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希望能帮到你!
原文
《闲情记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闲情记趣全文翻译: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沈复其他文言文
原文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⑤。”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⑦,以针刺si,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⑨乎?”余喜,如其法行⑧之,见者无不称绝⑥。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译文
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气息与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 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有的抱住根茎,有的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没有不称赞绝妙的。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注释
①芸:指作者的妻子 陈芸。
②盍:何不。
③踯躅(zhízhú):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 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⑤耳:相当于“罢了”。
⑥绝:绝妙,妙极。
⑦属:种类。亦特指牲类
⑧行::试验
⑨善:好
⑩或:有的
礤:脖子
法:方法
作者简介
沈复(1765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公元1763年(清 乾隆二十八年)生于 长洲(今江苏 苏州)。清代 文学家。著有《 浮生六记》。工 诗画、 散文。据《 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 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公元1777年( 乾隆四十二年)随父亲到 浙江绍兴求学。公元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乾隆皇帝巡江南, 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 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 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 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 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 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 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 林语堂曾将《 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 美国,也得到如 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公元1849(道光二十九年)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 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相关文章:
《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07-26
闲情记趣的教案02-20
闲情记趣的教案范文03-15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
闲情记趣片段阅读及答案03-23
陶渊明《闲情赋》原文译文09-12
陶渊明《闲情赋》译文及注释05-21
《幼时记趣》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12-22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原文与译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