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崇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1
一、巧引导重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记到尾,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缺乏表现自己的机会,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其实,从现行初中课本的编排来看,课文都选得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注释十分详细,学生也有不少的学习资料,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初步弄懂课文。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教师要从自我做起,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把“舞台”让给学生,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学生由听众变为教学实践的主体。
二、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死记硬背,不但没有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反而产生了厌恶情绪,事与愿违。学生的学习负担十分繁重,文言文本身又很枯燥,如果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学生就不会有太多兴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的纯串讲式教学模式,就会使得整个课堂从头到尾呈现出同种节奏,学生很难或很少出现兴奋点,上课开小差甚至打磕睡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习空间,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将视频、音乐、朗诵、图片等带入课堂,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缓解学生因长时间诵读而产生的疲劳,播放音乐欣赏或是为了活跃气氛让学生唱唱歌,都是可行的。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召开故事会,举行辩论赛,让学生预习课文后,自编、自导、自演出课本剧。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动起来、兴奋起来,这样的课堂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将文言文阅读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言文教学一大难点在于,除了课堂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文言语言环境,要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屈指可数的课文和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落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学习趣味的同时;给学生适当引荐一些短小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文言文阅读学习小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在关键的地方老师给以点拨,解决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收获的喜悦,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研讨的组织中,首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问题的价值要有个衡量标准,从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的问题引向深入,将分散的问题引向课题,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并具有定的价值。要实话实说,适时地引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问题还是应该相对地有集中的指向。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具体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多思考,多探索,多总结,要努力寻找切合新课程要求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从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2
一、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
预习在整个文言文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课堂的学习扫清障碍;另一方面,充分的课堂预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跟随教师讲课的脚步,良好的吸收课堂知识。针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起就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改变以往一味灌输的做法,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查阅资料,学会独立解决阅读中的难点和重点。布置预习作业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提出一两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思考,并标注出疑点难点,留待课堂一一回答。
二、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四、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文言文的训练主要有理解内容、翻译字词句、掌握重点的词类活用、背诵默写、读后感等。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去训练,内容容易理解,翻译也比较简单,词类活用也能互相结合运用,背诵默写也能迎刃而解。读后感可以利用作文训练来完成,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读后感的训练效果。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作业训练、作文训练、单元测试或月考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争取能“日日清”(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月月清”(当月的单元测试或月考发现问题当月解决)。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永远停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的浅见只代表我个人观点,相信会有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加入到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大潮中,让文言文的芳香能飘散得更远。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3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增加广大中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初中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学过程中备受争议的模块,我国以往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都有点差强人意。文言文实词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好实词的翻译和解释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的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加以合理化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针对文言文的有关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初中生现有知识的局限性。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晦涩的,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相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培养起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找好让学生正确入门的方法,在课前收集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资料,教师讲课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例如,在学习《论语》前,教师可以制作课件,也可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孔子的照片,再加以富有趣味性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热情。
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阅读理解以及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石,同时也是中考中的重点。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及顺序,要先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动机,还要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体会,对于阅读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一部分教师会在教学时进入误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讲清侧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给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正确思路和方法。
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结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信息,但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真诚地对学生,理解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相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疑问,并且适度地进行表扬,对于学生说错的问题要委婉的指正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要告诉其今后应努力的方向。长此以往,课堂会形成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发挥自身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做好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反思者、促进者、指导者的角色。在传授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知识,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需要,充分准备,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
五、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还会有部分疑难或是认识的偏差,教师不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应该让他们自己考虑,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可以划分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各自的疑难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勇于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教师可以组织他们答辩,不仅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学会了纠正错误,而且在沟通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如果有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并协助解决,积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不仅是一大重点,还是一大难点。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以及水平,已经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话题。文言文经过了几千的不断传承,已经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它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莘莘学子学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优秀素材。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主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文言文的积极作用。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4
一、诵读文本——享受古韵的凝香精华
1.坚持范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坚持范读每一篇课文,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细致通读,借助注释,理解字句。当学生通过听读、标记后能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时,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对照注释、参照工具书疏通字句,理解文意了。这个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以个别辅导为主。不过,教师要在学生疏通字句之前做一点方法上的指导。其一,字词积累。在理解识记字词时,可以归纳出几种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其二,句子翻译。先让学生明确翻译的基本要求:信(准确无误)、达(通顺畅达)、雅(语句优美)。然后对学生强调: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外,还要学会必要的留、删、补、调等方法。
3.反复朗读,读懂文意,读出感情。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得准确,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自己的个人感悟,读得如从己出,产生共鸣。朗读是形成文言语感的最好方式,一旦语感强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4.比赛诵读,读出感悟,积淀底蕴。最后可以进行诵读比赛。比赛时,能在短时间里背出来的同学最好背诵,背不出来的就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读。
二、立足课内——探究教学的实效本真
1.突出人文。文以载道。教师有必要腾出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其实,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鉴于此,文言文教学也应像现代文教学一样,注重欣赏评价,让学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从而培养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2.重视积累。古代作者们用简洁的语言就能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是传递出一番人生哲理。诸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经典的诗词歌赋可以愉悦人的精神,丰富人的认知,有时候也能给予人鼓舞。中国的'文言诗词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要积极享受古文中的精华,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三、辐射课外——提升文言的阅读能力
古文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生活;学习文言文也有助于提高我们遣词造句的能力、炼字的能力和阅读的能力。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除了“立足课内,打牢基础”外,还要引导、推荐、帮助学生多读一些课本以外的经典古诗文。初中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虽然相对固定,但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在落实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要切实地引导他们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他们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文言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 ,改变教学模式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定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基本内容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二、架桥铺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因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尽可能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桥和路”,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兴趣。
三、精彩阅读,体味文言文的美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阅读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简单乏味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空间被极大地限制在课内有限的选文中。因此,文言文教学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的理解认识转化。
四、温故知新,保证学习质量
要严格做好文言文的复习。可以采取背诵——默写——翻译——提问——自测五个步骤进行,首先不定期抽查背诵,尔后让学生默写含有难解字的句子或关键性的段落,然后抽取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最后,让学生自己出一份试题进行自测。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反复学习又不至于机械重复,既牢固了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6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学习除古诗词外古文章的开端。通过学习文言文,使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古文与白话文迥异的用词以及语句构成特点,感悟先人们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陌生的词汇排序以及由古到今词意的变化,语句生涩难懂,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的情况。因此,如何深入教学过程中探索教学规律,优化教学因素,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文言文的重要课题。
一、诵读
(一)课前强记
文言文的时代对于当代学生而言已经久远,时代的距离横亘在文章和已习惯白话文的学生之间,使简约精深的文言文读起来变得生涩拗口,难以被学生理解,并逐渐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出现谈“古”色变的现象。语文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文章内容。在正式学习文章之前,以布置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在此基础上逐渐能够脱离书本背诵,以此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内容展开教学,建立文章整体思维联系,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二)课堂诵读
为了适应课标改革的新环境,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时间内阅读文章的时间越来越少,写作和训练文章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成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提高学生语文整体学习水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也必须重视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有显著的差异,现代文的文章学生一览便可进行阅读,但是文言文的断句和生涩的语句排列,成为学生的阅读难点,因此进行课堂内文章诵读必不可少。在课前强记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集体分段诵读,教师点名段意,帮助学生抓住段落核心,掌握文章段落所传达的情感。
二、细品
(一)文意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在细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解读文章,利用文言文辅助工具书,对照课文内容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文章所讲内容的理解。通过叙述文章大意,激发学生去翻译学习古文的兴趣。例如,韩愈的《马说》一文,通过阅读译文可知,本文主要讲述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之间的差别以及伯乐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对文章大意有一定的理解后,以有趣的译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去比较古人和现代人在表达同样的观点时描述的差别,并用现代白话重新叙述文章,在重新组织语言表达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语句精读
语句精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章关键句与常考语句进行解读,强调重点语句词意,在反复强调过程中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当前语文应试制度下,对学生文言文能力的考查关键在于学生对难语句和词意在文中的理解,因此通过语句精读,提高学生对长难语句的翻译能力,积累文言文常见词汇词意,从初中就开始重视、培养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的意识,提高学生自身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中的“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句为例,译文为“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此句中的“骈”的意思为并架、一起,对于初次阅读的学生,对此句的翻译理解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就需带领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精读,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加强重点
(一)词意强记
当前在语文试卷的设计中,试卷设计者都会挑选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查。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增加学生文言文词意知识的储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备注的词语注释,拓展学生古词汇量,提高学生词汇记忆的准确性,利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打好文言文学习的扎实基础。
(二)重点锻炼
在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大部分是通过文言文词汇的词意、用法进行辨析以及对翻译新文章语句的方式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进行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年语文考试中的考查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例如,通过在词语运用辨析的过程中加强对词汇辨析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词汇辨析能力;在大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其翻译能力,锻炼其整理组合思维的能力,提高其答题的准确率。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在合理优化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效率的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同时发挥兴趣的作用,激发起学生对古文的学习热情,以此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教学思路,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让文言文不再”受厌恶,真正缩减学生和古文之间历史的距离,提高教学的质量,让文言文在教学中“活”出精彩。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7
一、现阶段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时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依赖于课本,教学内容泛泛,而并不具备一套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完全依赖于课本,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长期进行下去会迷失语文本身的特性。语文教学其实是思想与感情的熏陶。思想来源于文化,古典文集是文化的载体,它传承中华的古老文化与思想。《出师表》中“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是一种文化。所以明确利用文言文,传承华夏文化应该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可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文言文的实际教学目标与我们所期望的有所背离。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授课无侧重点,所有教学内容以同样的节奏平铺直叙下来,致使课堂乏味无趣,从而间接地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不清学习内容的主次,无法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学习。
2. 教师授课形式陈旧,对课文利用率较低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由以下几个环节循环而成。
① 学生课前自行预习,具体内容为查找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读音及基本意义;
② 课上教师按课文内容逐句翻译句义,讲解课文大意,矫正部分难懂易错的字形、字音、词义;
③ 课后学生自行背诵、默写课文,教师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试。
一套程序下来,学生虽然能够学会课文中涉及的生字生词,能够背诵默写课文,却往往连文章的主旨都说不清楚,自然也就不能够从前人的名篇当中学习到优秀的思想主张,这些好的思想,好的.文化如同《马说》中千里马一样,“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除此之外,初中学生普遍年纪尚小,还处于活泼好动、重兴趣、轻内涵的性格阶段,因此很难达到凭借自身能力对经史古籍产生热爱之情,并自发地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一旦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观上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冷淡,甚至排斥态度,无疑为这一教学内容带来空前的阻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方向
(1)明确教学重点,课堂教学主次分明。初中学生年纪尚小,性格多以活泼为主,因而很难达到在课堂45分钟内全部听懂、理解教师所教内容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首先将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讲解清楚。
例如,教师在讲解《孟子二章》时,首先应将课文涉及到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主旨介绍给学生。其次,对于生字、生词这类利用各类工具书凭借学生自己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只需做简略点拔、纠正即可。最后,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文化精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并让学生针对这一主题,结合现实生活,各抒己见,探讨对主题的认识。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时间利用率,一方面也使学生分清学习内容的主次关系,从而能够循序渐进地真正完成语文文言文部分的学习内容。
(2)改善教学风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部分学习内容持排斥态度,学习兴趣冷淡,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教学风格的措施加以改善。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文言文以一种艺术性的形式呈现在其面前。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优秀名篇朗诵MP3文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使其达到亲聆先代文豪畅言博论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当代各种先进教学设备,将文言文更为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投影仪,将课文所涉及到的相关史料、影响介绍给学生,从而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
(3)拓展教学,提高课文利用率。这里所谈到的拓展教学又要被分为文学性、语言学性与哲学思想性三个类别。首先,就文学性而言,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原文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叙事脉络、抒情手法,以及文章当中能够被很好地化用到现代文写作当中的一些美词佳句,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次,在语言学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过程中应扩展讲解一些古文当中常用的语法规则,这样一来,学生以后即使遇到陌生的文言文篇章,也能够利用工具书自主进行准确的翻译学习,是治标治本的语言学学习策略。最后,教师还可以借鉴课文中先贤的思想主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综合三项拓展教学,一方面提高了课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更有利于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智双优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这一工作任务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好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种种疑难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为把我们的学生送入优秀高等学府,培养成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8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一般来说,教师在讲初中语文文言文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先把重点的字词标注好,然后在在课堂上把文章内容一句一句地翻译给学生,而学生只有把翻译好的解释认真记下来,才能把文章理顺,最后再死记硬背地把内容背下来,这样一连串的行为基本就实现了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记笔记就是背诵课文。至于学生有没有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根本无从关注。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进行背诵和默写字词句。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二)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
通过了解,现在有很多初中生根本不愿意读古文,也不愿意看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样一来,读写技能就相对比较缺乏,更不懂得中外的传统文化和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识。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有很多学生就根本不愿意读,原因就是他们的文言文基础底子太差,没有形成语感,对于一些基础的常识性的东西还是不能形成认识。教师要求让学生记住的文言文词汇,学生不去记,即使积累了一些文言文词汇,翻译理解时也不懂得用,对着句子无从下手。从根本来说,应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培养。
二、解决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阅读量,落实对字词的积累
对于古代文言文教学来说,加大学生的字词掌握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多的字词积累,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是空想。可以说,文言文的词义识记和阅读具有因果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是没有办法完成古文阅读的。因此,要加强文言文的水平,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其实,很多古文名著和短小的散文作品集,都是值得学生去阅读和欣赏的。教师可以在认为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使学生把在课堂上的.文言用于运用到阅读当中,使课外阅读能和实际相结合,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文言文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文言文的讲解主要是通过初读课文,阅读注释来通顺文章的内容,再解决字词,分析文章的主要脉络,这样单纯讲解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使他们真正走进课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文言文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使他们在小组间的讨论中,真正地理解课文,实现自主体验,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对译习惯
一般来说,我们对汉语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使用的困难并不大,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用比较规范的方式去解释句子中的字词,尤其是一篇比较新的文言文,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尽管学生记住了一些单个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但是在翻译时并不会运用或者也不能进行逐字地落实,当然,只有在学生养成反复地实践和记忆以后理解课文才能更加容易。所以,教师在一开始学习文言文,就应该做好文言文直译的示范,让学生能够通过进行练习,养成文言文翻译的习惯。当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学会对新文章和新句子的猜测,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而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以减少漏译的现象。
(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强化阅读和背诵的要求
通常来说,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现代的汉语句子可以通过一定的节奏和语气来表达思想感情。同样地,在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古诗文时,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新奇和畏惧,如果这时学生能了解古诗文的语感,就可以为文言文的节奏打动,就比较愿意学习文言文,这不仅有利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还能使学生保持对文言文的兴趣,既少了教师的讲解,也使学生达到了对古诗文的情感内涵的深入感悟并得到内化。可以说,背诵应该比朗诵的效果好得多,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泛读一定的古诗文,并且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进行读和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学好文言文,教师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注重阅读,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积累一些充实的资料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比较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的水平。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9
(一)情景再现理解大意
情景教学法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课文大意。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这篇文章年代期间一些典型事件,让学生领会主人公在当时背景下向往美好而又和平生活的追求,感受到作者的心声。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根据学生学情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到文言文作品的内涵。
(二)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文言文与我们当今学习的内容的区别就是文字的组合方式不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类型,使学生们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对句子中的每一字都进行翻译,然后,让学生们翻译整句话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把文言文内容用现代的语文知识解释出来,使学生们容易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们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正视学习文言文的态度,懂得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总结,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积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技巧,丰富积累面,夯实文言文基础。
(三)前后呼应贯穿全文
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作者安排文字的先后顺序的意图,学习更多的`文字衔接关系。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授课文的大意,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通过小组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翻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找到课文中承上启下的桥梁部分,再根据文章的结构,按照事情一定的发展顺序贯穿全文。若是学生在翻译文章前边、中间或是后面任何一个位置出现了疑难问题的时候,不要担心和纠结,根据课文的大意进行分层次、分结构地分析,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心中的困惑。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克服种种困难,并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综合判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习题练习融会贯通
从学生做的习题答案中可以直接反应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找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课外读物,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完成设置的问题。最后,教师带领大家一同分析、总结、反思,找到解答类似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总而言之,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培训,在教授文言文的知识内容上有了新的看法,不断排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扫除心理障碍,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得到更好的帮助,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提升综合能力。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10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推开而提上了教学的议事日程,语文课也不例外。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们的认识不同,做法各异: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加大课堂密度,于是对课文条分缕析,详加讲解,一堂课45分钟,一点不剩。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于是围绕课文介绍大量的知识;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课堂上多学几篇文章——就是对于相当于半门外语的文言文的教学,也是采取上述方法。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或只记住一些章旨、技巧,而忽略了文章本身或疲于应付“知识”的包围圈;或水过地皮湿,不起任何作用——当然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了。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不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的教学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能力的训练是否“务实、得法、有效”。其次要有的放矢,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活动,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着重谈谈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二、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
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就是针对文言文的特点——半门外语,把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客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字词句的学习上来(学习字词句,也是新教材文言文教学的训练重点)。这样讲,也许有人会说,翻译课文的过程不就进行了字词句的学习了吗?不一样。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教学的重心放在翻译课文上,字词句的学习就会湮没在整个翻译过程及译文中,学生对它们的印象就必然不深。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方式”(句式),当然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再说,也没必要去整篇翻译,逐字逐句去讲解、翻译,只会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到九霄云外去。当然,配合教学需要的必不可少的翻译还是要做的。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很明确——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亦即离开老师能独立读懂一般的文言文。那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和写作的技巧上就大可不必了。笔者这么说并不是认为文言文教学中不要讲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上的特色。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理解思想内容,词语的学习也难以落实;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不提写作特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一纸空文。这么说的意思是不要把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逐字逐段的分析上,耗费在行文的起承转合上。我们的中学生将来从事古文鉴赏研究的能有几人?何况这也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11
淮安市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三年迈出三大步:2014年考查两篇课内文言文《晏子使楚》和《送东阳马生序》的比较阅读;2015年考查了一篇课内文言文《出师表》和课外文言文《史记淮阴侯列传》的一段比较阅读;2016年考查了《小石潭记》和课外一篇《游媚笔谭记》。从考查的趋势来看是逐渐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据说2017年中考可能完全考查课外的文言文,所以从考查趋势看文言文复习策略也要跟着发生巨大变化。那么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的有效复习?
一、转变文言文教学观念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可以称之为大语文教学,就是学习的视界更广阔了,课内的考查已经越来越有限和隐性,一份中考试卷满眼都好像不是课本上的东西,会让教者和学者感觉没有抓手和依托。其实不然,以近两年的文言文中考试题为例,2015年文言文考查的课外文言文的单字是“闻”和“许”,这两个字的解释和课内文言文《陈涉世家》里“吾闻二世少子也”中的“闻”和《出师表》里“遂许先帝以驱驰”里的“许”是一个意思。2016年考查的课外文言文的两个单字是“要”和“名”,这两个单字在课内文言文里就能找到解释,例如《桃花源记》里“便要还家”里的“要”(同“邀,”邀请),《醉翁亭记》里“名之者谁?”的“名”(命名)。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要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文言文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学习内容虽没有太大变化,但学习方法却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观念就要跟着转变,要能够利用课内有限的知识解决课外无限的考查,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课外的考查还是课内变相的考查,课内学到的内容和解题思路同样可以运用到课外,而且是如出一辙。
二、变知识点的机械记忆为横向纵向的勾连
在没改革之前,中考主要考查课内文言文,初三老师会带领学生逐篇复习,重点篇目更是如此,从单字解释到句子翻译和问答题,每一个知识点都不会漏掉,而且会加大学生背诵的检查力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知识点的机械记忆。重视能力的考查需要改变知识点的机械记忆为横向纵向的勾连,达到同类归纳举一反三的运用效果。横向的勾连:主要是针对一篇文章而言,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等,老师要指导学生归纳,形成一课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一旦连成线、面、网,学生就容易记忆。纵向的勾连:同一个字在不同文言文里出现可能有不同的意思,这些意思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联系归纳出来,对学习文言文肯定就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度”这个字,初中文言文里一共出现了这些意思:
①量长短:自度其足(《郑人买履》)。
②量好的尺码: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③测量:非相度不得其情(《治水必躬亲》)。
④估计、推测: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在这几个意思中①③④的意思是很相近的,有着明显的演变,第②个意思也可以看成是由①③两个意思延伸出来的,意思很容易就记住了,让学生学试着寻找这样的联系。再比如“缀”这个字:
①紧跟:“缀行甚远”(《狼》)。
②连接:补缀旧纸(《赵普》)。
③连接:“蒙络摇缀”(《小石潭记》)。三个意思中②③两个意思完全一样,第①意思是②③意思延伸出来的。很多文言词汇之间的联系还是很有意思的,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有的老师可能会担心,这样勾连文言文知识点会不会太费时间?不用担心,因为初中文言文的重点实词大概有100个左右,虚词就更少了,有计划地整理用不了多少时间。运用勾连的办法学习文言文,不但可以应对中考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读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手段
虽然到了初三时间很紧,但依然要重视读书,尤其是文言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是初读,读准字音,读准断句,读顺篇章;其次是精读,能读出文章的大意;再次是细读,读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无论是复习课内的文言文还是训练课外的文言文都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读,一篇文章如果不熟悉那么怎么下笔做题呢?读也有技巧,读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全文的意思入手推测该句的意思,再根据该句的意思断句,因为文言文断句常常是根据语义断的。同样的道理,读出了该句的意思又会对理解全文的意思有帮助,因为文意是有连贯性的。这个方法常常适用于考查单字和句子翻译,由全文的意思推导出一句话的意思,再由一句话的意思推导出某个单字的意思,这叫从大到小推导法。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是先理解了单字和句子的意思才推导出全文的意思,这叫从小到大推导法。两种理解文意的方法相辅相成。训练课外的文言文也是如此,虽然看起来在读的阶段花时间较多,但在做题阶段就省时多了,假如一开始没有读懂文章就做题,那么每一题都可能把学生拖住,时间用得多不说,答题的正确率也不能保证。
四、指导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先说说断句,刚才在第(三)条里说得比较多了,根据文意断句,文意可以利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两种推导法获得,断句的时候主要是主谓宾断开,句子前面的副词要和全句断开,不必断得太细,当然看题目要求你断几处。其次是单字解释,除了可以依据全文的意思推导出该字所在句子的意思,再进一步推导出该字的意思外,还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联系已经学过的该字的意思解释。
②联系该字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解释,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有渊源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演变而来的。
③根据句子确定该字应该承担的词性去解释,有时候某个字看起来是名词,可是根据句子这个字却需要解释成动词或者状语。例如“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应该解释成动词“鞭打”(《幼时记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本来是名词,在这里需要解释成状语“用箕畚”(《愚公移山》)。
④联系上下句语境解释。再次是句子翻译。针对中考,句子翻译要力求做到准、全、顺的原则,“准”是指句中的重要单字不能错误,“全”是指句中的单字不能漏掉不译,“顺”是指句子要通顺,尤其是像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这样的特殊句式。这里补充一下,单字解释题和句子翻译题其实是可以相互帮助的,用解释单字的方法可以帮助翻译句子,同样,句子翻译出来了又可以从中拆出句子中某个单字的意思。最后是问答题。我常常说,假如文章的意思你理解了,读通了,那么这篇文言文在你眼里就变成了一篇现代文,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解答文言文。当然我们在复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也可以积累一些文言文的解题技巧。例如,在复习《小石潭记》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总结写景小品文的写作手法和描写方法,这篇文言文里就有动静结合、衬托、比喻、寓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和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描写方法。那么在考试时如果说遇到的课外文言文也是考查写景散文的写作手法和描写方法的话,学生就可以借鉴这篇文言文的解题思路解题。综上所述,文言文的考查在变革,老师的观念要与时俱进,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知识点和方法,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老师要在平时复习中不断总结解题技巧,让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有路可循。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09-24
文言文教学方法介绍07-27
阅读理解教学方法07-02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04-0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4-09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及答案04-04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2-20
文言文阅读答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