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的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2-08-01 12:45:48 文言文 我要投稿

苏武牧羊的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武牧羊的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武牧羊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注释

  1.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2.武:苏武

  3.幽:囚禁

  4.天雨雪:天落雪,雨,做动词用

  5.啮:咬、嚼

  6.尽:都

  7.羝:公羊

  8.廪食:食物供应

  9.节: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

  10.白:禀告

  11.始:才

  12.徙:迁徙

  13.并:一起

  14.绝:断绝

  15.以为:把……当作

  16.去:除去

  17.使:命令

  翻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吃。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同时把他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单于断绝了他粮食供应,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纺制系在箭尾丝绳,矫正弓和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瓦器、圆顶毡帐篷。王死后,他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人盗去了苏武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苏武牧羊》教案

  课文简介:

  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气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匈奴、旌节”等生词、多音字“单”,认清形近字“玷”和“毡”,自主摘抄文中生词。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体会反衬的表达方法,感受苏武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忠贞不屈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

  3、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旌节”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析苏武的语言、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坚强的意志和忠贞不屈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

  难点: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旌节”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质疑

  1、(课件出示)他,挥一挥羊鞭,擎一支旌节,19年行走在漫天风雪,却有浑身的热血,沸腾着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个有着铮铮傲骨的铁血男儿,就是——(苏武)他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悲壮故事——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读着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了解了苏武牧羊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也就能说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二、初读课文,弄清大意

  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请你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你初步认识的苏武。

  3、谁能对刚才的语言进行简单扩充,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说。)

  三、感受形象,体会表达方法

  1、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具体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的第一题。(出示学习单)

  2、品读着文中语句,你对苏武又有了什么样的感受?你可以抓住课文中感受最深的一处来说。

  预设一:第三自然段

  (1)苏武的语言

  面对单于的劝降,你认为苏武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这番话?(指导朗读:强调“绝对”)

  (2)“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

  (出示:冷了,())这就是“忍饥受冻”,这岂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女生读。

  (3)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苏武的风采!

  好一个……的苏武!(指着板书齐读)

  预设二: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你发现了没有,有一个词在这段话中多次出现,哪个词?(旌节)作者一再提到这个词,用意何在?

  A、“旌节”代表着国家,说明苏武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国(有道理啊,课文前面也提到过旌节,你找到了吗?这里的旌节不也是国家的象征吗?)(板书象征)

  带着“旌节”,也就有了精神寄托。

  B、苏武的坚贞不屈也感染着匈奴人,我们再来看段资料。(课件出示指名读)它还是谁的象征?(苏武)

  小练笔:在这根旌节上,我们仿佛看到……

  3、说得真好,这也是他的使命!当苏武终于回到长安时,毫无疑问地,手里拿着那根旌节,尽管已经是光杆儿的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请看,这两段同样是写苏武的坚贞不屈,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环境描写侧面描写)

  5、你还从课文中找到哪些对其他人物的感受?

  张胜:胆小、叛徒

  单于:阴险、诡计多端

  这些人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板书反衬)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课文通过对苏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运用象征、反衬的表达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坚忍不拔忠贞不屈(指板书齐读)的苏武。

  2、有人曾写过这样一些赞美苏武的诗句——齐读

【苏武牧羊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苏武牧羊》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1-28

苏武牧羊原文及翻译01-28

苏武牧羊翻译及原文04-12

《苏武牧羊》原文及翻译06-01

苏武牧羊原文翻译02-20

苏武牧羊课文翻译11-14

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04-11

苏武牧羊课文原文及翻译04-13

苏武牧羊课文和翻译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