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

时间:2022-10-09 20:22:05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

  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粮兴粮事迹材料(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1

  这个看起来质朴憨厚的农村大姐让人格外佩服。她是“本翠大米”的创始人,是远近闻名的“李子姐”,是“泥鳅大户”的养殖人,她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带动100余户贫困家庭创业致富的领路人。

  范本翠所在镇巴县黎坝镇关门村位于平均海拔在900米的秦巴山区,土地贫瘠,群山环抱,村民外出务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脱贫致富也是村民一直以来的期望。今年48岁的范大姐,是黎坝镇家喻户晓的女汉子,曾经也是在外务工的“漂流一族”,但她有自己的理想,挣到了钱以后,她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老家,想靠自己的努力干一番事业。

  随着家乡的发展和政府对农村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范本翠看到了机遇,她将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迅速运用到实际中来,组织乡邻乡亲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大家有限的资金整合出来,加上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她承包山头开始了养鸡,养羊等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是范本翠开始打拼的第一年,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养殖路上并不顺利,年底收益亏损近10万,对于刚刚创业的她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字,但好在还有家人的支持,她很快重振旗鼓。

  “亏了就亏了吧,大不了从头再来,也不能让这些跟我一起创业的乡亲们失去了工作。”这是她拍着胸脯给大家的承诺。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的刻苦专研,勤恳好学,终于让梦想开花,达到了年出栏数百头山羊的效果。

  到了2015年,由于气候、食材等各种因素,导致山羊产量急剧下滑,受损严重,以至于无法支撑企业运转。迫于无奈,范本翠只好另谋出路,她深知自己是吃了文化的亏,缺少专业养殖技术。打定主意,她再次走出大山,开始四处寻求学习知识充电,她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专业学习班,学习各种养殖技术,走科学环保的发展之路。有了农业科学知识后,又有当地政府的扶持,她回到家乡就成立了自己的"镇巴县钰丰生态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再次寻求适合自己的养殖项目,在西北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她开始养泥鳅和蚯蚓,真正走出了自己环保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目前,范本翠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有机稻米,年产水稻50万斤,大米25万斤。她还高于市场价收购周边村庄农户所种稻谷,使农户每亩增收1000元。蚯蚓养稻田,稻田种稻谷,“本翠大米”也因此走进了大家的餐桌,走出了陕西省。就这还远远不够,她为了帮助村民增收,在山上承包了200多亩荒地,引进大家都喜欢吃的车厘子和李子,天寒地冻有她的身影,烈日酷暑有她的脚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时刻刻不忘乡亲,不忘初心,500余名农户在她的带领下,日子越过越好。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2

  东丽区妇联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开展“巾帼兴粮节粮”活动,对选树出的勤俭节约家庭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勤俭持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扩大优秀典型家庭影响力,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推动兴粮节粮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康爱军的家庭是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育有一女。在生活中互相照顾,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遇到困难互相开导,共同的.生活经历使我们的心贴的更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疫情期间,他多次带领家人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所在。

  他的家庭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他们常教导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践行“光盘”行动,珍惜粮食传承节俭美德,按需就餐,做到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位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和谐。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3

  张软霞,浚县新镇镇杜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围绕粮食高产创建,她攻克了很多难题。

  一是实行节水灌溉,针对合作社流转土地不平整的问题,要由大田漫灌改为节水喷灌,利用自动停复电系统,缩减劳动力,保证浇水时间,为粮食丰产提供保障。

  二是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

  三是仔细清除麦田杂株,确保良种纯度高。为制种企业繁育小麦良种,张软霞同志每年带领员工精细去杂,不留死角,亲力亲为,为种子企业提供优质种材。

  在日常的生活中,张软霞也经常教育孩子,一定要爱惜粮食,做好节粮兴粮“带头兵”,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4

  吴彦娟,浚县浚州街道甘草庄村农民。吴彦娟家庭是一个六口之家,公公婆婆年轻的时候曾受过三年自然灾害之苦,两位老人非常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吃过的剩菜剩饭从不舍得倒掉。吴彦娟夫妇两人种植蔬菜大棚60余亩,早起而耕日落而息,并带动村民50余人生产劳动,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一家人深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平时更是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把节约作为一种美德来养成。

  吴彦娟一直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孩子们在家人爱粮节粮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从来不浪费一粒米,不扔掉半块馒头。吴彦娟一家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和谐社会和美好家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5

  秦晓萌,浚县王庄镇军寨村人,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一家人始终坚持将“爱粮节粮”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天每一餐的细小行动当中。在家庭饮食方面,每一餐坚持以家庭成员的饭量为标准,按需做饭,不铺张,坚持光盘行动,不剩餐、不浪费;同时,自家种植有葡萄树与豆角、黄瓜等应季蔬菜,做到每餐合理搭配膳食。

  在粮食生产方面,在户外种有应季蔬菜、糯玉米,除草除虫,勤于打理,对厨房剩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以菜渣余饭为肥,提高蔬菜粮食产量,充分提高食物的利用率。

  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一直坚持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诠释珍惜粮食的理念,弘扬爱粮节粮的家风。他们经常教育孩子,每个果实每粒粮食背后都承载着汗水与不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6

  2020年3月至今,刘波同志作为省政协派驻村第一书记,以机关对口帮扶周口市西华县曹湾村为阵地,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利用党员夜校,走到田间地头,宣讲禁止乱占耕地建房等“非粮化”行为和种粮兴粮惠农政策,争取资金为所驻村建大棚、修冷库,进一步延伸粮食增效增值链条,充实了群众“菜篮子”、丰富了群众“果盘子”、增加了群众“钱袋子”。

  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带领家人到曹湾村开展社会实践,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浇一次地,拔一次草,收一次粮,卖一次菜。鼓励女儿在学校组织开展“爱粮节粮、不负‘食’光”等主题班会,向身边同学分享传递爱粮节粮理念。家庭聚餐或外出就餐时倡导按需取量、光盘行动,不铺张、不浪费,积极做爱粮节粮风尚的宣传者、倡导者和践行者。

  省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近两年来,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机关共有3位同志获评全省最美家庭,这是省政协机关“三个一流、四个之家”建设成果的缩影,充分展示出干部职工注重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尚。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7

  梁新枝,浚县新枝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河南商道种业总经理。夫妻共同经营的河南商道种业,积极推广繁育小麦玉米优良品种,从事小麦玉米育种工作,选育的玉米和小麦良种浚黎818、商道29、墩麦88、商道909、商玉18、金优99在2021年全部通过国家审定。

  2022年,即将国审品种有浚黎909、德弘999、黎玉88、神单368。2011年成功引进的小麦育种加代技术,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降低了育种成本,加快了成果转化进度。梁新枝创立的浚县新枝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省级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时刻将帮助留守妇女致富挂在心上,经常聘请农技专家进村入户家传授先进农业技术知识,有效提高当地的粮食生产水平。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爱粮兴粮事迹材料(通用6篇)09-30

爱粮节粮事迹材料(精选6篇)09-30

爱粮节粮事迹材料(通用6篇)10-08

爱粮节粮事迹材料范文(通用6篇)10-08

爱粮节粮活动总结09-29

节粮爱粮主题征文09-11

爱粮节粮优秀征文11-13

爱粮节粮传承美德06-26

巾帼兴粮节粮宣传标语(精选95句)09-30

兴粮节粮倡议书(通用7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