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

时间:2023-09-08 17:00:28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 我要投稿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

  一个春风飘摇的夜晚,万家灯火已熄。冥冥间忽然传来悠扬嘹亮的笛声,清扬婉转飞传遍整个洛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柳”的寓意,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歌意境。

  2、深情朗读,合作探究,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悟诗歌情感的方法。

  3、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欣赏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学情分析

  我教一个班的语文课,共有学生53人。班里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的知识接受基本没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连拼音和识字都不能进行,更别说写作文以及理解文言文了。

  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课文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读正确。但是对于理解古诗意象、意境,感受作者情感,还存在一定困难。

  重点难点

  1、理解言外之意的诗意体现方式。

  2、区分表面意思与实际意思的层次性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活求知欲——朗诵一遍之后问:这首诗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峰回路转)读懂了,那编课本的编辑们还要我们学习它什么呢?请回答!

  大家课前读过这首诗吗?有没有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或者有问这首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的同学吗?(这些提问,让整堂课有了一个角度和制高点)

  2、(再次峰回路转)李白是个开朗豪放的诗人,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中,我们知道李白是一个很开朗豪放的诗人。可《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却是一种压抑且挥之不去的绵绵思乡之情,这与他的豁达性格是不是很矛盾?

  答:不矛盾!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这首《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虽是孤独而幽思不绝,但读起来却也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风格上完全符合他那奔放的个性。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二、走近作者

  请同学说出自己了解的李白,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师:酒和诗是李白一生的最爱,人说“太白十诗九月”,同学们知道哪些李白写月的诗?自由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三、学习《春夜洛城闻笛》

  1、找生试读,学生评价。

  2、了解写作背景

  3、听配乐朗读

  4、自由读。

  5、了解诗意。

  6、赏析诗歌。

  活动3【活动】深入研读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

  (1)“暗飞声”中“暗”如何理解?

  (2)“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小组内交流讨论,班内展示。

  6、再创作,改写成散文。

  7、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也是一个和你、和他、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这首诗也就使得那些不论是古时,还是现代的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了。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教学目的:

  1、品味古诗的思乡怀亲的主旨。

  2、掌握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古典诗歌小学背过不少吧?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2、学生背诵以上古诗。

  3、背完后老师提示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表达思乡怀亲的感情,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诗中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初读一遍感知表现主旨的诗句。

  4、学生读完后询问这两首诗表现主旨的诗句,教师总结:这两首诗都有“故园”,点出这两首诗的思乡怀亲主题。

  二、学习理解:《春夜洛城闻笛》

  1、教师范读《春夜洛城闻笛》

  2、学生朗读这首诗,并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的内容。

  3、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来理解“暗”?

  照应题目中的“夜”;写出了“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笛声,想寻找它的来源,却又不知道何人所吹,从何而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经意间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2)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满洛城”是夸张写法,由己及人的推想,推想很合理,笛声本来是悠扬的,又当夜深人静,加上春风吹拂,说它飞遍洛城并不过分,客居的有心人,应该是听到的。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鉴赏诗歌。

  2、积累“月”“折柳”和“笛声”三个意象。

  3、讨论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改写古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以初夏的天气炎热作为引子,自然贴切,引入对春天的回忆,跟随李白去洛阳城走一走。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李白作品《峨眉山月歌》、《静夜思》等,自然转入对李白的介绍,ppt呈现李白的简介。明确李白是个好喝酒,爱交朋友的人。

  活动一:跟随李白,走入洛城

  学生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读后简单描述诗文内容,师总结后明确内容可以从题目入手,即题解(时间、地点、事件)。

  学生齐读诗文,读出节奏。第一遍后请同学点评,师明确诗文的节奏和重读,停顿等,然后小组组织自读,再全班齐读。

  师提问:洛阳城的笛声到底怎样让李白忘不了?引入下一活动。

  活动二:聆听笛声

  学生:玉笛。

  师:玉笛是什么样的笛子?

  生:精美的笛子。

  师:“暗飞声”呢?

  生:笛声听得不明确,隐隐约约婉转悠扬。

  师:笛声既然听得不真切,那为何能“满洛城”?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明确:夜晚安静的洛阳城春风带着笛声一路飘散,作者的心里全是这样的笛声。

  师:为什么作者心里全是笛声?

  生:因为这是折柳曲。

  师:折柳曲代表着什么?

  生:离别,哀怨。

  师呈现ppt,“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明确折柳曲与送别有关。

  师小结:原来在春夜的洛阳城,李白听见了代表离别的折柳曲,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李白的这一首思乡之作。

  活动三:离开洛城

  老师配乐,全班同学在古典的音乐中尽情读出李白的思乡之情。

  师呈现仿句,“离愁是洛城的折柳曲,飘不回太白遥远的家乡;离愁是泪湿的双袖,擦不干岑参东望的故园。”生齐读。

  师:离愁还是什么呢?

  呈现诗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

  生自读,小组交流后自己选择喜欢的两句话来仿写。

  课堂展示并修正。

  作业:背诵并默写全文。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

  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尤以古代诗歌为精华,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名篇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去诵读诗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同诗人一起去感受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1.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告诉了时间,地点,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生: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知道“洛城”在哪儿吗?(生:今河南洛阳)不错,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的资料并用多媒体展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所作。那么,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一问,提出下一节学习要求]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注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抽查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3.老师示范:(打节奏,并放笛声录音),学生模仿练读。

  4.老师再次指导学生读(大家打节奏并放配乐)

  师:读古诗啊,除了注意节奏,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的情感,注意音读的轻重和速度的快慢,表达出诗的情感,这就得学会抓重点词!(如:暗,暗暗地意思。要读得低沉、缓慢;满,要读得饱满、延长音;故园情,要字字延长,一咏三叹)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好吗?

  5.师范读,生练读。[从诗的节奏到情感,由易到难,教学显出节奏]

  6.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理解诗人情感,感受节奏和内涵。

  7.诗,咱们反复读了几遍,你感受到诗人闻笛后的心情吗?(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是什么笛子曲引起了他的思乡情呢?让我们接下来学习诗句,寻找答案吧!(二问。用问题转入下一节教学,带动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四、再读古诗,感悟想象

  1、教师范读《春夜洛城闻笛》

  2、学生朗读这首诗,并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的内容。

  3、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来理解“暗”?

  照应题目中的“夜”;写出了“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笛声,想寻找它的来源,却又不知道何人所吹,从何而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经意间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2)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满洛城”是夸张写法,由己及人的推想,推想很合理,笛声本来是悠扬的,又当夜深人静,加上春风吹拂,说它飞遍洛城并不过分,客居的有心人,应该是听到的。

  (3)谁来解释一下“折柳”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李白在夜晚听到幽幽的笛声,而且正好吹的是《折杨柳》这首歌,唐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所以由送别的伤感马上想到家乡和亲人。因此,本诗根据“折柳”的意象来表达“故园情”的。

  (4)启发提问:《春夜洛城闻笛》中用了那些词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呢?学生大概会找到“玉笛”、“折柳”,教师板书。

  (5)提问,激发创造力:

  为什么唐人折柳代表送别呢?同学们猜一猜。这里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地说,教师最后总结两点:(1)、“留”与“柳”谐音,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能留下来。

  (2)、柔顺袅娜、随风摆动的柳枝,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分别时恋恋不舍的心。

  五、熟读。

  1、全体读,要求读出诗中表达的离愁别绪。2、指名读,同桌之间互相听读。3、小组比赛朗读,教师指导点评。4、全体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六、“故园情”系列诗词赏读: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内涵。

  2、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3、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

  4、启发和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口味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差距较大,大多数素质低,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2、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交流

  思念家乡,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海里会涌现出许多有关思乡的诗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缠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思乡之作——《春夜洛城闻笛》。是什么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活动2【讲授】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1、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知道“洛城”在哪吗?

  2、简介作者。请1~2名学生根据积累介绍李白,老师适时补充。

  活动3【讲授】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字的读音。

  2、抽查生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3、师:同学们,读好古诗不仅仅要读准它的字音,还要讲究节奏,停顿,读得有韵味,如同唱歌一样。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老师指名生读,评议,再指导。

  5、师范读,生练读。

  6、师生合作读。

  7、师:我们反复读了几遍,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你感受到诗人闻笛的心情了吗?是什么曲子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呢?让我们接下来学习诗句,寻找答案吧!

  活动4【讲授】再读古诗,感悟想象

  1、学习一、二句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可能是谁家的笛声呢?(生答)你从这笛声中悟出了什么情感?(生答)

  (2)、师:你觉得这两名诗中哪些字用得好呢?(生答。师对“暗”飞“散”重点讲解)

  (3)、师:想一想,这么凄凉,这么忧伤的曲子在春风里飘散,飞遍了整个洛阳城。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

  (4)、有感情地齐读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1)诗人此夜听到的是什么曲子?那么“闻折柳”是什么意思呢?

  “折柳”指“折杨柳”曲调。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2)欣赏《折杨柳》

  (3)师: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诗人此时的心境如何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4)师:李白因望明月而思乡,又因闻折柳而思乡。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触景抒情)

  景物与情感紧紧融合在一起,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水乳交融

  活动5【练习】巩固提升

  出示唐代诗人武元衡的《春兴》,与本诗进行对比,完成下面小题

  (1)如何理解诗题《春兴》。

  (2)两首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

  活动6【作业】总结与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本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段200字的文章。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01-10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09-22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02-09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12-15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04-02

《春夜洛城闻笛》翻译赏析04-18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06-08

春夜洛城闻笛-800字02-02

春夜洛城闻笛英语作文03-26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