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乘船》解析

时间:2024-04-28 15:24:54 文圣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乘船》解析

  在我们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乘船》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乘船》解析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歆辄难之: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困难。

  俱:一同、一起。

  辄: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愿意。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舍:丢弃。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

  疑,迟疑。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yé)通假字。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拯:救助。

  华歆:三国魏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字子鱼

  【翻译】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贼兵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了,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王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出处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有南北朝宋朝(420-581)年时期,宋朝临江王刘义庆(403-444年)带领一大批文人编写,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重点

  人物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不有失君子风度,有基于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故事道理

  《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

  此为言必行,行必果。

  作者

  刘义庆(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本是宋武帝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敏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

  他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 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于41岁病逝于京师。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文言文《乘船》解析】相关文章:

文言文乘船扩写02-26

扩写文言文乘船500字02-25

《爱莲说》文言文解析10-17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解析09-24

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08-08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解析07-26

文言文的阅读及译文解析10-05

文言文试题与答案解析09-24

文言文解析参考:《狼》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