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文言文翻译
《为学》 选自著名的《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为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为学文言文翻译 1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 有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译】
天下的事有难易之分吗?只要做,那么难的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易的事也就变得难了。人们做学问有难易之分吗?只要学习,那么难的也就易了;如果不学,那么易的也就难了。
四川的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 其中一个穷,其中一个富。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朝佛,你认为怎么样?”
富和尚问:“您凭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带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去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一直想雇条船沿着长江顺水而下,还没有能去成呢。你凭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朝佛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啊,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却反而能到达了。人们立定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读书的难易关键是学与不学。
论据 两僧去南海朝佛 贫者条件差,但敢于去(为),结果成功了。 富者条件好,但不愿去(为),结果失败了。
结论 从两僧成败对比的实例,证实“做”(为)是决定因素。
通过贫富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说明主观努力对成败的作用,启示人们只要刻苦努力,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成功。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越明年(“越”通“及”,到了)
2 常用词理解
(1) 子何恃而往
“子”,古义为“您”,与今义截然不同。
(2) 越明年
“明年”,古义为泛指的“第二年”,与今义略有不同。今义指当年的第二年。
(3)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与“哉”组成反问句,译为“难道…..吗”。
“顾”还有其他解释详见《陈太丘与友期》一课的“多义词辨义”。
3 多义词辨义
(1) 乎天下事有难易乎(吗)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相当于“然”;宜乎,当然。《爱莲说》)
(2)为为学(做,引申为“进行”,“从事”)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做)
(3) 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它”,指事情)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蜀之鄙有二僧(的)
吾欲之南海何如(到)(“之”还有其他用法,见《陋室铭》中“多义词辨义”)
4 句子翻译
例句1子何恃而往
分析:“何恃”,是表示疑问的倒装结构,即“恃何”(凭什么,靠什么),翻译时注意。
例句2贫者语于富者日
分析:“于富者”是介词结构。文言中,介词结构往往移在动词之后,翻译时,应将介词结构放在动词之前“于富者语”,翻译为“对富者说”。
为学文言文翻译 2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努力去做这件事,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不做这件事,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那么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愚笨还是真的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才思敏捷,超过别人。如果摒弃而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庸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功用,难道是永远不变的吗?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 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作者简介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为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文言文为学翻译06-13
为学的文言文翻译06-12
《为学》文言文翻译04-02
《吕蒙为学》文言文翻译11-03
文言文《吕蒙为学》翻译04-02
语文课外文言文翻译:《为学》06-13
学奕的文言文翻译02-23
《学弈》文言文翻译06-14
《学弈》文言文及翻译08-23
学奕文言文翻译03-31