意饮食安全,不吃生食和不健康的食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饮水。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及时到医院检查。
她,是一位普通的山东援鄂护士,光荣的完成了湖北抗疫工作。在14天的隔离期满后,即将回家和亲人团聚时却突发心脏骤停,再也没能醒来。“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是她的座右铭,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位医者对人民、对祖国的深沉之爱。从她的身上我们越来越懂了什么是使命、责任和担当。我们将心怀感恩,以逆行者为榜样,将他们的行动化为自己的指向标,向优秀看齐,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感受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医护人员站在了防疫的最前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弃小爱成大爱,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照顾病人,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听到援鄂护师张静静离世的消息时,我想所有人都是痛心的。武汉解封了,抗疫大战即将就要胜利了,她却倒下了。她守护着患者度过了黑暗,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黎明到来之前。从此天上多了一位天使。张静静,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不惧艰险、无畏牺牲,为社会献出我们的力量。祖国给予了我们美好和平的生长环境,我们生逢其时,就要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我们不惧死亡,只愿留取丹心照汗青!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这是张静静的座右铭,“到济南,离家只有一步之遥”,这是张静静在返程飞机上的最后一幕。计划同学间10年聚会的她、为患者试鞋子学黄冈话的她、离回家只有一步之遥的她,被所有人铭记的她……她永远留在了这个特别的春天,却葆有我们无尽的感念。
天使折翼,国人痛惜,不仅仅是这位齐鲁护师张静静,总有人在负重前行,总有人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这场危机中有人自愿留下与武汉共渡难关、有人背上行囊前往疫区立下生死状誓与危机共存亡、有人不舍昼夜只为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一个个名字和身影汇成黯淡疫情中难得的温暖和力量,触动着国人,闪耀着国家。
致敬疫情中明知前路荆棘仍在、依然扑向祖国山河的战士们!我相信所有疾病和灾难都会成为岁月的尘埃!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5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贵阳打响,在黄平县奔赴抗疫一线的第三批次30名核酸采样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身影,他就是黄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95后的“男”丁格尔、我们的护士小哥——刘顺奎,也是黄平县第三批次核酸采样队伍中唯一的一名男护士。
谈到护士这个职业,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端庄的面容、甜美的微笑,一顶白色燕尾帽下温柔可人的女性形象。如今,越来越多的男护士走进护理队伍,将自己所特有的优势充分展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
9月4日晚上,刚下班回到家的他,突然接到院领导的电话,让他速到县疾控中心集合准备前往贵阳驰援。他放下电话,来不及告知妻子事情的原委,抓上几件衣服放在口袋里就匆匆赶往县疾控中心集合。
在疫地一线,刘顺奎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采样任务繁重,在贵阳的酷暑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3、4个小时就汗流浃背,对体力、精力都是严峻的挑战。但是,面对繁杂的工作和炎热的天气,他主动请缨,样样工作抢着干,用行动表明自己援筑的决心与斗志,各项工作他都比女同事干得更多,付出的更多。他的口头禅永远是“重活放着,让我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男子汉”和“护士”双重身份的责任与担当。
自贵阳市全员核酸采集工作开展以来,连续十几日,刘顺奎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4点半到达采集点位,5点开始核酸采集。为了不耽误居民的核酸采集,保证每日标本能准时送达实验室,早饭都顾不上吃,忙完所有的核酸采集工作已到中午,太累了就利用等车的时间在地上小躺一会儿。
一同去一线采核酸的搭档女同事说:“有幸和刘顺奎分到一组,他每天不仅能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点位核酸采集工作,还主动帮助其他组员完成采集工作,为了照顾其他女同事,他总是最后一个撤离采集点位,真心为刘顺奎乐于助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点赞!”刘顺奎则认为,男护士就应该多一份责任和担当,不仅要照顾好其他同事,在抗击疫情、保卫家园面前更应该彰显男儿本色。
自9月28日转战毕节金沙后,因地势原因,这边天气比较炎热,一个班次下来,大汗淋漓,口渴无比,完成工作后脱下防护服,被汗水浸湿的头发,脸颊上口罩的勒痕,回到住处还要再次进行消杀,无不记录着这一天的艰苦辛劳。尽管面对这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当刘顺奎想起医院领导同事、家人的嘱托以及当地群众的一声声感谢和鼓励,他又总能重新打起精神,不断告诫自己: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面对采样对象时他总是洋溢着灿烂阳光的笑容,保持着温柔随和的语气,在汗水与奔波中,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彰显着青春和担当。
在这场新冠疫情防控战疫面前,刘顺奎同志只是核酸采样队员的一个缩影,医务人员们努力克服困难、咬牙坚持,个个都是好样的。在核酸采集疫情前线,她们始终秉承着“为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奉献一切”的宗旨,“疫”路前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只因为热爱脚下的这片热土。
参加援筑援毕的抗疫战斗已经30多天了,在这30多天不眠不休的日子里,刘顺奎和同事们经历了抗疫之初的困苦、无奈和不甘,经历了抗疫过程中的探索、努力和坚持,也见证贵阳市和毕节市金沙县人民的勇敢、团结和担当。我们坚信,疫情终会过去,让我们一起加油,共享春暖花开。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6
一袭白衣,敬佑生命,默默担当,舍己为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工作者扛起了护佑生命的重任,他们以护佑生命的大爱、舍己为人的奉献,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石雪艳,是加区红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两个孩子的母亲。9月4日,当得知大兴安岭要组建援庆核酸采样医疗队,迅速援驰大庆时,石雪艳第一时间报了名。作为一名母亲,她对自己的孩子有着难舍的母爱,尤其是她的小儿子才8个月大,正值哺乳期,对奶粉过敏,离开了母乳就只能喂米汤,如果石雪艳援庆,孩子只能托付给自己的母亲。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她深知在特殊时期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大爱,这种爱如战士穿上铠甲,让她坚守一线,与疫情奋战到底,虽然舍不得宝宝,但她知道,这次援庆她义不容辞,因为只有“大家”平安,“小家”才会更好。带着这样坚定的信念,石雪艳和大兴安岭援庆核酸采样医疗队全体队员9月5日晚到达大庆高新区,次日5时便立即投入“战疫”,主要负责高新区20余个小区的采集任务,工作时间长且不定时,她经常连和孩子们视频通话的时间都没有。“经常是抽空才能和他们视频,我们家老大上幼儿园了,有时候会问我,妈妈今天你又和病毒对战了吗?小儿子什么也不懂,看到我只会发出呀呀的声音,用小手拍打手机屏幕”,石雪艳想起孩子们时,脸上带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9月24日,呼玛县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大兴安岭援庆核酸采样医疗队再一次踏上了驰援呼玛的险路。这也意味着石雪艳不能马上回家和家人孩子团聚了,“一线医护工作的性质就是这样的,我现在特别想回家抱抱我的孩子们,但我深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可以是旁观者、局外人,我们都是抗疫战线上的一份子。我会把对孩子的想念转化成动力!等忙完这阵子,我一定要回家抱抱宝贝们”。
离开,也许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大兴安岭援庆核酸采样医疗队里像石雪艳这样的妈妈还有很多,她们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消毒,采样,再消毒,一遍遍重复的操作考验着医护人员的定力和耐力,工作期间无法上厕所,无法喝水,但她们从来没有喊过苦。她们“舍下”年幼的孩子,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奋战一线;他们“丢掉”为人父、为人母的身份,化身“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勇敢逆行,用坚守和奉献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7
省内疫情发生后,威宁县卫生健康系统立即响应上级部署,汇聚援织力量,迅速投入抗疫工作。9月11日,威宁再次向织金派出援助医疗队。这些援织队员来自不同的基层岗位,却有着共同的使命,有着共同的名字叫“好样的”......
逆行的二胎宝妈
赵雪蓓是县卫生健康局政务大厅窗口的工作人员,是此次援织医疗队第二组的小组长。这时,她家二宝只有两个多月。
赵雪蓓得知单位正在调派人员支援织金时,她放弃了还没休完的产假,主动请缨加入一线抗击疫情的队伍。
“能为国家、为织金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身为一名护士,我必须站在一线,这是我的使命。我有信心可以和大家一起战胜疫情!”赵雪蓓说。
疫情不退 我们不退
李贵娴是威宁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一名90后护士,在接到赴织金参与抗疫的消息后,她匆忙与家人告别,踏上了赶赴织金的旅程。
在此次抗疫队伍中,李贵娴担任第一组的小组长,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始终带头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自9月11日到达支援点织金县八步街道以来,她不叫苦不叫累,从未落下一天。她事无巨细、井井有条地保障组内52个人的后勤工作,用实际行动鼓舞着组员。
李贵娴说:“我和队友从不熟悉到配合很默契。虽然工作很累,但使命在肩,疫情不退,我们坚决不退!”
最好的生日礼物
费羽是盐仓镇盐仓社区卫生室的一名村医,她和同事们平日里守护着盐仓社区5000多人的基础健康。
费羽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援织核酸采样员。9月23日是她在织金支援的第12天,也是她的生日。她所在的医疗队接到通知,要从八步街道转战织金县城,完成核酸采样任务。
到达织金县城后,机缘巧合之下,她被分配到自己弟弟居住的小区,并在这里见到了妈妈、弟媳和刚出生不久的小侄子。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面罩,家人没有认出她。发现是自己的家人后,她差点忍不住掉下眼泪,既高兴又难过。
此刻的她很想上前和家人说说话,抱抱自己的小侄子,但是她能做的只是简单和她们打个招呼,叮嘱她们做好防护,然后继续投入工作。
晚上回到八步,她在群里向队友们分享这份喜悦。大家被她这段既幸运又心酸的经历所感动,并纷纷送上自己的祝福。她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织金早些恢复往日的热闹,大家都能见到自己想见的人!”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她和她的家人在没有任何约定的情况下见面,这或许是她今年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8
“我们像是‘万年两头乌’,凌晨出门乌漆漆,深夜回住处乌漆漆。”万年二队队长中医院护士胡沙的这句玩笑话,是万年白衣天使和援万白衣天使们连日来的真实写照。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医护人员借白衣执甲,与疫情拼速度,为防控抢时间,或跑或坐,或跪或蹲,N种姿势都是他们的战斗姿态。
5月12日清晨3时35分,第111个国际护士节当日,天未亮,浓雾起,53岁的万年县医院护士、县核酸采样队队员江云一路小跑,忙着领取40多名队员的防疫物资和早餐。当天,又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该院200余名应急核酸采样队员出征各采样点。医院对面马路停靠着十几辆大巴,不少护士刚下夜班就跑到这里集结。“4时准时出发,时间不等人,病毒不等人。”江云说,迟一分钟出发,就可能耽误接下来的环节。
万年县陈营镇封控区内,县人民医院一名“大白”护士齐丽珠忙完核酸采样工作后,又跑着去支援同事。另一边,该院夫妻档之一的外科医生李长鹏和护士黄晓琴爬上爬下两个小时,只为精准完成20多人的采样。这是夫妻俩头一回并肩作战。
单膝跪地的身影,令人动容。“老人家,我又来啦。”5月12日上午10时,万年县人民医院(石镇分院)护士胡柯熟练地蹲下,为八旬老人核酸采样。自疫情发生后,胡柯与院里的21名采样队员,坐着三轮电动车往返穿梭在石镇镇各村,开展上门采样工作。“每个人‘承包’两三个村,和镇干部、村干部相互配合。”胡柯说,在石镇镇石镇村,留守老人60多岁都算年轻的,队员们每天拾级而上,到50多名老人家中采样,其中有卧床的、坐轮椅的,蹲着采样是常态。
“我们住的是万年的老旧小区,4月22号就无法出小区,于是我们便申请当起来志愿者。”妻子徐倩负责扫码登记,丈夫程桃燚责采样。中午12时,在采样台前忙碌6个小时后,夫妻俩开始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采样。小区楼梯房较多,他们每采一个样就要爬2至6楼,穿着防护服本就行动不便,爬楼梯还要尽量不接触扶手,只能慢慢挪。直到两人又饿又渴、又热又累,徐倩脚抬不动了,程桃燚手抬不动了,累到不行才在小区楼梯上坐会儿,相互鼓劲“再坚持一下”。
采样途中,意外情况不期而至。“快看快看,醒了醒了,快上救护车!”在第13轮核酸检测现场,万年中医院外一科护士刘甜甜、儿科护士陈珊、急诊科护士孙月跪地8分钟,帮助不省人事的女子逐渐恢复意识。当时,她们在片区核酸采样点采样,听到有人呼救赶紧冲过去,实施心肺复苏、清理气道等急救措施。无独有偶,当日下午,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总护士长黄娟萍上门采样时,发现一名年迈老人脸色苍白,全身颤抖。她立即跪地让老人靠着自己,对其进行手脚放松急救,并让同行社区干部拨打120。据悉,老人刚做过手术不久,老伴也因病住院,儿子是志愿者,忙着参与疫情防控,得知此事后连声道谢。
个不高、嗓门大,左手一台电话座机,右手一部手机,万年疫情发生后,这成了万年卫健委党建办主任叶爱兰的“标配”。除了每天的数据报表,她每天左手右手来回举起放下,嘴里忙个不停:“以上信息已收到”“物资卸货到右手第三个房间”“大家抓紧吃饭,我们待会有任务”“应急队8人马上一级防护准备出发”……叶爱兰一会儿跑到仓库组织运送物资,一会儿跑到科室抽调人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对流调人员和核酸检测人员来说,坐着也是和病毒赛跑的方式。县城区流调溯源合成作战中心内,被抽掉过来的护士有的是60后,有的是98后,但他们工作时的那份认真仔细、敬业不分上下,左手握着座机话筒,右手快速记录,在电脑前通宵达旦,实在困了椅子一拼就是床,或是坐着眯一会儿。核酸检测人员坐在生物安全柜前,头不抬、手不停,对着海量样本一个个拧盖、吸样、加样,再拧上盖,如此反复。
“都在忙着做事,哪有时间拍照记录”。这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白衣天使们最真实的心声,在不同岗位上,她们都在“拼”,手指磨出水泡,采样的双手因消毒而肿胀,饿了,困了,晕倒了……但疫情不散,她们不退,咬紧牙关,不胜不休。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19
连日来,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东海县山左口镇卫生院青年护士刘姝琪,她每天最关心的是上海方舱医院患者救治和一个个白衣天使夜以继日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消息,她每天通过手机视频查看前方情况,用微信为“疫”线同事助力加油。“要是我态度再坚决强硬一些,现在我也是众多驰援上海防疫一线上的战士了,能和同伴们并肩战斗是一份荣光!”她有些懊悔。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在几天前,在院长办公室,为争取有限的守“沪”名额,刘姝琪差点与何院长闹僵了。“青春奉献在一线,我对核酸采样这一块已经驾轻就熟了,这次支援上海我还得去?”“你已连续3次出征,够辛苦的了,再说过一段时间就是你参加本科函授考试时间,留给你的复习时间很有限,你就留守单位边工作边学习,迎接考试吧。”“我年纪还小呀,今年耽误了,还有明年啊,你就批准我去吧。”“不行,这是院里综合考虑决定的,必须服从……”看着眼前何跃兵院长一脸严肃表情,刘姝琪只能很不情愿地离开了。
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能吃苦、敢担当,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去年4月,2001年出生的刘姝琪从河北沧州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大专毕业,应聘到山左口镇卫生院成为一名最年轻的护士。靠着精明好学,很快成为业务骨干,深受医院里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喜欢。
预检分诊室是乡镇卫生院后疫情时代的重要科室,每天接待的是发烧病人或跨省市返乡人员就医接诊工作,医护人员承担着诸多风险。为增加预检分诊科室有生力量,医院决定把新入职的刘姝琪放在这一重要岗位。测温、登记、分诊,按照预检分诊流程她一丝不苟;看着预检分诊科主任、护士长刘新年的一举一动,她牢记于心;2个月时间,刘姝琪很快进入了角色,一人独当一面,赢得了院领导的高度赞许。
去年8月,卫生院接到县卫健委通知,要求选派一名医护人员支援南京禄口机场疫情防控任务。闻听消息后,刘姝琪第一个报了名,经过筛选,刘姝琪成为全县40多名天使中唯一一名“00”后白衣战士。
闻听女儿要出征南京支援疫情防控,母亲陆海宁心里咯噔一下,她担心女儿太小没有经验,自己的事都照顾不了又如何去冲锋陷阵呢。“先培训,后上岗,又有人带,不要担心,我已长大了,放宽心吧。”刘姝琪安慰着母亲。
到达南京后,刘姝琪和战友们主要负责当地居民核酸采样。8月的天气,酷暑担当,对一些封控、管控区都要挨家挨户上门采样,楼上楼下,穿着密封的防护服,要跑来跑去,汗水顺着脚脖子直往外流绝不是夸张。一天临近中午,由于没吃没喝,连饿带累差点晕倒,同伴张楠楠连忙把她搀住,心痛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休息一会儿,小姝琪坚持走向另一栋楼宇。就这样,小姝琪在南京整整奋战33天,人整整瘦了一圈。
虎年春节刚过,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节日喜庆景象。正当人们沉浸在翘首迎春的喜悦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反扑苏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山左口卫生院准备选拔4人去苏州支援时,刘姝琪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考虑刘姝琪出色的表现,苏州之行她被卫生院委任为防控小组领队。年龄虽小,经验十足。她手把手指导队员穿脱防护服,一遍遍强调注意事项,一次次提醒做好个人防护,赢得了队友的信赖和支持。
初春江南,正赶上多年未遇的“倒春寒”,因条件限制,所有核酸采样都在小区露天场上完成。冷风飕飕,寒气逼人。为御寒刘姝琪和姐妹们带上两层手套,但每做一个采样都要进行手消,冷上加冷,有时候,手都麻木僵硬了。在苏州虎丘区浒墅关镇采样点,在采样人群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给我们送来了百合花和暖宝宝。那情真意切的举动消融了冰天的寒冷,大家心里一下子暖和了许多……
援苏任务完成后,回到家刚刚和家人吃了顿午饭,就接到了去支援连云港海州疫情防控任务,刘姝琪毫不犹豫收拾好行李奔赴一线。核酸采样的日子非常辛苦,有些年老体弱的 和一些重点人群,需要上门采样,一层层爬楼,一户户敲门,闷热使防护面罩泛起了雾,模糊了眼睛。采集的时候每天重复一个规定动作,腿会僵,腰会酸,眼发涩,但刘姝琪和她的团队,坚定必胜信念, 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退缩。
“坚持,坚持,再坚持……让我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待到上海疫情散去,全国清零,我在后方等待你们的好消息!”刘姝琪每天不停地与“大白们”互动鼓劲,全身心投入到当地抗疫工作中。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20
2022年4月22日以来,北京出现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在所院领导的号召下,全院职工闻令而动,护理团队快速响应,支援定点医院救治、市级流调,走进封控领域、隔离观察点,深入村镇社区核酸采集、疫苗接种,驻守院内发热门诊、核酸窗口和职工核酸采集。作为抗击新冠疫情战疫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她们用行动和汗水为北京的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实堡垒。
勇于担当、身先士卒的护士长们是护理团队的管理者、是医院各项兼职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是抗疫工作的指挥官、战斗员,传承着南丁格尔精神。胸外一科护士长王隽,工作日忙碌着统筹安排科室的护理工作,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到了周末及节假日,她肩负起外出支援的任务,经常出现在各个核酸筛查的社区和村镇,累计8次参与核酸采集。当女儿突发急性大面积荨麻疹时,正在抗疫工作中的她,一边安抚慌乱的家人,一边坚持完成抗疫任务后再连夜带女儿赶往医院。她舍小家,为大家,用爱心与担当,奉献与坚守,为广大群众及患者筑起安全的防线。
“我有护理确诊患者的经验,让我来!”。随着北京疫情点状散发,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于磊主动申请支援隔离观察点。到达后,她立刻进入红区为隔离人员采集核酸、研判、面访等工作。期间,于磊发现独自隔离的老人进行抗原检测时犯了难,主动帮助老人完成了检测。临别时,老人不断地对她说着“谢谢,幸亏有你”。隔离不隔爱,她用爱心和细心温暖着每一位隔离人员。
其实不管是院外还是院内的支援任务中,都看到护士长们忙碌的身影。发热门诊副护士长刘小丽带领护理团队接诊新冠确诊患者,并顺利完成了临床分型及转运,确保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零感染。门诊副护士长倪娜保障各部门诊正常运行的同时还做好了三个核酸检测窗口的人员调配、感控培训和监督工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赵艳丽,面对新冠肺炎治愈后复阳患者,带领护理团队积极参与救治,快速转运,严格各环节感控消杀,杜绝了交叉感染和风险外溢。以刘素芳为代表的50岁以上的老护士长们,时刻坚守并协助保障院内职工核酸采集。护士长们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护士。
护士朱云莲,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她一直投身在抗疫一线。定点医院、核酸检测现场、集中隔离点、市级流调队,处处都有她的身影。上万次的核酸样本采集、几百名集中隔离人员的筛查、上百位确诊患者的护理让她成为北京胸科医院抗疫战线的“老”兵。酷暑下,汗水浸湿了战袍,双手也被浸破、脱皮,但是她依然动作标准娴熟,单日采集核酸数量高达上千人次。
朱云莲只是护理队伍的缩影,在抗击新冠疫情中默默奉献着的还有12次参与医院外派支援任务的男护士李阳;有支援方舱医院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感控专员的王倩;有用耐心、细心为小朋友采集核酸的刘思;有刚刚结束隔离点支援任务又立即向护士长请战并出征的王雨;有父亲住院却毅然踏上征程的邱海叶;有忍受生理期疼痛仍坚持红区战斗的韦丹丹;有刚毅果敢的95后张海洋;有迅速安排好两个孩子与爱人双双抗疫的甄玉丽……
据统计,护理团队累计外派55人支援定点医疗救治、市级流调和疫苗注射,748人次对外支援核酸采集,与全院职工共同努力下完成160万余人的核酸采集,隔离观察2000余人。直到今天,还有护士长和护士奋战在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点和疫苗接种点,为首都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在院内坚守的护理团队,克服人力紧张,奋力拼搏,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安全平稳运行。
今年所党委“两优一先”及“抗疫先进个人”评选中,16人被评为“抗疫先进个人”,10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311人受到党委的抗疫慰问,这也是所院领导对护理队伍的充分肯定。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所院领导带领下的胸科护理团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救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全院职工一起时刻准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2022护士自我抗疫事迹材料(通用5篇)10-10
2022医护抗疫事迹材料(精选7篇)08-16
抗疫护士个人事迹材料(精选10篇)05-09
抗疫护士后勤事迹材料(通用5篇)05-09
抗疫护士个人优秀事迹材料(精选10篇)08-16
抗疫事迹材料(精选5篇)08-01
护士个人抗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09-14
抗疫事迹材料(通用9篇)08-12
教师抗疫事迹材料(精选10篇)10-10
护士抗疫总结(通用5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