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精选6篇),仅供参考。
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
非常感谢峡山区组织的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这对我来说是我的一个绝好的学习平台。公办与民办,敢于创新与经验丰富,上课老师的风格迥异,个性鲜明。基于此,优质课课的组织形式与内容,每年也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与发展。
张金铭老师以巴西国旗为线索带领学生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巴西的主要地形区、巴西的矿产资源、巴西的农业工业、令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了解了了解了巴西国旗的意义。
杜金玲老师从三个环节:漫谈自由、走进自由,珍视自由讨论自由的内涵,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树立尊重自已也理念以及让学生掌握珍视自由的具体措施。混混相扣,逻辑联系紧密,在课后进行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王家庄初中的闫丽丽老师在讲授过程中一直深入学生座区,在课堂上及时观察学生学情,以问答的形式贯穿本节课,问题密度大,让学生思维一直处在飞速的运转状态。
峡山郑公中学的武洪燕老师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区,然后再根据地图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最后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城市分布状况和构成特色,分析巴西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这堂课深入浅出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
隋主任与唐春刚老师两位老师的课特点鲜明,两位老师对课表的理解不一样,对课堂的设计出发点也不一样,一个是用教材教一个是教教材。隋主任不论是课堂探究环节还是学案设定都紧扣课本重难点,进口课标要求,而唐主任的课堂是立足于课标要求之上,结合生活实际将课本内容所学与时政新闻相结合,并将此情境导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还能保持一种新鲜感,而且在探究问题的设定上也设计的比较有挑战性:“为中巴经济合作提2-3条合理化建议”能够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两天时间,连续听了12节课,有历史课、政治课、地理课。每节课后还要现场点评交流,这不仅需要评委认真观察,区分每堂课的效果,给出尽可能合理的、客观的评价,还要能及时总结出这堂课的优点与不足,给执教老师一些恰当的教学建议,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逼着作为评委的我要在听课的间隙去研究该学科的教材,课程标准,以及该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是很肤浅的、浮光掠影的学习,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一堂好的理科课堂应该长什么样子?
从学生的角度看,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很喜欢的,能够自然的融入到课堂当中,愿意去参加课堂中的一切活动,包括动手,动脑,参与,积极思考,能够全情投入的,并且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学有所获,过后想起来始终难以忘怀、值得回味、意犹未尽的课堂。从教师的角度看,一堂好课一定是老师用心准备的课,在充分研读课标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准备好恰当的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能够灵活驾驭教材、灵活驾驭课堂,对课堂发生的一切问题都能灵活应对,恰当的处理好课堂的事故,将课堂事故转化成课堂的一部分,真正生成课堂,而不是去表演教案,换句话来说,就是能够将教学事故转化为教学的故事。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自身也感觉到精神愉悦,有很大的收获,正所谓教学相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一堂好课一定能够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服务于未来的课。老师能够借此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革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学养、修养,成全学生也成全自己;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对自己一生发展都有价值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科学精神、文化传统。虽然这些目标不可能在一节课实现,但需要每节课的积累,所以说,每堂课都关乎生命,每堂课都关乎未来。
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2
今天,观看了《极地地区》一课的授课视频,给我留下的感受颇深。
一、课前热身活动,为课堂知识的展开和课堂问题整合过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前老师能够让学生在观察两副图片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所讲的问题。在学生阅读时,先让他们自主学习,然后在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在问题的整合中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不但吃透了教材,熟知教材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能够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归类,从中也让学生学会了对问题的归类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授课教师能够通过不同的图片,从多角度让学生在比较之中,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以及生物资源等,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在欣赏之中传授知识的方式和寓教于乐的方法,是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很好的学习的。
总之,这节课,不但在教学形式上处处体现了“六环三步”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内容上除了体现“六环三步”,更表现了现代的教育和教学的理念。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上,授课教师不仅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求到了整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注重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绪下,心情愉快地吮吸着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甘露,领略和欣赏奇异的极地风光,又带给学生以深思,让他们充分地利用学习的机会,主动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将来去探索地球及宇宙的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
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3
4月中旬,重庆市教科院在云阳县实验中学举办了基于“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重庆市初中地理教师优质课大赛。我校青年教师王燕参加了本次赛课活动,抽签课题为《中国的疆域》。为此,地理组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新颖实在的“磨课”活动。
一、科学解读“磨”课标
课题已经确定,组长先让大家重点解读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从新课标出发,大家聚在一起商讨这堂课的课时目标、重难点以及整体设计框架。
1.明教学目标。《中国的疆域》分为两课时的教学任务,一课时的教学必须要体现针对性,将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跟主线自然联系。于是大家展开讨论,将两课时的教学任务细化,再针对小的知识点做出筛选。经过多番商议,最终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中国辽阔的疆域(跨经纬度广及带来的影响、四至点、辽阔的海域等);
(2)中国众多的近邻(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邻国众多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有利于我国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和出口便利)。
2.锁定重难点。确定了教学内容,组内教师开始结合新课标锁定重难点。大家的分歧点在于:“描述”、“说明”的度在哪里?怎样的程度为描述?怎样的程度为说明?王燕认为描述是准确地了解,说明是深入地挖掘,因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程度为:“描述”是指运用地图能够准确说出中国的半球、纬度、海陆位置,得出中国疆域辽阔的特点;“说明”是指运用图文等资料说明钓鱼岛、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从而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3.全员思设计。组长要求组内每个人都提供一堂教学设计,大家绞尽脑汁纷纷献策:以中国古代疆域地图、爱国情怀、电子地图、戍边战士等入手。大家积极讨论,筛选、甄别,最终选择以电子地图和爱国情怀作为主线索。王燕积极备课,然而,试课后大家均觉得有所欠缺:课题主线太普通,没能将知识点有机结合且缺乏新意,试课效果不理想。经过大家商议,一致认为:想要设计一堂新颖有趣的课,找好贯穿知识点的主线是关键。于是,地理组开展了第二轮研讨——确定本堂课的主线。
二、学科融合“磨”线索
大家积极思索新颖的课堂主线。多次否定后,组长建议多学科融合,便邀请了语文组教师加入讨论。跨学科教研为我们迅速打开了设计思路:是否以说文解字“疆域”展开教学?
顺着新思路,大家又开始了热烈讨论:“疆”字讲中国的边疆和辽阔、“域”字讲众多的邻国。但因疆域的释义多样化,不能确定其定义,遂放弃。于是,又汇集政治、历史两大组的老师助力,集大家所长,从多学科多角度融合,最终确定了完整的教学设计思路:以本土产业——云阳三峡阳菊出口北美和新加坡为主线索,贯穿中国的疆域这个主干知识点。
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
1.与新课标要求一致。从本土出发,以小切口切入知识点的讲解符合学生认知,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两条线有机融合。以小见大,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入手,以阳菊的赏花和阳菊产品出口贯穿对应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征,并以阳菊出口线路契合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这个主干知识点,两条线有机融合。
三、轮番实践“磨”过程
为了最终呈现一堂高质量的地理课,让王燕老师有更多精力准备赛课事宜,地理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根据各自的时间安排,接手了她的一部分日常教学工作。
王燕全身心投入磨课之中,至少呈现了10堂研讨课。每一次课后,组长及时组织大家提出针对性建议,从人(教师的仪态、语气及动作),到教(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时长的把控、教学设计的展示),再到学(学生主动性体现,不同环节不同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等多方面均做到全面把握,做好任何可能出现意外的备案。
组内教师一次次地从王燕上课后的教学效果入手,从导入开始一点一点叩问,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不断修改完善。大家经常半夜还在群里交流各种可能性,多个周末加班成常态。王燕老师在崩溃中坚定,在泪水和汗水浸润中悄然成长,共写出了12版教学详案。在你来我往的建议中,大家都获益良多。不仅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对课堂主线及课堂环节的设计有了全新的思路和实践体验。
四、专家引领“磨”精品
本次市级赛课在我县实验中学举行,这是云阳县的荣耀,县教委、县教科所高度重视。县教委副主任陈荣在王燕第一次展示课后严厉地指出了问题,要求全组教师集体攻关,重新设计;县教科所教科研中心首席专家陈绍清老师亲自审改王燕设计稿,并推荐云阳高级中学张静老师给予学术指导;县教科所地理教研员王玉蝉外出培训之余,通过网络给予悉心指导;县教科所兼职地理教研员陈丹老师多次深入初三中课堂听王燕老师的研讨课,数次陪坐在电脑前与王燕一起改课,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指导王燕老师的教学设计;学校教科室主任王娇全程参与了课件的修改美化工作……
所有的行家都希望执教者在课堂中绽放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绚烂的思想火花。最终,王燕老师呈现了一堂完美的地理课。
这次磨课,对我们地理组教师的教育教学影响深远,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都从此次活动中收获满满。
这正是:凝心聚力备赛事,“好课多磨”促成长。
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4
一、前一阶段听课的回顾
在开学一个多月的听课实践中,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学—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耳等,此外,结合其它课型的学习内容,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课。
二、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渐适应,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心得前一学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为此地理备课组经过认真研讨,对后一阶段的教学达成以下共识
1.作为教师,继续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的力度,同时加强备课组内、备课组之间的相互听课活动,充分调动备课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后一阶段要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如何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等方面下功夫。
2.在总结、心得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后一阶段的教学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几方面的关系主要包括
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与落实基础知识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削弱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
②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③关于不同学习模式与课堂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而强调研究、探究性学习,并不排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或课堂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课程内容制宜,不能一刀切。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言堂”、“满堂转”不对,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注重区别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真正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
④各类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还是在课堂,因此任何忽视课堂教学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3.进一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前一学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各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期望也较高。因此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如加强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等。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走到我们面前,作为实验者,我们只有加强研究,努力实践,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抢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5
我反复认真的学习了王者春老师的课《初中地理“中国政区”教学研究》,我认为她这课有下面几个亮点:
一、实施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王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探究式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由“师本教育体系”转向了“生本教育体系”。她的课堂有五个特点:
(1)学生有备而来;学生为了上课下足了功夫。
(2)学生独立自主;小组讨论发表的议论是学生个性、生活、理想的独特体现。
(3)群言堂: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课堂是愉悦的:是文化的课堂,是展示的课堂,是创造的课堂;她的学生都渴望地理课。
(5)课堂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言为心声,学生跟她道出了他们的肺腑之言。
二、教学过程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并能一一落实。
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实施了以下四个活动:
(1)地理命名活动;
(2)自我介绍活动(要求学生命名后按34个行政区的特点介绍)
(3)填、绘图技能训练,这项活动中还开展了竞赛。
(4)编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每个活动都是学生为主,不是教师的单纯说教,而且是兴趣盎然,充满情趣。
三、学习时间跨度长,但却持之以恒。
《中国政区》这课书,按教材编排只用两个课时,但王老师却把这课书贯穿于大半个学期的教学中,直到学生灵活掌握为止,用心良苦呀。
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6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
这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章老师比较法在这堂课中用的恰到好处。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北方三大地形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说明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并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有助于认识地理事象的特征和规律。比较的目的就是认识比较对象的共性和个性,亦即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征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更加明了,这样也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思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无论是同一时间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较,还是同一空间范围不同时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较,它都至少有两个比较对象,这样,在比较过程中就把几个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所比较的内容既有旧知,又有新知,这样也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由于比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因而在比较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广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使所学知识前后贯穿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使所获取的知识记忆牢固,这样在知识的获取-比较-获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运动中,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并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分析能力。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什么;
③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
④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⑤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活动步骤);
⑥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⑧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该关注:
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 、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地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6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6-18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6
美术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2-04
体育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2-07
远程研修英语观课报告03-05
远程研修的观评课报告01-21
远程研修观评课报告11-26
最新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5-29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