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

时间:2022-10-10 15:51:29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

  (1)谓语提前句

  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美矣哉,我少年中国;甚矣哉,为欺也!

  (2)宾语前置句

  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如:且焉置土石? 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如:城中皆不知觉。

  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

  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定语后置句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

  (4)状语后置句

  状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如:屠惧,投之(以骨)。 用骨投之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尉首祭祀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把大事托付给臣

  战(于长勺)。 在长勺战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危难之间奉命

  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固定句式总结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下文是对四种倒装句的详细解说。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详解】相关文章:

文言文中特殊的倒装句式06-12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例子06-12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用法详解06-14

文言文倒装句句式06-14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之省略句06-12

高考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用法详解参考06-14

文言文句式详解06-14

文言文特殊句式11-11

文言文特殊句式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