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4-22 18:05:28 玉华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译文注释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注释

  (1)楚人:楚国人。

  自相矛盾图片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

  (14)子:你的

  【3】启示

  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4】成语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5】成语寓意

  该成语揭露了儒家文士“以文乱法”的思维矛盾。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恰如其份,切不可有市侩习气,言过其实,自吹自擂。这个商人乱吹一气,说话自相矛盾,结果闹出笑话,失信于人。这种不老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该成语还告诉人们,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凡事三思而后行。说话或做事要前后一致,免得最后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被人问得哑口无言。

  【6】成语运用

  (一)成文用法

  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

  (二)运用示例

  北齐·魏收《魏书·李兴业传》:“卿言岂非自相矛盾?”

  北齐·魏收《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宋·李防《大宋故东海徐公墓志铭》:“比以和解为请,复用决战,即是自相矛盾,于尔得不危乎?”

  宋·王观国《学林·言行》:“圣贤言行,要当顾践,毋使自相矛盾。”

  清·曹雪芹《红楼梦》:“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

  【7】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后世人尊称其为“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韩非师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但观念与其不同,没有承袭儒家思想。“喜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身为韩国的公子,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励精图治,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非常的悲愤和失望,遂著书多篇阐述了其法治思想,秦皇读后推崇备至,仰慕已极。为了见到韩非,下令攻打韩国。韩王被迫派韩非出使秦国。然而韩非在秦国却未被信任和重用,后被李斯离间而下狱,不久死于狱中。

  韩非把法家的思想提高到了宇宙论的高度,从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系统。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其作品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韩非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死后,其法家思想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8】《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寓言内容。

  3、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关键性话语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1、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

  2、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响起古典音乐)中国被誉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诗歌”,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2、板书课题:14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3、在课前,老师布置预习,请同学们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汇报。

  4、同学们能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同时也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矛与盾是古代作战的武器,课文围绕着矛与盾会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欣赏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文中字的读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和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句中的停顿,要把句子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3、谁愿意读课文。

  4、看得出大家的掌声是对他的表扬,就让我们像他一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后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翻译古文

  同学们通过朗读,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1、第一句:

  (1)理解“鬻”和“誉”含义。

  (2)请翻译第一句

  (3)读的语气

  教师:让我们用炫耀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2、第二句:

  (1)解释“利”

  (2)请翻译第二句

  (3)能用吹嘘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3、第三句:

  (1)翻译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字?

  (3)读时注意什么

  (4)设想一下,问话人的年龄、性格,读时语气怎样?试这读一读。

  4、第四句:

  师:第四句内容很少,我们改变下形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担任小老师,带领大家一同理解这一句。

  (1)“其人弗能应也”中“应”什么意思?

  (2)翻译第四句

  (3)看图想象一下楚人此时什么表情?这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4)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

  四、理解巩固文章内容

  1、看得出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板书)

  2、谁能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什么?

  3、你们都非常善于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

  五、全文总结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寓言故事有许多,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凝聚着宝贵的经验。希望同学们课下都来阅读,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9】《自相矛盾》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是篇传统教材,一文内容浅显、寓意深远。在人教版的语文书中,它被放在了六年级,可想而知这篇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后还是简单易懂的。对于这样的课文该如何教学呢?传统的教法也许就会止于读懂寓言故事内容,领悟寓言故事的启示意义。我想:反复诵读这篇文章没有必要的,仔细分析那更是无病呻吟了。而成语故事浩如烟海,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走进成语的世界,了解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了回顾前文的课文《金蝉脱壳》,了解这是一成语,然后告知学生何为成语,成语根据字数和出处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等。再借助汉字的衍变准确记住矛盾二字,感受汉字的魅力。然后就出示了《自相矛盾》的课文,在精讲课文时,我抓住夸一字上为大,下位亏,充分理解卖矛和盾的人怎么说大话,怎么吃亏。再出示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举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文字,但由于认识水平较低,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把原文和现代文相对照再来理解关键字“鬻”“ 誉” “陷”“ 弗”,解决了这些词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让学感受古文的魅力,喜欢传统文化。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一步探究文章内容,品味出寓意。当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的时候,学生能找到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但都不能流畅表达。

  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导学生表达,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具体表达。最后再来读读古文,学生整堂课兴趣盎然。借助寓言故事,进行朗读感悟,发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续写故事,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这一目标,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体验的过程,更将着眼点放在了学生智慧的生成,是学生智与知、智与情的多向整合。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学生想象丰富。

  这一教学目标的实施,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而言,都是一次智慧的考验、增长过程。学生学的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学习如何从多角度去思考去辨析去发现,在充分的读书体验、行为思辨、互相启发、积极思维中增长自己的智慧;而老师也充分经历着一场用心倾听、适时启发诱导的积极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对于情感体验课型是一次丰富,更是一次挑战!

【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韩非子文言文翻译07-25

《自相矛盾》原文翻译09-24

韩非子诡使原文及翻译09-24

韩非子孤愤原文及翻译03-21

自相矛盾的文言文及翻译07-20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11-24

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08-17

韩非子饬令原文和翻译09-24

韩非子·功名原文和翻译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