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时间:2023-06-16 08:36:13 王娟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一份什么样的习题才能称之为好习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1

  阅读下面文段《陈胜吴广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 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鸣 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陈胜、吴广借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会天大雨,道不通,非已失期 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丹书帛曰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在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某事的睿智。

  D、陈胜起义钱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参考答案】:B

  2.【参考答案】: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参考答案】:C

  4.【参考答案】:

  (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2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答案

  (一)(10分)

  1.(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2.(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3.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3

  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9.(1)遂:于是,就

  (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10.B

  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3.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 方山子:隐居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4]

  蜀之鄙(边远的地方)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依仗、凭借)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感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A、天下事有难易乎?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

  2、到过南海这件事或“之”

  3、D(难道)

  4、第一次表探询的语气,第二次轻蔑的语气或第一句表疑问,第二句表不屑一顾)

  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或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成行)

  6、D

  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5

  一、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

  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每词1分,共3分)

  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5、(6分)

  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3分)

  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3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方能给3分)

  6、(3分)B

  二、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3分)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www. f a i n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9.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1.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12.【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答案

  7.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

  8.(2分)D

  9.(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10.(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11.(2分)开放性试题。(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2.(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05-19

中考语文古诗词专题复习资料11-08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项突破01-19

中考英语作文专题复习中考英语作文-英语作文09-30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11-22

中考语文复习总结11-10

中考语文复习方案02-07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中考复习教学反思06-15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10篇)11-27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11-08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一份什么样的习题才能称之为好习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1

  阅读下面文段《陈胜吴广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 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鸣 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陈胜、吴广借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会天大雨,道不通,非已失期 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丹书帛曰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在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某事的睿智。

  D、陈胜起义钱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参考答案】:B

  2.【参考答案】: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参考答案】:C

  4.【参考答案】:

  (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2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2)臣之妻私臣()

  (3)时时而间进()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答案

  (一)(10分)

  1.(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2.(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3.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3

  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9.(1)遂:于是,就

  (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10.B

  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3.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 方山子:隐居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4]

  蜀之鄙(边远的地方)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依仗、凭借)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感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A、天下事有难易乎?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观努力或立志

  2、到过南海这件事或“之”

  3、D(难道)

  4、第一次表探询的语气,第二次轻蔑的语气或第一句表疑问,第二句表不屑一顾)

  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或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成行)

  6、D

  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5

  一、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

  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每词1分,共3分)

  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5、(6分)

  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3分)

  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3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方能给3分)

  6、(3分)B

  二、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3分)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www. f a i n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9.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1.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12.【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答案

  7.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

  8.(2分)D

  9.(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10.(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11.(2分)开放性试题。(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2.(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