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如何识别

时间:2021-06-17 12:17:48 文言文 我要投稿

中考文言文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如何识别

  判断句如何识别?

中考文言文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如何识别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来联系,如“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些表示日子、天气、籍贯的判断句也可不用判断词“是”,如“今天星期五”“明天晴天”“他甘肃人”等。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主要指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翻译时,主谓之间要加上“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者,……也”(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也”(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者也”(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连用“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者,……”(主语后面有“者”,谓语后面无“也”)。如: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5)用“乃”“则”“即”“为”等帮助判断。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6)不用“者”“也”。如: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用“是”表示判断,是较为晚起的。如:①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蛐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同学们还应注意如下几种特殊的判断句:

  其一,表示比喻。如: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其二,表达较复杂的内容。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其三,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被动句如何识别?

  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不管哪种形式的被动句,我们在翻译时,都要在主语后面加“被”字。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有:

  (1)“为”表被动。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2)“为……所”表被动。如:梅花为寒所勒。(《西湖游记》)

  (3)“见”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译为“白白地被欺骗”。

  (4)“于”表被动。如: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5)“见……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即不借助被动词,但意念上表示被动。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此句虽没有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今译: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打动。

  省略句如何识别?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中也可以省略,如主语、谓语的省略。碰到省略句,我们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习惯上用括号表示。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见的有:

  (1)省略主语。如:忠之属也。(《曹刿论战》)该句省略了主语“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种做法。今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如:①投(之)以骨。(《狼》)这句省略了动词的宾语。今译:把骨头扔给(狼)。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这句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如:①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②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今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

【中考文言文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如何识别】相关文章:

中考文言文判断句式整理05-15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判断句05-28

中考文言文判断句句式集锦05-17

文言文被动句详解05-18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02-25

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06-17

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详解05-27

文言文判断句类型06-04

在文言文中判断句的用法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